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杨振雄情系古典评弹原属民间通俗文艺。新中国成立后,评弹艺人受了新文艺思想的熏陶,努力创作反映现实生活的新书目,同时遵照“推陈出新”的方针,整理传统书目,并改编优秀的文艺作品,进而提升了评弹的艺术品位,使之趋于高雅化。对此,一些艺术家都作出了各自的贡献,其中,杨振雄致力于编演古典文学名著,取得了卓越的成果,是贡献比较突出的。 壹 杨振雄出身于艺人家庭。他的父亲是擅说大红袍 描金凤的苏州弹词艺人杨斌奎。那时,评弹艺人收入不高,家境清寒。杨振雄六岁时,他父亲要他学唱弹词,他却羡慕同龄的孩子们背着书包上学堂。他的父亲无奈地说,如果他学了说书,帮父亲赚了钱,可以让两个弟弟上学读书。他只得听从了父亲,不
2、久,他学会了乐器,能唱开篇了,他父亲就要他跟着上台“播边花” 。他胆怯怕羞,他父亲又劝他说,你上了台,我就有钱买蛋炒饭给你吃。这样,童年时,他就抱琵琶,随父亲上台唱开篇了。童年上台,稚态可掬,称“童子戳” ,很受欢迎。但到了十多岁,书艺依然青涩稚嫩,听众也就淡漠了。生性好强的他,开始考虑,要离开父亲,独自学艺磨砺。那时,他和父亲拼档已有数年,正好他的二弟杨振言读了初中,也随父亲学了评弹,可以充任父亲的下手了。他就凭着从父亲学的玉夔龙 描金凤 ,放单档、跑码头。但一个初登台的2年轻艺人,还没有被听众认可,也得不到书场老板的欢迎,演出时断时续。接不到书场时,他只好回上海,坐在茶会上等生意,行话叫做
3、“看茶会” ,实际上是处于失业的状态。他就利用这段时间补习文化,钻研书艺。他考虑到,自己说的传统书目,说的已很多,听众都已耳熟。而且他还觉得弹词书目离不开“落难公子中状元,私定终身后花园”的陈旧俗套,连他自己都觉得不能满意。他深感要编说新的书目,给听众以新鲜感。那么换说什么新书目呢,他想到,和父亲拼档,在“爱俪园”唱常年堂会时,为了应付书目不够,曾编说过一段唐明皇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就联想到改编古典名著长生殿为长篇书目,演唱。 贰 主意已定,他开始了边演出原来的传统,边着手编写长生殿新书。为了糊口,他奔走于江浙两地偏僻的小乡镇间,十分艰苦。他在乡间的小书场开始演唱新编的长生殿 ,听众稀少,生意清
4、淡。不久,又染上了肺结核病,真是“屋漏偏遭连夜雨” ,不得不停演了,回沪养病。但是他不放弃对长生殿的编写,一头扎进了图书馆里,搜寻有关长生殿的资料书籍。利用养病的时间,他日以继夜地读书,做笔记,在三四年间,他读遍了资治通鉴 新唐书 旧唐书等史书,和能找到的野史、笔记等,还研读了有关的唐诗。 这时,正值日寇侵华,抗战军兴。江南不久沦陷,他既身受异族统治下当顺民的痛苦,又目睹同胞被欺辱、蹂躏的惨状,这些都激起了他作为一个热爱祖国的青年人的义愤和同仇敌忾之心。他在改编长生殿时,也要抒发他的爱国情愫,他没有把力量全部放在叙说唐明皇和杨贵3妃的爱情故事上。他也写大唐文化的鼎盛,那时的日本却多次派了遣唐使
5、到中国来学习文化。他还写了为抵御也是外族入侵的安禄山,张睢阳、雷万春、颜杲卿、雷海青等忠臣义士,发扬民族正气的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来激励同处于沦陷区的听众。他充满热情地写到了盛唐之世的许多大诗人、大艺术家、大书法家李白、杜甫、贺知章、怀素、张旭、颜真卿、李龟年等。他以一定的笔墨描述颂扬了盛唐的文明,以增强听众的民族自豪感。 经过四年苦学和勤奋的编写, 长生殿有了初稿,可以进入演出了。但开始排练时,他发现对于这部新书,他原来会的说噱弹唱都难以应用了。拿说来讲,从词汇、语气、语调都要有所变化,而弹唱,也必须加强其抒情性,为符合人物性格而有所发展。后来,也就是在排练书中“埋玉”书回时,为了使唱调更好
