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组织行为学理论“诊治”高校学生思想上的“病症”.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3106914 上传时间:2019-05-2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运用组织行为学理论“诊治”高校学生思想上的“病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运用组织行为学理论“诊治”高校学生思想上的“病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运用组织行为学理论“诊治”高校学生思想上的“病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运用组织行为学理论“诊治”高校学生思想上的“病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运用组织行为学理论“诊治”高校学生思想上的“病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运用组织行为学理论“诊治”高校学生思想上的“病症”前言: 高校辅导员工作是我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日常管理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是维系高校中心工作与学生全面成才的枢纽。其工作的思维方式以及管理方式直接影响着工作成效,也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与之密切相连的高校学生。为了保证教育的实效性,可以通过组织行为学理论让高校辅导员从感性层面上升到理性层面来进行工作,把自己工作的方方面面视为一个整体系统,既能用宏观的眼光来对学生管理工作进行可持续发展地整体思考,也可以从微观的角度来对个体进行深入研究。本文通过对学生个体的研究,通过从组织行为学中的沟通理论和激励理论来说明辅导员是如何运用组织行为学模式更好的激

2、励和引导当代学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也进一步使得高校辅导员的专业素养得到提高。选择这个题目是因为对高校学生思想上的教育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通过有针对性的个体引导,因材施教,与学生沟通交流来更好的达到思想上的激励和教育,对于培养新一代优秀人才,对于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对于辅导员专业素养的提升都有很大帮助。 高校的教育,不仅仅是学业教育,特别是对其思想上的教育和引导,更是一项长期和重要的工作,也是近年来重点和难点。 一. 思想教育的研究对象:从个体与群体两个方面入手 21. 个体研究: 分析不同学生的个性,达到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每个学生进入大学以前的家庭背景,学习经历,生活经历,以及地域特点都

3、不相同,因此也就具有不一样的个性特征,针对每个人的个体差异,要采取相应适合的教育方式,这样才能达到真实有效的程度。例如,我作为高校辅导员,管理着二三百名学生,这些学生来自不同的城市,来自不同的学校,智力,气质,性格,还有认知方式都是完全不同的。所以,首先,要依照学生个人的气质和个性,来对其进行优良的个人品格塑造。 从现代心理学角度讨论, “个人气质是不以所进行的活动目的和内容为转移的,是一系列典型而稳定的具体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性,其表现为心理过程的强度、速度以及心理活动的指向性。针对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在工作中可以利用多种手段,进行形式多样的政治学习和思想教育,并不是一味的以老师课上讲,学生下

4、面听。大学不同于高初小学以成绩作为主要衡量标准,高校教育培养的是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不仅学业优秀,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优良的思想品质和道德修养,这样才能有更成熟的思想和心理状态去面对走出校园的种种。 其次是要正确的引导学生的价值观。对学生价值观的正确引导,是高校辅导员对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部分之一。不管是入学前的爱校教育,还是每学期的德育大会,亦或者是职业规划教育等等,每一方面都是从根本上指导学生来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从而在走出校园步入社会时,更好地融入社会这个大熔炉。高校辅导员既要去规范学生外在的表现行为,而且要关心他们的内心世界,就像跟同学们做朋友一样,去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从而往正确的

5、方向引导,这样的教育才会有效。 32. 群体研究:正确认识学生群体,发挥人际关系作用。 学生是一个个不同的个体,但作为学生,作为一个学校,一个院系,一个专业,一个班而言,学生还是一个群体。作为组织行为学研究对象学生群体的人际关系,主要是指学生之间的心理关系,特别是学生群体成员间的心理关系。群体一般分为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正式群体是指那些为达到与组织任务有明确关系的特定组织目标,有明确规章制度、成员角色,每个个体的权利和地位都很清楚,并且有稳定联系的,有正式编制的群体。 其中群体的个体成员的行为常跟从群体。在社会心理学里,把在群体情境下,个人行为受到群体压力影响时,会在知觉、判断等行为上,跟从

