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健全的新闻业总是致力于服务公共利益”2009 年 11月,1987 年国际新闻报道奖得主迈克尔?帕克斯(Michael Parks)参加了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主办的“普利策新闻奖得主工作坊” 。借此机会,笔者就他的获奖报道,美国国际新闻报道的特性、嬗变及其所面临的挑战,管理洛杉矶时报的经验,新闻教育在全球化环境中的目标和手段等问题,与其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迈克尔?帕克斯 1980年加入洛杉矶时报,1987 年因其对于南非反种族隔离斗争的系列报道获得普利策国际新闻报道奖,1997 年被任命为洛杉矶时报总编辑。2000 年秋季加入南加州大学安尼伯格传播与新闻学院,2002 年被任命为新闻学院院长,
2、于 2008年 6月结束院长任期,现为安尼伯格传播与新闻学院教授。以下是访谈的主要内容。 我们需要“具有影响的新闻” (问)您关于南非种族隔离的系列报道获得 1987年普利策新闻奖国际新闻报道的奖项,我们觉得您的报道特别着重从人性化的取向描写种族隔离制度下南非人民的苦难生活,以及他们最终的政治抉择。您能告诉我这些精彩的报道是如何写出来的吗? (答)这个问题我很乐意详尽地回答。重要的是,通过报道,我试图更清晰地描述当时南非的整个事态。当我最初驻扎南非进行报道时,绝大2多数同行采取的是一种类似报道乒乓球比赛的方式:黑人群众抗议种族隔离政策,警察进行镇压,黑人群众抗议镇压,于是政府更严厉地进行镇压。
3、 但是当我在南非驻扎半年以后,发现真正的故事是关于南非人民,它既包括黑人族群,也包括一些白人,他们已经愿意挺身而出对抗种族隔离制度。如果必要的话,甚至愿意付出生命的代价,因为他们不愿意这种罪恶的制度流传到下一代。我觉得如果这是真正的和重要的故事,那么我就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和立场进行叙述。 我不是一个社论撰稿人,但也不是一个局外人,我应该是这场反对种族隔离的斗争中居中的观察者,但又不是参与者。 在我做出了这个决定后,就开始报道不同的故事了。我必须告诉读者关于反对种族隔离的斗争的故事,而不仅仅是反对者和政府之间的抗议-镇压的反复。于是我将非国大(ANC)作为特写的重点,因为南非人民支持它。非国大是怎
4、样的组织?人民如何显示对它的认同,如何和它的事业联系了起来?我之所以最终选择从一个家庭的视角来叙述这个故事,是避免使得南非发生的故事对读者显得遥远。这是一个特定的家庭,我花了许多时间和这个家庭在一起,了解他们。我知道了这个家庭的女儿流亡在外,回国后参加了非国大的军事武装;他们曾经入狱的儿子,后来成为非国大的重要成员 需要着重指出的是,报道的写作,其出发点是记者必须有意识地思考,什么是重要的,却还没有人讲述的故事?一旦你决定以后,就必须遵从事实,找到故事,然后以你的读者们能了解的方式叙述这个故事。这就意味着你必须在其中注入情感。如果你从故事中抽离了情感,它将成为一个乏味的故3事。 美国记者很担心
5、在报道中注入情感。我们接受的训练告诉我们:把报道中的情感拿掉,让报道直截了当。所以,在报道中应该注入怎样的情感,叙述怎样的故事,选择何种恰当的叙述方式,这都不是容易的。 一方面从报道文本中我们能清晰地体会到您注入的情感,另一方面您也谈到自己的职业立场是一个居中的观察者而非参与者。普利策评奖委员会所宣布的您的获奖理由是“对于南非均衡的和全面的报道”,那么您如何使得报道呈现为均衡的呢? 当我叙述反对种族隔离的斗争时,显然另外一面是关于那些白人们,他们担心这个给他们带来权力、财富和生活方式的制度的终结。这种生活方式是他们从父辈和祖父辈那里继承下来的,而南非的黑人们从十六世纪起就处于南非社会的下层。白
