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浅谈建筑形式与生态发展关系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成为全球主题,建筑走向生态已经成为建筑发展的必然。从建筑美学、文化和生态角度,强调新时代背景下的建筑的新境界,并结合实例,重点探讨了建筑的美学同建筑生态之间的发展关系。关键: 建筑,形式,生态abstract: along with the progress of the society,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become the global theme, building walking to ecological has beco
2、me the inevitable development of architecture. from architectural aesthetics, cultural and ecological angle, it emphasize the new ag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building new realm, with practical examples,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architectur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relations between ecological buil
3、ding.key: building, form, ecology1 建筑形式追随的历史回顾建筑,由于其物质属性,决定了其最终必须以一定的物质形式而存在,因此“形式追随什么”成为建筑理论长期以来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1.1 形式追随功能19 世纪末期,工业革命带来了人类社会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新材料、新技术也给新的建筑形式带来了发展的可能性,与此同时,与产生关系的复杂化密不可分的各种不同的建筑功能需求也应运而生,这就对建筑形式的多样化提出了要求。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美国芝加哥学派的领军人物路易斯沙利文在 1907 年总结设计原则时说了一句名言:“形式追随功能” ,这句宣言似的口号迅速成为了现代主义
4、的设计信条,自此掌控了 国际设计舞台数十年,并引起了随后各时期诸多建筑大师们的竞相仿效和重置。1.2 形式 与功能的博弈基于对有机建筑的思考,路易斯沙利文的学生赖特提出了“形式应与功能合”,他认为功能与形式在设计中根本没有完全分开的可能,并且应该通过自然、环境、材料等的真实特性来表达形式。1950 年代,密斯发展了“通用空间”的新概念,提出了“功能追随形式”认为形式不变,功能可变,建筑物服务的目的是经常会改变的,但是建筑物并不会因此被拆掉。所以他把沙利文的口号倒转了过来,去建造一个实用和经济的空间,以适应各种功能的需求。1960 年代,作为密斯的追随者,菲利普约翰逊开始对密斯过于统一刻板的设计
5、手法产生怀疑 ,他宣称建筑是艺术,认为“形式追随的是人们头脑中的思想” ,并因此而提出“形式追随形式” ,而不是功能。随后,针对现代主义过分强调功能因素,忽视形式和空间的创造,路易斯康也提出 了“形式唤起功能” ,强调形式在建筑创作中的主要地位,他认为“形式是建筑的基础形式不服从功能,形式指引方向。 ”二次大战以后,功能理性的概念不断受到人们的质疑。1966 年,后现代主义的奠基人罗伯特文丘里在讨论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时,针对建筑的双重功能指出了“形式产生功能” ,由此人们开始探索建筑形式与城市文化、历史的关联。1.3 形式追随生态20 世纪工业文明所所得的巨大经济和技术成绩使得不惜以能源为代
6、价的“舒适”的现代建筑迅速扩展全球,由此带来的能源与环境压力也开始引发了 建筑师们对自然和气候的思考。其代表是印度建筑师查尔斯柯里亚,他首先提出了“形式追随气候”的口号,认为“在深层结构层次上,气候条件决定了文化和它的表达方式”至此,建筑形式与生态的关系已初见端倪。伴随着近代先锋建筑师的思考和实践,关于建筑形式及其功能意义的探索也始终层出不穷,甚至标新立异,然而进入 21 世纪以来,当可持续发展成为时代的背景,当能源与环保成为全球运动的引领,当生态成为一种坐标和时尚,关于建筑形式的思考已经发展进化到了新的阶段,即“form follows eco”形式追随生态。2 走向生态化的建筑形式建筑生态
