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从“图案”到“艺术设计”摘 要本文分析了中国现代设计教育学科体系的发展历程;讨论了由“图案”和“构成”两个不同设计基础教育理念所引发的争论和博弈,分别解析了“图案”和“构成”体系的差别;认为本世纪 80 年代关于现代设计教育体系的发展问题的讨论,促进了中国现代设计教育的发展,为中国现代设计教育的发展奠定了传统和现代并行发展的基础;分析了在当下社会背景下,传统“工艺美术”观念在“艺术设计”学科的复归和再发展的可能性。 关键词 中国现代设计教育 图案 构成 工艺美术 艺术设计 一、现代设计教育的发端:外来设计教育思想的引进 从 19 世纪末中国近代设计的发端,到 20 世纪 50、60 年代,中
2、国设计的现代化进程,主要是借由设计教育思想的引进和转变来实现的。 在中国向世界学习现代化经验的初期,经由明治维新而成功实现现代化的日本是最主要的学习对象。在向日本学习的过程中,与设计所对应的“图案”学科逐步确定,并得到众多学者的认同。陈之佛在赴日留学归国之后,相继编写了图案法 ABC 、 图案构成法等著作,成为了早期设计教育的主要参考教材。 而在 20 世纪 20、30 年代之后,中国的主要学习对象由日本转向了欧洲。继“图案”一词之后,出现了与“设计”一词对应的“工艺美术” ,此时正值西方现代设计史上的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装饰艺术运2动时期。此外,受早期学习日本经验时, “图案”概念中现
3、代与传统并重特征的影响,中国的设计教育在具有现代化大工业生产特征的同时,也强调对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重视,从一定程度上讲,这影响了中国现代设计教育对“设计”概念的理解:即将现代设计与传统工艺美术相等同。简要回顾一下 19 世纪末中国引入设计的本意,其首要任务是为了发展民族工业,振兴民族经济,以提高民族实业的竞争力、美化国民的生活环境。但在救亡图存、战火频发的时代,设计作为行业、职业并未真正建立起来。作为现代新兴学科,设计是以工业时代的生产、销售方式作为基础的,不管是“图案”还是“工艺美术” ,作为“设计”的对应词,在教育与实践中都应具有工业生产、市场销售的特征。但在具体的时间、空间限制中,在新中
4、国成立之后,约三十年的时间里,作为与“设计”一词对应的“工艺美术”却逐渐丧失了现代设计的内涵,而是被手工工艺、特种工艺的内容取而代之。在经过了早期混沌不清的发展路线以及十年文革几乎停滞发展的状态之后,与“设计”对应的“工艺美术”仍然是以特种工艺和民间美术的形象姿态出现的,并没有现代设计应所具备的基本特征。因此,到了 20 世纪 70、80 年代,在经历过文革以及社会政治形态转型之后,中国的现代设计教育,开始了对设计学科体系本身的反思和论争。 二、现代设计教育的改革:基础教学体系的论争 香港作为英国殖民地,受工业文化的影响,在 20 世纪 60、70 年代就具备了较为完善的现代设计教育体系。与香
5、港的交流和沟通,促发了3中国内地设计教育的思考和转变。70 年代末,由香港引进的“构成”教学体系,与传统的“图案”教学方法,成为了围绕设计基础教学而展开的两股博弈势力。 1977 年,在香港政府的组织下,一个由优秀设计教育家、设计实践者组成的“九人设计组”到广州美院讲学,这一次的讲课在当时设计观念陈旧、设计教学思路亟待突破的中国内地引起了极大轰动。1979 年,香港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吕立勋应张仃之邀,到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进行学术交流。并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承担:平面设计基础(平面构成) 、立体设计基础(立体构成)这两门课程。这一源自现代设计起源的包豪斯的基础教学体系,在年轻的学生中迅速得到认可,并
6、笃信“三大构成”的教学体系,为中国设计的现代化进程,提供了最基本的设计方法。但是这却遭到坚持传统“图案”教学理论体系学者的质疑和讨伐。 在吕立勋所承担的平面设计基础(平面构成) 、立体设计基础(立体构成)课程的教学成果展上,二十年代留学法国的庞薰?l 对教学成果发表了这样的意见:“不要全展出模仿香港老师的作业,应该有我们自己的东西,同学自己创作的东西。 ”也是在法国留学,五十年代从香港返回内地任教的郑可教授甚至说:“包豪斯是失败的。 ”当时的设计教育界权威,在“新”的设计方法面前,几乎是一面倒的拥护传统。 简要的梳理一下“图案”与“构成”教学体系的差异和区别。 80 年代设计教育领域的领军人物
7、张道一曾是陈之佛和庞薰?l 的学生,他的理?研究主要集中在民间工艺美术,其立论都是将“民间美术”作为“工艺美术”的主要内容来进行研究,希望在民间美术的历史传统中,4分析、整理出现代工艺美术可资借鉴的规律、方法。张道一从“图案”的观点出发,对“构成”的教学体系进行了反思和质疑。他认为设计的基本,应该包括七个方面:1、阐明图案的原理和在艺术上的特点;2、运用形式美法则解释各种图案的现象;3、透过工艺制约认识装饰的共性;4、培养和提高意匠的想像力和表现力;5、掌握各种图法,进行适应性的训练;6、研究古代的、民间的和外国的图案,提高鉴赏力;7、积累设计素材。 而与工艺美术的图案教学体系相比,包豪斯的“
