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朴、典雅的原始太极拳 杨德川 此文发表在武魂2009 年第 4 期 现传自北京白云观的原始太极拳是一种古老的拳种,它与现在社会上流传的由万籁声所传 的原式太极拳从体系和拳架上截然不同。此拳据传为轩辕黄帝看到蛇雀相斗所创,后经历 代道内真人、祖师的不断完善而形成。此拳过去一直在道家内部传承,直到清朝末年才被 曾为清末重臣李鸿章保镖的峨眉道人高虎臣,从四川青城山带到北京,并逐步从道内传向 世俗。我的老师(启泽散人)骆巨方、道教正一清微派第十六代传人、原始太极拳现在的 掌门人,师从高虎臣的弟子白云观道人安生远。骆师为人谦恭和善,从不与人争锋,多年 来不但在白云观道内授拳,而且在社会授拳,为该拳走向
2、社会,惠及百姓、强身健体,做 出了努力。骆师不但品行高洁,而且功夫精纯,许多弟子学生都说骆老师的拳架沉稳,内 力浑厚,还有的说,看到骆师打拳时各种奇异现象。2008 年在江西南昌,由新加坡出资举 办的道家大会上,骆师代表白云观出场表演原始太极拳,8 分钟的精简架子打到高潮处引 来阵阵掌声,等打完全套拳,场上又起来一片雷鸣般的掌声,骆师连续 5 次出场谢幕才算 平复观众的热潮。 本人跟骆师学拳已经十多年,经过感同身受,反复研究, (此前也学练过许多太极拳,看过 许多太极拳的资料、光碟、网络视频)感觉到原始太极拳以它独特的体系和修炼方法,列 为最优秀拳种之一。下面根据自己体会向大家介绍此拳 一、原
3、始太极拳的体系组成。 原始太极拳共分四部分:动部、静部、快部、慢部。动部十三个式子;静部二百一十一式; 快部十三个式;慢部一式。全部拳共计二百三十八式。 动部:此部在原始太极拳里面实际是修炼内功的式子,此十三式整体叫作九转还阳功 , 本人经过与社会上流传的少林易筋经对比,经与老师交流认同,此部也可称为道家 易筋经 。因为里面名称也有“韦陀献杵” 、 “倒拽九牛”等,而且修炼效果均是练意、练 气,抻筋拔骨,为筑基培本、强健筋骨打下坚实基础。但比起社会流传易筋经 ,本拳更 有自己特点,比如“倒拽九牛”练起来力度更大,对抻筋拔骨效果更好;还有“旱地拔葱” , 身体蹲下两手从地匀速慢慢拔起直到站直,对
4、强壮肾腰的有独特的功能(骆师此动作曾拔 了 20 多分钟,倾倒了许多学生) ;“童子拜慈航” ,跪地拜观音,三拜九叩,低头拔背,对 治疗颈椎,失眠都要很好作用。此部的修炼就是为下面的静部盘架打下坚实基础。此 十三式也可单独修炼,对养生价值作用很大。 静部:该部是整个原始太极拳的骨干架子。此部特点是:拳架古老、低盘矮桩、快慢结合、 开展大方。 拳架古老:此套拳架虽然很些式子与现在社会流传的太极拳式子名称相同,但是动作不同。 比如, “白鹤亮翅” 、 “抱虎归山” 、 “云手”等。 “云手”有四个,每式不同。但更多的式子 名称独特,比如, “跨虎登山” 、 “犍牛拉车” 、 “金驼盖尾”等,但我们
5、却可以从大多数式子 中,看到现在流传太极拳式子的原始痕迹。 低盘矮桩:比如, “野马分鬃” 。此套拳架走的非常低,仆步摆头,形似野马奔走中的分鬃 甩头。 “青蛇出洞”取蛰伏一冬的蛇出洞,架势也非常低,其他有关马步、弓步的架子都非 常低,吃功夫。 快慢结合:此套拳架里面大多数式子打起来比较慢,但也有许多快式子和发力动作。比如 几个云手和高潮中的踢腿、扫退等。端庄大方:此套拳打起来感觉方方正正,大气磅礴,就像毛笔字中的楷体字,横平竖直、 一撇一纳非常遒劲。骆师说:安师爷说, “此拳处处是桩功,式式皆试力” 。 非常有意思的是此套拳架,与现在流传的杨、吴、武、孙等拳架,虽然拳架式子不同,但 套路编排
6、走向非常相像。比如:“如封似闭”走到头,然后是“抱虎归山”.“云手” 、 “高探马”.几个踢腿高潮。然后又是“如封似闭” 、 “抱虎归山” “野马分鬃” 、 “玉女 穿梭” 、 “如封似闭”“云手” ,再后来第三个“云手”前有一些类似前面的重复式,但 动作不一样等等。套路走向基本相同,只不过是式子多一下,少一下罢了。由此,也证明 了杨氏太极拳在形成中,不但对陈氏太极拳架子进行了修改,而且还纳入了社会上流传的 其他拳式,包括编排走向。 快部:十三个式子类似长拳,打起来较快。它在整个拳套里,一个是具有技击作用,一个 就是具有内气外放的作用。我们知道练拳到一定火候就会有内气,但内气老在体内不行, 有
