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进外资.doc

上传人:sk****8 文档编号:3101347 上传时间:2019-05-21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11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引进外资.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引进外资.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引进外资.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引进外资.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引进外资.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引进外资引进外资 最需要引进的国外资源能否顺利引进?(1991 年 7 月)八五计划纲要对我们最需要引进什么作了明确阐述。例如,逐步增加技术引进的比重,其中更要提高软件引进的比重;技术引进的重点要放在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上,优先引进有助于扩大出口能力与发展替代进口产品的技术与设备。在外资引进上,争取优惠贷款,用于加强基础产业和重点项目;按照产业政策引导外商直接投资的投向等等。这些政策要求无疑是正确的。现在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是,最需要引进的国外资源(资金、技术、设备等)能否最顺利的引进?我认为,在引进我们最需要的国外资源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以下几个矛盾:(1)引导外资投向“出口创汇型”和“基础

2、产业型”企业上的矛盾。这对矛盾的实质是,基础产业型企业大多为亏损企业,而出口创汇型大多为加工企业,又能出口创汇企业又是基础产业企业的选择空间比较小。中外双方的利益需要协调。同理,在引导外资投向“经济效益好”且又为“重点产业”上也存在这个矛盾。(2)把有限的外汇集中用于引进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这是已定的政策。在具体执行中,相对有限的外汇,进口“硬件”还是进口“软件”的选择上存在矛盾:出口“硬件”还是出口“软件”,对外方也是多种比较才能定的。例如,从中方来讲,进口“软件”需要更高的生产水平,要能消化技术,还要能把软件变成硬件;从外方来讲,销售硬件的生意更好做,等等。因此,真正做到提高进口“软件”比

3、重,是要经过一番努力的。(3)将引进资金和技术重点放在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上,这是很有必要的,但这些企业往往是老旧企业,往往自有资金不足,且缺乏外汇,因而,要利用引进技术加以改造,必须要依靠国家财力的支持。在国家财力紧张且将来自国外的贷款用于基础产业和重点项目时,真正用于改造老企业的外汇也就不多了,很难满足这些企业的需要了。(4)引进管理经验与外商独资办厂的倾向有一定矛盾。近几年,外商独资办厂成为兴办三资企业的主要形式,去年新增的三资企业中有 60%是独资企业。独资企业的经营情况我们很难真正了解,更谈不上学习其管理经验了。相比中外合作经营、合资经营企业而言,独资企业高比例发展的这种势头可能与我们

4、想通过引进外资中学习管理经验的初衷有一定的差距。以上这些问题虽然存在,但可以逐步加以解决。通过深化改革,为企业创造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将有利于把盈利、创汇与基础产业发展结合起来;通过提高企业的技术素质和技术市场国际化,就有利于提高引进“软件”的比重;通过企业改革和搞活大中企业的政策落实,将有利于老企业引进技术加快技术改造;通过总结和推广经营好的三资企业的管理经验,有助于借鉴和学习外国企业的先进管理经验,等等。总之,只要我们按照纲要去努力,坚持改革、开放,一定能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今后 5 年、10 年的经济发展是大有希望的。我在引进外资十大问题上的态度(1994 年 3 月)自 1992

5、 年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目标后,引进外资呈高速增长势头,跨国公司和金融资本来华比重急剧增加,与之相随,也出现了新的合资方式和新的矛盾。那么,如何看待外商投资的新形势?这里拟就十个比较重要的问题,与理论界和实业界共同探讨之。1、引进外资能否以市场导向为主?当外商投资规模不大时,外商投资能否以“市场导向为主”,还不是一个突出的问题。现在外商投资规模已很大,已对国民经济发展产生相当大影响,能否让市场自由地引导外商投资,似乎就成为一个问题了。在有些同志看来,由于我国市场不健全,因此不可能让市场导向作为引进外资的主要调节手段,否则会造成我国产业结构的更不合理。我认为,这种说法值得商榷

