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摘要:古树,不论是自然遗存还是人类先祖手植,都是在自然界百年甚至千年的优胜劣汰中存活下来的。古树名木对于人类社会具有特殊的意义,古树名木的保留是留给人类社会的一笔财富。然而,古树名木出现生势衰退甚至死亡的现象正日趋严重。其中,立地环境差、土壤营养贫痔和人为破坏是造成古树名木生势衰退和死亡的最重要原因。本试验以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为试材,调查古樟树和成年樟树的立地环境条件、树势、树龄、株高、胸径和冠幅,测定古樟树和成年樟树的叶片营养元素的含量、土壤养分含量。对古樟树叶片、土壤营养元素含量进行比较分析;分析立地环境条件与古樟树; 在对古樟树进行营养诊断的基础上,应用注干施
2、肥法对古樟树进行急救式复壮。1 前言古树名木是我国极其珍贵的植物资源,也是优秀的文化遗产,常与历史名人名胜古迹和宗教迷信相联系,其不仅具有较高的经济、观赏和研究价值,也是会文明程度的标志。在城市园林绿化工作和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据建设部初步统计,我国百年以上的古树约 20 万株。大多分布在城区、城郊及风景名胜地,其中约 20%为千年以上的古树。古树对于考证历史、研究林史、植物进化、树木生态学、和生物气象学等都有很高的价值。生态学家说一棵古树就是一个基因库;考古学家说: 一棵古树就是一个活的古董 ;历史学家说:一棵古树就是一部史书。但是,在一些地方和部门,由于对古树名木的保护工作认识
3、不足,措施不力,大树进城之风愈演愈烈,加上风景名胜区的无序发,导致一些极其名贵、价值极高、无法再生的古树名木不断衰败和死亡,造成了无法估量和挽回的损失。早在 1963 年,我国就提出了古树名木的标准:(1)有纪念意义的;(2)树形奇特、有历史传说的;(3)国内或世界上稀有的;(4)年代比较悠久的。同时要求“城市园林部门应当调查和系统整理名胜古迹和古树名木的有关历史资料,经过技术鉴定,分别建立档案。古树名木的衰败主要有以下原因:(l)随着树龄增长生理机能下降,古树地下部分所吸收的水分和养分无法满足地上部分的需求,从而导致内部生理失去平衡,树势逐渐衰落。(2)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生活对古树名木的
4、影响,主要体现在人口增长和思想上的不重视制约着林木和古树的滋长。(3)立地条件差,营养面积小,土壤理化性质恶化,不利于古树的生长。(4)病虫害加剧了古树的衰弱和死亡。(5)自然灾害也是危害古树名木的重要因子,如雷击、风暴、冰雪等。2 文献综述2.1 古树名木研究动态八十年代中期,我国各园林部门根据建设部的要求,对所属区域进行名木古树普查,并在1994 年开展第二次的复查工作;北京市园林科研所于 1979-1984 年进行了“北京市内公园古松柏生长弱势原因及复壮措施的研究;1987-1990 年又调查了北方如:北京、天水、泰山、黄陵、太原及沈阳等九省市共 1100 余株古树的生态环境,侧重对主要
5、树种的立地土壤和枝叶做了深入的研究,同时首次研究了古树营养元素的输导速度和气象因素之间的关系;1995-1997 年又对北京地区古树生长弱势与矿质元素关系进行研究,建立了古树营养区系标准;在此期间,沈阳及泰安等地开展了古树弱势原因及古树物候的观察,探寻古树养护复壮的最佳措施;上海对古树弱势原因进行了研究并对弱势古树养护复壮; 广州市园林局于 1991 年,针对古树弱势、死亡原因和立地条件,采取改善立地条件及引气生根入土等复壮措施;太原晋祠风景名胜区管理局于 1995 年,通过更换透气膨化砖,设置复壮沟等措施对古侧柏进行复壮。在国外,日本研究出树木强化器,埋于树下完成树木的土壤通气、灌水及供肥等
6、工作;美国研究出肥料气钉,解决古树表层土供肥的问题 ;德国在土壤中采用埋管、埋陶粒和气筒打气等方法解决通气问题,用土钻打孔灌液态肥,用修补和支撑等外科手术保护古树;英国探讨了土壤坚实、空气污染等因素对古树生长的影响。2.1.1 树木的衰老趋势及特征树木自播种发芽或经营养繁殖成活后,以根颈、根茎为中心,根和茎均以离心式的方式进行生长。由于受到树木的遗传性和生理以及所处的外界条件等的影响,其离心生长是有限的,根系与树冠只能到达一定的大小和范围。树木通过不同的发育阶段不可避免的经历从幼年到成年到衰老的过程。树木的衰老主要有一下几个特征:(1)树木的代谢失调、营养和生殖组织的生长逐渐减少、顶端优势消失