7、时在里面折腾,尤其是经络、气穴没有完全打开之前。所以适当的快拳发力,有利于内 气外放,特别是技击时只有内气外放,才能把内功作用到对方,产生巨大的冲击力,打击 力。 慢部:一个式子。此式要按照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打完,所以这式,也可以说是四组式子。 本式子的特点一是练气,一是试力。练完此式要采三十六口天罡之气和七十二口地煞之气。 完了就可以打坐进入内丹功的修炼。试力,类似大成拳的试力,本式两掌交叉弓步平行穿 掌和向地面穿掌,共计七十二次,结合采气,进行穿掌试力,大幅度穿掌,抻筋拔骨,痛 快淋漓。 为什么此套拳法以四部命名谈点自己理解。动部是对气功的修炼却叫动部,而静部是本套 拳法的骨干拳架却以静命名
8、,似乎两者应该互换名称才对。其实本套拳法的创编者深深领 会到太极文化的真谛“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 、 “静中触动动又静,因敌变化示神奇” 。 动、静部的命名告诉我们,只有在打拳中不断地动中求静,静中求动的习练,才能出功夫, 真功夫,达到修炼的目的。 著名武术家蔡云龙曾说,武当注重内功修炼,少林拳也有内功,内外家其实很难分野。对 此,可能引发了许多人的解释,但我的理解为,虽然武当、少林都注重内功,但是内家拳 与外家拳的修炼根本不同的两条:一是从慢中下手;二是从柔中求刚(极柔软,然后极刚 强) 。据此理,老师总跟我们说,盘原始太极拳要慢,越慢越好。他自己的一套拳(主要是 静部、慢部)打下来要两个
9、小时。另外,慢虽然容易出功夫,但是一味的慢也容易导致盘 拳时的僵滞。内家拳不但讲求内功深厚,还要讲轻灵快捷。所以慢中还要出快,为此,本 拳在三部增加了快部。但快慢也要相互转换,所以第四部编排了慢部。 (关于动静的关系, 我曾在精武杂志上撰文动静相间求松净 ,对此有过探讨。 )动静、快慢是太极的统 一体。四部一体体现了原始太极拳编排的科学性。 现在由于时代的发展,生活快节奏,人们的时间都非常宝贵,一般人很难一次把全套四部 拳打完。所以骆师说,四部拳架既可以连一起练,也可以抽出一部、两部单练。为了使该 套拳的骨干架子更加完美和谐体现特色,骆师把第四部慢部移到静部结尾,使之成为一套 更具特色的太极拳
10、架子。 二、原始太极拳具有特殊的修炼功能。 1、健身价值。 (1)具有保健按摩功能。 修炼此拳一段时间很多学员都反映,皮肤细腻光滑,就像用洗发液、洗浴液洗过的感觉。 因为行拳走架的过程就是不断的与空气摩擦的过程。骆师说,打拳时会产生与空气的摩擦 力。长时间的打拳空气的按摩、涵养对皮肤当然有保养作用。道家讲天人感应,天人合一 在这里也是一个小小的体现吧。(2)修残补缺,强身健体。 道家认为,人一生下来是纯阳之体先天,后来随着生理的变化和后天的影响,阴阳不 断转化,身体逐渐衰退,后天。修炼太极拳就是要后天补先天,达到却病健身,益寿 延年的作用。比如,我们在后天由于五谷杂粮的摄入和疾病等影响,身体会
11、出现各种问题 和疾病,原始太极拳四部的修炼对五脏六腑、肌肉骨骼,从里到外都有很好的按摩、修残 补缺作用。有病祛病,无病健体。 2、内功的修炼。 原始太极拳以它独特的拳架和修炼方法体现出它出功夫快,养生价值高的特点。原始太极 拳既然是拳就有技击作用,就离不开内功的修炼。尽管,由于人民的潜质不同,感悟不同 每个人的感觉可能不一样,但大致可以分成这样阶次。 (1)练出黏糊劲,产生摩擦力。 练拳开始都是空架子,到了一定时候就会打出黏糊劲,用骆师的话说,产生与空气摩擦力。 这时感觉,两手有抻不断,扯不断、黏黏糊糊的感觉,就像水中划水产生的阻力,又像站 在水中,感到上下左右水的压力。武术界有句话说, “力
12、由试而得” ,由于此拳“处处是桩 功,式式是试力” ,所以内气在这种不断的摩擦力下进阶很快。 (2)劲灌四稍,增加合力。 力与劲的区别在于,力是人的先天本力,是由于劳动产生的笨力,而劲是通过练拳中去僵 化柔而产生的内力。通过第一阶段的打拳试力(力由试而得) ,内劲逐步加大,它在内气的 带动下向四稍冲击,形成本阶段的特色劲贯四稍,使浑圆力、内外三合的合力不断增 强。此阶段,对于技击作用有很大的提高。 (3)内气贯通,随意流动。到了此阶段体内松净、内气鼓荡、充盈,就像水银一样可以四 处流淌,并流出体外。拳谱中提到:“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尤须贯穿。 ” 、 “行气如九曲珠, 无微不至。 ”此阶段不但
13、有肢体上的上下相随,而且有内气带动的像九曲珠那样的节节贯穿。 它的标志是轻灵快捷,潇洒自如,练起拳来非常惬意。在技击上更上一层。 (4)无形无相,全体透空。 在(3)阶段基础上内气除了体内流淌,而且可以随意流向体外,逐步达到无形无相、全体透 空的境界。此阶段是练拳的最高境界,也即我们常说的:炼精化气,练气还神,炼神还虚, 练虚合道的大道无形的最高境界。到此境界呼吸到了体呼吸、胎息阶段,即,不但有呼吸 系统的呼吸,还有体细胞的呼吸,尤其是依靠细胞的呼吸感应大自然的灵气,达到天人感 应,天人合一的境界。 学无止境,艺无止境,练功的过程,就是不断的挖掘自我潜能的过程,挑战自我的过程。 即使你达到了很
