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法官的心路报告.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3113195 上传时间:2019-05-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位法官的心路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一位法官的心路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一位法官的心路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一位法官的心路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一位法官的心路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一位法官的心路报告入刊理由: 作为司法机关中坚力量的法官,在法治建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法官的自身修炼尤为重要。 法官的修炼一书,全方位地阐述了法官修养和司法改革方面的问题,作者身体力行,把理论结合实践,自觉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法官。 提到法官,笔者会自然想到霍姆斯、卡多佐、波斯纳等英美法系国家的大法官;提到法官的著述,眼前浮现的是法律之道 司法过程的性质 法官如何思考等国外法官的经典之作。这些法官的智识和声名在一个个说理透彻的判决中累积,在其著作中达到顶峰并流传后世;而其著作也因写作者扎实的理论功底、丰富的实务经验、优美的文字表达而见解深刻、朗朗上口,影响了一代又一代法律人。 是法官成就了这

2、些名著,还是名著成就了这些法官,没有一个显明清晰的答案;抑或二者本身就是一体两面,法官与著书立说者并非截然分离,这两种身份可以结合,而且这种结合,不仅可以给法官提供一个表达自己思想、相互交流经验的平台,还可以为社会公众提供一条认识法官、了解司法的途径。这对于提高法官职业素养和司法工作水平、培养公民法律意识、增进社会对司法工作的认识和理解,具有不可低估的价值和意义。 2在这方面,当下中国司法实务界显得过于谦抑。有千千万万名优秀法官,每个人心中都装着不少真知灼见,都对正在积极推进的民主法治建设做出点点滴滴的贡献,但见诸文字的很少。作为中国法治建设的亲历者、见证者和参与者,法官群体具有不可替代的发言

3、权,公众对此也充满期待。 笔者有幸认识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的田成有副院长,虽然只有简短的几次见面,但其集学者、法官、教授、法院领导等身份于一体的特点给笔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其在忙碌的工作之余,思考不停、笔耕不辍,为读者奉献了一篇篇精到的文章,记录了一位法律人的心路历程;作者发表的文章和出版的著作,每一次阅读都会对法官职业产生新的认识,都能得到启发、引发思考。其新近出版专著法官的修炼 ,从法官是谁、如何审判、司法国情、文化之根、社会之维等方面,总结了自己对司法工作和法治建设的思考,体现出了一位法律人“兼济天下”的理想信念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更难能可贵的是,作者不仅著书立说,还身体力行,言行一致, 法

4、官的修炼一书即是作者自己若干年来修炼的要求和写照。 本书开篇,作者就提出了“法官是谁”这一众说纷纭的问题,并通过自己的感受和理解,指出法官不是“官” ,而是“医生”和“教师” ,认为对法官的最高评价是成为百姓认可的“平民法官” 。 “法官职业,不光要一手拿着宝剑以制裁罪恶,更重要的一手是要握着天平以理服人、弘扬正气。从这个角度理解,法官既要依法办案、秉公执法,还要宣传法律、教育民众,担负起普法工作者和法治信仰的培育人的历3史性责任。 ”“法官要扮演“医生”或“教师”的角色。法官不仅要会审、会断,而且更重要的是会教、会医。法官的审判要向广大公民宣示一种法律所认可的行为模式,对人们的行为起着引导、

5、推动的作用。 ”作者这些言论,显示出其对于司法的功能和作用之深层次思考。传统观点认为,司法作为一种纠纷解决方式,面向的是已经发生的争议、过去的事实,要理顺社会关系,做的是一种恢复性的工作,是“向后看”的,这种观点无疑限制了司法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走上法庭的是双方当事人,但争议的问题却可能在其他人中也存在。法院不能仅仅满足于对一事一案的裁判,还要通过个案引导百姓的行为,实现司法能动的目标,强化法院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使法院不仅是一个事后解决纠纷的机关,还成为事前规范人们行为的法律普及者。对于法官应当具有的素质和能力,作者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作为一门关乎人的权利、关乎社会正义的职业,法官不仅需要法