6、人将种族制度的终结理解为他们的生活方式的终结,所以他们坚持“我们白人有自己的位置,你们黑人有你们的位置” 。 我试图理解种族隔离制度的起源、在宗教和哲学立场上对其曾有的辩护,这些都是具有高度争议性的。在报道中,我既报道了白人既得利益者的这种心态,报道了他们如何进行斗争以保全这种制度,同时我也报道了最终他们如何尝试以和平的方式走向民族和解。这就是我试图做到的平衡与全面。 您觉得在现在的国际新闻报道中,“平衡”还是一个重要的尺度吗?有时您会不会觉得现在它成为一个问题或者麻烦了? 这个问题我想采取迂回的方式予以回答。 410 年或者是 15年以前,BBC 的马丁?贝尔(Martin Bell)开始谈
7、论“具有影响的新闻”(journalism of affects),因为很多西方受众都认为现有新闻报道对弱势人群没有影响,而他认为我们需要“具有影响的新闻” 。马丁说,面对战争、大屠杀、种族灭绝和饥馑,我们必须大声疾呼,这样公众才会对此采取行动。你不能仅仅说在卢旺达,或者在达尔富尔有大麻烦。必须告诉公众那个大麻烦是什么,告诉他们那里的人民在经受着什么。 我同意马丁的观点,“具有影响的新闻”正是我们所需要的,而有时我们为了力图保持职业距离却方寸大乱。我们试图置身事外保持观察者的姿态,但我并不认为置身事外总是对的。有些时候是对的,许多时候则不是。当人们在死亡的时候置身事外从道义角度看是不可接受的。
8、这时你必须充满感情地报道,告诉你的读者到底发生了什么,这是为了使受众同样地感知实际发生的事件,以便能够对此有所作为。 比如你计划去参加一个旅游方面的记者发布会,这时你得知有人死在街头,你该报道哪条新闻?你将如何做出取舍分配你的时间?你将如何构筑你的报道?你的新闻来源是什么?你如何处理这些新闻源?这是决定你的立场的另一个方面。 最后一点,记者的立场取决于你是否认为新闻具有道德目的。我认为好的新闻业具有社会价值,在这个方面它是一种道德承诺,它发生于特定的社会政治和经济系统中。我认为西方新闻业的专业化在过去四五十年的时间里已经偏离了这种认识,即新闻业关乎社会福祉而新闻从业者必须对此有所意识。这种说法
9、并不很受欢迎,因为它提出了一些难堪的问题。5比如,谁来决定什么是社会福祉?但是我始终认为新闻业不仅是手艺而且是职业。我的大多数同行认为新闻业要求的是一系列的技能,如果你掌握了它们,你就是个巧匠。但是我认为它是职业,因为你要做出基于价值观的判断,在我们的工作中我们必须意识到这些价值是什么,它们如何体现出来。虽然这很难,但我对此坚信不疑。 面对全球化,国际新闻报道必须改变 读完您的获奖报道的感觉是,显然您是认同南非那些与种族隔离制度斗争的人们。但是如果以美国国际新闻报道的历史看,从报道越南战争和南非种族隔离斗争,到报道海湾战争和反恐战争等,相对而言,在取得一致的道德认同上更为困难了,您是如何理解这
10、个现象的?从历史的角度看,您认为美国的国际新闻报道有什么变化? 对于绝大多数美国人而言,他们总是认同弱势人群,认同那些没有权力的人,这确实是很奇怪的事情。报纸、电视网和广播电台来决定什么是新闻,什么是重要和值得关注的,这就是它们的权力。 但是在美国新闻业中,绝大多数记者们确实认同的是那些没有权力的人。在美国新闻业中,它的目的是面对冲突,它会为此将那些令人觉得“舒服”的故事过滤掉。这是可以相对容易和快捷地做到的。但是有时并没有弱势人群,媒体所要面对的是一种更复杂的情形。当你讲述那些生活在痛苦中的人们的故事的时候,如果不去探索促成这种现象的复杂原因,你所讲述的故事一定是有很大欠缺的。 6所以,在这