14、高境界,也还是要修炼。人的生命是个过程,我们对生命的体验也是不断 深化的过程。另一方面,即使我们达不到理想的最高境界,但我们在练功工程中,会感觉 到不断有新的收获,新的喜悦,无限的惬意。因为,我们打拳到一定阶段体内就会有各种 反映,打起拳来感觉很有意思,再没有空架子,枯燥的感觉。 练武有一句话:“紧了崩,慢了松,不紧不慢求真功。 ”指的是时间、节奏的掌握,练拳三 天打鱼,两天晒网不行,不考虑自己的体质蛮练傻练也不行。另外,练武术切记不要过于 执著,盲目追求,功夫是练出来的,不要急功近利。一味去追,容易出现偏差。骆师常讲 一句话就是“道法自然” ,他要求我们耐下性子好好习练,不要刻意去追求什么,
15、出了什么 功夫也不要去管它,功到自然成。 我衷心希望更多的武术爱好者了解、修炼原始太极拳,也希望原始太极拳这一优秀拳种惠 及更多修炼者。我非常崇尚道家一句话:“我命在我,不在天” 。以积极的态度对待人生, 锻炼自己,强身健体,益寿延年,是我对众人的祝福!原始太极拳原始太极拳法最初出自我们中华民族的老祖宗轩辕黄帝。他根据蛇和喜鹊相斗的形态 而创出此拳法。中国道教邋遢派所传老拳谱上有这么一段话:“黄帝隅行于坡前,看见蛇 鹊相斗紧相连。鹊攻尾,首来救。鹊攻首,尾相援。鹊攻中,首尾连。黄帝一见非隅然, 从此留下太极拳。 ”老拳谱上记载着各种拳势动作的形成过程及创编人和创编的时间地点。 还记载着演变出的
16、多种拳法,如吕洞宾祖师创编的“吕式太极拳” ,陈抟老祖创编的“华山 太极拳”等。 张三丰(1247?)祖师 1324 年到武当山,调神九载,道始成,人称邋遢道人,自成 一派,被后人称为道教邋遢派。他综合前人的成果,创编成为有动、有静,有快、有慢, 有刚、有柔,既有养生、又有技击的系统完整的原始太极拳法。该法被道教邋遢派尊为主 要功法,从此在道教内部代代秘密相传,世俗难以问津。 辛亥革命后,娥眉道人高虎臣在北京哈德门外火神庙住持,曾收了几个俗家弟子,原 始太极拳法始流入社会。可惜原始太极拳法老拳谱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毁。 1998 年道教邋遢派功法第八代掌门人,正一清微派第十六代传人骆巨方道长鉴
17、于老拳 谱的无处找,为不使此拳法失传,根据恩师安声远道长的传授,回忆整理出了“原始太极 拳法”新拳谱。 老拳谱由动、静、快、慢四个部分组成。新拳谱在编排时删去了一些重复动作,在次 序上又作了一些必要的调整,将其整理成动、静、快三个部分。动部原有十三个动作组成, 称前十三式。整理时删去了几个技击动作,增加了几个养生动作,成为系统完整的养生功 法之一,取名“九转还阳功法” ,仍有十三组动作。快部是一套技击性很强的功法,练起来 不但速度快,而且是纯刚,也有十三组动作组成,称后十三式。慢部老拳谱上只有一组动 作,叫做“仙人跨鹤拜四方” 。这次整理时,把它作为静部的收势。 老拳谱中的静部是原始太极拳法的
18、主体,现由骆巨方道长整理编成二百零二个动作。 一)动部:又名十三式,练时以意运气,使周身百颏皆通。 (二)静部:是技击的主要 部分。 (三)快部:也称后十三式,共十二套动作。练时发劲要猛、暴、脆、快、硬。 (四) 慢部:也称拜四方,要求以形挂意,以意行气,以气试力。达到意气相聚,运功发力的意 到、气到、力到的内三合。 原始太极拳的特点分三个方面:(一)在劲力上要求刚柔相济。主张只柔不刚则不坚, 只刚不柔则不圆,刚柔相济才完全。 (二)在拳速上要求快慢相兼。主张只快不慢则不轻, 只慢不快则不精,快慢合方为灵。进而做到刚而不僵,柔而不弱,快而不乱,慢而不滞。 (三)技击上主张引进落空,以静制动。但
19、更强调看其神,观手足,乘虚而入,见隙发招。启泽散人骆巨方谈邋遢派武功启泽散人骆巨方谈邋遢派武功-然真子(发表于武魂1999 年第一期)道家邋遢派功法据传自张三丰祖师创立,传至启泽散人骆巨方先生已历六百余年。据 明史记载:张三丰,名全一,一名君实, “三丰”为其道号,辽东彭州人(今辽东彰武 西南人) ,平时不修边幅,时人称之为张邋遢。这就是邋遢派名称之由来。启泽散人骆巨方先生出于武林世家,父姓骆名奇,字起祥,号避尘,乃京城武林名家; 母亲是“醉鬼张三”的义女,深得其功法,骆先生六岁随母习练武功,十岁时拜峨嵋派杨 宝旺先生为师学习白猿门功法,十四岁拜石怀普先生为师学习戳脚门功法,十七岁拜崇焕 文先