6、。从这些年的实际情况看,你想让外商去投资的产业,可能没能形成投资热潮;而一直想限制的行业或产品,却在不断迅速扩张。为什么?原因很简单,外商主要是从利润角度而不是按我们的产业政策来决定投资方向的。如果我们的产业政策既有利,又安全,他何乐不为。但如果不一致,外商在确保政策风险不大情况下,还是要去追逐利润的。所谓市场导向,说白了,就是什么行业、什么产品赚钱就投资什么。如果赚钱的行业、产品却是供给过大状态,而赔钱的行业、产品却是供不应求的状态,这就说明市场本身有毛病。此时政府的责任,主要是进一步健全市场,使市场信号不受扭曲。要相信市场的导向作用,相信市场会把资源配置到需要的地方,不要夸大了产业政策的作

7、用,尽管我们并不否认它。市场调节是灵活的,及时的,相对准确的。外商投资由市场价格信号来导向,是合理的企业行为。应由企业自己来分析市场,作出决策,由外商自己来承担决策和经营失误的风险。尤其对那些由民间引进的中小项目,不要硬性规定投资的方向。2、需不需要加强对引进外资的宏观管理和调控?承认市场导向对外商投资的重要作用,并不是否认宏观管理和政策调控的作用,恰恰相反,正因为我们把市场调节作为资源配置的基础手段,所以加强宏观管理和调控就更显得重要。但这种管理,主要应在法律的基础上,运用经济的方式进行即主要运用间接调控方式解决。现在在引进外资管理方面突出的问题,是缺乏全国统一的管理机构。为加强对引进外资和

8、已形成的三资经济的间接宏观调控,应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统一高效的外资管理体制和管理机构,统一协调涉及外资管理的多个部门的工作,协调管理外商直接投资的政策,协调管理对外借贷的政策。当前,还应加强对引进外资的统计和监控,加强政府对引进外债的方式、使用方向、效益和债务结构的管理,以高度的警惕性来预测和防止可能出现的债务危机。还要根据新形势,制定新的项目审批办法、评估办法和监督办法。在外资管理方面,我想提出一个不成熟的观点,就是应将政府引资活动与非政府引资活动加以区别,在管理上侧重点要有所不同。比如,对民间的直接引进外资活动,要在充分发展市场调节作用基础上,加强宏观管理,依法监督其明确债务关

9、系和还债责任;对国有大中型企业的中外合资和其它引进外资方式,要在明确产权关系和保护国有资产基础上,进行多种形式的管理,必要时可通过有关政府部门进行直接的行政管理;在间接引进外资中,要对不同的借债主体实行区别管理,凡政府的引进,要切实加强管理,进行直接的控制。那种不顾总体还债能力和国家经济总体平衡,只从微观效益出发大举借债却要政府担保的项目,要严格把关。但对非国有企业自负风险的引进外资,可以放手,仅依法管理即可。一般来讲,现在提出的倾斜政策,应作为内部掌握的管理手段,用于政府进外资的项目,重点是间接引进外资中的政府间贷款项目。加强间接管理,还有一个重要内容是,通过建立有关的市场中介组织,如会计事

10、务所、律师事务所、审计事务所、咨询机构等,实现宏观间接管理目标。3、是否需要制定新的外资管理方面的法规?正确处理引进外资中市场导向与宏观管理的另一方面,是进一步完善引进外资中的法规、政策,向依法管理和有效地间接宏观调控方向转变。我国已颁布了五百多个涉外法规,与五十五个国家签订了投资保护协定,建立了依法管理引进外资的基础。但是,还需要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体制来改进和完善已有的法规,制定新的法规,以规范外商企业的经营活动,制止各种有损我国经济主权或违反国际法的行为。在近两年的外商活动中,我国法律出现的最大的一项空白,是对国际上的资本和跨国公司运用收购国有企业产权方式的来华投资活动,没有相应的法

11、规。这种新的投资形式与以前引进国外产业资本改造、嫁接国有企业确有许多不同之处,比如,外商往往提出控股的要求,以便于在境外上市,这应如何处理?金融资本带来资金,但没有技术。要真正引进技术及管理,还需要“二次招商”,这是否可以接受?作为境外上市公司,外商购买我国有企业会使其股价升值,这对我是否有利?中方在与这些国外金融资本的谈判中,需要注意什么问题?这些都需要有新的法规或条例来加以明确,或者对原有的法规加以调整和补充。4、如何看待外商“收购国有企业”问题?外商对国有企业的收购、控股、包装上市,是引进外资中出现的新情况、新形式、新问题,是一个相当复杂、利弊交织的问题,应慎重对待。应按党的十四届三中全

