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唐三彩的神秘世界.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3104484 上传时间:2019-05-21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4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走进唐三彩的神秘世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走进唐三彩的神秘世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走进唐三彩的神秘世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走进唐三彩的神秘世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走进唐三彩的神秘世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走进唐三彩的神秘世界唐三彩,是最能呈现大唐气象与盛唐文化的物质遗存之一, 一度成为古玩藏家重要的收藏对象。因其极为珍贵的属性,唐三彩在国际拍卖市场直保持高昂的价格,被誉为“东方艺术瑰宝” 。 2016 年 6 月 1 日,在佳士得 30 周年“开元大观”这一重要专场中,多件唐三彩上拍, 其中一件三彩贴花宝相花纹罐就以 436 万港元落槌,表现不俗(图1) 。 与此同时,随着新烧制、仿古技术的发展,唐三彩似乎已被逼下神坛。在古玩市场中,满地唐三彩制品要价从十几元到几万元。即便是拍出百万级的文物,到了唐三彩的产地洛阳,你也能见到许多看起来差不多的东西。这样一种乱象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唐三彩价值与魅

2、力到底该如何理解呢?近日,记者实地采访了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唐三彩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高水旺,由此走近唐三彩绚丽而神秘的世界。 被复活的唐三彩 我们今天所说的唐三彩是广义的概念,它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唐代三彩。 高水旺说:“所谓唐三彩,划分的依据是釉彩装饰、烧制温度和工艺流程,所以无论是从唐墓中出土的文物、现代复制仿古或新工艺制作出的作品,人们都统称其为唐三彩。 ” 2今天的河南洛阳是唐代的神都,也是出土唐三彩最早、最多的地方,唐三彩的复制和仿制工艺,在洛阳已有百年历史。经过历代艺人们的研制,唐三彩工艺技术逐步完善,烧制水平不断提高。高水旺制作的许多高仿唐三彩作品,使用传统工艺再现了唐代三彩

3、器的形神和气韵,为我们复活了唐三彩那斑斓多变的釉彩、鲜丽 H 月亮的光泽、优美精湛的造型。 所谓“高仿” ,就是选用最接近真品的原料,采用最接近真品的工艺,使器物的造型和装饰风格与真品丝毫不差,而且要对新仿制的唐三彩进行作旧处理,最大限度做到与出上文物相媲美。 高水旺的作品“古道的守望者”荣获中国工艺美术领域权威奖项“百花奖”金奖(图 2) 。他说:“从工艺角度说,常见的唐三彩中,马、骆驼的制作难度普遍要大于人俑和器皿,因为它们的四肢纤细且中空,却要承担之上整个身体的重量,又不能显得粗笨,还要刻划出肌肉的弹性和骨骼的线条。对塑形及烧制技艺的要求很高。唐三彩的胎以高岭土为主,烧制过程中胎体受热膨

4、胀产生水分,难于蒸发。高温从四面而来,器物内部的水分往中空部分聚集,到一定温度,水分转化为水蒸气体积膨胀,产生的张力很容易把胎体撑坏,导致变形或塌陷。这就要求对窑火温度和膨胀系数能够精确把握,一般动物腿部的胎壁都会做得稍厚,身体的胎壁略薄,误差一般在 11.5 厘米之间,超过 1.6 厘米是绝对烧不成的。而且相比于马,骆驼的身躯更高大,前后腿的跨度更宽,腿部更为细长但身体更重,这就增加了烧制的难度。越是工艺复杂的作品就越能体现其价值。除此之外,骆驼是丝绸之路的象征,承载3着一段历史,体现中国在盛唐时期和其他国家贸易来往的繁荣景象。 ” 在唐代,骆驼是常见的动物题材。匠师们以绚丽的唐三彩为载体,

5、成功地塑造了骆驼千姿百态的艺术形象它们形体高大,驼毛蓬松,体态健美,骨肉匀称,神情昂扬,或曲颈敛声,或昂首云天,两峰间驮着巨大的行囊、丝绸、水壶、食物 高水旺说:“如果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唐三彩的双峰骆驼中,很多驼峰都是一个摆向左边,一个摆向右边,这是有讲究的。骆驼的驼峰如何摆动,由先天基因决定。之前听一个养驼人讲过:骆驼在走路时驼峰一左一右交错摆动的是最好的,两个都向序或向右摆的次之,驼峰不会摆动的最次。所以,唐三彩中塑造的骆驼,原型都选取的是最优良的品种。 ”(图 3) 除了制作工艺,唐三彩的真正难度在于外形的雕刻塑造,若想让唐三彩复活,这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如何把动物、人物的瞬间神情、动

