媒体网络语言运用偏差及规范.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3084563 上传时间:2019-05-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媒体网络语言运用偏差及规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媒体网络语言运用偏差及规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媒体网络语言运用偏差及规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媒体网络语言运用偏差及规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媒体网络语言运用偏差及规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媒体网络语言运用偏差及规范从早期的“菜鸟” 、 “蒜你狠” 、 “杯具”到近年来流行的“人艰不拆”、 “何弃疗” 、 “Duang”,千奇百怪的网络语言可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并且以惊人的速度渗透到传统媒体的新闻话语体系中,对大众传播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作为一种通俗文化,网络语言是多元民意诉求的另类表达,当其以幽默、活泼的语态出现在传统媒体中时,让人耳目一新。但是,大部分网络语言存在语音失范、语义曲解、语法混乱等问题,将其运用在传统媒体中,无疑是对语言文明的解构和颠覆,不仅降低了媒体格调,也会使媒体公信力和社会责任感“缴械投降” 。那么,当“传统之雅”遇上“网语之魅” ,会产生哪些问题?传

2、统媒体究竟该说“新话”还是讲“老话”? 传统媒体对网络语言的借用存在偏差 作为一种新生事物,网络语言的诞生和风靡有合理性。随着媒体融合的推进,愈来愈多网络语言被传统媒体所吸收,但笔者经仔细梳理发现,传统媒体对网络语言的借用存在以下三点偏差: 首先,传统媒体借用粗俗戏谑的网络热词削减了媒体公信力 网络热词按词义性质大致分两种,一种是粗俗戏谑的逗乐,如“逼格” 、 “酱紫”等;另一种是含讽刺意味的隐喻,如“躲猫猫” 、 “楼歪歪” 。为最大限度追求利益,越来越多传统媒体用粗俗戏谑的网络词汇制造轰2动的公众话题。例如苏州的城市商报采用Duang!又是一个“苏州智造” 作为新闻标题, “Duang”这

3、个由成龙洗发水广告恶搞而来的词没有任何实际意义,赫然出王见在传统媒体中,纯粹是为了博人眼球,让不熟悉网络语言的受众不知所云。类似的新闻标题还有荧屏偶像剧流行“?潘磕嫦?”业内:契合观众心理 、 生完一胎“累觉不爱”?这是肾虚等,对网络词汇不加选择地使用使媒体外在形象和内在品质受到损害,媒体公信力更是无从谈起。 其次,对网络热词“拿来主义”的态度解构着传统媒体内容为王、深度取胜的优劳 2010 年 11月 10日的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登江苏给力“文化强省” 一文,中央党报对网络语言“给力”恰当的运用引来一片赞誉。一夜之间,传统媒体一片“给力”的喧嚣。此后,不少传统媒体更是绞尽脑汁“拿来”网络热词。

4、这种盲目跟风的做法,并不一定契合读者的口味,也未必符合使用环境,相反会导敛传统媒体注意力转移到追求新奇形式上,逐渐忽视了深度和内容这两条生命线。 最后,借用词不迭意的网络词汇对语言结构规范化造成了极大的冲击 网络语言是凭借新奇、幽默走红的,缺乏历史文化积淀。如“稀饭” 、“鸭梨”等只重音意和娱乐性,全然不重词义,还有“喜人普奔” 、 “股往金来”等成语拼凑、篡改而来的词汇,破坏了传统语言的严谨,更违背了传统媒体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有数据显示,网络流行语的“走红期”平均仪为 47天,山此可见,网络热词是缺乏生命力3的,传统媒体若不顾传播语境和传统语言规范,盲目在传媒公共产品中使用网

5、络热词,不仪会对青少年产生误导,也会对大众文化发展和繁荣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网络语言渗透传统媒体新闻话语体系的原因 网络语言渗透传统媒体新闻话语体系,实质上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民间舆论场”与以主流媒体为代表的“官方舆论场”之问的较量。遇到社会热点话题.两个舆论场之问存在互动与交融,但是两者在立场、内容与语境上都存在差异。网络语言显然是“民问舆论场”的产物,除了纯粹戏谑与逗乐,不少网络词汇针砭讽寓,是对社会不公平现象的抨击和批判,例如用“楼歪歪”讽刺渣工程,考问我国楼房工程质量监管制度。这些词寄托着网民对社会现象的理性反思,使“民问舆论场”获得更多的肯定和赞誉,传统媒体为避免丧失舆沦影响力的尴

6、尬,不得不迎合受众的口味,将网络语言“收入囊中” 。 此外,娱乐至死的时代受众猎奇、求异的心理需求,也是网络语言渗透传统媒体强有力的推手。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指出,一切公众话语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其结果是我们将成为娱乐至死的物种。网络语言人多出自年轻人,他们用活跃的思维方式颠覆传统,创造出的词汇含有恶搞、插科打诨等成分,无法说清生存前景有多么广阔,却随心所欲地戳中了人们的笑神经,使权威被蔑视,身份被消解,给人们带来“纵情的话语狂欢” 。传统媒体迫于日益加重的生存压力,为迎合受众心理需求大范围使用网络语言也是无奈之举。 由此可见,网络语言在传统媒体新闻话语体系中的渗透存

7、在必然性,4既释放了普通民众的话语权,也迎合了受众的心理需求,但这种渗透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小觑,传统媒体应当以理性、谨慎的态度对待网络语言。传统媒体对网络语言应取舍有道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 “传统之雅”与“网语之魅”的交互融合是必然趋势。笔者认为,传统媒体不是小能借用汇聚着草根智慧的网络语言,而应该取合有道,择优而用。 对此,传统媒体应做到以下三点:一是不盲目跟风,要坚决抵制语音失范、语义曲解、语法混乱的网络语言,避免传统的语言结构规范遭受冲击。例如数字加符号的词以及“no zuo no die”、 “十动拒然”等。二是要借用公众认知度高的词汇。网络语言体现着语言的通俗化流变,其中语义明确的

8、词汇甚至被收录进汉语词典,是能登人雅之堂的,相反,那些局限在“小众”范围的词汇则应摒弃,如“ACG” 、 “去菜一下”等令人费解的语言。三是传统媒体要考虑网络语言在大众传播中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发挥好喉舌作用,坚守社会责任,将违背社会道德的低俗词汇拒之门外,如“日狗大法” 、 “绿茶婊”等。 2014 年 11月 27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出相关通知,要求各类广播电视节目和广告应严格按照规范写法和标准含义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字、词、短语、成语等,不得随意更换文字、变动结构或曲解内涵,小得在成语中随意插入网络语言或外国语言文字,小得使用或介绍根据网络语言、仿照成语形式生造的词语,如“十动然拒

9、” “人艰不拆”等等。 5上述规定的出台是对传统媒体敲响的一次警钟。成语源自古文经典,是汉语言文化的精髓,承载着文化传承的使命。而网络词语大多随意背离人众语言的结构、运用等同有规律,是对中华传统文明的亵渎,冈此,主管单位这样规范是有意义的。笔者认为,除了限制,传统媒体对于符合时代特征、能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网络热词要发扬,例如光明日报刊登标题为院校歧视“任性”违背社会公平 、 “奇葩收费”何时小再任性等通讯, “任性”用得恰到好处,为文章增色不少。 在当今社会化媒体语境下,新媒体凭借独特的优势,形成不同了传统媒体的话语力量。传统媒体小仅要对网络语言进行有效甄别、有尺度的使用,还担负着示范和引领的作用。只有严格遵守国家语言文字规范,小断增强媒体公信力,传统媒体才能为提升大众的语古文字规范意识贡献一己之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