6、群体中多数人趋向于一致,这个称为群体从众性。学生在从众影响的作用下,会不约而同表现出一定的行为,例如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上课不迟到不早退,在宿舍遵循宿舍的规章制度等。 “每一个人在群体中都力图选择那些在他看来代表了群体的价值观的人,并以他的意见为参照、为标准,来确定自己的行为。 ”因此,正式学生群体的人际关系作用会对学生个体管理产生积极影响。也就是说,首先让整个群体去制定一个准则,并且果断地作出决策,可以更好地让学生认同或者遵守某些规范准则。在群体的整体凝聚力的影响下,便会促成个体产生共鸣和达到目标一致,从而深信不疑的对群体产生依赖感。例如优秀学生干部,文明寝室,优秀班级这些类似的评优工作,其

7、目的就是让学生的个体管理在这种正式群体的影响力下去更好地进行。高校学生的非正式群体,相较正式群体,具体随意性和自发性,团体组成规模和制度都具体不正式性,主要是以感情为联系纽带的,有自然形成的意见领袖,4由于自发性,群体意识更为强烈,而且还具有对群体外的排他性和强烈的捍卫感。这类群体在大学中并不少见,加强实施对学生非正式群体的管理工作,对高校来说也是必不可少的,它可以保证素质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的稳定有序地实现。作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首先需要承认这些非正式群体的存在,不能无视甚至一味地压制其发展。其次要合理地利用非正式群体为学生管理做贡献,在不同的情况下采取不同的方法对待不同类型的非正式群体、重

8、视非正式群体中意见领袖的作用,提高和创新学生管理,加强非正式群体对正式群体的靠拢,巧妙地运用两者的合力。 二. 思想教育的方法:沟通理论和激励理论 1. 沟通理论:用正确的方式跟学生沟通 按照沟通渠道的不同,沟通理论也可以分为两种,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 “正式沟通一般是自上而下或者自下而上地进行,它遵循权利系统,并且只进行与工作相关的信息沟通。 ”大学中,辅导员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大多属于这种正式沟通。包括传达学校的规章制度,学校组织活动,参与活动的通知,以及各方面包括奖学金,助学金贷款,勤工助学,以及就业信息的宣传与讲解,还有学生汇报工作时与我们进行的沟通都属于正式沟通,此类沟通具有直接,及时

9、,充分的优点。这种正式形式的网络沟通有利于辅导员与学生们进行沟通交流,多角度全方位了解学生情况。非正式沟通网络同非正式群体一样,也是客观存在的,它具有不受管理者的控制,传播速度快、范围广等特点,同时很多学生认为,和正式沟通相比,它的信息来源更可信、更可靠。每当学校进行如奖学金5评定、就业招聘、研究生保送等重大事件时,小道消息就会四处传播。针对小道消息,我们不能彻底消除,但是我们应该将其影响限定在一定区域内,使其负面效应减少到最低。小道消息虽然有很强的负面作用,但也并非一无是处。它在传播消息上具有传播面广,传播速度快的特点,而正是因为这样,很多时候学生的心声才会通过这种非正式的沟通的形式表露出来

10、。因此辅导员应正确引导和利用非正式沟通网络,以弥补正式沟通网络的不足。 2. 激励理论:让学生实现自我价值 激励是组织行为学的重要内容和关键问题。激励指的是通过刺激,激发个体内在动力,使这一心理动力的兴奋状态在某一时间里始终维持在一定的水平。美国当代心理学家波特尔和罗勒尔的激励理论模式这样描述:“激励努力绩效奖励或制裁满足” 。运用激励机制来管理班级,要求辅导员针对学生的个体情况,采取有效的激励手段,抓住良好的时机使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提高。合理的运用激励机制,调动学生的进步积极性,从而增强学生自信,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按照激励的侧重点以及行为关系的不同,可将激励理论分为

11、三个类型:内容型激励、过程型激励和改造型激励。三种激励理论虽侧重点各不相同,但就激励的原理和目标而言大体上是一致的。这些理论在研究和制定实施计划时都需要从三个方面考虑问题:哪些因素能激发人们的行为以及怎么激发人们的行为;激励对象选择这种行为而不选择其他行为的原因;如何引导人们改掉原有的错误,引导他们积极向上。激励理论在高校学生思想教育管理上,具有引导方向,规范行为,发掘潜能,促进发展的作用。大学不同小学或者中学,学习环境,学习6模式的转变,加之接触的人群不同,造成学生的心理落差,有的学生会有强烈的不适应感,有的学生则觉得大学十分有新鲜感,有的学生一如既然埋头学习不去理会各种大学的人际关系,也不

