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现象的社会学分析.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3105301 上传时间:2019-05-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时尚现象的社会学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时尚现象的社会学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时尚现象的社会学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时尚现象的社会学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时尚现象的社会学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时尚现象的社会学分析摘要:时尚作为现代社会中十分常见的现象,日益受到学者的关注,不同学科从不同角度对时尚进行了界定和分析。笔者从社会学的视角出发对时尚现象进行分析。时尚越来越作为符号被大众广泛消费着,目的是表达某种认同,其背后是一种阶层的分化。推动时尚形成的心理机制主要有两种:既要树异于人,又要求同于人。 关键词:时尚;符号;消费;阶层;心理机制 一、时尚的内涵与分类 时尚是某种现象在社会范围内的流行。具体地说,时尚是指一个时期内相当多的人对特定的趣味、语言、思想和行为等各种模型或标本的随从和追求。时尚能够以较快的速度在大范围内广泛传播,得益于流行这一主要手段。人们往往会将时尚与流行两个概念

2、混为一谈,这是因为时尚与流行本身就是密不可分的。离开了流行,时尚就不会广为人知,也就不能成为时尚;而没有了时尚,流行就失去了客体。 学术界关于时尚的讨论中,有两类观点比较具有代表性。一类是将时尚看做是一种流行的行为方式,另一类则强调时尚所蕴含的文化意义。将时尚视为一种流行的行为方式,即将时尚定义为流行的语言、举止、礼仪表现等行为模式和思维模式。孙本文更进一步认为时尚的主体不仅限于人,它还可以包括任何其他可能的事物:“只要社会上一时崇尚,任何有式样可讲的事物,都可称为时尚” 。与上述观点侧重的方面不同,2另一种观点则更加侧重于发掘时尚所体现的文化内涵,将时尚与某种价值观联系在一起。日本学者藤竹晓

3、以为:“时尚不仅是某种思潮、行为方式渗透于社会的过程,而且,通过这种渗透过程,时尚队伍的扩大,还包括不断地改换人们的价值判断过程” 。 尽管时尚现象纷繁复杂,但基于学者的理论经验,以及对这一形成于社会生活并为大多数成员所共有的一种生活样式或文化现象的考察,可以把时尚分为以下三类。 (一)观念时尚 主要指社会大众的思维方式、道德价值以及思想观念等精神层面的内容。比如流行歌曲、热销书、热播综艺节目,以及流行的晚婚观念和对婚前性行为日益开放的态度等。时尚现象往往开始于观念层面的时尚,继而带动时尚的行为方式。 (二)行为时尚。主要指各种具体的行为方式,包括工作、生活、购物、运动、休闲、娱乐等等。比如代

4、购、自由作家等工作,桌游、麻将等游戏,游泳、保龄球等运动,以及骑行和搭车环游世界等行为。 (三)器物时尚 指具体的物品,包括衣食住行各个方面。这种时尚是建立在生活所需的各种物质的流行之上的。包括牛仔裤、运动鞋等流行服饰,香奈儿、迪奥等品牌的化妆品,以苹果手机、苹果电脑为代表的电子产品等。 二、作为符号被消费的时尚 时尚如此广泛地被大众消费,并不在于它存在多少实用价值或者迫切被需要,而是因为人们消费的并不是物品,而是各种符号。消费时尚3与人们通常认为的需要的满足并没有太多关系,重要的是这种符号背后的象征意义。人们通过消费特定的物品找到自己的位置,表达一种认同,换句话说,消费时尚就是认同表达的符号

5、和象征。多种生存方式和消费方式并存的情况下,人们选择这种而非那种生存方式和消费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人们的认同所决定的,人们的认同和人们的消费不过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一方面,消费的物品和所进行的消费活动很大程度上就是消费主体本身地位和身份的一种象征。而另一方面,人们之所以会选择某种消费对象以及消费方式,也取决于其对自己所处群体和层次的归属与认同。由此可见,人们所进行的消费活动与自身的认同是密不可分的。 个体的认同是在持续进行的消费活动中不断维持和逐渐完善的。消费一方面作为表达认同的符号,另一方面也在不断维持着认同。个体的消费物件和消费行为,并不仅仅是由自身所拥有的资本和需要所决定的,同时还

6、反映了对某种行为和观念的认同,涉及对自身的态度与归属群体的划分。人们所消费的东西是根据认同来选取的,而不会去进行与自己的身份层次不匹配的消费活动。同时,个体的消费行动也在不断地创造、管理自己的认同。因此,选择是否消费时尚以及消费哪种时尚,是由人们对自己的界定以及对所属群体的认同来决定的;同时在不断消费时尚的过程中,人们也在加深对自己的定位和对特定群体的归属感。 三、时尚背后的阶层分化 著名社会学学者齐美尔对时尚现象进行了十分系统的研究,并且形成了非常权威的理论。他曾做出高度概括:时尚是阶级分野的产物,时4尚因阶级的不同其内容、式样也会有所不同。也就是说,时尚在社会上不同阶层的表现绝不会是一样的