7、、枯枝增加、光合作用组织对非光合作用组织比例减少、愈伤缓慢、心材形成、容易感染某些病虫害和易受到不良环境条件损伤 “;(2)枝干的年生长量到达最高生长速率后,就开始渐渐降低。幼树的枝生长,相对比衰老的树要大一些,枝条伸长的时间也比衰老的树持久些。形成层的生长,随着树木的衰老,形成层的生长开始下降,每年木质部的年轮以 4 一 5%变窄 2。(3)树木树冠、茎和根系相对比例,在老树中,最大的干重是主干,其次是树冠和根。幼树中,根系几乎占总干重的一半,而老树中根所占的比例降低很多,尤其是树叶所占的比例降低的速率更快l3。(4)心材的形成,幼树的木材全部都是由边材组成的,边材是输送水分和矿物质的主要通
8、道,相反,死亡的心材在生理上是没有作用的汇”l。(5)容易感染某些病虫害,当树木变老时它们的生理活性减退,受某些昆虫侵袭的敏感I 胜增强,容易受到一些昆虫的广泛侵袭,树木生理活性的减弱,还使树木对专性寄生生物的敏感性增加,对兼性寄生物的敏感性降低,对某些病原菌的感染可能性增加2 。2.1.2 古树名木保护相关措施的研究进展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大量化学、工业品的应用,人类活动的频繁,林木生存环境越来越差。近半个世纪,特别是近 20 年,一些正值“壮年, ,的古树名木迅速“衰老”甚至死亡。所以,人类活动成为古树名木衰弱或死亡的主要原因“】 。针对古树名木生长环境不断恶化的情况,全国己有北京、上海、
9、天津、青岛、苏州、徐州、福州、长沙、西安、杭州等城市颁布了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条例或规定、办法、暂行办法等【3。主要包含一下几个方面 【3 一:(l)加强立法,提高全民对古树名木的认识。将古树名木的保护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政府部门制订古树名木保护专项法规,建立专业执法队伍,落实管理职能,提高人们参与古树名木保护的自觉性,使保护观念由“要我保护”向“我要保护”转变。1982 年城建部印发了关于加强城市和风景名胜区古树名木保护管理的意见 ,1992 年国务院颁发的城市绿化条例第 25 条对古树名木作出法律规定。2000 年建设部又颁发了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 ,进一步对古树名木保护管理作出详细规定。
10、(2)对古树名木进行彻底普查,并建立档案。其内容包括品种、年龄、树高、胸径、冠幅、姿态、生长势、病虫害、土壤立地条件、地点、保护单位、照片资料,并要有每年生长情况的记录。(3)完善落实古树名木管护责任制,制订养护管理方案,对每株古树名木落实到养护责任单位、责任人,并签订合同。由养护责任单位、责任人对古树名木进行管理养护。(4)成立林业、园林、城建、土管、交通等部门的古树名木保护管理领导小组,定期检查树木,对于遭受破坏或生长势弱,及发生病虫害的古树立即采取措施补救;坚决拆除影响古树名木生长的非法建筑、搭建物及支架等;在公路建设、旧城、旧村改造和村庄整理中规划部门要给古树名木留足生长空间。(5)对
11、古树名木养护管理应有专项资金,经费列入政府财政预算,用于古树名木的管护、病虫害防治等工作,由养护管理专业部门按期对古树名木进行养护管理。(6)结合森林资源管理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建立古树名木动态监测体系,定期对古树名木的生长环境、生长情况、保护现状进行动态监测和跟踪管理。(7)加强对古树名木的养护,加快落实濒死古树名木的复壮工作。古树名木除寿命己到极限自然死亡外,造成古树名木死亡的原因很多,只有找出原因,从根本上解决,才能确保古树名木正常生长。(8)严禁采伐、迁移古树名木。近年来,青壮年古树死杈、死顶、新稍短、失绿、多年生叶大面积脱落、多果等植株衰老现象参看附表,古树弱势现象图片 AI日趋严重。