20、生、于福和先生为师学习张氏太尹极拳、尹派八卦掌,二十三岁拜安声远道长为师学 习邋遢派功法。今天骆先生把邋遢功法的精髓秘旨公开于世:邋遢派功法以“证道成真”为目的,以“性命双修,内外同炼,清静自然,无为向化” 为宗旨“性”就是“神” ,就是自己的先天之心。人出生以后,先天之心随年龄的增长逐渐 被后天之心七情六欲所掩盖。修习邋遢派功法要使自己“后天之心全无,先天之心常 现” ,就是道经所云:人死神活。要想做到这点,须从两个方面去做。一要注重“德” ,二 要重视“文”学习道家经典。老子的道德经就是“德道经” ,有德才能修道,有德才能得道,德是修行的基础。 这里所说的“德” ,不仅包括做人的基本道德准
21、则,而且包括道家的哲学观点、思想认识, 这就需要从道家经典的学习过程中获得。道德经云:“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日慈,二日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就是 讲做人要常怀慈善之心;不要奢华,要清静自然;要与世无争,无为向化。这是修炼道家 功法始终要信受奉行的。 “命”就是“气” ,就是自己的先天之气 元始祖气。口鼻呼吸 之气是后天之气,修习邋遢派功法要使自己“后天气绝,先天气活” ,就是道经所云:死而 不亡。虽然此处将“性” “命”分开来讲,但是“性” “命”从来不可分。邋遢派讲:修炼修炼,不可盲修瞎炼。注重“德”和“文”的修炼可以提高自身的悟 性,使自己更易领悟功法中的玄机。 “命”功的修炼,可以
22、培固自身元气。先天气足,可以 使慧灯更亮。所以,修“性”即是修“命” ,修“命”即是修“性” ,炼“神”就是炼“气” , 炼“气”就是炼“神” 。 中庸云:不可须臾而离,可离非道也。邋遢派有其独特的“性命双修”之法,包括内功、外功。内功就是“内丹功” ,以体内 “精、气、神”为药,以上、中、下三田为鼎炉,有“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 炼虚合道”四节炼法,有“百日筑基、十月养胎、三年哺乳、九年面壁”四层功夫。 “内丹 功”还有许多不被人理解认识之处,没有亲身实践者难以知其一二,亲身实践者也只能是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如经所云:悟者自得矣。外功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炼外三宝 日、月、星,
23、即“采天地之正气,炼日月之 精华”, 功法是依阴阳五行八卦的运行变化,按天干地支的时辰方位采日精、炼月华、摄 取天罡正气。另一部分就是武功,但邋遢派武功修炼的主要目的不是用于技击,而是对体 内“精、气、神”的一种修炼方法。邋遢派武功包括:原始太极拳、太极八卦拿、吕祖太 极拳、万胜拳、无为拳、吕祖纯阳剑、万胜刀、太和大枪、太极八卦钩、盘龙棍、高祖太 阳针、方便铲、双拐(胡叶莲) 、棒捶、如意、拂尘,另有响铃、灰筒、铃首等暗器, “打千层纸” 、 “穿靠子” 、 “带扣手” 、 “踢地车”等炼功方法。“ 原始太极拳”是邋遢派功法的精髓,分四个部分:动、静、快、慢。 “动”部包括 十三个招势,称为“
24、前十三势” ,每一势针对一条经络、一个脏腑及其病症,例如:“九转 还阳势”的作用就是吐故纳新,增强新陈代谢,吸入大自然的真气,呼出体内的浊气; “韦陀献杵势” ,是人心经,可降低血压;“摘星换斗势”的作用可以疏通阳经,治疗前列 腺炎;“旱地拔葱势”是人肾经,久炼可使人肾如汤煎、元气充足;“烈马奋蹄势”入督 脉,同时训练颈椎和腰椎;“倒拽九谬势” 是炼人身体九大部位:肩、肘、腕、踝、膝、 胯、喉、膻中、下田。 “静”部是“原始太极拳”的主要部分,共二百多个势子,架势舒展, 气势浑厚古朴,风格与诸派太极拳迥异。例如:“单鞭势”右手为阴为勾像蛇头,左手为 阳为掌像蛇尾(此势含阴阳之机不可交换颠倒)
25、,转腰勾右手平推左掌,要劲达掌梢气达远 方,不可故作柔弱虚含。 “云手势”共有四种,讲究意在气穴,转腰要大,这样可以活动肠 胃增强消化功能。中医讲先天元气要靠谷水滋养,此正所谓以后天养先天。同时技击作用 为四种打法,讲究拨、打、挑、劈、推、摔、?、靠。 “快”部包括十三个招势,称“后十 三势” 。要求展脚发力,动作要暴,气势要勇猛,发劲要整,放气要远,是技击的训练。 “慢”部只一组动作,是内丹功在拳中的一种表现,剧烈运动后,将散于四肢之气聚于丹 田之内。“原始太极拳”在行功的过程中,始终要坚持“道法自然”的宗旨。 “太极”就是阴阳、 刚柔、动静、快慢,所以在拳中的表现就是快慢相间、动静有常、刚
