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才是文本解读的主体.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3113136 上传时间:2019-05-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生才是文本解读的主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学生才是文本解读的主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学生才是文本解读的主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学生才是文本解读的主体.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学生才是文本解读的主体.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学生才是文本解读的主体安塞腰鼓是初中语文的一篇经典散文,全文气势磅礴,震颤心灵。通过整个教学过程的激情演绎,学生与我都深深地感受到了那种根植于厚重的黄土文明上的生命强力。但在结尾之处,有学生产生了疑问。 结尾之处,是这样呈现的: “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的寂静,以至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生了。 简直像来到另一个星球。 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 ” 关于这“一声渺远的鸡啼”应该做何阐释,这一点教学参考书上并没有做出解释,说明这个问题历来被教者所忽视。这一点是学生与文本在对话中产生的独特体验,有时发现一个问题要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在我看来,这“一声渺远的鸡啼”是一种典型的以动写静的手法。但我

2、并没有将我的想法告诉学生,我要把文本的解读权与发布权交给学生。解决一个问题的过程实际比背过一个问题的答案更有意义。 我把这个问题又抛回给学生。马上就有学生产生了回应。 一个学生认为,能够听到来自遥远地方的鸡啼,说明了当时环境的安静。以此与前文的鼓声喧腾形成一种巨大的落差,突转急下,宛如瀑布之水天上来,开出了精彩的水花,形成了一种强大的艺术张力,造成了强烈的心理起伏,让文章的艺术魅力深入我们的心灵。 2他的解释与我不谋而合,我为这位学生鼓了掌。 另一个学生举起了他的手臂,大约他还有新的想法。 这位学生娓娓道来,她说这一声鸡啼把我们从所陶醉的想象世界拉回了现实世界。由于安塞腰鼓所产生的巨大震撼,使

3、我们置身于鼓声强大气场所建构起的飞回流转之时空,思绪伴随着鼓声天马行空地恣肆,一声鸡啼让我们从绚丽的幻觉落到了生活的现实世界。 她的想法别具匠心,我又为她鼓起了掌。 前两位同学精彩的阐释,激起了其他同学的言说欲望。 还有的同学认为,所谓“鸡啼”乃是鸡对鼓声的一种共鸣,看来鼓声不对震撼了人类,还震撼了自然界所有的生灵。 这个小小的疑问宛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话匣子被一下子打开,精彩迭起,掌声不绝于耳。 文本解读的主体应该是学生,学生能结合自己独特的经验,做出比老师、比参考书更为精彩的解读。倘若老师总是独据话语权,那么课堂将沦为沉默的荒原,缺少富于生命绿色与活力的言说。一味地对学生进行灌输,将某

4、种对文本阐释等同于对文本全部的阐释,强加给学生,是一种典型的形而上学式简单化的理解。现实世界的鲜活与多彩岂能为几条简单的条框所概括?独霸话语权无疑将使学生成为被灌输的器皿,沉默的羔羊。在此,我想到我第一次给初一学生上课的情景。 那堂课是中学语文的入门课,目的是呈现给学生一个多彩的语文世界,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语文兴趣。 一开始,我向学生抛出一个“包袱”,我问:“你们见过的诗最短的能3有多短?” “五言绝句,20 个字吧?” “难道还有比 20 个字还少的诗吗?”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 “我觉得那肯定不是一首常规的诗” 、 “对,应该是不走寻常路啊!”“但它有能是什么样的呢?”学生的脸上充满了疑

5、惑,睁大了眼睛望着我。“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首非常有意思的诗。 ”接着我往黑板上写了两个字“生活” 。 学生更加疑惑了“咦?这算什么诗啊?” “同学们,你们看到的只是这首诗歌的题目而已”我笑着说,“其实,这首诗只有一个字!” “哇”有些学生不由地发出了惊讶的感叹。 “对了,如果让你用一个字来写生活,你怎么写?” “梦!”一个女生脱口而出。 “你为什么用梦这个字呢?”,我问道。 “因为我们的生活不能没有梦想,而且我们的生活还要有梦幻般的诗意,这才够浪漫!”她站起来娓娓道来。 “好一个梦一般的浪漫,看来你有做诗人的潜质啊,”我笑着说,“那么,现在我们就来看看诗人是如何用一个字来描绘他心目中的生活”

6、 我手执粉笔挥动着手臂,学生们目光的焦点也随着笔顺拉下的痕迹来回移动着。 “网”一个醒目的大字赫然地出现在黑板之上。 4“老师,为什么作者用网来形容生活呢?”一个学生禁不住疑惑,站起来问我。 “这”说实话,这首诗我之前并没有做过多的研究,而且只是作为导入环节,不能在这里花太多的时间啊。我看了一下手表,汗从额头上流了下来。 “这个问题嘛,我们可以课下”正在我犹豫之际,一位戴眼镜的男同学高高地举起了手臂打断了我,“老师,我想出来了。 ” 我问他:“那你说说你的观点喽。 ” 他说:“老师,我观察了这个网字好半天,发现(下转 41 页)(上接61 页)这个字里面的两个叉叉,很像代数中用的最多的符号X

7、。而X在数学里面代表了未知数,以此可知生活是由数不尽的未知构成的,生活若是确知的,那就没什么意思了。用我们经常说的话,就是生活中要有悬念!” 他的观点让我眼前一亮,我好奇地问:“这个说法很新颖,你是怎么想出来的呢?” 没等他起来回答我,同学们嘻嘻地笑了起来,他们告诉我:“老师,他是我们班的数学科代表,是个数学奇才!” “噢,难怪,我看不止是个数学奇才,而且还是个文学奇才呢!”我笑着说:“他的视角很独特,不但是这个网字,而且我们想想现实中的渔网,它是形状是不是很像无数个X组成啊?这位同学说得很好!”我心里默默为这个男同学鼓起了掌。 “老师!”一个女同学按捺不住地举起了手,她差点直接站了起来。 5

8、“老师,我觉得诗人把生活形容成网,是因为我们的生活离不开那样一张无形的网”她还卖起了关子。 “无形的网?是什么网呢?”她旁边的同学低声地问。 “互联网呗!大家想想,我们现在的生活是不是离不开网络?看新闻、玩 QQ、购物它给我们提供了很多方便,像一张大网一样,把许多互相不认识的人聚在了一起。但是,有时候我们又不得不对它生出一些依赖,不是有不少的青年人都沉溺于网络,难以自拔吗?从这个角度来看,这张网又让我们失去了自由!”她侃侃而谈,还对网瘾做了批判,同学们不由地为她鼓起了掌。 “这位女同学出语不凡,真是巾帼不让须眉啊!不过,作者写这首诗的时候,大约还没有网络呢。其实,我觉得我们每个人想问题的时候都

9、存在着一个思维定式,而这个思维定式就像一张网一样束缚着我们的创造力!今天,我们就撕碎这张网,放飞你的想象力!”我启发学生说。 同学们的话匣子一下子打开了,纷纷举手,抢着发言。同学们的发言富有哲理,还不乏诗意,大大扩充了这首一字诗的内涵。很多的想法都是我不曾想到的。在我为学生的创造力感到赞叹的时候,下课的铃声响起来了。 其实,现在想想,有时候我们上课也要打破教案那样一张无形的“网”啊!只有将学生作为文本解读的主体,才能带给我们更多意想不到的精彩。只有激活了学生的独特体验和他们言说的欲望,才能产生“生成”带来的美丽,这样真正地提高课堂的效益。 6(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福永中学) 责编 /董 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