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必修一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练习题 一 选择题: 1 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实行方国联盟 B实行内服和外服制度 C受宗法血缘影响 D.实行分封制 2分封制在周朝初期巩固了周的统治,发展了周的疆域;在后期则造成分裂割 据,瓦解了周朝的统治,导致这种截然不同结果的最主要因素是 A生产力的发展 B生产关系的发展 C诸侯争权夺利 D井田制的破坏 3汉武帝倡导“独尊儒术” 。后来,汉宣帝反对专任儒生时说:“汉家自有制度, 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 ”此处所谓“周政” ,主要是指 周代的 A分封制度 B井田制度 C宗法制度 D礼乐制度 4分封制与方国制相比 各封国与王室的关
2、系比商代方国密切,臣属关系更明确 各封国必须承 认周王的权威,承担各种义务 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各封国基 本保持原有的社会结构,有很大有自主权A B C D 5下列关于宗法制的评述,正确的有 是周人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一种措施 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有利于强化王权A B C D 6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 , 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西 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 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 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 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 D实
3、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 7秦始皇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 A规定皇权至高无上 B中央设三公九卿 C地方推行郡县制度 D颁布秦律,严刑 8秦统一后,巩固统一的积极措施有: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统一 度量衡货币和文字 制定细密、严苛的法律 修长城、驰道 A. B. C. D. 9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息,以有侯王赖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 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秦始皇为消除这一担心,而采取的举措: A焚书坑儒 B推行郡县制 C强化中央机构 D统一文 10在古代史上,经常出现地方分裂或叛乱的现象,对此评述,正确的有 根本原因是封建经济的分散性 主要原因是某统治政策的失误导致中央
4、弱地方强 破坏生产,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给我们的启示是地方政权不宜过大, 必须保持中央政令的畅通2A B C D 11西汉武帝为加强皇权,巩固国家统一,采取的措施不包括A设御史大夫 B建立中朝,削弱相权 C实行“推恩令”削弱王国实力 D设置刺史加强对地方的监察 12西汉统治者总结秦朝历史,从“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 的认识出发,采取的措施是 A实行郡国并行制度 B颁布“推恩令” C实行编户齐民制度 D颁布“附益之法” 13柳宗元认为,秦末农民起义“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 ;西汉七国之乱 “有叛国而无叛郡” , “秦制之得亦明矣” 。下列哪种说法最符合材料原意 A郡县制与秦末
5、农民战争没有关系 B七国之乱因汉初分封而爆发 C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 D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 14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 也公天下之端自始皇。 ”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 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 B更有利于皇帝集权 C制度法令的统一 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 15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 ”这 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汉代宰相位高权重 B唐代宰相权力下降 C宰相数量逐渐增加 D皇权不断加强 16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最突出特点是 A极力提高皇权 B竭力削弱相权 C削弱兵力 D削弱地方势力 17明代内阁和清代
6、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 A.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 B.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 C.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 D.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 18科举制是我国古代的选官制度。下列各项中,确切反映唐朝科举制情况的是 A其形式都是以官举士 B采用八股考试方式 C分进士等科目考试 D要求应试士人熟读四书五经 19诗人左思在其咏史中浓郁悲歌:“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 然,由来非一朝。 ”造成这一社会状况的制度原因是 A征辟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20年号是常用的纪年方式。它可以用来指称皇帝,如雍正皇帝;也可以用来表 示历史事件,如贞观之治。下列选项符合后一种用法的是 A辛亥革命 B