7、化发展具体地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营建技术。主要是指在建造材料的提取、准备及施工环节上,提倡利用地域性的可再生材料(如木材、石材等) ,降低对高能耗、不可循环利用建材的依赖。设备技术。用于运营期所消费的建筑能源,占整个建筑生命周期总能耗的绝大部分,是建造时期能源的一种延期分配形式。因而生态建筑要求在前期加大投入,积极采纳对可再生能源(风能、太阳能) 、水资源的利用技术,提高“绿色”能源的使用率,减少总的建筑能耗,以更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当今的技术、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已使建筑师在形式的创作过程中没有太多的束缚,技术体系的完备给建筑创作提供了极大的自由。然而人类社会对技术的选择,更多却是遵从于
8、伦理道德的标准。或许某些技术的采用在单独的建筑营建体系内是不经济的,但在基于保护地球资源与生态环境的评价下,具有更深刻意义上的社会经济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理解那些“繁杂、冗余”的生态技术在今天受到重视的根本原因所在,尽管某些采用生态技术的建筑,由于在形式上的创新不具有普遍的审美接受度,但事实却并不仅止于此。近年来发达国家根据自身特点建造了大量的生态建筑示范项目,涵括了各个领域。这些建筑通过精妙的总体设计,结合自然通风、采光、太阳能利用、地热利用、中水利用、绿色建材和智能控制等高新技术,充分展示了生态建筑的魅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3 建筑形式受到建筑生态化发展的具体实例3.1 弗雷尤斯地方中等职
9、业学校这位常年生活在雾都的建筑师福斯特,对于地中海明媚的阳光充满了渴求。因此当这个学校进入他视野时,福斯特驾轻就熟,一气呵成的设计了这个充满阳光的建筑。为了最大限度取得良好的朝向和海滨观景,他把学校一字排开,沿东西向轴线设置一条长长的室内走廊,形成一条带有吹拔和天窗的“街道” ,使之成为学生课余的交往走廊,向阳一侧设计了一组精美的银色遮阳板,将夏天的炎热挡在室外。阳光透过缝隙投下点点光斑,周遍的绿化也考虑的十分细致,高大的落叶阔乔木在夏季可以起遮阳的作用,同时有不会阻隔冬天温暖的阳光,且选用的树种与建筑屋顶的形状相呼应,让人领略到现代建筑也可以和优美的自然环境相融合。且根据当地炎热的气候条件,
10、福斯特利用“烟囱效应”的原理,使热空气通过吹拔从“街”顶的天窗排出,室外的新鲜空气再通过窗户进入室内,达到自然通风的作用。3.2 柏林国会大厦主要依靠自然采光而且具有顶光,通过透明的穹顶和倒锥体的反射将水平光反射到下面的议会大厅,议会大厅两侧的内天井也可以补充自然光线,基本上可以保证议会大厅内的照明,从而减少了平时的人工照明。穹顶内还设有一个随日照方向自动调整方位的遮光板,遮光板的作用是防止热辐射和避免眩光。沿着导轨缓缓移动的遮光板和倒锤形反射体都有着极强的雕塑感,日落之后,穹顶的作用正好与白天相反,室内灯光向外放射,玻璃穹顶成了发光体。在这个建筑中,对风的处理显得很熟练,他将基本的空气动力学
11、原理应用于高度复杂的建筑中,并将通风系统融入到建筑造型术中作为整个国会大厦视觉精华的玻璃穹顶恰恰是通风系统的排风口。议会大厅的遮阳和通风系统的动力都来源于装在屋顶上的太阳能发电装置,无污染,整个建筑自成一个系统。正如福斯特自己宣称的,他的这个改建工程是一个“生态结构” 。4 结语在形式与功能的世纪纠结中,生态观念的发展促使我们从全新的视角审视建筑形式的生态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和美学价值。而今,全球倡导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时代,建筑自我实现的方法并不仅是建筑外化的形式,而是生态的内容和概念。建筑形式的发展变化追随着生态变化的要求,生态技术的不断发展也促使了建筑形式的不断更新。生态建筑不是一种主义,也不仅是一种时尚,它是作为一种未来的取向,将建筑这一人工物置于自然环境之中,并与之和谐共处,组成建筑与生态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是当今价值评判体系下真正意义上“美”的建筑。建筑的生态观造就了新的美学观,生态思想成为建筑美的评判标准之一。参考文献1刘先觉. 密斯凡德罗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73.2大师编辑部. 菲利普约翰逊m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200.3 麦克哈格 i l. 设计结合自然. 芮经纬译.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4董卫、王建国.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与建筑设计.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