7、。上层阶级和下层阶级对于时尚的态度和心理是不同的,下层阶级倾向于通过模仿上层阶级的时尚来试图减少这种阶层的差异,而上层阶级则倾向于利用时尚彰显差异,将自己置于较高的层级,与社会底层民众拉开距离。虽然社会底层的人们不断模仿追逐上层阶级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努力缩小阶级之间的差距,但社会上层的时尚一旦被广泛效仿、流行开来,成为普遍的社会现象,这种时尚也就即将面临被上层阶级抛弃的命运,他们会转而发明创造新的时尚,继续进行阶级的区分与自身地位的彰显。因此,时尚背后是一种阶层的分化,是适应人们区分的需要而出现的,存在于模仿者与被模仿者之间,周而复始。 另一位学者凡勃伦在有闲阶级论一书中,对流行与时尚现象

8、以及有闲阶级的消费特点进行了系统的阐述,主要观点就是时尚与流行是有闲阶级的专属消费。他认为,有闲阶级对于流行的特殊物件的消费是自身地位与财富的象征,是高贵身份的一种彰显。使用这些更加精美的物品既然是富裕的证明,这种消费行为就成为光荣的行为;相反地,不能按照适当的数量和适当的品质来进行消费,意味着屈服和卑贱。因此,消费行为成了所属阶级的彰显,有闲阶级凭借其财富能够对昂贵稀缺的物品进行炫耀性的消费,因而发展成为一种时尚,将其与社会底层区分开来,对时尚的消费使得社会的不同阶级产生分化。时尚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一种奢侈的消费,主要流行于上层阶级,并且是上层社会中的一种交际方式,下层群众没有能力享用,因而

9、从对时尚的消费中可以看出5其背后的阶级的分化。 四、推动时尚的心理机制 齐美尔曾以最简练的语言概括了时尚的心理机制,即既要树异于人,又要求同于人。一方面,人们企图显示自己与他人不同的品味与追求,从而将自己与他人差别化,倾向于在消费时尚时刻意追求新奇,标新立异。对时尚的追求就像一场潜在的竞争,越标新立异、与众不同,在这场竞争中越容易获得成功。一种时尚如果被广泛传播和模仿,变成社会大众所共有的,也就不再成为时尚,因而正是这种树异于人的心理不断推动着时尚的更迭。另一方面,求同于人的心理是推动时尚的另一心理机制。当一种时尚在社会中广为流行的时候,那些尚未追赶潮流者会面对来自大多数人的压力,尽管大多数人

10、追求的未必是正确的,但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中,会产生一种孤立无援之感。另外,群体和社会的规范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这种对时尚的从众心理,在一般情况下,一个没有特殊的杜会资源的普通人,是不愿也不敢偏离这些规范的,否则他就会遭到社会的无情排斤。一种时尚在最开始出现的时候,一定是新颖的、与众不同的,如此才能得到社会范围内的模仿与推广,正是这种出于从众心理的模仿行为的推动,才使得时尚能够得以普及。而当这种时尚由于被广泛地模仿已经失去了最初的独特与新奇之处,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恰恰也正是它走向消亡的时候。 五、结语 一般认为,时尚对社会来说,能够丰富社会生活、促进观念变革、繁荣市场、有助于社会进步;对个人来

11、说,能使生活变得愉快、增强个人的自尊心和吸引力,抽象点说,有助于自我实现,这都可以说是时尚6的正功能。时尚对社会最主要的积极影响是它缓和了个体追求个性发展的需求与社会层面上对于时尚的整体规范的矛盾。一方面,时尚满足了个体与众不同的追求,彰显了个性,实现了一种心理满足。而另一方面,时尚通过被广泛模仿与流行,又起到了规范与控制的作用。如此一来,人们在对时尚的追求中,既实现了个体价值,又为潜在的社会规范所默许接受,达成了二者的统合与协调。然而,这种控制是一把双刃剑。虽然时尚起初是为了满足个性需求,但随着被模仿而逐渐流行开来,久而久之,社会大众形成了统一的审美和鉴赏力,反而恰恰限制了个性发展,不利于社会文化的多样性。被普遍认可的时尚反而在社会中形成一种潜在的约束力,使个体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都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限制,导致个体逐渐失去主体性地位,从而陷入对时尚的盲目追随中。总而言之,理性对待时尚,可以发挥它在社会中的正功能,增强民众的生活情趣,提升生活品味,并为社会注入活力;相反,如果对时尚过于狂热,毫无选择、不加节制地盲目追随,则会导致奢靡之风盛行,挥霍无度,也将成为个社会动乱和不安的前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