6、态活灵活现地表达出来,高水旺认为气韵很重要,这才是唐三彩与其他陶瓷品种最本质的区别。 唐代的三彩马造型既简洁生动,又富于浪漫色彩,个个意气昂扬,神韵十足。对于马的塑造,高水旺说:“著名窑口的瓷器,器型多是盘子、碗、壶等生活用品。这些静态的器皿造型时,把握比例很重要,但唐三彩不同,它的很多表现对象都是活生生的。以马的形象为例,有的仰天长啸,有的回眸一望,有的低头饮水,有的翘首调情,有的追逐嬉戏,有的啃腿抓痒,有的抬腿疾驰,有的静立眺望,各具神态。如何重现唐代三彩马的风貌,关键要抓住马的精神,用内在的劲发外在的形。 ”4(图 4、图 5) “复活”出一匹唐代三彩马,高水旺以几十年的观察和制作经验告

7、诉我们:“马头的表现力是体现它精气神的关键所在,五官的特征则是重中之重。唐三彩马虽然看起来写实,但在塑形上却讲求艺术夸张。我们生活中见到的马,一般都是静态下的,眼睛放松呈桃核形。而唐三彩马,无论何种姿态,五官都表现出紧张感,显得神满气足,所以它们的眼睛通常会被雕刻成类似三角形,上眼皮挑高再拐下来,或左顾、或右盼,刻划出马在观察的时候眼周肌肉用力、神情专注、注意力集中。马的嗅觉发达,靠鼻孔感知外部世界,它在紧张状态下呼吸时,鼻孔边缘会撑得很大,鼻翼煽动,力图吸入更多的空气信息,唐三彩马的鼻孔一定要雕刻出这种张力。马的嘴有两种形态:一是张嘴,二是抿嘴。雕刻前者就要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出马张嘴龇牙的感觉

8、。而抿嘴的马,就要着重塑造唇部松弛肥厚的肉皮贴于牙龈上的凸凹起伏之势。马的耳朵比较特殊,尖小直立如削竹 ,转动角度很大,不同的状态表现不同的情绪。平常放松时马耳都是垂直的,当它紧张的时候会根据声音源转动耳廓,其中转动灵活是良马。三彩马多以良驹为原型,它们的耳朵有些直立朝前,或各自朝向两边,显出警惕的状态。有些马耳还会一前一后,这表现的就是马在听前面的动静时,突然发现后面也有声音这一瞬间的动态。”(图 6、7) 唐人尚马,唐太宗李世民金戈铁马得天下,因此唐人对塑造描绘马的形象要求甚高,不允松懈。观察可以发现,唐代的三彩马即使在伫立、低头、回首等静态下,关节和肌肉线条也会运用夸张放大的艺术手法塑5

9、造出紧张感,因为放松状态下的马欠缺艺术美感。 “就像现在的名人漫画一样,都会夸大人物的五官特点或肢体语言,但作为艺术作品来看并不令人觉得突兀,反而能一眼就认出,并且印象深刻。同理,这正是唐代雕塑艺术的精髓。 ”高水旺说。 高水旺的另一件得意之作“三彩啃蹄马”获得中国文联和中国民协联合颁发的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唐三彩中的马匹类,多以四足静立为主,因为重心、平衡难以把握,所以抬腿的造型极为罕见,而这件“啃蹄马”不但三足着地,马颈更是呈 180。回望,抓住了马匹后蹄前探、头足相交的瞬间动势,整体一气呵成,自然灵动,体现了开元盛世的唐帝国四夷臣服、八方来朝、国泰民安、人民安居乐业的繁荣景象(图

10、8) 。 精准拿捏,从风尚到火候 唐三彩釉色鲜艳,自然流淌的釉料彰显的是粗放大气之美。相比于其他陶瓷,唐三彩品种繁多,造型显得更加大胆开化。除了常见的器物外,还有许多生活场景,如:车辆、假山(图 9) 、灶台、柜橱等,无所不做。其中,动物除了骆驼、马等,还有狮子、鸳鸯、大象、青蛙、家禽等(图 10、11) 。高水旺说:“像鸡鸭这些家禽,腿太过纤细,没法承重,很容易烧塌。所以就没有办法做得太逼真写实,只能将身体部分刻划得生动形象,在之下做出底座,与身体相连接。腿、爪子等细节就不再拘泥于写实了。 ”(图 12) 除了各种动物造型,唐代的女俑形象是最直观表现大唐盛世的三彩艺术品。初唐之时,女子以清秀