6、地抒发人物感情,对唱词一再反复苦吟低唱,创出了具有鲜明风格的唱腔“杨调” (又被听众称为“龙调” ) 。 在实践中,他悟到了长生殿这样的古典名著,改编的弹词,其说唱重要的是要能体现其古典性,而在其对人物的刻画,角色的表演上,保持这种古典性尤为重要,对此,他又认为,要体现其古典性和历史感,就在于借鉴、吸收昆曲的表演艺术。他认为“如果长生殿的表演没有昆味,就像金石篆刻没有汉味” 。于是他就潜心向昆曲学习。昆曲大师俞振飞,原是苏州评弹的爱好者,早与杨振雄相识,当然乐于辅助,并且还为他引见了当时寓居沪上的京昆界泰斗梅兰芳、周信芳、盖叫天等。后来排演武松 ,他就得到了盖老的帮助。 长生殿中的唐明皇、李太
7、白原是俞振飞的擅场,他也很鼓励杨振雄编说长生殿 ,所以就处处4热情点拨,后来与杨振雄建立了亦师亦友的亲密关系。 有一位京昆名票徐凌云,也是书场常客。杨振雄下了台,常去请他辅教各种角色的手面动作,书中说到唐明皇的十八子李?U,年轻孔武,英勇轩昂,属于雉尾生行当的角色。杨振雄为了起好这一角色,就向徐凌云讨教。徐凌云便热情地为他示范,并手把手地教他。可是教了半天,杨振雄的动作还是不得要领,不能到位。徐凌云心直口快,咕了一句:“?这个人,笨得啦。 ”当时,在场的还有几个老听客,杨振雄觉得失了面子,一言不发,扭转身就走了。回到家里,想想,自己向他学艺,没有学好,一两句意见就受不了了,怎么还能学得好?于是
8、,第二天一早就赶到徐家去,表示歉意,请徐老继续教他。徐凌云原也不介意,见他这样虚心,就又一遍一遍地反复教他,终于杨振雄掌握了雉尾生的各种手面,领会了其要领。后来结合演出实践,更为娴熟,终于,雉尾生角色成了他的拿手。这件事,杨振雄还得出了一条经验,他说:“台下怕丢面子,台上就没有面子,台下不怕丢面子,台上就有面子。 ” 他向俞振飞学艺,更仰慕他的书卷气。他觉得演唱长生殿这样古典文学改编书目,演员必须具有儒雅的气质。杨振雄知道这在于提高自己的学养与交游。他除了苦学,和向京昆艺术家结交和学艺之外,并开始与上海、苏州等地的书画名家刘海粟等交往,并拜国画家申石伽学画竹。青年的杨振雄就是在诸多年长的文学艺
9、术家的熏培和多种艺术的陶冶下,提高了情操与气质,从而也提高了其演出的质量。 具备了书目的质量,也迎来了良好的机遇。本来他还在江浙码头演出新编的长生殿 ,一次,他在上海“新仙林”书场听父亲说大红袍 ,他父5亲下台后,下档先生因故误场,场内听客见无人上台,开始有点起哄,他父亲情急之下,就让他上台代书,演唱了一回长生殿 ,大受听众欢迎。这样,杨振雄的长生殿就“一炮打红” 。之后,上海的书场,争相延请。有的书场还为他演唱长生殿置备了鹅黄缎子的椅帔桌围。从此长生殿成了杨振雄的代表性书目,蜚声于上海及江浙广大听众中。 叁 新中国成立后,评弹艺人一度自动停演传统书目,杨振雄的长生殿虽非传统书目,也被目为“封
10、建性”的“旧书”而停演。但水浒这样的题材,因反映的农民起义,是能演出的。于是,他选择了水浒这部古典文学中的“武十回” ,改编为长篇书目武松演出。虽然也是古典文学,但表现的内容、人物,已完全不同于长生殿 。杨振雄知道换一种题材,是要换一种说法的。 水浒苏州评话、扬州评话的传统书目都已有了,但是用苏州弹词来表现,他不想走现成的路子,他要创出自己的路来。他借鉴昆曲以及京剧、川剧等,来刻画人物,编写书回。作为“英雄书” ,他改换了说长生殿的词汇和语气语调,改用遒劲大气的音色音调。在角色表演上,他摹学昆曲中的细腻生动的角色,在表演武松时,借鉴从盖叫天学来的面风、眼神,在“挑帘”中,他起的西门庆出场,先以