12、据不完全统计每年都有千分之三的古树死亡,京城古树数量总体呈递减趋势。1.1 目的和意义古树是指树龄在 100 年以上(含 100 年) 的树木。名木是指树种珍贵、稀有的,或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纪念意义的,或具有重要科研价值的树木。古树后续资源是指树龄在 80 一 99 年之间的树木。建设部 2000 年发布的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规定,树龄在 300 年以上(含 300 年) 的古树和名木,实行一级保护,其余的古树实行二级保护。全国绿化委员会规定古树是指树龄在 100 年以上(含 100 年) 的树木,可以分为国家一、二、三级;国家一级古树树龄在 500 年以上(含 500 年),国家二级古树
13、树龄在 300 一 499 年之间,国家三级古树树龄在 100 一 299 年之间;国家级名木不分年龄限制,不分级。上海市 2002 年 7 月修订发布的上海市古树名木和古树后续资源保护条例规定,300 年以上(含 300 年) 的古树和名木为一级保护, 100 一 299 年之间的古树为二级保护,80 一 99 年的古树后续资源为三级保护。保护一株古树名木,就是保存一部自然与社会发展史书,就是保存一件珍贵古老的历史文物,就是保护一座优良种质基因库,也是保护一种人文和自然景观,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保护祖先留给我们和子孙后代的宝贵财富。古树名木既是重要的自然资源,也是宝贵的历史文化财富,被誉
14、为活的文物。它不仅对优化城市自然环境,而且对丰富城市人文环境具有重要作用。加强对古树名木的保护管理,是历史交给今人的一项重要工作,是社会进步发展的重要标志,开展古树名木保护复壮研究是城市文明的体现。古树名木是极其珍贵的人类历史文化遗产,其有关传说、轶闻等都深深地打着历史烙印,反映时代文化的遗迹,上海市永泰街 700 年的古银杏就是上海开埠700 年的见证。同时,古树名木又是优良种源, “优胜劣汰,适者生存”是大自然的生存法则,古树名木历经沧桑,仍巍然傲立,它又是一个重要的遗传基因资源,随时为科研和生产服务。再者,古树名木是独具特色的天然旅游资源,古朴优雅,姿态万千,风韵犹存的古树名木使人赏心悦
15、目,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增色,为城市园林增辉, 。上海于 2003 年成功创建了国家园林城市,标志着上海绿化林业事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开展古树名木复壮技术研究,保护好上海现有的古树、名木和古树后续资源,是时代发展的必需。1.2 国内外研究现状80 年代起我国大部分省市根据建设部要求开始对辖区内古树名木进行普查保护,并开始进行一些复壮技术的研究工作。北京市从 1979 年开始研究了古树衰弱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从古树微观结构和定量分析与古树生长有关的主要矿质元素方面入手,根据大量的古树调查研究结果,建立了古树的矿质营养元素区系标准,找到了古树生长与各主要矿质元素的平衡比例关系,针对古
16、树生长中出现的一些症状,分析其原因,总结出古树复壮的生理机制、土壤改良、病虫害防治等一整套综合复壮措施2;在此基础上,为古树复壮研制出了复壮沟、渗水井、古树中药助壮剂等,并于 98 年出台了北京市古树名木管理技术规范 。80 年代未,泰山对岱庙银杏古树叶片黄枯现象进行了研究分析,对古树土壤中的含水量、通气性、有机质等土壤因子进行了研究,找出了改善古树土壤条件的措施,如改良土壤、施肥、灌水:j。广州于 1991 一 1992 年对白蚁防治进行了研究,证明移殖孔施药处理和钻巢+诱杀法处理两种方法对受害树木进行防治,处理效果比较理想4;树洞修补技术通过研究比较得出,50%水泥+50% 砂+ 弹性环氧
