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于丹论语心得之孔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君子”是孔夫子心目中理想的人格标准,一部短短的两万多字的论语,其中君子两个字就出现了一百多次,即便是今天人们还是希望自己能做君子,我们怎样才能做一名君子呢? 其实我们把孔子对于君子所有的言语、界定、描述总结在一起,会发现做一个君子首先的一个标准,就是内心完满富足,而表现出来的是一种从容不迫的人。君子的力量始自于人格和内心。人格与其处事风格永远都是相关的,风格的力量一定来自于人格。 孔子有一个学生司马牛曾经问老师:老师,什么叫君子呀?孔子说:君子就是心中没有担忧,没有恐惧。学生很不以为然,觉得不这么简单,就又追问了一句说: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
2、乎?这就能叫君子吗?老师还是淡淡地跟他说: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论语?颜渊)。按我们老百姓的话说,半夜敲门心不惊。一个人夜里面睡得踏实,这就叫内省不疚。一个人内心反省自己的行为。反省自己在这个社会上所做的一切的时候没有愧疚,这就可以做到不担忧不恐惧。在孔子看来,一个人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这就是一个君子的标准。这个标准,说低也低,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做到;说高这也是一个至高无上的标准。 孔子在给学生讲课的时候曾经很认真地跟他们谈过这个问题,孔子2一上来先很谦虚,他说我们今天来说说君子,说君子道者三,做一个君子有三点是要做到的,然后他很客气的先谦虚了一下说我无能焉,我反正是做不到。是哪三点呢?仁者不
3、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一个人每天行于世间百态之中,要真正做到内心坦然,做到有仁义的大胸怀,忧伤、忧思、忧恐、担忧全都没有。这一切来自于内心的仁厚,宽和。所以人可以忽略很多细节,因心怀大志所以不必纠缠于这个世界所给的小得小失。第二点就是要做到智者不惑,汉字“惑” ,是迷惑的惑,上面一个或者的或,下面一个心字底。或者数学上叫或然率,就是可以这样也可以那样。当世界面临众多的抉择,人可以这样走也可以那样走的时候,就要看这个心字底托得是不是足够大。如果心中有判断,有定力,目标明确就不至于被世界上诸多的选择压垮。对于我们当下的人来讲,我们的痛苦有时不是没有选择,而是选择太多,这也是孔子所谓的过犹不及。在
4、过去,每一个人从职业上一生可能就在一个单位,从婚姻上一生不会有任何变动,从居住上一生就是一个大杂院的邻居,但是在今天选择太多,视野广阔,这是一个繁荣时代给我们带来的迷惑。我们不能左右外在的世界,但我们能够让自己内心的选择能力更强大,这就是让自己成为一个智者。第三点就是勇者不惧,当畏惧、恐惧、惧怕,这一切压来的时候。 “两强相遇勇者胜” ,你自己的心足够勇敢,足够开阔,有一种勇往直前的力量,那么自然而然就不害怕了。所以孔夫子说,我认为一个真君子就是要做到内心的仁、智、勇,这就少了很多的忧、惑、惧。他说就这么个道理我做不到。他的学生子贡就笑了,说夫子自道尔, “您说的这三个标准就是你自己啊,也只有
5、你这样的人,真正身体力行了,3所以可以把这样的感受说出来。 ”其实这就是他所说的君子。其实孔子给我们做人的标准并不是要我们追缅古圣先贤,也不是要流芳后世,他所说的就在现世,就在此际就从自我修养做起,做一个真君子。 孔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君子不去更多地苛责外在世界,而把更多有限的时间、精力、修养用来苛责内心,这就是孔子所谓的“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一个人内心对自己要求更严格一点,对别人相对会厚道一点。厚道不是窝囊,而是他的人格可以包容和悲悯别人很多的过错,可以设身处地站在别人立场上,能够自内心厚道而去薄责于人,少苛责于人这就是君子,一个真君子。他那种坦荡情怀是一种由内而外洋
6、溢出来的人格力量,所以君子从来不抱怨,不哭天抢地,不怨天,不尤人,既不抱怨说老天爷不给我机会,也不抱怨这个世界没有人了解我,这就是君子。孔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这个观点后来在儒家大师荀子劝学篇中又得到了发挥和解读。古之学者为己,真正尊崇学问的人,远古的遗风是学术为了人心灵的建树,像今天的读书,从小读到大,无非是学会一种把握幸福的能力。学会让自己成为一个有知识有教养,有内心忠诚的公民,让自己能够在这个社会上安身立命,学习就是为了完成一个自我角色的建立和提升。为人之学,学了一点知识以后把它当工具,去写文章、评职称,作为一种技能谋一份职业,在社会上为自己谋得一份福利。所以孔子曾经直截了
7、4当跟他的学生说:汝为君子学,不为小人学。何谓君子学,就是让我们更超乎功利一点,让我们所学的一切,不要只想着实用,而要想着修养。这也是孔子对于“标准”的一个明确界定。君子永远着眼于当下,君子永远做自己内心一个完善的人,君子的目标从来不好高骛远,就是要永远做一个最好的自己。按照你自己的坐标系,从眼前做起。从今天开始学习,让自己成为心目中完善的自我。 孔子说的第一个标准是一个善良的人,但是第二个标准君子是一个伟大和高尚的人,他必须得是胸有大志,是宏阔的。这种宏阔之志要求一个人不要太顾及眼前的生活,孔子曾经说“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 ,一个人如果成天想的都是他自己住的房子怎么样,自己过的日子怎么样,那