12、会决定的精神,从对外开放、积极有效利用外资原全局来看待和分析,用中央一直强调的积极慎重方针、平等互利原则、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服务的目标来衡量,这是我们分析研究这一新问题的基本指导思想。既要坚持对外开放,又要维护国家经济主权;既要抓住国际资本看好中国市场的大好机遇,又要量力而行、讲求实效;既要尊重国际惯例,又要从中国实际出发;既允许探索,又要根据实际效果不断改进。对国际资本来华收购国有企业,不能按计划经济的办法来管理。我认为,对大量的中小国有企业,只要国有资产评估合理,不应限制其产权转让的份额,最好不要用行政办法反收购,而应用经济手段开展竞争。换言之,反收购、反控股,将主要靠我们加快国有企业

13、改革来实现。据已被收购的国有企业反映,国有企业之所以被收购,关键在于改革步履艰难,经营机制转换困难,经营效益不好,技改缺乏资金,不得已才走上转让产权给外商的路子。为使国有企业能生存和发展下去,或使国有企业能在谈判中处于有利地位,就要求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步伐,加快机制转换。具体讲,我们也可以利用国内经济力量,仿效外商做法,组建投资公司,收购国有企业的产权,有计划地在境外上市。总之,我们应当研究出一整套的办法,来缓解外商收购我国有企业产生的不利影响,而扩大对我有利的作用。5、对外商的优惠政策要不要坚持下去?在引进外资的初期,优惠政策对吸引外资有相当大的作用,但到了今天,对三资企业按国民待遇已成为各种

14、所有制类型企业的共同呼声。显然,直接引进外资中的优惠政策导向逐步向市场导向转变,倾斜政策逐步向国民待遇转变,将成为我国转轨时期引进外资中一大特点。今后,对企业优惠将不是由财政来实现,而应由市场来实现。只有按照市场需求来生产,才能得到更多的盈利。当然,对外商投资产品,应逐步实现向“国民待遇”的过渡。要妥善地缩小对外资“优惠待遇”的范围,妥善解决“优惠政策”与“国民待遇”的消长关系。在此过渡阶段,应考虑不再向外资提供新的优惠政策,条件许可时一些影响不大的优惠政策可酌情取消,但要格外慎重。6、直接引进外资,是否应将政策的地区倾斜改为产业倾斜?很多同志主张应将地区倾斜转向产业倾斜,我对此有不同意见。我

15、认为,首先应将直接引资与间接引资区别一下。就直接引资而言,如果按照市场导向为主引进外资的这种思路,现阶段就不宜再提出由一种倾斜向另一种倾斜转变的大政策。比如,大家现在都认为,我们的基础产业需要大量资金,那么,是否要求外商投资都投向基础产业?显然,这是不必要也不可能的。以中国之大,外资之巨,全投向一个方面,全按产业计划来导向,就会出现新的产业结构不合理,因此,这绝不是好事。地区倾斜要走向平等政策,方向是正确的,但这需要时间,要考虑已形成的政策的有效期。不再向沿海地区搞新的优惠政策,而让中西部地区向沿海成功的政策方向靠拢,市场调节就会发生作用,这已为近两年外资西进、北上的实践所证明。我认为,向“产

16、业政策倾斜”,现阶段主要适用于政府间的、国际机构的对华长期的优惠借款,适用于由政府承担的间接引进外资的项目上,不宜成为一种对所有外资都适用的大政策。当然,在间接利用外资中的商业贷款部分,也不能全按产业政策投,也有相当一部分要考虑还债能力和期限,不可能全投向非盈利的重点项目。7、是否应提出现在引进外资已进入引进跨国公司的新阶段?不少同志认为,现在引进外资已从中小资本发展到引进大资本,从重数量到重质量。这有一定道理,但我认为也存在一种倾向,即忽视了中、小资本尤其是华资的作用。中国引进外资之所以取得今天的成绩,华资作用功不可没。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大大强于俄罗斯、东欧各国,与中国独特的华人经济介入