17、胶的修补效果最好;榕树采用人工引气根法,能有效加速气生根的生长速度;并用三段法计算古树树龄习。武汉、南京、苏州在 90 年代,作为建设部“八五”公关课题,对南方古树名木复壮进行了研究,得出了以下复壮措施:1 、土壤管理(深耕换土、深耕埋通气竹管、深耕埋入聚苯乙烯发泡废气物);2、增施肥料(挖沟施肥、叶面施肥、根部混施生根灵、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3、加强树体管理(靠接、树干修损) 等6 。1998-2001 年浙江省景宁县开展了古树名木主要害虫综合治理工作,发现主要害虫有樟萤叶甲、樟蚕、银杏大蚕娥、马尾松毛虫、柳杉毛虫等。防治措施为:1、改善古树生长环境;2、保护和利用天敌 ;3、人工捕杀;4
18、、化学防治习。天津园林科研所的科技人员 2001 年为古树名木准备了“保健品” ,即施用古树灵优质肥;04 年 10 月发布了 天津市古树名木保护与复壮技术规程 。吉林省茂绿化生态技术发展公司应用树木活力机改善树木根部土壤透气不良问题,并将密度营养棒配套使用。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德国把 50 年以上的树木作为古树保护。日本研究出树木强化器,埋于树下完成树木的通气、灌水及供肥等工作。美国研究出肥料气钉,解决古树表层土供肥问题。德国在土壤中采用埋管、埋陶粒和气筒打气等方法解决通气问题,用土钻打孔灌液态肥料,用修补和支撑等外科手术保护古树。英国探讨了土壤坚实、空气污染等因素对古树生长的影响8,
19、 。美国、德国、新加坡、日本、香港等在古树名木保护中已使用无损检测技术,测定树木内虫蛀、白蚁危害、空洞、腐烂程度等;如 Resistograph 阻抗图波仪,既能测定树木内部的腐烂程度,又能检测树龄及虫害,但价格昂贵。1 传统文化是滋生古树名木的源泉上古之世人类“构木为巢” 、 “钻隧改火”(韩非子五蠢),树木给人安全和卫生。如果说火是人类文明动力的话,那么树木便是前进的能源!人对树木的初始感情自此始。又据礼记祭法:“山林川谷丘陵能出云,为风雨,见怪物,皆日神。有天下者祭百神”。山林树木给人神秘感,故对大树顶礼膜拜敬畏倍加,于是便有神木、怪木等出现在华夏大地上;更有把树木与氏族、社樱的命运相业
20、论,产生了所谓“社木” 工 。 汉书郊祀志记述了“汉高祖祷丰于粉、榆之社” ,扮、榆便成了西汉的社木,成为汉代人精神之所系。有时还把社木植之宗庙、陵寝,以示永敬。陕西黄帝陵前 16 株汉柏也就是在这样的文化传统下,得以长存!无独有偶,国外也有此类文化现象。北欧神话:幻想世界中有宇宙之树(yggdrasil) ,希腊神话中把栋树与神宙斯(GodZeu 的相联系; 齐墩果是智慧女神雅典娜 (Goddess封 hen。)的赐予;月桂、苹果与阿波罗(却 0110);胡桃、柳、雪松则与阿波罗的姐姐阿耳特米斯(Ar 七 emi。)相联系等等。在自然经济支配下的古代,人们仰赖自然,面对“能出云,为风雨的山林
21、,便产生种种联想。故不分中外,这种对树木敬畏的原始崇拜现象,成为滋生古树名木的源泉随着文化的发展,人们进而把树木与自然界的金、水、火、土相业列而称为“五行”(尚书洪范)沈荀子等书又把 “五行”与仁义礼智信等伦理道德相对应,称之为“五常” 。董仲舒在五行顺逆篇中又说:“木者春,生之性,农之本也”; 在五行相胜篇中申述道:“木者农也,农者民也” 。也就是说, “五行”与“五常”是精神与物质两大方面,同等重要互为联系不可或缺的。特别是把木与农,木与民相联系后,便突出了树木的伦理观,树木成为生命之本;“五常”便是生命之所依 !再说,树木是财富, 史记货殖列传中把千亩竹、千树桔、千亩桑看作“一与千户侯等” 。因此,都愿意“恩及草木” ,使树木华美,惜树如积德,爱树是义举。在这样的社会气氛下,大树古木自然便能繁荣滋长了!不仅如此,随着隐逸文化的滋长,文人归隐山林,给树木添了几分文气,陶弘景喜闻松声2 ,即为一例。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下,树木成了文化的象征而倍受青睐。但是,作为“人类群体独特的生活方式,及整套生存式样的文化” “ ,势必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那种对树木崇拜、爱护的原始文化和封建文化,随同原始社会的消亡,封建社会的解体也一起扬弃了4 。不幸的是在扬弃糟粕的同时,殃及池仇地把精华,甚至古树作为“四旧”而损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