11、个意义上,在南非,白人也是牺牲品。他们深陷于他们所继承的种族隔离的体制中。不是他们创造这个体制的,但是他们从中获益的这个体制又使得他们成为牺牲品,他们其实并不像他们看起来那样有力量。 至于美国的国际新闻报道有什么变化,这是一个很有趣,也很有分析难度的问题。 我花了四个月的时间阅读与美国在阿富汗的反恐战争有关的报道,试图理解这个事件。 如果我在阿富汗进行报道,我将尽力从阿富汗人民的角度去理解这场战争。美国在阿富汗在做些什么?战争的发展趋势是什么?我的任务是描述那里发生的实际情况以及相关人士对它的看法。 许多记者长于描述问题,但是在提出解决方案上有所欠缺。他们对提供解决方案很紧张。而我的观点是,我
12、们在提出解决方案方面应该和报道问题一样严谨,提出解决方案会是有效的,因此对于两者都应该进行报道。您认为在全球化的语境中,新闻报道以及国际新闻报道所面临的挑战是什么? 确实,面临全球化的形势,国际新闻必须发生一些根本的改变。如果全球化意味着各个国家的参与和共享这样一个过程,那么我们该如何进行国际报道?我来举一些例子。 既然全球化使得美国和中国的经济咬合在一起,中国是如何体验和理解美国经济衰退对中国的影响的?如何报道甲流从墨西哥到加州、香港和7中国大陆的传播链条?在中国,也许传统的报道重点是控制甲流在国内的扩散,但是甲流其实是一个全球范围内的故事。再比如人口老龄化问题,日本和中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13、它不是一个孤立的故事。再比如对于科学家们的追逐,每个国家都渴望吸引中国的科技人才移民,这也是一个全球范围的故事。在美国,最优秀的数学家来自新加坡、香港、台湾和中国大陆,包括上海。那么到底在这些城市发生了什么能够造就这些天才?对此能够提供什么解释吗?是一种“中国基因”起作用吗?还是归功于教育制度? 这些故事对于我们能够更好地生活在全球化的环境中是非常重要和有趣的。我们必须判断哪些题材在全球化的语境下是最佳的,但是目前在美国报纸中这些类型的报道很匮乏。作为一个洛杉矶时报的编辑,我会强调类似以上这些有趣的题材。我们必须对于全球化如何影响人们的生活有清晰的意识。我希望告知读者在全球化中人们的生活,以及
14、这种生活如何变化。 新闻独立的状况令人担忧 在 1996年您成为洛杉矶时报总编辑后,你负责报纸的新闻报道和社论版。到 2000年您卸任之前,洛杉矶时报的发行量回升到 150万份,其间报纸也再次荣膺四个普利策新闻奖奖项,您认为取得这些成功的关键原因是什么? 1996 年 5月 1日我成为洛杉矶时报的总编辑。这时报纸的发8行量已经跌到百万份以下,对于广告主来说,这成为了一个严峻的问题。我们采取了两个措施。 第一是更努力地推销报纸,同时降低零售价。第二个是内容编辑方面的,我们开始改变头版的风格。与以往相比,我们削减了头版上的传统的政治报道的数量,更多地刊载生活形态的变化、艺术、教育、宗教、科学和产经
15、新闻。 改变头版的依据是什么?我们意识到互联网不仅使得读者对我们报纸的阅读时间减少了,而且阅读的方式也改变了,比如对报道的阅读次序。对此,我们通过社会科学和人类学的研究予以了证实。比如在洛杉矶,人们很少经由公共交通工具上下班,所以他们首先是在早晨读头版,然后在午餐期间进行更多的阅读。还有绝大多数读者在晚间阅读。再比如我们的研究发现,对许多读者而言,如果读到一条新闻的第四段他们仍然觉得乏味,他们将停止阅读。对于我们这成了一个新的命题:到第四段之前,我们必须给读者一个让他们继续阅读的充足理由。 经过这些读者调查和对以往的新闻报道的分析,我们将以往头版的 9条新闻削减为 6至 7条,题材上集中于上述