17、是分不开的。在直接引进外资中,港、台以及其他侨资、华资中小资本占 70%左右,这不是什么不好的事,是正常的,利大于弊的。近代史告诉我们,侨资、华资对发展中国经济是相当有益处。中国劳动力多,乡镇企业多,就业压力大,国内市场大,港台等中小资本自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当然,这里绝没有低估其他国家和低估跨国公司作用的意思。跨国公司有许多强于中小外商资本的地方,如技术先进、管理科学、守法遵纪等,但将来对中国经济的干预力也不容低估,其对中国投资环境的宽容度也是极有限的。因此,我们的政策应是兼容并蓄。我不同意提出现在到了引进跨国公司阶段这类提法。可以设想,如果中国各地都在引进跨国公司上搞竞争,中国企业都去挣抢

18、为数不多的跨国公司,无形中大大抬高了合作的成本,这对我并非有利。因此,在引进外资的来源上,应一视同仁,大可不必把引进跨国公司作为引进外资战略转变的内容。以平常心待之,以市场导引之,更为妥当。8、如何合理评估国有资产,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这个问题在引进外商直接投资中具有普遍性。现有的评估国有资产的方法中,还存在不少漏洞,如低估无形资产(知识产权、著名商标、各种商业信誉等)价值,低估或忽视土地转让使用中的税费收入,而把主要精力放在设备价值的评估上,因此,出现了重帐面成本价格而不会核算资源市场价值的问题,抓了小利,失了大利。学会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资产评估办法,如从预计盈利中推算各种资源价值的办法,是很

19、必要的。同时,还应进一步明确国有资产管理的主体,进一步明确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权限,明确政策相关部门、领导以及相关企业在评估国有资产中的作用,防止因权责不清,而让外商钻了空子。这里,我想再强调一下,不要用僵化的观点看待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不能把国有资产由实物形态转为价值形态,当作国有资产的流失;不能把一些过时的机器设备的自然贬值,当作国有资产的流失(当然,我们在合资时可以力求争取对方更多的承认);同时,不要忽视把国有资产置于静态而不投入运动的本身,也在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事实。实践告诉我们,对国有资产的保护和增值,重点要抓住土地这一环节。9、如何看待坚持对外开放与保护民族工业的关系?外商收购国

20、有企业,更突出了保护民族工业问题。一些主管部门对此反映更为强烈。需要研究的是,如何才能保护民族工业?如何在保护民族工业的口号下坚持对外开放?显然,靠封关闭锁,用行政手段,并不能真正保护民族工业,而只能保护落后的生产方式。保护民族工业,最重要的是给民族工业成长发展的条件,平等竞争的条件。在宏观政策正确有效的前提下,保护民族工业将是靠企业家和职工的艰苦奋斗和敬业精神实现,而不是靠行政保护实现的。当然,这并不排除我们对民族工业一定范围、一定时期内的行政性保护。比如,在不违反关贸总协定规定的前提下,对幼稚产业实行不同程度的保护,减轻对外开放尤其是“复关”将对民族工业带来的压力。对民族工业的真正的保护和

21、长远保护,就要让它进入国际国内市场中拼搏。在引进外资中,有时我们做了点让步,这是不得已的。为了中国民族工业能永远地抬起头,在实力不足时低一下头并不值得大惊小怪。因此,坚持对外开放与保护、发展民族工业本质上是一致的,不能用保护民族工业来否定对外开放。10、是否应进一步扩大引进外资,进一步放宽外商投资领域?根据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对此问题应给予肯定的回答。虽然近两年我国引进外资规模不算小,外商投资领域不断扩大,但从我国经济发展的潜力看,再多吸收些外资没有什么问题。当然,直接引进外资规模大小,对我国经济建设有多方面的影响。一方面增加了我们运用的资金,另一方面

