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有效教学理念与实践:高中英语课案例分析摘要:有效教学是一种理念,它具体理解为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分为 8 个要素,即点、量、度、序、法、情、时、率,这 8 个要素对我们如何实现课堂有效教学很有参照价值,笔者借用这 8 个要素对一节高中英语课进行评析,以期引起同行共鸣。 关键词:有效教学;教学实践; 评析:这段时间,我校以“先学后教,精讲精练,当堂巩固,当堂测试”为主题,举行教学公开周活动。笔者也亲身经历这次活动,包括自己开课,参与听课,主持评课和撰写个人的教学反思等。本文试以“有效教学”的理论,来评析同组老师的一节英语课。 首先,笔者根据自己的听课记录和课后与这位老师的交流,借用“教学设
2、计参考模版(教师版)”(http:/ ID=1442),介绍这位开课老师的教学设计,并根据笔者对这个模版的理解,进行整理。 教学设计无疑是教师教学全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这个环节的是否充分准备也决定着教学的成败。对教师而言,教学全过程还包括课堂教学实践和实践后的教学评价。对于教师的个人发展来说,教学实践后的教学评价非常重要,评价一节教师精心准备的课,其主要目的是评价者和被评价者进行深入而坦诚地探讨、交流,以促进双方共同进步。对2于评价一节课,由于评价主体、客体、时间、地点、目的等不同,会有不同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甚至评价的结果也很不相同。但笔者认为,课堂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掌握,讲究课堂的效率
3、,即“有效教学” ,一般说来,一节课中。如果 75的学生能达成 75的学习目标,这可以算是有效课堂,高于或低于这个标准,我们可以认定这是高效或低效的课堂。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的理念是行为科学和实用主义哲学运用于教育领域的产物,20 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和美国教学效能核定运动之后,有效教学开始在英语教学中流行起来。 “有效教学”的提出主要是针对教学的效率问题,即怎样的教学是有效的、低效的或无效的,同时它也针对这样一种论调教学是艺术,而教学结果是不可测的,因而也就无从知道什么是效益。有效教学是一种现代化教学策略或观念,它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师工作效率,强化过程评
4、价和目标管理。具体地说,有效教学既是一种技术或策略,同时也是一种观念,它要求每一个教师超越一般的、共同的技术,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 具体说,教学的有效性包括如下三重意蕴: (1)有效果:指对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的吻合程度的评价,就是说有效教学首先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这种发展是全面的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如智力)或某一学科(如数学)的发展。此外,这种效果是可量化或可测量的,当然,并不是简单地说量化就是好的。有效教学要求定量与定性、过程与结果的结合,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业成就与教师3的工作表现。 (2)有效率:所谓教学效率是学生的学习收获与教师、学生的教学活动量在时间尺度上的量度。教
5、学内容与教学活动本身是一种精神性生产活动,沿用经济学概念可将教学效率表述为:教学效率=教学产出(效果)教学投入,或:教学效率=有效教学时间,实际教学时间100。 (3)有效益:指教学活动的收益、教学活动价值的实现。有效教学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观念,将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过程综合起来考虑,而不能简单地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 ,学生在一定时间内掌握多少内容是一个重要的指标。从操作层面来讲,有没有效益是指教学目标与特定的社会和个人的教育要求是否吻合程度的评价,即有没有促进学生的进步。 “是否吻合”是对教学效益质的规定, “吻合程度”是对教学效益量的把握。 有效教学的要素有八个,它们
6、分别是点、量、度、序、法、情,时、率。笔者就这 8 个方面谈对以上杨老师这节课的看法。 点明确教学的知识点、能力点、非智力因素点。教学中知识点的落实是我们老师通常最关注的,杨老师也不例外,她也抓住了 Warming up 部分为数不多的几个单词和词组,如 via;become infected with;get tested;look different in 等,进行引入,讲解和让学生操练。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发展是我们教学的另一基本点,听、说、读、写、译是英语学习者要发展的 5 个基本技能,不同课型,侧重点会不同,杨老师在这节课中提供机会,学生重点训练听、说和口头泽的能力。在落实基础知识和基
7、本能力的同时,老师也不忽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开发,4在课堂活动中引入小组竞争机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为小组争光,又结合本单元话题 AIDS,设计一个班级内调查,了解学生对 AIDS 病患者的态度,引导学生树立平等、友善而富有爱心地对待那些不幸的人们。另外,笔者认为, “点”还应包括上课的切入点,巧妙设计一堂课的切入点能化难为易,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效益。杨老师是把 seven deadly diseases 作为切入点,比较直接,开门见山。这里还有其他更好的选择,如叙述一个病患者的故事,新闻,12 月 1 日这个日期等。 量一教学的授出量、训练量、活动量。量的问题实际上跟
8、时间的分配、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学生的配合,教学步骤的紧凑、教师的语速、教师语言表达的简练等诸多因素有关。在单位时间内,前面诸多因素把握比较好的情况下,总量可以提高一些,但有限,因此这个量,实际上是教师的授出量,学生的训练量和学生的活动量的保持一个恰当比例的问题。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学生知识的获得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借助教师和同伴的帮助,通过参与活动而学会的。一节课的效益不是看老师教了多少,而是学生练了多少,技能更不是能教得出来,而是学生练出来的。因此,我们一般认为教师讲授与学生练习的量的比例以 1:2 或 1:3为比较恰当。杨老师的这节课,学生是有了充分练习的时间,但这些时间分配到班级所有学生身上
9、,训练量也就明显不足,改进的方法是多设计一些对子活动和小组交流活动。 度教学的难易度、速度。教学难易度和速度对老师来说是比较难把握的,因为某一知识点的学习,不同学生会面临不同的困难,有趣5的是,对一个学生来说困难的地方,对另一个学生来说却是容易的,反之亦然;老师觉得容易的地方,对学生来说可能比较困难,这与老师对学生了解的程度以及老师呈现和讲解知识的方式、方法有关。速度方面的问题也类似与难易度的问题。因此,把握教学的难易度和速度,主要通过随时观察教学对象在课堂上的语言表现和非语言的表现,老师来决定提高或降低难度,加快或减缓教学环节的进程速度。老师要善于给学生搭“手脚架” ,由易到难地编排课堂活动,层层铺垫,环环相扣,和确定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教师语言也要抑扬顿挫,详略得当,始终保持学生学习的高昂热情和信心。在杨老师的这节课中,我们观察她的课堂活动内容和先后顺序,逻辑性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