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媒体融合下的网络文艺评论媒体融合环境下的网络文艺评论 周由强(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副主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秘书长):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快速崛起,强力推动了媒体融合,带来了一场“传播革命” ,极大地改变了文艺创作、生产、评论、传播和消费等各个环节。文艺生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呈现出勃勃生机但又乱象丛生的复杂景象。连接、分享、交互等成为网络文艺传播的重要实现方式, “社群主义”成为网络空间的通行法则,曾经主流的纸质信息传播方式逐渐被边缘化,海量信息插上数字化的翅膀呈“病毒式”扩散。与之相应,网络文艺评论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特征,在“坚守”与“求变”之间寻求平衡与突破。 文艺创作与文
2、艺评论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共同推动着文艺事业不断发展。但是,近年来,作为文艺评论的重要对象,文艺作品因为资本等市场力量和互联网等科技力量的强力介入,其数量呈爆炸式增长,但质量上却参差不齐。正因如此,海量的网络文艺作品在极大地满足了大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也因为在价值观、历史观、国家观、民族观、文化观等方面出现了一些偏差和错误,制造了不少文化垃圾,甚至对整个国家的文艺生态健康造成了损害。文艺评论是文艺创作的一面镜子、一剂良药,是引导创作、多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的重要力量。2既然是镜子,就必须正视所要反映的对象;既然是良药,就要找到病灶、对症下药。尽管在媒体融合的环境下,文艺作品创作、传播
3、、消费和评论的方式有所改变,但文艺精神生产的本质和受众对文艺的审美期待不会变,文艺评论褒优贬劣、激浊扬清的基本功能和作用不会变。不管是线上或者线下,文艺作品的创作生产都会受到技术、艺术、学术和相关政策环境的影响。与之相对应,社会对文艺创作和评论的要求和需求从根本上讲应是网上网下一个样,而不会让网络文艺疯狂野蛮生长。 就网络文艺评论而言,不管是围观、点赞、转发,还是跟帖、转帖、力顶、拍砖,体现的都是受众的主观意志,是受众的态度、立场和价值取向。当然,随着报刊、电台、电视台等传统媒体和基于网络技术而新兴的各种移动微端传播媒介融合,建立起一种立体多元的媒介结构,基本弥合了虚拟空间和现实空间的鸿沟。尽
4、管如此,也出现了“押沙龙966”“北小京”等匿名评论者和一批诸如“青评点梅花” “影视独舌”“毒舌电影”等一些影响力较大的微信公众号纷纷出现,不管是匿名或者实名,它们能受到大众欢迎,最重要的原因不是因为披上了“马甲” ,而是因为他们大多围绕话题性强、关注度高的文艺作品或事件发表文章,并且观点犀利、短小精悍、图文并茂,显得锐气、底气、地气十足。不可否认,其中不少文章也因为情绪化、商业化、碎片化、绝对化和缺乏人文情怀和思想深度等弊病引起了较大的争议。 追求真善美是文艺的永恒价值。文艺评论是“运动的美学” ,是带有浓厚理论色彩的实践活动,是运用文艺理论来评论文艺现象的实践活动,其科学性是建立在对艺术
5、规律和审美特点的深刻理解上。不管技术如何3进步,也改变不了评论者主体的决定性地位,不管网络文艺如何喧嚣热闹,也改变不了文艺评论价值判断的功能和作用。如果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让人动心,让人们的灵魂经受洗礼,让人们发现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灵的美,那么文艺评论的最高境界就是让人受到教益,让人们感受到思想的力量、文化的力量、人格的力量。优秀的文艺评论,不仅可以帮助创作者总结创作得失,帮助读者和观众更好地欣赏优秀作品的精髓,而且能够发现和抵制不良的创作倾向,批驳错误的文艺现象,匡正文艺风气,推动良好文明风尚的形成。 正如清初艺术家石涛所言, “笔墨当随时代,犹诗文风气所转” 。文艺评论工作者也应当和文艺