26、柔相济。 “原始太极拳” 充分体现了“太极”之理,不可故作虚含以示其柔,不可刻意使气以逞其刚,要顺气机劲 路的自然。在行拳过程中,要做到顺应自然,首先要做到意识顺应自然,如果头脑中认为 太极拳就是要柔,以沉肩坠肘、含胸拔背为柔,心理上就有了压力,就已经违背了“太极” 之理。习者行功走架要做到“形虽动而心却静,迹虽移而神却凝” 。如此则“神” “气”自 然相抱,内气自然运转,一心体悟自然,无需半点意念而“玄机自产,妙境自达” 。此正为 “性命双修”之旨。所以习者要细心体悟功法中的“天地自然之道,阴阳太极之理” 。只有 体悟到了拳中的道理,练拳才能与道合真,进人化境。 “原始太极拳”不讲究“推手”
27、 ,认 为“推手”是太极拳的退化,一个“推”字就已经违了太极拳的宗旨, “推”字就有欺人之 意,就有与人一争高下之意,这与道家与世无争的思想是背道而驰的。 “推手”只是相互 “听劲”的一种训练方法,只是习者行拳枯燥后相互调剂的一种玩法。 “原始太极拳”以 “修真”为目的,以“证道成真”为最高境界。但其作为一种拳法,必有其技击的内涵, 所以每一势不仅有内气运化的作用,还有攻防招势的作用、内劲外放的训练。同时认为技 击的高境界就是出手于无形的神化境界,就是“证道成真”的境界,即所谓“道成法就” 。 但作为道家武功,时刻遵循老子道德经所云:“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 而用之,恬淡为上” 。“
28、太极八卦掌”自三丰祖师开创邀遏派以来,历代除掌门人以外,绝少传人。共有八 个大势,每一势都有四正四隅的练法。其法来源于道家的“踏罡步斗” ,其理来源于阴阳八 卦原理。 易)云:“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沿着脚下的 圈,将招势寓于走转之中,边走边练,脚下步伐形如剪刀,名为“剪步趟水势” 。手中如捧 太极球,随步伐运转,神凝气穴,做到“足下八卦环,手中太极环,气穴无极环,三环套 月” 。足踏八方乃八卦相汤,四肢运动乃四象更替,手捧太极乃两仪运化,神凝气穴乃无极 自然,口诵真诀乃天人合一,正所谓由八卦返无极“逆修为仙”之理,最终达到无规、无 法、无形、无象, “寂然不动,
29、感而遂通”的“无为无不为”境界。“吕祖纯阳剑”乃吕洞宾仙祖所创,吕祖得钟离权祖师之道,兼火龙真人天遁剑法, 从而创出此套剑路。道家之剑来源于“圭” 。人们进人道观,可以看到神像手中持有圭,它是地位和权力的象征,所以真正的剑的大小是如同圭一样,即“三寸为剑” 。同时,剑又为 道家法式中的法器,可以号令鬼神,所以道家功法中对剑的修炼尤为重视,俗语有“僧刀 道剑”之说。邋遢派所使用的剑也与众不同,世俗之剑分六个部分:剑、剑锋、剑库、睚 眦(吞口) 、剑柄、剑督,除剑尖、剑锋处应有刃之外,剑背处凸起也应是刃,所以实际应 称“六刃”而不是剑。邋遢派所用之剑称“槟铁合竹剑” ,是孔子所创,为儒家剑,道家将
30、 其借鉴过来。此剑分三部分:剑、竹身、铜尾。 “剑”有四个刃,应用毒药浸泡;“竹身” 为手握之处,可以当棍使用,可以迎对方的兵器;“铜尾”为铜制,可以当锤使用。一身 集多种兵器,使用变化无常。“太极八卦正手钩” 。 “钩”这种兵器创于明代大将武建章,他使用的兵器本为戟。一次 正值两兵交战,夜间敌军劫营,冲至中军大帐中,手中之长戟在帐中施展不开,急中生智 他将戟杆折断使用,从而将敌军打退,事后加以改进形成我们现在使用的“钩” 。正因为是 由戟演化而来,所以使用时月牙处为前,弯钩处为后,称为正手。 “太极八卦正手钩”创于 三丰祖师,是将太极拳、八卦掌之法蕴于钩中。由于是正手使用,所以招势灵活多变,
31、行 功时身钩一体,颇显道家功法的风格特点。“高祖太阳针”为“灶王爷”的夫人所创,相传“灶王爷”是殷商时的人,叫张魁,他 的夫人叫高兰英。 “高祖太阳针”像平时我们使用的筷子,木制、竹制、金属制均可,圆柱 形,两头略尖,直径约一厘米,长一尺二寸三分,以象老子(道德经): “一生二,二生三, 三生万物”之理。用法:将右手食指夹在两根太阳针中,使太阳针十字交叉在手中,露在 两头的四个尖呈两个八字形。打法讲究六个字:点、拨、挑、刺、撩、搅。此兵器主要用 于刺人的官窍和穴位。经络将人身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筋脉皮肉联成一个 整体,主要以十二经脉为主体,包括奇经八脉、十二别经、十五络脉,为人体气