11、武生口吻念“挂口”:“春色撩人关不住,寻花问柳到街头。 ”接下来又以丑角的苏白说“说道紫石街头啊,有一个标致格女人”,最后又用狰狞的武生声口,说出:“大官人闲下无争,且经紫石街头,这么溜达啊溜达。 ”使这个外表俊美、内心丑恶的好色恶棍的嘴脸,跃然6活现于听众眼前。就是用各种创新的说唱和表演手法,杨振雄把武松长篇中的许多回目,如打虎 挑帘 别兄 访九 杀厌等,演成了深受听众欢迎的保留性选回。长篇弹词武松也成了杨振雄的代表作。 肆 杨振雄停说了讲述帝王嫔妃情爱故事的长生殿 ,改说英雄侠义、梁山起义的武松 ,但还是未能满足他编说古典名著的意愿、抱负。那时,评弹界虽然停说传统书目,但是根据古典名著改编
12、的西厢记 ,因其追求恋爱自由,反抗包办婚姻的反封建主题,黄异庵仍在演唱,杨振雄一直向往着能演唱这部才子书。它的原改编者朱寄庵熟谙古典诗词,颇具文才。它成书于光绪三年,代代传承,直至民国,数十年间,迭经具有文才、善于编写的艺人,结合演出,补瑕加工。到黄异庵又对说表唱篇作了丰富修饰,已成了一部优秀的传统书目。其对人物刻画的细腻,情节演绎的淋漓尽致,文本语词的雅驯,正符合杨振雄演唱古典名著改编本,使评弹高雅化的理念。于是,他不介意拜同辈黄异庵为师,学说长篇西厢记 。后来又为了揣摩和交流,就与黄异庵拼档演出,并担任下手,以便实践起好主要人物张珙和崔莺莺角色。后来,他与兄弟振言拼档说西厢记 ,也仍由杨振
13、言做上手,自己抱琵琶坐在下手,把表演重点放在主要人物张生、莺莺身上。在说长生殿之初,他感觉原来说唱的手法不敷应用,不适应表现古典名著。经过了演唱长生殿 武松到西厢记长期实践,他丰富提高了自己说噱弹唱的表现能力。他运用放单档时积累的娴熟的说表能力,以丰富的语词、语气、语调来7表现西厢记最后,刻画和抒发人物内心的长段说表,多角度、多层次、多色彩地发挥了评弹说表的魅力。他又借鉴、吸收昆曲表演生旦角色的深入内心的细腻、儒雅、幽美的手面动作、眼神等来塑造张生、莺莺等人物形象。他演唱的委婉幽雅的“杨派俞调” ,也是很有助于刻画和抒发人物感情的。他更发挥评弹虚拟性写意型表演的特色优长,使一些“关子”回目,加
14、强了其戏剧性和感染力。如在回东书中,表现张生一个字一个字地读信时的“大悲大喜” 大哭大笑 ,真是使满场听众动容。后来,他又曾以单档来演说西厢 ,兼起书中红娘、法本长老、法聪等角色,陈云同志听了录音后,给了“极好”的赞语。 西厢记弹词,传承、演唱了半个多世纪,历代传人对文本和说表都有所加工,但不重角色表演,杨振雄说唱西厢记时,既传承了前辈的艺术,更由于其演唱长生殿 武松等的经验和形成的说唱兼重角色的表演风格,却大大地提高了西厢记的表演性和雅俗共赏的感染力。评弹书目往往在传承中,经一两位艺事精湛的名家演唱加工而为广大听众欢迎,而成为经典。杨振雄便是以其精湛的书艺,对西厢记的加工和表演,使西厢记鹤立
15、于众多的优秀传统评弹书目之中的。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在去北京、香港等地巡演之后,这部长篇书目经删除冗芜,更趋精炼,其“挂口” 、唱篇,更为雅驯。他提出了整理西厢记弹词演出本的计划,得到了上海评弹团领导的支持。于是,他暂停了日常的演出,在费一苇的协助下,修润整理出了西厢记自游殿到长亭完整的演出文本,并誊抄成册,由团保存。 8伍 经历了“文革”浩劫,杨振雄历经了磨难,恢复演出。他所倾注了心血的自古典文学改编的三部长篇,其中武松的许多“选回” ,都已整理出版。 西厢记的整理文本交在团里, “备战备荒”时,被几位青年瞒着“工宣队”装进了“备战物资”的箱子,运到“小三线” ,幸得保存。 “文革”结束之后
16、,有上海人民文艺出版社出版,由杨振雄和领导写出序和跋,并请爱听评弹的名画家程十发画了插图,出了精装本。为了传承其艺术,杨振雄还和兄弟振言、幼子杨聪拼双档,录制了若干回西厢记的影像,并且人民电台又为他录了单档演出的西厢记全部,作为珍贵资料保存。 唯有杨振雄花了半生心血,含辛茹苦编演的长篇长生殿 ,却命途多舛。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杨振雄编演武松后,就很少演唱了。在上海评弹团整理选回时,杨振雄演了一回咸阳献饭 ,原想表现老农爱国的,演出之后,有听客来信,批评说是“宣扬忠君”思想。从此,有关唐明皇内容的书目,除了一回絮阁争宠和全段李太白外,杨振雄几乎就不说了,脚本搁置起来。 “文革”中,由于杨的家庭矛