16、那些方面,同时鼓励记者尝试新的报道叙述方式。 此外,我也改变了洛杉矶时报的新闻选择的系统,雇佣了三个新的女编辑,她们在新闻判断上是各有立场的。我们使用了更大的图片,我们刊载更容易被读者接受的新闻报道。 这些是销售量得以回升的原因,在洛杉矶时报的发行量回升到150万份的时候,美国其他主要报纸的发行量则在下跌。 9洛杉矶时报的发行量的增长,首先满足了广告主;其次,它对于整个社区也是好事。因为更多的人阅读报纸,他们共享信息和意见,社区的凝聚力也增强了。现在是 21世纪,对于洛杉矶的媒介而言,它们要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是如何聚合多样性;对新闻记者而言,创造一种社区共同体的意识既是当务之急也是一个恰当的目
17、标。 在担任洛杉矶时报总编辑期间,您是如何统筹新闻报道的“本地化”和“全球化”取向的? 洛杉矶这座城市的奇特之处在于,国际新闻和本地新闻之间没有冲突,每个本地化的题材同时也是全球化的题材。 洛杉矶有韩裔和菲律宾裔在他们祖国之外的最大社区,还有数量庞大的来自香港、台湾和中国大陆的华裔、拉丁裔人士,这是极其壮观的多样性。我们在韩国、越南和上海开设了办事处,而它们所报道的新闻既是来自“祖国”的,同时也是“国际”新闻,两者毫不冲突。 其实上海的情况现在和洛杉矶很相似。如果我是上海报纸的编辑,我将雇 5至 6个记者,专门向上海读者讲述他们所处的现今的世界。上海是个神奇的城市,它的未来将是什么样的?关于上
18、海应该知道一些什么?上海既是金融中心也是科学和技术中心,它和香港的竞争关系在未来会怎样?我觉得尤其像在洛杉矶和上海这样的城市中,人们对于本地新闻和国际新闻之间的需求没有矛盾。原因很简单,影响我们生活的,同时包括了本地和国际的事件,而这些信息对于我们同等重要。 在 2000年,洛杉矶时报所属的时代-镜报公司(Times-Mirror Company)被论坛报公司(Tribune Company)收购,从而终结了美国由家族10控制的最后一家都市日报的历史。但是在 2008年,论坛报公司也申请破产。这两个事件对您而言意味着什么? 论坛报公司对时代-镜报公司及其洛杉矶时报的收购是个灾难。首先,这意味着
19、论坛报公司收购了另一家同等规模的公司,但它并不具备管理规模翻了一番的公司的能力;其次,论坛报公司是一家高度集中化的公司,而洛杉矶时报则是非集中化的公司;第三,两个公司的文化及其所处社区有本质的不同;第四,论坛报公司的广告策略有误,广告主对它的全国市场策略不买账;第五,最本质的,论坛报公司为了这一系列收购、并购,举债 100多亿美元,但他们没能预计到此后报纸发行量会大幅下滑。其实在此之前一年半,我们自己已经研究了购并的可能性,我们也准确地看到了症结所在。比如,为了偿付债务,我们必然削减报道和员工,而这将造成报纸质量的下降。论坛报公司遵循的是自然发行的理念,既不促销也不折扣,所以在并购后洛杉矶时报发行量从 100万跌到 80万,而现在则只有 60多万左右,所以它对于广告主的价值几乎丧失了一半。以前我们期望社区中每三家就有一家订购洛杉矶时报,现在相当于只有15%的社区家庭订阅。 这么一家健康和盈利的报纸就被摧毁了。1999 年时,洛杉矶时报的营收是 12. 6亿美元,利润是 2.65亿,即营收的 20%。从 1960年到2000年,美国报业总体上是盈利的,这也有助于提升新闻业的水准。有时新闻记者们忘记了媒介生意的重要性。新闻业的水准可以随着盈利而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