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营造动态氛围构建动态课堂动态课堂是创新语文课堂所追求的最高形式,它是从传统教条式的课堂解放出来的一种新的课堂形式。师生互动,开放、真实、灵活的板块式教学,是它的最大特点。笔者在实际教学中,充分利用那些发生在意料之外的、有意或无意的、正确或错误的信息,抓住有利时机,因势利导,让课堂充满了成功的愉悦,学生获得了更好的发展。 一、营造和谐宽松的环境,让学生敢“动” 赞科夫曾指出:“就教育工作的效果来说,重要一点是要看师生之间的关系如何。 ”而要建立平等新型的师生关系,必须摒除“师道尊严”旧思想,树立“以人为本”新理念。 1.善待学生的错误 情绪心理学表明:拥有快乐、宽松的积极情绪和良好的师生关系,
2、容易诱发创新思维,充分发挥出学生的创造才能。试想学生若总是怕说错,怕老师批评,怕同学嘲笑,怎能变成敢想、敢说、敢做的创造性人才?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应尊重、信任、善待每一个学生,以引导者、帮助者的角色面对他们。 如学习口技一文时,有学生把“两股战战,几欲先走”的“股”解释为“屁股” (书上有注) ,我没有批评他,而是引导全班学生回忆已2经学过的“是、或、去、亡、博士”等词,并风趣地说:“读古文要注意一些古今异义词,若今后哪位同学再把古文中的股解释为屁股 ,我可要打你的屁股了。 ”(开玩笑) ,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让学生在笑声中接受了知识。 2.欣赏学生的个性 心理实验表明,孩子的天性喜欢与人不同
3、。作为教师,要善于关注每个孩子的发展,要学会欣赏孩子的个性。如在课堂上,鼓励每个人都来创立自己的想法。这样的课堂,学生就会激情洋溢,个性鲜明,积极动脑,也感觉“当家作主了” 。这些都贯注着孩子气息的浓烈的情感色彩,挖掘教材个性内涵的做法,无疑,在尊重、引导孩子抒发其内心感悟的同时,则会给课堂增添许多意外的惊喜和乐趣。 教学夸父逐日一文时,当讨论“你怎样看待夸父敢于与日逐走这件事”时,有学生认为夸父的行为是螳臂挡车自不量力,我不但没有断然否定他的看法,而且表扬他积极动脑、大胆发言的举动,然后启发学生从“神话故事”这一角度认识“夸父逐日”的积极意义所在,既保护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又理解了神话的特点。
4、 二、优化课堂结构,让学生乐“动”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学习中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有利于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释放巨大的学习潜能。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学生求知欲的内在动机,是构建动态课堂的关键。 31.优化导语设计,让学生“心动” “心动”是指打动学生的心,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兴趣,产生一种探索答案的欲望。而导语是课堂教学的“第一道工序” ,是激发“心动”的关键。它犹如一把锤,如果敲到了点子上,就等于敲开了学生的心门,能收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神奇功效。 教学风筝时,师生齐背古诗村居 (草长莺飞放纸鸢) ,引发学生对儿时放风筝的美好感受的回忆后引入正题:风筝带给你们以无尽的梦想
5、和快乐,是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尽情享受这份放飞风筝的自由和快乐呢?让我们走近文坛巨匠鲁迅先生的兄弟之间,来了解一段关于风筝的故事。 总之,使学生心动的方法多种多样,教师要灵活把握方法,只有灵活多变,学生才会被吸引,也才会产生探求的欲望。 2.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脑动” 问题是激发学生思维的策动力,是进入最近发展区的桥梁,而探究是人的一种本能,儿童天生就是探究者。教师要善于设计问题促使学生探究。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我常引导学生采用的探究方式有: (1)围绕课文标题探究。如山中访友一文,围绕课文标题的四个探究性问题令学生跃跃欲试: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这些朋友各自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描述这些