32、血的通道。 黄帝内经云:“夫十二经脉,人之所以生” “经脉者,所以能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 不可不通” 。 “穴位” 黄帝内经称为“节,所论称“节之交,三百六十五会者 神气 之所游行出入也,非皮肉筋骨也”,“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脏腑,外络于支节” ,阐述了 经脉穴位的重要性。气血在经脉中的运行也是有规律的。 子午流注针经讲到气血运行时 云:“因息乃行,行有纪纲,周有道理,与天合同,不得休止” 。 “气血之行流也,一呼脉 行三寸,一吸脉行三寸,呼吸定息,脉行六寸,如流水走蚁,涓涓不息,不可暂止” 。 “故 知流不止,若人误中,则有颠倒昏闷之疾” ,气血运行的规律是与一年四季二十四节气变化 分不
33、开的,是与五行、八卦、天干、地支的术数演变相对应的,前人经过刻苦修炼,掌握 了这种规律,悟出了“太阳针”这一独特兵器。应用时,结合时辰,点准穴位,就可克敌 制胜。点中“死穴, ,即可丧命,其中包括:五步死、七步死、三日死、五日死等等;点中 “盲穴”即可眼瞎;点中“聋穴”即可耳聋;点中“哑穴”即可失音。其它还有酸、麻、 痛、胀、木(定身) 、痒等点法,同时有“解穴”的功法和秘方。 “太阳针”是邀遏派的绝 秘功法,一直秘不外传,历代祖师都遵循“宁可不传,不可妄传”的门规。骆巨方先生精研道学几十年,潜修道家功法数十载,已臻化境,因掌握多家门派功法, 所以也丰富了邋遢派武功,并曾仿“龟、鹿、鹤”三种灵
34、物,结合道家内功,创“养生长 寿三宝功” 。骆巨方先生作为道家功法的传人,对中华武学有着独到的见解。他认为:道家 功法的主要目的是“修真” ,其武功的修炼目的也是这个,所以道门武功可称为“外丹功” , 练武即是“修道” 。技击是武学的重要组成,技击的目标就是要达到打人于无形的神化境界。 由于冷兵器时代的历史条件和社会原因,人们不得不突出武功的技击作用,而忽略了它的 “修真养性”的作用,今天应该是为它正本清源的时候了。练功要讲“悟性”, “悟性”从 何而来?是从自身的先天本性中来,是从拳法招势的训练中来,是从对功理功法的体会中 来,是从对中华传统哲学思想的理解中来。当然,每个人的身体素质不同、悟
35、性不同,所以每个人练出的拳势风格也不同,一个老师教一百个徒弟就有一百个样,如果要求每个人 都千篇一律,反而是不对的。中华武学博大精深,各门各派各种功法都各有独到之处,作 为一个练功者应该共同参学,做到老子道德经所云:“生而不有,为而不持,功成而 不居,夫惟不居,是以不去。 ”在与骆先生的交谈中,我们得知骆先生正在整理邋遢派的功理和功法,使其能系统完 整地保留下来。邋遢派的重要经典原始太极拳即将出版,届时人们可以得窥“原始太 极拳之真谛。当我们即将结束对骆巨方先生的拜访时,我们恳请骆先生为我们点破道家的 玄机秘旨,骆先生讲:“真正的玄机需要自己亲身体悟,无法言说,即老子道德经所 说:“道可道,非
36、常道也。而秘旨也无神秘可言,真正的明师一语即可道破天机” 。随即口 诵真诀:天地斗转,戊己门中垂日月。阴阳返复,坎离窍内炼乾坤。 太极八卦掌太极八卦双修的传统套路 杨德川 现传北京白云观的原始太极拳,有着五百年传承,是曾为李鸿章保镖的峨嵋道人高虎臣从青城 山道观传出,后来传到白云观安声远道长,安再传当初的掌门人骆巨方.在白云观多少代人的 传承进程中,原始太极拳逐渐流向社会开销散叶发挥光大.假如说,原始太极拳以它的古朴、 端庄、浑朴、精美在传统太极拳苑里自成一家,那么由它派生出的姊妹套路太极八卦掌,在坚 持原始太极拳作风的基本上,融入八卦掌的内容,凸显出又一番奇特修炼后果.下面联合本人 锤炼心得
37、谈谈对太极八卦掌的意识. 首先,先容太极八卦掌拳架.太极八卦掌曾由骆巨方老师撰文在 1996 年武魂杂志全文发 表.它的套路式子是从原始太极拳当选取的四个不同云手与搂膝探掌、如封似闭、倒撵猴、 玉女穿梭等组成四组式子,按照八个方位打出.如,平云手与搂膝探掌一组,平云手往左面八个 方位打,搂膝探掌则往右面八个方位打.旁边由揽雀尾与单鞭串联;由双手向内揉球转圈过渡. 过渡与演练式子相反,比如,套路开始演练完准备式,就开始往右转球走圈.走三圈或更多圈后, 在固定的方位换式,练揽雀尾、单鞭串联,然后往左打第一组式子.其余二、三、四组式子顺 次演练.演练时光,个别练 30 分钟左右.劲路上四个云手可发力
