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西方音乐理论名著译丛项目启动音教关注 人民音乐出版社图书研发中心主任苏兰生根据统计,通报了我国翻译出版外国音乐理论著作概况。 “自清统治十一年起至 2007 年 9 月止,已翻译出版外国音乐理论著述 960 余种,其中,1978 年之前 130 余种,1978 年至今 830 余种” 。苏兰生比喻说:西方音乐理论文献足以装备一座图书馆,而我们的译著只够填进一个小书箱。他认为,我国音乐理论翻译事业现存的问题主要有三点:选题缺乏系统规划、翻译队伍亟需建设、术语译名尚待统一。 在我国近现代音乐专业教育教学和理论研究领域,西方音乐文献译著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北京市教委资助、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创
2、新团队由杨通八教授牵头筹备一年的西方音乐理论名著译丛 ,再度拉开新一轮翻译出版系列的序幕。2008 年 1 月 7 日,学界泰斗、中央音乐学院前任院长于润洋同第一批选题责任人、译著者,应邀出席在中国音乐学院召开、该院作曲系主任王宁主持的研讨会。 杨通八教授特意就这项“工程”做出了说明, “要了解我们工作的意义,首先要从音乐理论的概念说起” 。音乐理论约定俗成的概念有不少属于“作曲技术理论”范畴,但这个概念无法囊括全部内容与涵义。2简称“乐理”显然容易同“基础乐理”混淆。他认为,是否称谓“音乐形态学”倒是可以讨论。但现在采用“音乐理论”命名这项工程更为妥当,因此,这套书就叫西方音乐理论名著译丛
3、。 第一期选题包括 6 部专著,即格罗夫音乐理论概览 (2002 年办新格罗夫音乐词典条目选译 ) 、拉莫和声的构成论音乐的理论与实践 、富克斯艺术津梁 、理曼919 世纪音乐理论史 、福特无调性音乐结构 、 剑桥西方音乐理论史 ,罗忠?F、杨通八、朱世瑞、杨静茂、任达敏担任责任人和翻译工作,至 2009 年底将全部完成。第二期选题将在一期工作进程中确定。之所以称其“名著”而非“经典” ,是项目组接受于润洋教授建议并达成的共识, “这样在选题上可以更加主动、灵活,较为符合实际” ,杨通八这样解释。 一本斯波索宾的和声学统治中国和声讲坛半个多世纪,在产生积极良好效应的同时,也存在某些问题。如“功
4、能圈” ,在中国的音乐教学中先是成了难以突破的“洋八股” ,后又被翻新引申为“反功能” “功能倒置”等戒规。而功能和声的元理论到底讲什么?怎么讲?许多人并未弄懂。星海音乐学院任达敏教授从作曲理论文献运用于教学中的“四大件”分类,言及一大批老旧的“经典”之后的“断代”现象,目前最缺少的“桥梁” ,需要有质量新译著源源不断保证供给。他指出,一些影响广泛、甚至被奉若经典的译著中,存在大量误区与空白,这绝不是耸言听闻。例如台湾某华人学者译著黎翁?达林(Leon Dallin)20 世纪作曲法的中译文,某些概念翻译语焉不详,十分含混;而原著中一些专业性的关键术语和重点段落,竟然错翻或不翻。这会给使用者造
5、成误导、3困惑和麻烦。 中央音乐学院刘经树教授提出, 新格罗夫音乐词典等无不为音乐术语学的研究成果。他认为,搞音乐文献翻译,首先要通晓音乐术语学 。刘教授例举几个音乐术语的演化,说明词源研究的重要性。如,今天的“交响乐” (Symphony)一词,如何从源自希腊文“和谐”的Symphonia,柏拉图等用作音乐理论术语指简单避暑关系的音程,又从 16世纪末、17 世纪初大型经文歌神圣的和谐 (Symphonia sacrae)到作曲理论中的的“引奏” 、 “间奏” ,大约在 1744 年,萨马蒂尼等作曲家致力于音乐会交响曲,Symphony,遂成为人们熟知的交响乐专属名词。苏兰生提出:在高校常设
6、音乐编译专业、建立音乐专业翻译学术机构、建立协调机制,力争学术利益和出版利益共享等数条建议,引起与会者的强烈呼应。 正如杨通八所言, “我们对西方音乐理论的不少问题仍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尤其对一些重要领域的专业学术理论的原始文本更缺少深度的研究。而引进格劳特西方音乐史的翻译出版,帮助了众多中国人了解西方音乐文化的发展历程。但,仅仅因为 polyphony 一词的误读(将复音音乐译成复调音乐 ) ,导致了不少的理论混乱,误导了大批年轻学者,甚至作曲技术理论的研究生论文也由此引申出更大的谬误” 。杨教授强调,音乐学术名著的翻译,并非简单的一般意义的语言“制式”转换,而是在对原著文本与所涉及的学科知识融会贯通的基础上,以中国人的语言和智慧所作的具有范本意义的专业叙事,必须以高度的科学性与责任感来对待这项历史性的工作。他本人负责的格罗夫音乐理论4概览 ,将 2002 年版新格罗夫音乐词典有关音乐理论的 15 个条目,翻译成大约 35 万字中文,将于 2008 年 6 月完稿,力争 12 月前由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