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提升创新之城建设水平加快实现城市转型发展.doc

上传人:hw****26 文档编号:3084723 上传时间:2019-05-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61.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面提升创新之城建设水平加快实现城市转型发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全面提升创新之城建设水平加快实现城市转型发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全面提升创新之城建设水平加快实现城市转型发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全面提升创新之城建设水平加快实现城市转型发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1全面提升创新之城建设水平加快实现城市转型发展当前全球正处在信息技术深度应用与新一轮科技革命孕育兴起阶段,信息科技、材料科技、生命科学与生物科技、生态环保科技等领域,都酝酿着激动人心的重大突破,与新兴产业发展更加紧密融合、互相推动促进,给经济增长提供了新引擎、带来了新机遇。正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国家相继提出了“互联网+”、“中国制造 2025”、“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新的发展理念,为青岛创新城市建设赋予了新的内涵,提供了新的思路、方法和手段。正确认识和理解这一变化的战略背景、发展趋势、运行规律及其他相关内容,对于青岛进一步探索创新之城建设的新路径和新方式,实现城市的转型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

2、意义和实践价值。一、青岛“创新之城”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城市综合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青岛海洋国家实验室启动八个功能实验室和部分大型科研平台建设,全面参与国家“十三五”海洋科技预测,将成为全球第七大海洋创新中心。国家深海基地将成为全球第五大深海技术和装备支撑基地。启动与中科院新一轮战略合作,形成“2 所、7 基地、1 中心”发展格局,成功孵化 23 家产业公司,中科院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获批国家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服务地方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市研发经费(R&D)投入 218.7 亿元,居全省首位,占 GDP 比重 2.73%。全市发明专利申请 39979 件,申请量居副省级城市首位;发明专利授

3、权达到 2864 件,授权量在副省级排名提升两个位次,超过宁波、济南升至副省级城市第 8 位,增幅连续两年居副省级城市首位。获批国家海洋技术转移中心、国家成果标准化评价试点城市和国家科技服务业创新发展试点等一批国家级试点示范。企业技术创新体系进一步完善。海尔开启“人人创客”时代,推进互联网转型,逐步迈向员工创客化、运营小微化和企业平台化。海信数字多媒体国家重点实验室被科技部列为全国 3 个典型企业重点实验室之一。南车四方代表国家承建中泰高铁联合研究中心。软控橡胶与轮胎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被科技部确定为全国首个模式创新试点,大企业创新继续领跑全国。截止到 2014 年底,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总数

4、达 10 家,居计划单列市首位。拥有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5 家、国家创新型企业 18 家,均居同类城市首位。实施企业研发中心培育工程,培育基地达 324 家。138 个项目获国家中小企业发展专项和创业投资引导基金 1.79 亿元支持,立项数和经费连续两年居计划单列市首位。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 257 家,总数达 746 家。获批海洋新材料、机器人两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均是国内同一领域首个获批的特色产业化基地。科技成果转化步伐进一步加快。强化产学研协同,累计组建各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68 家,其中省级以上 10 家。承担了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863”计划等一批重大

5、项目,时速 380 公里新一代高速动车组、开放式流媒体模卡电视、高清数字家电集成操作系统芯片等 200 多项重大关键技术取得突破。其中,在海洋生物、海洋新材料、现代海水种苗等领域突破 60 余项关键技术。2013 年首次实施市自主创新重大专项,两年重点支持 19 个项目和 72 项关键技术攻关。搭建平台服务网络,启动建设 10 个公共研发平台,总投入 21.5 亿元。其中,海洋生物医药、2软件与信息服务、橡胶新材料、食品药品安全性评价检测 4 个公共研发平台建成运行。获科技部批准建设青岛大沽河流域国家农业科技园、国家新农村发展研究院。4 市 1 区获国家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支持。创新创业生

6、态环境进一步优化。科技管理改革不断深化,创新投入方式,综合运用“拨、投、贷、补、奖、买”等手段,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撬动各类社会资本支持创新创业。技术市场发展迅速,全市技术经纪人达 315 人,技术转移机构 96 家,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新增 6 家,全市总数达 8 家,“政府、行业、中介、经纪人”四位一体的技术市场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创业孵化生态系统不断完善,“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创业孵化链条初步形成,13 家苗圃、3 家加速器率先试点。截至 2014 年底,全市已建和在建孵化器 945 万平方米,投入使用 443万平方米。经认定孵化器 77 家,入驻企业 2816 家,累计

7、毕业企业 436 家,就业人员共 5.1 万余人。科技与金融深度结合,推进财政科技资金资本化运作,建立财政科技资金管理、国有资本运营、混合所有制实体运作的三层架构科技金融体系。存在的问题,一是财政支持力度不足,科技服务体系亟待改善。公共财政的支持力度仍显不足,政府引导下的以企业研发投入为主体的多层次科技研发投入体系尚不健全。产学研合作仍然停留在较低的层次,在利用国内其他地区及国外外源性创新成果方面渠道不畅。大部分科技服务机构由于市场定位不明确和非专业化,造成了市场需求和服务供给不匹配等问题,城市公共信息平台的基础设施建设还较落后,公共信息资源也难以做到真正共享,科技服务体系尚处于向市场化和规范

