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在红色经典的阳光下写作郑峰的长篇小说蓼花河我看得比较迟,在之前,已有一些评论家同行进行较细腻的分析研究,我最近因朋友推荐,才有机会阅读到这部小说。阅读之后,我觉得这部小说除了有很多朋友分析的那些特点之外,关键还在于作家的创作是建立在一个庞大的基础之上,这个基础就是建国以来我国文学工作者呕心沥血营造的红色经典谱系。 红色经典谱系,在一段时间内曾经有人怀疑过它的生命力,也曾经有人指出它的种种不足,但近 60 年的实践证明,红色经典作为特定历史时期的特定文学作品依然可以发挥它的作用和特定的审美功能、阅读功能。红色经典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描写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反映特定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
2、英雄事迹。因此红色经典有辉煌的长征系列、抗战系列和解放战争系列。不同的系列,体现了不同的美学色泽。 描写中国革命历史进程的文学作品很多,成功的也不少,但最成功最能够产生审美效应和教育价值的当推描写长征的作品,几乎每部好的描写长征的作品,都具有史诗的品格。从毛泽东的七律?长征开始,关于长征的优秀作品形成了一个优秀的文学作品家族。描写抗战的作品也有自己的艺术个性,像广为阅读广为流传的铁道游击队 烈火金刚敌后武工队 平原游击队 地道战 地雷战等等,都区别于长征题材,带有章回小说特点和民间叙事风格。 2蓼花河虽然时间跨度很大,从抗日战争写到解放战争,直到建国以后,人物命运也是起伏跌宕,迁徙变化。但小说
3、主要还是描写了主人公战天魁在抗战中的成长过程,再现了抗日战争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小说最重要最精彩的部分也是小说在叙事形式上秉承了红色经典的一些精华,小说讲的不是一般的革命烈士,而是突出抓住几个人物的命运来讲革命故事,表现山东老革命根据地的人民斗争。主人公战天魁,由农民当上草莽英雄,再到接受革命洗礼,直到成为一名革命干部,尽管从军长到团长直到武工队长,职务越来越低,但革命的信念却越来越成熟。作者对革命的激情和对农民生活的了解,以及对革命问题的思考,集中体现在了战天魁的身上。 作品一开始就紧紧围绕着战天魁展开,这个从小出身贫寒的人,因为教书的先生冯碧云被鬼子追杀逃走,突然陷入了无助的境地。后来在受到
4、加入共产党的冯碧云的引导下,战天魁从过去只记住家恨而忽略国仇的土匪成长为将民族大义和国家利益置于第一的抗日英雄。 这样一个雷刚式的英雄,后来在亮剑等同一类型的作品中都有呼应。 蓼花河的亮点正在这里,与其说它正面描写抗日战争,毋宁说它重点反映的是党对民间抗日力量与活动的协调和调动。在山野,在江湖,正义力量有爱国心,苦于找不到正确途径;混世魔王趁火打劫,随时可能沦为汉奸。辨别善恶,划分清浊,团结一切有利于抗日斗争的力量,是一件很艰难的工作。 这部小说的优点还在于,在塑造这个匪气和英雄气并存的英雄的同时,作家还同时围绕着他塑造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人物,比如老实厚道的3父亲战贵祥,美丽而勇敢的结发妻子王屏
5、梅。小说最惊心动魄的一幕发生在日军发动围剿的马头山战斗中,战天魁的老父亲和妻子王屏梅面对敌人的包围,一个英勇跳崖,一个怀抱两岁孙儿拉响手榴弹和敌人同归于尽。作品中这样可以圈点的细节描写很多。作家有着娴熟的叙述手法,他将一个抗战故事写得耐读而且令人感动非常不易。而且作者注意到常识叙述和描述性叙述的穿插,人物对话和人物性格的贴切逼真,使得整个小说的情节在推进过程中丝丝入扣,悬念迭出,加强了小说故事的感染力和可读性。 红色经典的创作有个最明显的特点,就是注重小说的故事性,往往是悬念迭起,情节性非常强,这也是红色经典之所以能够流传至今的重要原因。郑峰的蓼花河成功地把握住这一艺术上的秘诀,因而小说出版后又再版,与此关系极大。据说作家还要写作续篇,希望能够继续汲取红色经典的精华,写出更优秀的作品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