38、,也可不发力,整个拳套劲路适 中.在气象严寒时修炼很快暖和周身,比太极拳演练要恬静. 其次,结合自己谈谈太极八卦掌对内功修炼独特的利益.练武人都晓得,除了套路,单式操练很 重要.八卦太极拳很大的特点是一个单式重复打八个方位,很轻易出功夫.这是其一.其二,太极 拳谱里有“极纤弱,然后极坚强“ 一句,怎么懂得? 传统说明为去僵化柔,通过大松大静的慢练,去 除身上的先天拙劲,然后从新增加弹性劲.这点太极八卦掌因为引进了八卦的揉球转圈,把身 上抖搂活了,更加速了大松大柔的修炼.我练八卦太极拳开端就是根据武魂杂志登载的套 路与要点练起.三个月后,奇观呈现,感觉身体逐步轻起来,并且越来越轻,感觉没有了分量
39、,走路 时轻,盘架时也轻.练养气功的气功师长讲“人在气中,气在人中“, 当时就是这样的感觉.身体与 大气融为一体,潇洒脱洒,飘逸轻灵.连续有两三、四个月,感觉异常巧妙.后来千方百计找到骆 巨方老师求教并以学生身份拜在门下.骆师说,你的感觉很好,这套八卦太极拳既保持了原始 太极拳容易上功的特点,又融入八卦揉球转圈,它与社会上现有八卦掌不同的明显特色是“把身上抖搂活了“.你现在的感觉不错,缓缓地你会感觉腹部也会跟着揉球转起来,但都不要理它, 切记“道法自然“ 、“大易至简“,功到自然成.通过几年的修炼我现在觉得揉球转圈全部身材可 能跟着转起来,有周天运行的感觉.由于双手揉球是往怀里旋转,内气也随着
40、从头、后背、腿、 脚底,旋转到前腿、腹、胸、头完成一周.这时站形意三体式随便一摆,周身自然就是一个内 气大圆,打劈拳内气随着起落钻翻向前转动.而且这时体内感觉越来越宽阔,内气像水银一样 向四肢流淌. 再次,对太极拳、八卦掌双修的思考.中华武术博大高深,天下武术是一家,我们不一定拘泥于 一种拳式的修炼,特殊是有必定功底后.上面提到太极八卦掌,把太极拳的一个式子依照八个 方位不停地,打对内功修炼就十分好.比如打搂膝探掌,原始太极拳的搂膝探掌与传统的搂膝 拗步不同的是探出的掌向下走一个弧形而后掌根一踏实现.我现在打探掌感到内气跟着掌的 走向,由腰后背到臂肘腕自然造成下塌的弧形直达腕指,周身完全一家.
41、打个比方,就像狗钻栅 栏,头一低腰身自然曲折轻松的从栏下从前,那种天然弯曲的感觉.再谈八卦掌修炼.现在武术 杂志不断有对于八卦掌修炼的争辩,到底怎么练?我认为形状的修炼只管主要,特别是对竞赛 讲求动作标准、到位、美丽,然而,终极还得归于内功的修炼,这是内家拳的真理.不内功的基 础,其实形状也难到位.比如,有的运发动套路打得很流畅,行家人一看就是娘家拳加速度,打消 不了艮劲、僵劲.现在市场上有的八卦掌光盘,真的不敢奉承,一点内功没有.要出大功夫就得 在慢转上下工夫,慢转、快转互相结合在圈上找.比方,慢转踏地掌每天转半小时以上,就很长 功夫.所以各祖传统八卦掌都有各自的八个定式掌,这些均能够慢炼、
42、快练在圈上行桩求功夫.快 练当然还有各种套路的演练.我现在要说的是,在定式与换式变式确当中,还应有像揉球这样 的动式操练,好比咱们说的转圈揉球,把身上抖活了,也无比有助于内功的精进.实在传统八卦 掌中早有八字揉球等,只不外被后来人淡薄了.去年看了王平演练的闾山八卦掌光盘,里面除 了定式八掌、变式八掌外,专门有圈手八掌,即在圈中不停地进行各种圈手的行走.而且他演 练的八大掌过渡式不是推磨掌,就是圈手掌.他的演练轻灵活跃,洒脱飘逸,处处浮现深沉的功 底.有心学习八卦掌的朋友不妨一看.我以为,三种练法相互结合效果可能更好.我说,学练八卦 太极拳有很大的精进,其实与我长期练定式慢转打下一定基础有关.1
43、992 年跟吴永山老师学 练八卦掌,他让我慢转踏地掌每天不少于半小时.我天天迟早一次,一次半小时以上,保持多年, 直到现在也常练不辍.关于八卦掌的内功感想,现以推磨掌为例.推磨掌,有的人叫怀抱单鱼掌, 只有依据歌诀:“空胸拔顶下塌腰,扭步掰膝抓地牢.沉肩坠肘伸前掌,二目须从虎口瞧.后肘先 叠肘掩心,手在翻踏向前跟,跟到前肘合抱力,前后两手一团神.“一摆,合抱力做作出来,而且从 虎口瞧的手到肩后背到掩肘手构成一个单阴阳鱼.前手到肘为鱼尾,从肘后背到另一手为鱼身,内 气围绕一周.吴师说:“光有合抱力不行,内气必需从后背过来,才干出快捷,显内力“.摆正后行走,周 身一家,前腿自然前溜,高低天然相合,
44、胸腹空空荡荡,舒服安适. 因为内家拳的内功修炼个人的反应不一样,我并不想以偏概全,大吹大擂,何况技击修炼是活 到老修行到老的过程.我提的只是自我感触,绝无虚妄.之所以提出来,一方面是与大家商讨共 通进步,一方面是为新入门友人供给鉴戒,并使原始太极拳、太极八卦掌这一优良拳种弘扬光 大.如果有偏颇的处所盼望先辈、老师见谅. 太极拳真传唯一太极心法作者:太极牛太极拳真传唯一太极心法 转载一篇太极拳真传唯一太极心法读了还自然,肢体力向六面整体浑圆力过度,共分六步: 第一步:肢体力( 局部力)目的是为了松开肩关节,练出小臂的松沉力: 出手时,整个手臂如同一根铁链鞭。上肢不用 力,但也不可打软, 内功经上
