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都的秋-教案.docx

上传人:hw****26 文档编号:3089171 上传时间:2019-05-20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2.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都的秋-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古都的秋-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古都的秋-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古都的秋-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古都的秋教案 各位评委老师好,我叫*,我申请的学科是高中语文,我今天试讲的考题 是古都的秋(板书课题),下面是我的试讲内容。 古都的秋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新课标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 故都的秋 系郁达夫在对故都北平的秋景细腻描摹中流露出自己内心的眷恋和落寞之情的 作品,体现出这位文人当时的处境和浓重的“主观色彩” 。它既是对北平秋的客 观描绘,又是作者当时心情的折射,在郁达夫大量的写景抒情散文中,是很有特色 的一篇。 课型:讲授新课。 课时安排:共2课时、本节课主要讲授第一课时。 教学环境:传统课堂。 教学目标: 1、了解文章“景”和“情”和谐统一的写作特点。 2、联系文中所写的五幅秋景图,进一步

2、掌握散文稿“形”与“神”的关系。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听读朗读,品味语言。 难点:准确把握作者丰富的情感内涵。 根据以上教学目标和重点及难点要求,重点讲授本节课的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一、导入语 今天,我们要学习郁达夫故都的秋 ,下面我们先来分析一个事例,假如 你今天心情很好,一出门就遇见阔别多年的老朋友,那么,当你现在坐在公园 的长凳上听着耳边的鸟鸣时,你就会觉得鸟的叫声非常的悦耳。换一种心境, 假如你今天比较倒霉,在马路上不小心摔了一跤,这时你听到鸟的叫声就会觉 得心烦。对相同的景,不同心情的人对景的感受就会不一样,那么写出来的景 当然就会不同了,这就叫做“景随情异” (板书) 。可见,

3、情与景的关系非常密 切,弄清情与景的关系,也是我们今天学习故都的秋的一个重点。 二、作者及写作背景 1.作者简介 郁达夫(18961945) ,现代作家。浙江富阳人。1913年留学日本,曾经 广泛涉猎外国文学,深受近代欧洲、日本各种社会思潮和文艺作品的熏陶。 1922年回国从事文学创作活动。1930年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抗日战争爆发后,他赴武汉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并到新加坡积极宣传抗日。后流亡到苏门答 腊。1945年月被日本宪兵杀害。主要作品有沉沦 春风沉醉的晚上 出 奔 她是一个弱女子等,在不同程度上揭露了旧社会的罪恶,向封建道德大 胆挑战,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也带有颓废情绪。散文以游记著称

4、,情景交融, 文笔优美,自成一家。 2.解析文题及背景。 从1921年到1933年月,郁达夫用相当大的精力参加左翼文艺活动和进行创 作。由于国民党白色恐怖的威胁等原因,郁达夫从1933年4月由上海迁居杭州, 1936年2月离杭赴福州,在杭州居住了三年。在这段时间里,他思想苦闷,创 作枯竭,过得是一种闲散安逸的生活,并花了许多时间到处游山玩水,在一定 程度上也是为了排遣现实带给他的苦闷和离群索居的寂寞。在游山玩水过程中, 写了 许多游记,这是他在这段时期创作的主要收获,为我国现代游记的发展 作出了贡献。1934年7月,郁达夫“不远千里”从杭州经青岛去北平,再次饱 尝了故都的“秋”味,并写下了优美

5、的散文故都的秋 。 三、字音字形 潭柘寺(zh) 椽子(chun) 驯鸽(xn) 啼唱(t) 瓜熟蒂落(d) 姻缘 (yun) 房檩(ln) 潜意识(qin) 颓废(tu) 情趣(q) 不能自已(y) 四、整体感知 (指导学生作疏理全文结构的训练) 先依据练习的框架,作自读。然后逐层提示如下: 全文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总起(第1、2自然段) 故都秋之感。清、静、悲凉令人向往。 江南秋之感。秋味不浓不让人满足。 第二部分:分写(第312自然段) 秋晨天空、秋之牵牛花、槐树落蕊而知秋、乡国有异,悲秋之感却同。 第三部分:总括(第13、14自然段) 南国之秋,色味不如北国之秋浓。 故都之秋,我减

6、少寿命也要留住 五、味秋 1、文章开头是怎样说秋天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明确:秋天,无论是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在文章开头表达了作者对秋 天的热爱之情。 2、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对北国秋天的喜爱?明确: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 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 ,这故都的秋味。 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 三分之一的零头。 3、北国的秋与江南的秋有什么不同? 北国:清、静、悲凉 江南: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 4、江南的秋天在哪些方面不如北国? 明确: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

7、赏玩不到十足。 5、作者是怎样运用比喻来比喻北国与江南的秋天? 明确:正象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 6、作者的回忆中,北国有哪些欣赏秋天的地方?江南有哪些欣赏秋天的地方? 明确: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 声。 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 六、品秋 1、课文中写了哪五幅秋景图?(311节) 明确:清晨院中所见的景象 槐树的落蕊 秋蝉的残声 秋雨话秋凉 秋树的奇景 2、分析“清晨院中所见的景象” (3节) 视觉效果 这一段文字写了哪些视觉上的景物? 天色碧绿 日光漏 牵牛花蓝、白 听觉效果 这

8、一段文字写了哪些听觉上的景物? 训鸽的飞声 作者用了哪些动词来表现在北京不出门也能感受到秋天? 泡坐看听数着静对3、分析“槐树的落蕊” (4节) 这段从哪些感觉来感受? 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 4、分析第12段,了解一下诗文中的秋 请同学说说古今中外描绘秋天的句子。 明确: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曹丕燕歌行 )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屈原九歌 )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为变衰。 (宋玉九辩 ) 哦,旷野的西风,你是秋之实体的气息。 (雪莱西风颂 ) 秋风像一把柔韧的梳子,梳理着静静的团泊洼, 秋光如同发亮的汗珠,飘飘扬扬地在平滩上挥洒。 (郭小川团泊洼地秋

9、天 ) 第12段,这一段主要采用什么表达方式?从全文来看,这一段在文中有何作 用? 明确:这一段采用议论,通过古今中外的引证,说明感秋处处有,中国文人最 突出,而秋“深味”非在中国北方莫属,这其实还是为了突出故都之秋。 第13、14段用了什么手法表现南国之秋比不上北国之秋,表达了作者什么洋 的感情? 明确:用对比的手法写南国之秋的色味比不上北国之秋,直抒作者对北国之秋 的眷恋之情。 七、布置作业(任选一题) 1、写一篇关于秋景的文章。字数、体裁不限。 2、阅读其它古今写秋的诗文,摘抄诗句。并对其一作简单鉴赏。 3、仿照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的曲牌,选取郁达夫故都的秋中的景物入 诗,并表达出作者的情感。 八、板书设计 故都的秋 郁达夫 客观实景 主观情感 思想苦闷 不甘沉沦 秋晨院落 “清”清闲 恬静 安谧 秋槐落蕊 “静”细腻 幽远 幽静 深邃 秋雨话凉 “悲凉” 沉静、寡淡 各位老师,我的试讲内容完毕,感谢各位评委老师的聆听。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精品笔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