6、朋友的?作者为什么把看这些景物说成是拜访老朋友? (2)围绕主题探究。如上皇帝的新装时,我没有按部就班,逐段赏析,而是以“一个一眼就能看穿的骗局,为什么能畅行无阻,直至最4后被一个小孩戳穿?”这一主问题“投石问路” ,学生均能畅所欲言。这样的探究,没有限制学生对文章主题的理解,为自己所持的观点寻找理由,从而深刻地理解了“文本” 。 (3)抓住写法探究。如上安塞腰鼓时,有学生提出:为什么每写完一个方面,作者就要写“好一个安塞腰鼓”?文章有四次出现,不是重复吗?我及时引导学生回忆黄河颂中“啊,黄河”的句子,使学生加深对“间隔反复”这一修辞的理解。 (4)借助想象探究。如学了皇帝的新装后想象皇帝回宫
7、后会怎么做,上完最后一课后想象师生的表现。 (5)利用“空白”探究。如教学最后一课韩麦尔先生下课时对同学们说的“我我”时,让学生添加先生此时想说的话,既体会到文章“空白”处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美感,又让学生感受到爱国之情。 3.读写结合,让学生“手动” 读与写是密切相关的,“读”是“写”的基础与根本, “写”是“读”的扩展和升华,语文教学若能将“读” “写”结合,想必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近一年来,我有意识地采用多种形式,将“阅读”与“写作”紧密结合,让写作训练走进语文课堂。在具体做法上,不贪大求全,不操之过急,追求“一课一得”的效果。一是通过“收集与摘抄” ,引导学生重视语言的积累。 如
8、:学习社戏后,模仿多角度着笔描写一处景物。学习口技后,模仿文章正面与侧面相结合的方法刻画一个人物。学习最后一课5时,让学生想象最后一课后的情景,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有”的句式写一段话。学习夸夫逐日后,请学生以课文为蓝本,进行合理想象,扩写该故事。4.重视朗读与说话训练,让学生“口动” 朗读是一种眼看、手到、脑思等多感官参与的活动,它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感知理解,增强语感,增加语言积累,使人的精神人格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朗读教学突出教学内容的文本意识和学生的主体意识,强调作品本身的感染。 上黄河颂时,在师生共同欣赏黄河照片和歌曲黄河颂后,重点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在朗
9、读中理解歌词层次与内容,体味“奔” 、“掀” 、 “劈”等动词的妙用,体味比喻、反复等修辞的效果,体味词中蕴涵的爱国情意,感悟歌词的音乐美、意境美和语言美。另外,为了激发学生“口动”的兴趣,除了坚持课前五分钟说话训练外,我常常从教学内容出发,创设说话情境或请学生表演。 三、重视学法指导,教学生会“动” 语言学家吕叔湘说得好:“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 ,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交给学生,而是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学生就可以受用一辈子。 ” 对初中学生的学法指导,我着重抓了两项工作:一是抓常规训练6(既是要求,又是方法) 。初中语文在教材深度与广度、教时安排、学习要求上大相径庭,良好的学习习惯
10、显得更为重要。通过学习语文常规 、指导典型课文、实施语文学习评分细则等有效措施,使学生明确并逐步养成预习、听课、复习、作业等好习惯。二是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学法指导。 语文知识看似繁杂,其实也是有规律可循的,学生一旦有了学习套路,将终身受益。如在上孙权劝学时,在学生小组合作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我请学生提出疑难词句,师生共同解决,并以“友情提示”的方式教给学生“文言文朗读方法” 、 “文言文句子翻译方法”等,相信通过老师的指点,学生能在以后的学习中触类旁通。 总之,课堂上的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情况,如小动作,小主意,一个手势,一句错话,一个玩笑,一次意外都有可能促成新的课堂结构形式的产生。只要我们利用好这些支点,撬起动态课堂的构建,是非常具有意义和挑战性的。 参考资料: 1.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叶澜教育研究2006 第 9 期 2.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 施良方 崔允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年 7 3.论开放性课堂教学的基本特征 郭慧现代中小学教育2005年第 3 期 4.文言文是作品而不是语言材料陈小英语文学习2004 年第4 期) 75.教学的动态生成过程与教学设计陈秀玲上海教育科研2006 年第 12 期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党山镇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