6、律家渊博的专业学识,而且需要科学家敏锐的观察力,需要政治家精于调和的中庸之道,需要哲学家透彻事理的聪明睿智,需要社会学家对民生的关注和对国情的把握,还需要宗教圣徒对信仰的坚守虔诚。 ” 在司法的公信力和权威性亟待加强的今天,对如何对内提升管理水平,对外塑造法院形象这一问题,作者强调了法院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文化决定着法治,是法治之源,有什么样的文化,就会有什么样的法治。 ”法院作为法治建设中的主要参与者,其文化氛围不仅对法官的司法理念、司法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还将对走进法院的群众以及社会公众的法律意识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到法院形象。 “在我看来,法4院文化就是法院在长期的审判实践和

7、管理活动中,逐渐形成的具有法院自身特点并得到共同遵循的一些价值观念、思维模式、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关联的物质载体的总和。它应该包括物质、精神、行为、制度等四个层面。 ”作者以较大的篇幅,深入探讨了法院文化的功能、该建设什么样的法院文化、如何建设法院文化等问题。层层递进,深入浅出,如抽丝剥茧般把这一抽象化的制度建设问题阐述得具体而生动。 作者深刻认识到:要最大限度地普及法律知识、传播法治理念与信仰,就要走出法院,深入社会各个阶层,走近更广泛的人群。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他坚持与法学院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思考法学教育的完善之道;关心社会管理、积极参政议政,为实现依法治国、构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宏伟蓝图而

8、孜孜不倦;乐于接受新事物,善于运用现代化的方式手段迎接和应对新问题、新挑战。 当前,中国已进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改革攻坚的关键时期,经济社会生活正在发生复杂而深刻的变动,如何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成为非常重要的问题。作者以其法律人严谨清晰的思维和求真务实的态度,对“社会管理如何管”做出了精辟的阐述:正视存在的问题和矛盾,分析背后的原因,进而有针对性的提出应对之策。 “社会的管理必须依靠法制,社会秩序的营造一刻也离不开规则。 ”“创新社会管理,就得学会用法治的思维管理社会事务,应当学会用善治的方法处理社会问题,要转变政府全能统制型的治理方式,推行人性化管理、亲情化服务、公平化待遇 ,切实树立人本型

9、服务型 参与型 和谐型的理念,关注民生、惠及民利、维护民权、保障民安,实现由传统的防范型管理向服5务型、平等型、无偿型的管理转变,实行过程开放、与民合作、社会参与,从单一的行政型管理向综合参与型转变,实现从国家本位到社会本位的转换。 ” 网络技术的应用和发展给法院工作带来了新问题、新挑战,纵观近年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若干起涉法事件,无论是发生在云南省的“法官拷律师”事件,还是河南的“天价过路费”案件,经过媒体的报道,对法院形象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对此应当如何应对?是采取封锁消息、禁止报道的回避手段,还是以一种开放、包容、透明的姿态面对社会,积极回应,还真相于大众,是当前管理者面临的选择。作为法

10、院的新闻发言人,作者不仅认识到善待媒体和记者,保障其采访、报道权利的重要性,也从改进工作的角度,以一种谦虚、奋进的心态欢迎舆论监督:“需要明白的是,记者的多事不等于生事,多事实质是在替百姓行使监督的权利,多事实质是在帮我们找到工作中的漏洞,防患于未然。这种多事的监督实质是在激励和鞭策着我们一定要把自己的工作做实、做正。 ”同时,基于司法审判工作的特点,作者也善意地提醒记者在做相关报道时,要有职业精神、法律知识、反思精神和批评能力, “注意抓深层次报道和思辨稿件,使新闻报道不停留在浅层次上,把报道的视觉延伸得更广、更深,敏锐地提出一些发人深思的问题。 ”作者提倡法院裁判文书上网,使公众能够查阅,推进司法公开;创办个人网站“成有论法网” ,搭建与社会沟通的网络平台。通过这些举措,使媒体和网络成为提升法院工作水平的助手,成为新形势下践行司法工作创新的有益探索。 责任编辑:张仕娟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