12、参加任何社团,有的学生则把大学当成游乐的天堂,心思全不在学习上,这样两个极端都不是很好,做辅导员的不该放任学生不管,也不该严格要求,要用一种正确的方法把学生往一个正确的方向引导,使学生树立一种正确的价值观,更好的适应大学生活,既丰富大学生活又在学业上能够认真对待。 其一,要把握学生个体需要,制定阶段性学习目标 “以人为本”是作为辅导员要坚持的理念。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启发、激励,科学合理地设置一些阶段性的目标,让学生在不断实现目标的成功过程中逐步树立自信心是辅导员的责任所在。根据学生不同的心理和能力阶段,为学生制定阶段性目标,只有满足其较低层次的需要后才能引导向更高目标努力。当有了更高的目

13、标以后,可以运用麦克莱兰德(McClelland)的成就需要理论, “适时地鼓励并提供一些具有挑战性的学习或者证明自己实力的机会,使他们获得成就感,从而激发他们树立远大的志向。 ”这样也激发了学生的斗志,挖掘了学生的潜力。每个学生的内心都蕴藏着能量巨大且待挖掘的潜能,而这些激励恰巧可以挖掘这股潜能,学生在这种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完成目标的基础上,自信心得到提升,身心都得到鼓舞,克服困难的决心和毅力也会增强,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上才能勇敢的面对困难。 其二,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制定良好的激励评价机制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的公平理论, “工作动机不仅受其所得报酬7的绝对值影响,更受其所得报酬的相对值

14、的影响。 ”即人们通常评价自己的投入和所得报酬时会和一个与自己条件大体相当的人进行比较,如果两者相等,则有公平感,否则,则有不公平感。高校辅导员在学生管理工作、实施激励机制时,也需坚持该理论,在比较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也会很大地程度上受到影响,也就是说学生们在乎自己得到的,也更会在乎别人得到的,例如奖学金评比,班干部选举,文明宿舍评比,甚至是贫困生补助申请,类似大学里的这种本质上激励学生的行为更要体现公平原则。坚持公平原则可以使学生生活中心情愉快,工作学习中变得积极主动,相反,不公平的事情则往往会产生负面影响,使学生产生消极的抵触情绪,从而对自己失去自信,产生心里阴影,诱导不平衡的心理的出现,

15、时间久了甚至会产生对社会对人群的抵触,从而引发心理疾病造成人际关系的矛盾,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不公平的管理制度会造成学生的思想呈现出一种不健康的状态,严重打消了学生们的热情和积极性,使激励效果大打折扣。 结语:大学也算是作为学生人生的一个转折点,并不是所有学生一进入大学就能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就算一开始有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也不见得四年中不会因为一些事情而发生转变,一旦价值观和人生观出现偏差,则不利于学生的成长,所以正确的价值观,正确的思想对他们今后人生道路的顺畅都是至关重要的,辅导员是他们的老师,是他们的正确思想价值观的引导者,在今后的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作为辅导员,我们要充分利用

16、组织行为学的理论作为学生思想教育的指导,及时了解大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复杂性,掌握他们的发展规律,同时8也要进一步对沟通机制和激励机制的方法进行研究,根据不同的内容情况给予合理的处理方法,注重沟通和激励的艺术性,使沟通和激励的作用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更好地为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服务。使得大学生在大学生涯中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对生活充满信心,对自己充满信心,顺利地走自己的人生之路。 参考文献: 1组织行为学.斯蒂芬?P?罗宾斯.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组织行为学.徐子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3浅谈组织行为学理论在当代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的应用.徐伟光.辽宁教育研究。 4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组织行为学研究.吴奇.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5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以组织行为学的视角.姚海鹰.乌鲁木齐成人教育学报。 6心理学大学公共课教材.北京师范大学出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