11、为美,这时的女俑体形苗条,面容清丽,6是魏晋以来“曹衣出水”雕塑风格的继承和发展(图 13) 。盛唐时,社会繁荣,生活富足,人们崇尚女子的肥美丰腴。这一时期的三彩女俑都被塑成了仪态万方、富丽高雅的胖俑。想要“复活”这些唐代女俑,除了高超的雕塑工艺之外,大唐盛世的气韵、风尚尤为重要(图 14) 。 高水旺笑称这些女俑为“胖妞”:“初次见面的人,最关注的是对方的外貌、长相。欣赏人物造型的艺术品也是一样,第一眼会看大致形状,之后就要关注面部的五官神态,所以人物俑的开相尤为重要。由于唐三彩的釉料会在窑火中融化,所以人物俑的面部都只能使用手工彩绘。唐代匠师对开相很讲究,能抓住人物瞬间的动态神韵。描绘的时

12、候,一笔笔,一道道,指间、笔尖、心间都要做到高度统一。比如,一件女俑表情微微含笑,就不止要画出她的朱唇微翘,而是五官、眉眼都要表现得富含笑意,乃至姿态、衣摆都显得温柔妩媚。如果只是把嘴唇画出笑意,其他五官、肢体不做配合辅助,有时候反而会变成丑陋的哭脸,这样的胖妞就不赏心悦目、讨人喜欢了。 ”(图 15、16) 对于高水旺来说,经过常年的观察和制作,他手下的唐三彩造型已经酷似真品,但釉料成分、烧制火候、作旧处理等难题接踵而至。每一步的完成状况都决定着最后的成败,可谓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 洛阳巩义窑出土的唐三彩,胎土呈藕粉色,胎质疏松,白中泛红,比较细腻。而大多新仿的唐三彩胎质洁白、紧密、

13、硬度大。 高水旺明白,要想做出最接近文物状态的仿古唐三彩,就要精益求精,选用最接近唐代的胎土。说起这件事,高水旺稍显遗憾:“我研究出的胎土配方已经可以烧出与唐代三彩十分相像的素胎了,肉眼几乎无7法分别,但却无法还原当时的配方。唐代三彩所用的胎土为高岭土、粘土等掺杂在一起的复合土,它就地取材,主要用的是产于河南巩义窑附近的高岭土,这种土质地细腻,含铁量低,没有杂质,相当纯净,硬度不大,容易粉碎,加工后的泥料可塑性强。当时洛阳的龙门、新安县也有类似的土,但是现在,这些地方的土大都禁止开采了。我们只能选用与其烧制效果相近的土,包括巩义、临汝、新安、济源等地出产的高岭土。 ” 从烧制工艺说,唐三彩需要

14、两次“浴火”方可“重生” 。第一次烧制称为素烧。高水旺说:“素烧是要掌握前火烘、中火攻、后火靠的原则。如果前火烧得太大,坯胎中的水分排不干,最容易被烧崩和烧裂。 ” 素烧的过程要持续 48 小时,烧过之后,灰色的泥胎就变成了干净坚固的白色素胎。 唐三彩的色彩是它的另一大特色,斑斓的釉色得益于它独特的施釉工艺。未经烧制的唐三彩,釉色并不像成品会呈现绿、黄、赭多色交融并置的效果,而都是深红、朱红、大红、橘色等暖色系,这是因为烧制时一种特殊助熔剂一一氧化铅的加入(图 17) 。 高水旺解释说:“氧化铅的粉末呈鲜红色,在其中混合不同的矿物颜料,只会呈现深浅冷暖的变化,经过高温烧制后,氧化铅变为无色,釉

15、料原本的颜色才能显现。助熔剂的加入是唐三彩烧制的一个特色。和钧瓷、汝瓷等其他陶瓷不同,唐三彩是用氧化焰烧制的,它利用高温和充分的氧气,将其中的矿物颜料氧化。比如铜,在氧化焰烧制的唐三彩中呈现绿色,而用还原焰烧制的钧瓷中就变为了红色。再如我们平常生8活中常见的红砖青瓦,它们的原材料都相同,只是用氧化焰烧制呈现橙红色,还原焰下则变为灰蓝色。 ” 施釉之后的唐三彩要进行第二次釉烧。釉烧是重中之重。 高水旺介绍道:“釉烧全凭经验,通过火色和窑内唐三彩的颜色,来判断窑内温度进行调节,用肉眼观察,成与不成就在这一眼。特别是到最后,窑内的火色已由黑色逐渐升温呈现黑红色,再高即红色、红黄色、黄色、黄白色、白色

