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大学生就业心理的影响性因素.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3103822 上传时间:2019-05-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高校大学生就业心理的影响性因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析高校大学生就业心理的影响性因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析高校大学生就业心理的影响性因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浅析高校大学生就业心理的影响性因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浅析高校大学生就业心理的影响性因素.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浅析高校大学生就业心理的影响性因素摘要:在大学期间,就业心理成为大学生心理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会影响大学生的学习、社会实践等活动。虽然就业体制的改革,毕业生在就业择业上拥有了更多的机遇和更广阔的市场,但同时还要面对愈来愈激烈的社会竞争,也意味着他们将面临更大的心理压力和冲突。 关键词:就业心理;大学生;影响性 当代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形成与存在并非偶然,是有着各种各样复杂的因素。只有分析好这些因素,才能有的放矢,针对这些原因对就业心理问题进行调适。从辩证唯物主义所阐释的内外因原理来看,非大学生自身因素更有必要探讨,从而追根溯源,为解决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提供一个外界的基础。 一、社会因素 (1

2、)高校的不断扩招 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大学生的层次与专业结构与市场要求的矛盾长期存在。如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冷门与热门专业之间的不平衡等问题都将成为供需矛盾的主要体现。这些矛盾使大学生对社会的认知产生了消极影响,也对大学生的就业心理产生了较大的冲击。 (2)就业制度不完善 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发展,本着公正、公平、择优、自愿的原则,形成了由国家宏观调控、各地政府和学校推荐、学生和用人2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模式。但由于就业制度改革本身尚处在深化之中,毕业生就业市场机制尚不健全。导致大学生就业心理认识上的误区,盲目追求就业环境的舒适、高经济收入等,放弃兴趣爱好,造成就业攀比和从众心理,

3、导致大学生创心态失衡. (3)市场经济的影响 大学生在传统价值观念受到冲击的同时,功利主义倾向日趋严重。在就业过程中,过分注重经济利益、地域范围和社会评价,强调自我发展,片面追求就业的“福利化” 、 “非风险化” ,过分强调自我发展而忽视社会需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擅变,造成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的言从、患得患失等不良就业心理。 (4)招聘歧视的存在 目前,在我国毕业生就业市场上,存在着对毕业生性别、年龄、专业、户口和学历等方面的歧视,对毕业生择业心理进行了扭曲。这些负面因索使大学生对社会的认知产生了消极影响,使大学生产生了就业心理的障碍。有些招聘歧视是隐性的,有些是明确标明的。这些就业歧视

4、的存在,使得学生动摇甚至失去自信心,导致在价值观、择业观上发生异变,因而不能正确地对待求职择业。 二、学校因素 (1)学科设置不合理 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深入,传统的高等教育体制弊端暴露,学科专业设置的不合理日益凸现。长期以来,高校因师资开设课程的现象比较严重,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忽视社会和市场的需求。3目前大学毕业生的供给结构与社会对大学生的需求结构不相适应,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脱轨,专业调配的改革力度不大,导致四年后此类人才供大于求,造成毕业生结构性的过剩。 (2)与校外合作不够充分 部分高校只注重校内培养人才,忽视实践锻炼,缺乏与校外单位、企业的交流和合作,不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

5、实践场所,对学生走出学校、了解社会方面的工作做得较少。轻视校园文化建设,忽略了校园文化的辐射功能。学校自身对自己的发展宣传较少,使得社会对学校的发展规模、建设特色、相关学科缺乏应有的了解,造成招聘单位因担忧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而不敢轻易接纳学生。 (3)就业指导的相对缺乏 从各高校就业指导的实践来看,普遍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过多地强调求职技巧,忽视对学生进行职业理想教育;二是仅仅满足于及时公布岗位需求信息,忽视转变学生的就业观念;三是片面强调“先就业,后择业” ,忽视对学生进行爱岗敬业教育:四是就业指导工作还没有贯穿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仅仅依靠大四有限的几次就业指导课显然不能满足毕业生的就

6、业需要。 三、家庭因素 就业既是大学毕业生人生中的一大转折,也是家庭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家庭因素都会对毕业生的就业心理带来影响。 (1)独生子女家庭的增多 经调查了解,独生子女的家庭环境及氛围对子女就业带来一定的影4响。家长从小百般迁就,导致孩子存在依赖心理;无视子女的主观愿望和个性特点,对子女就业单位的选择横加干涉;依凭自己的经济实力和社会关系,为子女获得所谓理想的工作;产生享受心理、封闭心理,缺乏吃苦精神,自私、不善于与人合作。 (2)父母对子女的期望值过高 父母对子女的期望值过高,影响和制约了个性的发展。家长虚荣心较强,希望自己的子女大学毕业后能够找到稳定的的单位;家长过高估计子女的能力和

7、素质,对单位选择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这些因素对部分大学生的择业心态产生了一定影响。 四、自身因素 (1)自身心理素质特点 大学生择业过程中出现的心理问题,大多数都是来源于自身心理上的种种弱点。大学生毕业时心理发展不成熟、不稳定,生理与心理发展不同步;知识结构不完善,在求职择业中表现出心理活动的复杂性和矛盾性;其次,自我意识强,主张自由、追求独立的人格,强调个人价值的实现。 (2)缺乏社会工作经验 大学毕业生由于涉世不深,缺乏社会经验,自身专业综合素质偏低,在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时缺少理性的眼光;也有的学生由于没有社会工作经验,择业时期望值较低,有时过分依赖家长、老师,缺乏主动进取和善抓

8、机遇的心理准备。 (3)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 5当代大学毕业生对待就业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和心理准备,心理承受能力较差,不能在就业压力面前及时调整自己的就业心态,不能正确对待就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缺少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准备过于简单,对就业政策不了解,择业材料准备不充分、择业技能和技巧运用不得当也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挫折。 (4)就业矛盾心理的存在 一是职业期望与现实条件的矛盾。大学生的就业期望居高不下,但是现实的就业市场常常不能提供大学生所要求的工作。二是不同择业机会选择的矛盾。就业市场化的条件下,同学会遇到各种不同的单位,面对这些单位如何选择的焦虑与矛盾。三是学习与找工作的矛盾。大学毕业生在找工作中会花费大量的时间,产生学习与求职之间的矛盾。四是公平竞争与利用社会关系的矛盾。许多大学生都希望有一个公平的就业竞争环境,不公平竞争的问题成为大学生求职的重要心理矛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