6、创作者一样,将自己的生命和艺术融入到时代的洪流之中,增强作品的生命力和感染力。在今天这样一个网络信息时代,海量艺术作品的井喷增长,各种商业行为的利益驱动,全民表达热情空前迸发,面对汹涌的融媒体浪潮,文艺批评者只要积极适应、主动应对,坚守艺术理想、批评精神和独立品格,不断创新理论武器和方式方法,就一定能够产生一大批客观、理性、科学、文质兼美的优秀文艺评论作品,引领网络文艺朝着健康繁荣的方向阔步前进。 网络文艺评论亟需“进场” 庄庸(中国青年出版社新青年读物工作室主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网络文艺委员会秘书长): 习近平在文艺座谈会上讲话指出:“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改变了文艺形态,催生了一大批新的文艺
7、类型,也带来文艺观念和文艺实践的深刻变化。 ”这句话揭示了网络文艺评论面临的巨大契机和挑战。隶属于中4国广阔社会现实生活的网络文艺领域的创作实践和创新风潮,包含着丰富的内生能量;其中任何一个爆发点,都有可能挖掘出一条重大理论问题的线,并重建我们的文艺评论评价体系。 因此,越是介入鲜活的文艺实践,越是参与泛文化娱乐全产业链,越是进到文艺生产的“场”里网络文艺评论越能接地气,越能切中时代的脉动,越能发挥影响力,掌握舆论权、话语权和文化领导权。所以,网络文艺评论需要进“场” ;而且,要进到“场中央” 。 但问题恰恰在这里:当我们意识到网络文艺领域庞大而丰富的创作实践、创新风潮、重大理论与评论评价体系
8、的构建问题,都亟需网络文艺评论进场并进到场中央,构建起小切口撬动大格局的好杠杆作用,我们面临着“想进场却难以进场”的三大难题。 一是,面对庞大的、海量的、具有无限丰富内生能量、且时时刻刻都在千变万化的网络文艺场域,我们如何进“场”?尤其是面对那些亚文化微社群趋势中的网络文艺作品、现象和潮流,大多数人更是找不到进入的路径,容易迷失,产生焦虑:到底应该怎样做,才能进去,迈过这道门槛? 二是,面对这些动态、前沿且前瞻的新文艺,既有的理论体系,似乎全都失效,而重构自己的知识谱系又是一个特别庞大、看似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以至于突然之间,面对这庞大的场域,突然失掉了自己全部的理论自信,直面三道难关:第一
9、道难关,想补课都不知道怎么补;第二道难关,更不知道如何能够切中当下的热点和脉动,不能及时、互动和有效地发声;第三道难关,又如何能够研判和预判未来的发展趋势,5且提前半步预见并影响下一步的创作执点和创新风潮? 三是,如何在进入到网络文艺场域后,寻找到折反点,重新回到你出发的传统文艺场中,找到可以继承和创新的东西(创造性继承与创新性发展) ;然后,进一步进入到正在重塑的主流新文艺场中,找到自我的意识、族群的认同、文化的建构,甚至找到你自己新旧媒体融合发展趋势下的评论评价体系构建之道? 网络文艺评论要想进场并进到场中央,把握社会实际需求和未来发展趋势的轨迹,抓住这个时代新文艺的切入点、接触点、引爆点
10、,对创作实践产生影响和作用,并引领创新潮流和现象,就必须直面并求解这三大“进场”难题。 网络文艺评论要先刷“网感” 聂伟(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网络文艺委员会副秘书长): 时至今日,传统舆论开始正视并承认青年群体观影、观剧的议程设置能力,但对这一主流群体的内容选择,似乎骨子里仍旧不以为然。以暑期爆款的玄幻剧为例,传统舆论几乎是一边倒的批评声音:情节“空心剧” ,特效“五毛钱” ,营销“段子化” ;服化道太山寨,美瞳共假发齐飞,泡沫与甲醛荼毒;演员只会刷颜值而不敢拼台词,遑论表演体系的斯坦尼或者表现派等。上述批评忠言逆耳,对于理性认识玄幻剧市场的硬伤与虚火具有重要研判价值。然而,上述经验判断无法涵盖
11、当前青年主流人群的审美视线。 当前,青年人群在文化产业链中的角色定位富有建设性和参与感,他们更乐于通过二次创作表达观点,显得生动活泼。比如为吐槽“粗制6滥造”现象,他们用特效制作的“神曲” 幻城特效厂倒闭了尽皆戏谑:“小说拍剧,最炫特效厂,幻城特效厂倒闭了!我们没有办法,拼了老命做特效,原价都是打魔戒、盖冰火、灭金刚的特效,现价两毛五!”这段视频包含的知识信息、技术评判标准和审美格调品位样样俱全,轻松幽默,让人莞尔一笑。更重要的是,从“测速” 、 “扒谱” 、制备“原曲”到音色校准与后期特效制作,该视频评论者的专业素质丝毫不亚于一线影视创作。 其实,当前国产玄幻剧暴露出的专业匮乏、知识软肋和剧