8、构成”教学体系强调设计目的,强调了设计方法的科学性、规范性、程序性,其基本内容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以对自然的分析和研究为基础(康定斯基) ;2、研究造型、空间、运动和透视(保罗.克利) ;3、研究体积和空间(纳吉);4、错觉练习(阿尔巴斯) ;5、色彩与几何形态练习(伊顿) 。 三、 现代设计教育的发展:“工业设计”的兴起 80 年代中期,以早期设计基础教育界所发起的“图案”和“构成”教学思路为基础,形成了两股截然不同的设计教育主张。一是以张道一为代表的所倡导的“工艺美术”理论,二是以柳冠中、尹定邦为代表的所倡导的“工业设计”理论。 这个时期, “工业设计”这一学科概念从西方引入中国。值得一
9、提的是,此时所引入的设计概念,相较于 20 世纪初所引入的“图案” 、 “工艺美术”等设计概念,有了较为明显的进步。其特征属性也更符合现代设计发展和设计教育的需要。其中,最明显的特点是,这个时期对设计的理解和认识,由最初的以美化形式的实用美术,发展成为了考察各种技5术、规划生产、涉及多种知识的综合性学科。 从 1983 年起,全国几大艺术学院连续多次举办了“图案教学研究会” ,对当时的中国图案教学状况展开讨论,为“图案”寻找进一步发展的路向,同时编辑出版了图案杂志。从最初所谓“搞构成的”与“搞图案的”之间的冲突,到后来对“设计”一词的论争,中国设计基础教学的论争在八十年代异常热闹。现在回过头来
10、观察这一时期,这场冲突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十分必要的。同时也可以说,这场争辩从一定程度上帮助中国的现代设计教育理清了许多基本概念。应该说,这是一场十分理想的、有进步意义的冲突。 80 年代的冲突和讨论,在中国设计教育的现代性演进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90 年代以后在社会生产力水平、经济水平发展的背景下,现代设计中的“新”与“旧”之争似乎不再是二选一的选择题,代表传统的“工艺美术”观念与现代开始并轨发展。不管是代表传统的“工艺美术”还是代表新力量的“工业设计”教学体系都在不断的完善自身的内涵。 四、现代设计教育的体系的确定:“艺术设计”学科内涵的制定 在教育界、理论界对现代设计的思索开始磨合以
11、及共生的同时,1998 年,在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学科目录中,没有了中国高等教育界沿用了半个世纪的“工艺美术”专业,而将其改为“艺术设计” 。 在这个改变中,新的“艺术设计”就包括了以前工艺美术学、工艺美术设计(含:陶瓷设计、染织设计、装潢设计、书籍装帧、服装设计、装饰绘画、装饰雕塑、金属工艺、漆工艺) 、环境艺术、工业造型艺术。从“艺术设计”6自身所包含的各专业方向来看,它囊括了古往今来的各种“实用艺术” ,包括有些已丧失“实用”的意义而成为观赏性艺术(如民间工艺美术)的品类,也包括新兴的综合性很强的数码艺术设计,形成了以“造物艺术”为核心的设计研究框架。 至此,从“图案”到“工艺美术”再到“工
12、业设计”的学科内涵和教育体系的争论,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宣告结束,中国的设计教育体系也与世界现代设计教育体系逐渐吻合。 五、余论:现代设计教育的转型传统“工艺美术“的复归 从某种程度上而言,中国的设计教育在从“图案” 、 “工艺美术”到“艺术设计”这三个定义和概念转换的过程中,其内容、模式乃至精神追求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果站在 80、90 年代的背景?砥缆壅獬”涓锏幕埃?我们认为从“工艺美术”到“设计艺术”的转变,为中国设计教育的现代化发展和转变提供了一种可能性,也使得中国的设计教育与世界现代设计教育开始接轨;反之,我们站在当代的角度,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以及设计的民族性的视野和立场来看,
13、从“工艺美术”到“设计艺术”的这种学科发展和变革,却使中华民族传统的工艺美术与当代设计教育分裂开来。 因此,传统的“工艺美术”观念又再一次复归,成为高校设计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个课题。许多研究者认为,文化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是独具的,且远胜于利益、权利、社会所催生的竞争力。而设计作为文化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是我们跻身全球经济、文化发展的进程关键。所以人们呼唤用“旧”的传统“工艺美术”文化(工艺、造物、装饰文7化)去武装成为“新”的传统与现代并重的设计力量。 参考文献: 1柳冠中.我对工艺美术专业分类的拙见.苹果集:设计文化论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55。 2柳冠中.我对工艺美术专业分类的拙见.苹果集:设计文化论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57。 3尹定邦.设计目标论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1998:20。 4柳冠中.让历史告诉未来J.苹果集:设计文化论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96。 5柳冠中.普罗米修斯工业设计J.苹果集:设计文化论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71。 6张道一.不要亏待图案J.设计艺术,2003(1):13。 7柳冠中.设计与文明.苹果集:设计文化论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