8、化发展的起步阶段。二是部分高端产业发展缓慢,产业创新能力亟待提高。青岛市虽然培育出了数字家电、新型显示、高速列车等高端产业和一批领军企业,但大部分高新技术产业仍然缺乏龙头企业和本地配套产业链,产业集聚程度低,辐射带动作用弱,未能形成集群化、规模化发展态势。特别是在当前的产业体系中,对未来城市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软件和集成电路、光电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的创新能力不足,与上海、深圳、苏州、无锡、大连等城市相比有明显的差距。三是城市创新要素集聚水平不高,企业创新活力亟待提升。高端研发机构数量相比北京、上海、南京、武汉、西安、成都等城市差距较大,创新体系整体上还不够完善,人才、技术、设备、

9、投资等各类创新要素的集聚效应还不够明显,创新资源统筹配置仍存在部门化、碎片化和重复化的现象。企业创新动机还不够强,创新活力不足且发展不均衡,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偏少,仅占全市中小企业总数的 2.7%,而天津、南京分别为 15%、10%,差距显著。二、青岛加快推进“创新之城”建设的对策建议青岛要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为主线,突出以打造“创新之城、创业之都、创客之岛”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努力在全社会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浓厚氛围,推动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新格局,促进全市“创新之城”的建设步伐。加快提升城市的区域创新能力。一是要吸引整合区域优势科技资源,主导资源在区域范围的高效配置和利用,不断提

10、升资源内外流动和利用的效率,全面打造城市创新资源集聚力。二是要推进区域创新网络建设,加快高水平科技成果的产出和扩散,同时强化科技创新对城市建设、社会、文化等方面的支撑和引领,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能级不断提升,全面打造创新成果影响力。三是要使青岛拥有研发、转化、产业化的充沛动力和科技创新创业的蓬勃活力,从而引领区域新兴产业、新兴业态发展趋势和竞争态势,全面打造新兴产业引领力。四是要努力构建有利于创新的公平开放的市场环3境,建立发达的科技创新服务业和多层次资本市场以及与国际接轨的人才流动机制,努力形成良好的创新生态系统及宽容创新容错机制,全面打造创新环境吸引力。努力深化科技体制的改革力度。要使创新驱动

11、成为常态,就必须通过行政体制、决策体制改革,来推动各类创新主体的协同创新。要加快构建由企业牵头,科研机构、高等院校支撑,相互协同的技术创新体系,继续深化科研院所改革,推进政府科技管理体制改革,让机构、人才、装置、资金、项目都充分活跃起来,形成推进科技创新的强大合力。要出台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意见,着力破除制约和影响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加强科技对地方经济的撬动、服务作用。要围绕激励创新来完善金融、税收、价格、财政、知识产权等宏观政策,增强创新的内生动力,打通经济与科技间的通道。全面强化科技平台的基础创新。要以推进科教协同创新为突破口,着力促进创新资源高效配置。

12、加快建设科教结合产业创新基地,支持骨干企业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校企联盟、技术转移联盟等创新合作组织,大力引进国际知名技术转移机构,吸引跨国公司在我市设立研发中心。积极开展协同创新、开放式创新,着力提高科技研发能力和成果转化能力,实现创新要素和生产要素的有机衔接。围绕科技惠民开展协同创新,突出抓好民生科技产业、环保科技项目,加强公共卫生、生态环境、公共安全、建筑节能等关键技术攻关和成果示范应用,加快建设一批以新知识普及、新技术示范、新产品应用为核心内容的科技社区,让科技成果更好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着力提升科技创新的成果转化能力。加快孵化载体建设,完善孵化服务体系,发挥创

13、新平台效应,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打造科技创新企业活力迸发的自主创新高地。加快科技孵化器建设,以蓝色硅谷、西海岸新区、青岛高新区为示范和标杆,鼓励和支持多元化主体投资建设各类孵化器,探索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建设科技孵化器新模式。完善孵化服务体系,拓宽孵化服务内容,进一步聚集政、产、学、研、金、介、贸等优势资源,为科技企业提供全方位、多层次和多元化的一站式服务。发挥平台集聚效应,依托国家级创新平台带动众多相关的研发机构和企业研发中心入驻青岛,形成集科技研发、实验、制造、应用、服务于一体的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全力提高重点产业的创新转型水平。以在青跨国公司、央企和市属大企业集团为重点,推动生产模式、组织模式

14、和技术模式创新,增强对全球产业链、创新链、需求链的整合能力。一是生产模式创新。鼓励企业根据产业链结构、价值链结构、自身优势基础,将原有内部产业链条上的部分非核心环节进行剥离细分,剥离出来的小微企业向时尚化、个性化、低碳化发展。鼓励本市制造业企业加快向研发、销售“两头在青”、加工制造“中间在外”型模式调整转型。同时,推动综合集成、柔性生产、精密制造等先进技术融入设计、制造和营销全过程。二是组织模式创新。深化产业链各个环节的信息化技术应用。推动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等应用于企业管理。三是技术模式创新。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积极搭建科技创新的服务平台。综合运用政府购买服务、无偿资助、业务奖励等方式,支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和服务机构建设。充分发挥创业服务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等公益性服务机构的作用,聚集服务资源优势,组建科技服务业联盟,完善中小企业创新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创业孵化、知识产权服务、第三方检验检测4认证等机构的专业化、市场化改革,壮大技术交易市场。为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专业化优质服务,支持服务机构为初创企业提供法律、知识产权、创业导师、财务、咨询、检验检测认证和技术转移等服务,促进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开放共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精品笔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