17、盾,全都被人销毁。身陷“牛棚”的杨振雄痛心疾首也无可奈何。 “文革”结束,许多传统书目得到恢复。杨振雄心系这部自己呕心沥血编写的长生殿 ,要想把它也像西厢记那样整理出来,争取出版。于是,他开始收集资料。主要是凭自己的记忆,日以继夜地伏案奋书,一回一回默写出来。有一位在外省文化馆工作的杨振雄艺术的爱好者杨毅,自愿帮他誊缮稿件。一天,杨毅从外地到上海来看他,谁知来到他家中,却发9现他倒在书桌边,急忙送医院抢救。原来杨振雄因劳累过度,脑溢血中风了。虽然经及时医疗,得以痊愈,但却落下了后遗症,他的半边手足,行动不便了。杨振雄没有因此屈服,他还是坚持着,在杨毅等人的帮助下,继续长生殿的默写整理工作。其间
18、,还产生了因拆产纠纷,他的一位家族成员拿走了他整理的一部分长生殿稿纸的事件,终经调解,得到归还。杨振雄所整理出来的文本,许多刻画人物内心的说表和唱篇都已忘失,只能以话本形式,附了部分唱词,交给出版社,得责任编辑的帮助,终于印行出版。有人为此套用前人的诗句,发出感叹:“可怜一部长生殿 , 艰苦辛劳到白头。 ” 除了上述的三部长篇外,杨振雄还曾为古典文学改编过中篇包待制三勘蝴蝶梦 赵氏孤儿等,他都亲自参加演出,在听众中有一定影响。 杨振雄注力于编演古典文学名著,发展提高了评弹的表演艺术。他的精湛的书艺并没有得到全面的传承,但是他为评弹艺术的高雅化,极其表现力的提高,是功不可没的,必将永远留存在评弹
19、发展史上。 评弹原属民间通俗文艺。新中国成立后,评弹艺人受了新文艺思想的熏陶,努力创作反映现实生活的新书目,同时遵照“推陈出新”的方针,整理传统书目,并改编优秀的文艺作品,进而提升了评弹的艺术品位,使之趋于高雅化。对此,一些艺术家都作出了各自的贡献,其中,杨振雄致力于编演古典文学名著,取得了卓越的成果,是贡献比较突出的。 壹 杨振雄出身于艺人家庭。他的父亲是擅说大红袍 描金凤的苏10州弹词艺人杨斌奎。那时,评弹艺人收入不高,家境清寒。杨振雄六岁时,他父亲要他学唱弹词,他却羡慕同龄的孩子们背着书包上学堂。他的父亲无奈地说,如果他学了说书,帮父亲赚了钱,可以让两个弟弟上学读书。他只得听从了父亲,不
20、久,他学会了乐器,能唱开篇了,他父亲就要他跟着上台“播边花” 。他胆怯怕羞,他父亲又劝他说,你上了台,我就有钱买蛋炒饭给你吃。这样,童年时,他就抱琵琶,随父亲上台唱开篇了。童年上台,稚态可掬,称“童子戳” ,很受欢迎。但到了十多岁,书艺依然青涩稚嫩,听众也就淡漠了。生性好强的他,开始考虑,要离开父亲,独自学艺磨砺。那时,他和父亲拼档已有数年,正好他的二弟杨振言读了初中,也随父亲学了评弹,可以充任父亲的下手了。他就凭着从父亲学的玉夔龙 描金凤 ,放单档、跑码头。但一个初登台的年轻艺人,还没有被听众认可,也得不到书场老板的欢迎,演出时断时续。接不到书场时,他只好回上海,坐在茶会上等生意,行话叫做“看茶会” ,实际上是处于失业的状态。他就利用这段时间补习文化,钻研书艺。他考虑到,自己说的传统书目,说的已很多,听众都已耳熟。而且他还觉得弹词书目离不开“落难公子中状元,私定终身后花园”的陈旧俗套,连他自己都觉得不能满意。他深感要编说新的书目,给听众以新鲜感。那么换说什么新书目呢,他想到,和父亲拼档,在“爱俪园”唱常年堂会时,为了应付书目不够,曾编说过一段唐明皇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就联想到改编古典名著长生殿为长篇书目,演唱。 贰 主意已定,他开始了边演出原来的传统,边着手编写长生殿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