22、也增加了配套人民币资金的压力;一方面解决了相当数量的就业问题,另一方面新建项目也会加大通货膨胀压力,诸如此类。但有一条可以肯定,引进外资不是我们单方面的意愿能决定的,它与国际资本市场的变化密切相关。现在国际资本尚富裕,是利用外资的一个不可多得的大好机会。现阶段,我国经济潜能仍很大,只要政策适度,吸纳外资的余地还很大。现在外资的形式正在多样化,这也为我们吸引外资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我们应进一步放宽外商在国内商业、金融、航运、航空等领域投资;允许外商以工业产权(专利、商标)、专有技术等无形财产作为资本投资,进一步开放市场,以国际通行规则来办事;利用外资改造和完善投资环境,例如鼓励外商在交通等基础设施

23、上投资。在引进外资中,要发现和研究新的投资和合资形式,对影响较大的新合资方式,要允许试验,要重实践结果。总之,在引进外资上,要按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精神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要坚决地抛弃传统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老观念,抛弃不从实际出发的教条主义,坚持对外开放,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快前进!1995 年外商投资趋势预测(1995 年 2 月)在 1995 年里,促进外资增加的因素和促其减少的因素都存在。我们从这两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便于形成一个基本的判断。促使引进外资规模增长幅度可能下降的因素主要有:1、1994 年引进外资协议金额有较大幅度下降,意味着 1995 年实际到位资金会减少。按合资企

24、业通常情况,合资协议签字后,第二年是外资到位最多的年份,以后资金将陆续到位。以此推之,作为协议金额下降的次年,实际到位资金会下降。2、1995 年继续采取“从紧”的货币政策,将继续控制货币信差贷规模。这意味着,外资需要的大量配套资金,将仍是难以落实的。按近年情况,一美元的外资需要 1012 元人民币来配套,几百亿的外资将要求几千亿人民币配套,这么大的资金需要,显然难于满足。现在外商十分关注我国货币政策,其中重要的一点是对配套人民币的担心,因此,从紧的货币政策可能使外商产生一种担心预期,导致外商放慢来华投资的速度。3、国内通货膨胀将影响外资来华的规模和速度。1993 年和 1994 年连续两年呈

25、上升趋势的通货膨胀,对引进外资已产生了影响。尽管通货膨胀在重新分配利益,但对投资者来说,总是增大了风险。通贷膨胀下的政策选择和企业经营环境,都将会出现较大波动,因此,产业资本对通货膨胀是担忧的。4、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尤其是沿海省区的劳动力成本上升较快,同时,房价也在大幅度上升,这就迫使外资开始向内地转移,但内地的投资环境总体上比不上沿海,因此,会对外资来华有一些影响。当然,这种影响现阶段还不算太大。5、1995 年对外商投资房地产仍会继续 1994 年的政策,对基建规模也会控制,一些豪华宾馆用材和室内装饰用材料进口,会调整征税,因此,1995 年房地产仍可能会有所下降。6、发展中国家吸引外资

26、上的竞争激烈,会对中国引进外资产生直接影响。撇开远的不说,东南亚国家对外资的需求很大,尤其是越南和马来西亚,近年引进外资数量在大大上升。前几年外资有所下降的印尼、菲律宾等国,正在努力扩大外资的流入,纷纷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外资。国际资本投向亚洲的数量,总是有限的,投向一国就会减少到另一国的数量。总之,我国近几年引进外资的规模和速度已相当之大之快,我们今后将是在一个很大的基数上引进外资,这必然使外资规模的增长速度越来越困难。这种情况在间接引进外资方面也存在。我国累计的外债余额已接近 1000 亿美元,仅世界银行贷款累计已达 200 亿美元,这已对我国还债形成压力。因此,继续大规模引进各种国外贷款,也难以保持只增不降的势头。有利于外商投资增长的主要因素是:1、中国经济近年的高速发展和中国巨大的市场将会对外资保持强大的吸引力。中国仍然是世界上投资收益较好的地方。中国经济高于世界平均发展水平的大趋势,将使外资来华数量在较高水平上持续下来。特别是在一部分产业中,如果说世界已形成了平均利润,那么,在中国还有高利润可求。同时,劳动成本的相对低下还会起一定作用。这个因素将有助于吸引外资来华投资。1994 年不少观望类的外商,1995 年可能试着“下水”,签订一些合同,预计中小型合同会增加。2、中国坚持改革开放的政策,对外商投资信心是最重要的保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精品笔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