16、,层层升高” 此时,唐三彩的烧制已经到了繁管急弦的关键时刻,经过 56 个小时的稳步升温,窑火烧至 1000 度左右,一件件绚丽夺目的唐三彩就诞生了(图 18) 。 作旧的最大难关:“芝麻片” 真品唐三彩埋藏地下多年,老气十足,所以仿古唐三彩的最后一步就是作旧。高水旺说:“如今普遍采用的是化学方法,即将仿品浸泡在化学溶液中,慢的 3 天、快的几分钟就变了样。文物鉴定专家夏志峰说,有一次他亲眼见到一件仿品,在几分钟之内,一下子老了 800 年,并且没有任何浸泡痕迹。经过浸泡的仿品,还要同唐墓中的墓土一起埋到地下,再在上面种些植物,这叫养 。经过三到五年,植物的根毛就长到仿品上,很能乱真。如果仿的

17、是传世之物,仿造者则需要在手中把玩几年,或者放到农村的老房土灶,借助自然的烟熏火燎,使其慢慢 旧掉,这样几年之后,就和真品很接近了。 ”(图 19) 对于自己的高仿唐三彩,高水旺自有“不足为外人道也”的作旧秘方。 9“芝麻开片”是鉴定唐三彩的重要特征之一。真品唐三彩的开片很小,俗话说:“一个芝麻三个片”开片两头尖、中间粗,侧光下可看到两头上翘的现象。而对于现代工艺的唐三彩,开片多呈几何状,角度尖锐,大小不一,犬牙交错,毫无规律可言。许多人把芝麻片作为判断新老唐三彩的依据。高水旺对于这种观点则有自己的看法,因为他的独家秘方已经可以仿制出芝麻片了。 高水旺说:“芝麻片是我用了 7 年时间攻克的最大

18、难关,我力图做到能和真正的出土文物一样。唐三彩的坯胎与釉面经过高温烧制粘合在一起,两者的膨胀系数不同,烧成冷却时,坯胎收缩得少,釉收缩得多,于是形成了开片。想要达到芝麻片的细密效果,就需要控制膨胀系数稳定、分布均匀。为了表现出芝麻片两头上翘的特征,还需要在釉料中加入一些配方,最后还要进行一些作旧仿古处理。这些微小的细节都要各个环节层层配合,不能一蹴而就。 ” 从 1980 年到 1987 年,高水旺用了 8 年时间研究唐代三彩的胎土、釉料配方、开片技巧、仿古作旧等制作工艺。回忆起那段往事,高水旺很是感慨:“我的家乡南石山村被认为是烧制唐三彩技艺的传承地。从小在村里,我就经常见到匠师们在烧制唐三

19、彩工艺品,耳濡目染之下,对唐三彩产生了特殊的情感。长大后有一次参观博物馆,我亲眼看到了唐代三彩,它们的造型生动、色彩华美,令我深受震撼。我意识到从小在南石山村的所见的唐三彩工艺品是多么拙劣和呆板,与真正的唐三彩艺术不能比拟。我当时萌生了一个想法,就是想研究复制出像馆藏文物一样的唐三彩作品。于是我买了一个小秤和一些釉料,捡来别人家烧坏10的唐三彩素胎残片,把自己调配的釉料用毛笔徐在白眙上,放到自家的煤炉里去试烧。每个月我都能用掉三四篮残片。就这样反复研究实验,我一点点攻克了原材料、釉料、开片等配方。 ” 唐三彩是明器吗 察古知今是中国文人从事理论研究的传统。在历史文献中,几乎没有唐三彩的记载,大

20、多研究者依据旧唐书卷四五太极元年(712 年)左司郎中唐绍的疏文中的一段记载:“近者王公百官竞为厚葬,偶人像马,雕饰如生”认为唐三彩是陪葬的明器。 在 20 世纪 70 年代,由于考古发掘出土的唐三彩实物较少,加之当时人们认识有限,普遍认为唐三彩只是当时用于陪葬的器物,但是,随着考古发掘出的实物数量增多以及对唐三彩窑址的大规模发掘,唐三彩的实用性越来越明显。 但是,人们对唐三彩的误解很深,不少人依然认为它仅仅是不吉利的明器。即使知道了唐三彩也用于陈设,是实用器皿,也很难区分不同题材的不同功能。对此,高水旺觉得很困扰:“唐三彩确实有为随葬订烧的,比如镇墓兽就是很典型的葬器,但唐三彩绝对不止是随葬品(图20) 。我觉得,用于陪葬的东西应该就是那一时期最时尚流行的东西。和金银器、玉器、青铜器等陪葬的唐代文物一样,都是达官贵人们生前最喜欢的器物。唐三彩在唐代可谓是中国陶瓷艺术发展到顶峰的产物,这样精美绝伦的艺术品只是用于陪葬,未免太过可惜。我认为它很可能是过去的商品或高级艺术品,以我们现在的社会生活去遥想唐代,这些精美的唐三彩马、骆驼、女俑等都必然是出自大师之手,价值不菲,应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