12、情教条等缺陷,对“网生代”来说早已属基本常识,无需赘言。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也不会因个别玄幻剧就轻易扭曲了世界观。倒是他们表达观点的方式提醒了我们:对流于常识化的文艺评判,他们常常表现得“无感” ,反而更愿意通过刷屏、吐槽、弹幕等极具“网感”的讲述方式,表达属于“这一代”的意见。因此,如何从“网感”体验出发,打开理解青年文化更为广阔的认知空间,不仅是当前文艺评论者的责任,也是文艺评论保持生机、不断出发的重要动力。 网络动漫,迈开大步又何妨 张书云(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网络文艺委员会委员): 这 20 年来,互联网深刻地改变了中国,也概莫能外改变了中国动漫业。容量扩大、门槛降低,平台的“扁平化”给了无
13、数有才能的动漫作者公平竞争的机会,使动漫作者和作品数量剧增,但也将中国动漫置入喧嚣浮躁的环境,收获褒贬不一。 当动漫搭上“互联网+”的时代飞车,便迅速成为国内各大视频网站7又一热门板块。 十万个冷笑话原本是“有妖气”网站上的人气漫画,由于太受欢迎,2012 年 7 月,该网站推出了动画版,仅半年多时间连载了 5 集,累积播放量超过了一亿,一些人由此开始关注动漫、喜欢动漫。此外,目前已诞生了 A 站、B 站、酷米网、淘米视频、百田、卡通等一批垂直动画视频网站,取代了传统电视频道成为动画内容产品集成分发的首要媒体。 网络动漫的一大特点是创造了很多亚文化群体,如大话三国系列作品里,王允使用貂蝉作“美
14、人计”离间董卓和吕布,竟是因为王允有“香港脚”害怕被董卓发现。有人认为这是在网络动漫中,新时代的创作者们把经典打碎重装,解构和认知世界的一种方式,但也有人则指责无厘头的恶搞偏离了传统名著。 凡新生事物,往往会引发国人的口水仗。事实上,互联网发展到现在,一直就存在着不断地创新与争议,从被视作洪水猛兽到与生活密切关联,互联网在深刻改变中国的同时也在被重塑。当下,给网络动漫以关注,给它成长的空间,依循其特点找寻适合的制度,帮助其成熟与完善,才是正确之道。 我多年从事中国画研究,近年来开始关注网络动漫,总是遗憾很多中国画家具有高超的表现力和创造力,如果把他们优秀的创意制作成动漫,一定会提高网络动漫的艺
15、术水准,塑造有中国特色的网络动漫,让网友享受精神佳肴。所以,网络动漫,迈开大步又何妨?希望业界集优秀作家、画家和动漫公司沟通的平台能够尽快搭建,每个人尽己所能对网络动漫这一新生事物多些爱护,我想,中国网络动漫的未来指日可待。8鼓励“00 后”参与网络文艺评论工作 周志雄(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网络文艺委员会副秘书长) : 近年来网络文艺非常火爆,从读者的追捧、市场的走红到中央的提倡,网络文艺已越来越不容忽视。然而,面对数量庞大、质量参差的网络文艺作品,网络文艺评论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这种困境主要体现在: 首先,网络文艺的受众是广大的网络读者,网络文艺的主导艺术趣味是大众趣味;而网络文艺评论的专
16、业队伍此前主要来自学院派,有着巨大市场效应的网络文艺作品,不一定就能引起他们的审美共鸣。 其次,网络文艺受制于市场资本,作者首先考虑的问题是作品数量以及读者反馈,对很多网络文艺作者来说,文艺评论甚至是可有可无的,如此一来,网络文艺评论便难以形成和创作的互动。 再次,网络文艺作品数量巨大,每天网络上上传的文字量近亿字,每年完本的网络小说有数万部,一部网络小说动辄数百万字,但精品却不多。如何披沙沥金,对评论家的阅读体力是个严峻的考验。 最后,网络文艺作品依托网络而生,而网络文艺评论文章以前大多通过纸质媒介发表,二者不在一个场域,如何通约?网络文艺评论又如何发挥“磨刀石”的效应? 以上困境,对当下的
17、网络文艺评论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评论者要不断更新知识体系,要有更开阔的文学视界,要在通俗文学、世界文学、未来文学、文化发展等向度中审视网络文艺的价值和意义。其9次,评论者要放下架子,走进网络文艺创作现场,游走网络文艺论坛,参与网络文艺互动,了解网络文艺的特点,掌握网络文艺的规律。其三,评论家要做到大量阅读,要有敏锐的感悟力,及时发现网络文艺的新动向,具备前瞻性的眼光,提出富有中国特色的网络文艺核心概念,建构中国网络文艺评价体系。除此,还要鼓励那些从小阅读网络文艺作品长大的“85 后” “90 后” “00 后”参与到网络文艺评论工作中来。因为他们天然“在场” ,对网络文艺有着更多的感同身受,他们的加入,将有利于推进网络文艺评论的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