7、商鞅变法 C靖康之变 D光武中兴 21下列选项中,通过直接变革宰相制度来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是 西周实行分封制 西汉设置刺史 唐朝实行三省制宋朝设立参知政事 A . B . C . D . 3 22加强对官吏的监察是实现吏治清明的重要举措。历史上,下列机构或官职具 有监察职权的是 御史大夫 通判 御史台 军机处 A B C D 23 朱子语类云:“唐事,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省做定将上,得旨,再 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若有未当,则门下缴驳,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 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 ”对此理解有误的是: A体现三省分权制 B完善中央监察机制 C减少行政决策失误 D分散相权加强皇权 24唐代
8、和宋代都有谏官。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 由皇帝选拔,主要评议宰相是非。这说明: A.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 B.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 C.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 D.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 25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 分裂则有立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从 中国古代历史整体来看,这一论述中可以确认的是 A君主专制是维系统一的主要条件 B.分裂动荡是专制权力产生的前提 C专制程度随历史进程而不断加强 D.武力夺取政权是专制制度的基础 二、非选择题 2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以天下之广,四海
9、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 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不亡何 待!摘自贞观政要政体材料二:自秦始皇置丞相,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 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 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摘自明史记事本末 请回答:(1)据材料一、二,指出唐太宗和明太祖对丞相作用的看法有何不同?简要概括 其主要做法。(8分) (2)综合上述材料,比较唐朝、明朝皇权与相权关系的异同。(7分) 4 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 曰立子立嫡之制,由
10、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 臣诸侯之制;二曰庙数之制;三曰同姓不婚之制。此数者,皆周之所以纲纪天下。 其旨则在纳上下于道德,而合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民以成一道德之团 体。周公制作之本意,实在于此。 王国维殷周制度 论 材料二 春秋时犹尊礼重信,而七国则绝不言礼与信矣;春秋时犹宗周王,而 七国则绝不言王矣;春秋时犹严祭祀、重聘享,而七国则无其事矣;春秋时犹论 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矣;春秋时犹宴会赋诗,而七国则不闻矣;春秋 时犹有赴告策书,而七国则无有矣。邦无定交、士无定主。.不待始皇之并天下, 而文武之道尽矣。 日知录周末风俗 材料三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
11、甚众,然後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 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 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 始皇曰:“天下共苦战乱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 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第六 材料四 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必然结果就是贵族制让位于官僚制。官僚制是顺 应中央集权和皇权制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和管理体制。在官僚 制时代,不管是旧贵族、新贵族,还是新兴的士人阶层,都必须通过任命,转化 为官僚,才能成为政体的直接参与者。从这个意义上说,贵族从分封制下的社会 政治
12、阶层转化成了郡县制下地社会阶层。成为官僚的贵族便不再具有封地主人和 天子臣属的双重身份,而仅仅只有天子臣属的一种身份。文史纵横 请回答: (1)据材料一, “封建子弟之制”指什么?该制度有哪些特征?(9分) (2)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战国时期“诸侯更相诛伐”的原因,秦朝是如何破 解这一困局的?(10分) (3)据材料四,指出分封制转型为郡县制所反映的政治制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什 么?(6分)5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练习题 答案: 一选择题: 1-5 CADCD 6-10 CADBD 11-15 AACDD 16-20 DCCCC 21-24 DABD 二非选择题: 25 (1)唐太宗认
13、为设置宰相有利于提高中央的行政效率,可避免因君主决策失误 而亡国。做法:宰相等先集体议政,皇帝最后决断。 (4分) 明太祖认为设置宰相是政治动乱的根源,应集权于皇帝一身。 做法:废丞相,中央各部门分理政务,互不统属,皇帝总揽大权。(4分) (2)同:最高决策权都在皇帝手中,相权的存废都服从于皇权。 (3分) 异:唐太宗把皇权和相权协凋起来,注意发挥宰相的参政辅佐作用;明太祖 把君主专制与宰相制相对立,从制度上取消相权,以保证皇权的绝对权威。 (4分) 26 (1)分封制。(3分) 特征:与宗法制互为表里;层层分封,等级森严。(6分) (1)原因:王室衰落;宗法制遭到破坏;礼崩乐坏;血缘关系逐渐疏远。(6分)破解:统一国家;推行郡县制。(4分) (1) 特征:从贵族体制到官僚体制;从世袭到任命;从地方分治到集权。(6 分)必修二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经济练习题 答案: 一 选择题 1-5 DACBC 6-10 AADAC 11-15 DCDB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