45、叫“气调而匀,劲松而紧” , “松肩以出劲” ,是说出劲之 时,肩井穴用极柔之意松开,劲力才能畅通无阻。只有肩关节松开,才能保证躯干产生的力 量可以顺达梢节。唯有松之极才能紧之至。要用腰背的劲把手臂拿起来,再顺着小臂的重 力自然下落,要找出这种自然的惯性力,也叫做惰性力,只要胳膊不使劲,这种力非常容易 练,只要慢慢把松沉劲(自然的惯性力)甩出来就行了。第二步:脊柱力(即上肢与躯干的复合发力)当肩关节松开,小臂的松沉之力练出来以后, 动作做顺了,就要开始锻炼脊柱的力量,,以 脊柱带动小臂,用躯干的力量给小臂的运动加速。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两只胳膊能 练得像两根铁链鞭,整个小臂沉甸甸的,这种力
46、量打出来,人的血肉之躯根本无法承受。 此劲出自筋骨,一旦练出,终身不退。脊柱力是整体力传递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锻 炼脊柱时意念应始终感知脊柱,使脊柱和手臂的内在能量达到协调贯通,练武功最忌意念与体 能不能合一, 陷入空想( 顽空), 务必要做到形神合一.只有达到形体和能量的合一才是中国武 功的入门。才能为以后的功力进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三步:丹田力(骶骨之力):经过上一步的训练,我们的攻击已经具备了一定程度的杀伤力,但这只是初步功夫, 所发之力缺乏变化,发力前还需要预留空间加速。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就要进一步修 练丹田之力,丹田(骶骨)是人体的总重心所在,人的整体劲力皆由骶骨发出,这一阶
47、段 的练习,主要是为了锻炼我们在千变万化的运动中(尤其是瞬息万变的格斗中)始终能把 握自己的总重心,并体会出内力由中心向梢节传导的感觉。所有运动都由总重心带动,一 切运动都是由中心发动的正确的动力定型,一旦经过泛化,分化和自动化的训练阶段并形 成本能反应后,我们就真正掌握了运用总重心的能力,就找到了修练功力的关键所在,再 通过桩功的训练使周身骨架筋经贯通,丹田力可以顺达周身各个部位,不再产生内耗,旧 称之为“劲路”打通,就好象把自己身体修练成一个管道,使能量能在自己身体内自由运 转。发力时以丹田(骶骨)为中心(力量的源泉) ,脊椎为传动轴,左右两背(肩胛骨)上 下相错(其功力来源于“周身整体拉
48、抻量即周身关节的伸缩量 ”带动双臂自由挥舞势如 浪翻,即太极拳经云“牵动往来气贴背“ ,此时在格斗中才能真正不受任何拘泥,任我挥洒!第四步:身法力(躯干力):只有真正具备了身法力,内家拳才能称得上登堂入室。那么身法力指的是什么呢? 指 的是“六艺”上身后,所具备的功力!那么什么是“六艺”呢? 六艺指的就是心意拳的“鸡腿” “龙身” “熊膀” “虎豹(抱)头” “鹰爪(捉) ” “雷声” 。形意拳将“鹰捉”定为“母拳” (“三体式”定为“母式” ) ,删去“雷声”将“鸡腿” , “龙身” , “熊膀” , “虎豹头”称为“四相” 。那么“四相”的内涵是什么?又如何练成呢?它须要 丹田内气充足,并
49、能气贯周身。躯干内气血充盈,内劲在躯干内膨胀,并胀开各大关节, 有的人把它叫做内在的抻筋拔骨。传统练法有:“开肩” “开胯” “开胸” “开背” “开肋”- -现在的武术界大都得窥一斑,而很少有人知全貌- 老一辈的武术家虽得其要,但 大都秘而不宣。记得笔者刚学艺时,曾问恩师,上盘,中盘和下盘,哪一盘是修炼的重点。 恩师说,是中盘,中盘若要领错误,下盘永远练不成!后来在漫长的修炼过程中,我慢慢 地明白了这个道理!因为修炼中盘最关键的要领,是要做到“腰马合一” ,即是躯干和下肢 筋力连结,劲力贯通。而做到这一点的关键在于“开胯” ,有的门派叫“撕胯”当胯练开后, 骶骨下插,人体总重心降低,下肢的力量才能真正提得上来,躯干的力量也才能真正传导 至地下, “鸡腿”的功能才能真正体现!举步轻如狸猫,落步稳如泰山!身不受力的间架才 能真正形成!这叫做“七星拱梁递重力” 。 (开胯,松胯,松尾闾等功法在各大门派中都有, 但都在秘传-非入室弟子而不传!唯我除外!“鸡腿”练成之后,是练“龙身” ,我们练 的“龙身”可不是“龙折身”!练的是周身的劲力在躯干内畅通无阻!练得周身劲力在体 内,上下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