8、么这个人他就不能够成为一个真正的君子,君子应该是胸怀天下的。孔子的学生曾子曾经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这样的一份担当就演化成了中国儒家人格中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一个人在发达的时候就要想到天下己任,而一个人在穷途末路困窘于一个不堪境地的时候还要不放弃个人修养,这就是君子了。一个君子只有在困境中不断的完善,磨砺自己,然后他走到真正发达的时候,才有可能去帮助别人。中国古代,在孔子之后,经过唐宋,诸多名士,他们都是在自己极其穷困潦倒的时候还能做到胸怀天下。比如说杜甫,他有一首著名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9、他说自己的家里面,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那样一片穷困潦倒的时候,他心中想到的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想到的是有更多好房子让所5有人都住上;再比如说范仲淹,范仲淹说即使是处江湖之远的时候,不可能居庙堂之高的时候,他要求自己仍然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这样的情怀就是君子大志。 孔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君子和小人每天心中惦记的事情是不同的,君子每天在牵挂的就是自己的道德修缮的怎么样了;而小人每天就惦记自己家的房子,他不会想到大庇天下寒士,他想的都是怎么样能够多买一套房,怎么样能够再利用一下福利分房,每天就在算计着衣食居住
10、,所有的物质生活。这被孔子及整个儒家学派称为是小人的心思,虽然没有过错,如果人心就居囿在这么一点点利益上,而没有道德的话就很危险了。它会导致“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君子从来是尊重 法制的,这个刑就是刑法,也就是说一个国家的规矩、尺度,所以君子怀刑就是因为他心中始终有一份规矩、法度,不得超越。他尊重这个社会的制度,就像我们每一个人走路过过街天桥、走人行横道、等待红灯,这些看起来都会给我们生活多多少少带来一点限制,但是这点限制让你在一种尊重制约的前提下,可以形成一种社会默契,尊重他人,保障自己的安全,这就是君子怀刑。但是小人怀惠,惠是小恩小惠,小便宜,就是说钻小空子、占小便宜,一次两次,这里面潜
11、藏着危机,肯定要吃大亏。 今天要做一个君子不妨从恒心开始,现在的社会由于有了多元选择,所以我们是兴奋的,欢喜的,激情的,我们是在众多选择中跳来跳去寻6找众多价值的。在今天我们都是一个聪明人,但是我们缺少的就是在浮华选择中真正的恒心,而恒心是成为君子的前提。多一点恒心与定力,这就接近了君子的标准,其实每一个人,当他走向这个社会的时候都会怀抱一番志向,希望建宏图伟业,希望能够在社会上有一番作为,但是很快这个幻影会像肥皂泡一样破灭。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恒心的那个光环没有足以支撑我们做下去,所以做一个君子不见得都能够做到无恒产有恒心那么高的境界,但是如果我们真正有一番定力,有一个宏阔的境界那么离君子已经
12、不远了,这是第二个标准。 孔子曰:君子群而不争,矜而不党。 孔子还有第三个标准,就是君子好处事。人际关系一定是融洽友善的,这样才能在团队的合作中有所作为,所以孔子曾经说君子跟小人有一个很大的区别,就是君子群而不争,矜而不党。君子是合群的,他在一大群人里面他从来是不争的,不跟别人有太多的纠纷争执,他的内心可以是骄傲的,矜持的,但是他决不结党营私。孔子说“君子合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合” 。大家在一起谈论,观点肯定不一样,当说出自己观点的时候,真君子会认真的倾听,然后他能够理解每一个人观点的合理性,但他仍然能够坚持自己的标准,这叫和而不同。孔子有一个表述说: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为政篇第二
13、)。周就是这么多人在一起,大家是周全的周到的,一个真君子他会像空气里的氧气一样让朋友们感觉到很欢欣,但是他不张扬自己,他让所有的人都受到照应;但是小人7则是反之。比如说开一个聚会,一个君子会让这里面远近亲疏所有人都觉得很舒服,但是那些道德标准稍微低点的人,他就会找最意气相投的人,然后到一个角落嘀嘀咕咕,他会觉得说我跟你好的不得了,不顾他人的感受,这就叫君子周而不比。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坦荡荡的人就是要目光看到所有人的眼睛。想到所有人是不是都是欢欣的快乐的。中国一直所倡导的是一种和谐美,而和谐是在坚持不同声音不同观点的前提下对于他人的一种宽容,一种融注。其实这就是一个君子之道,君子从
14、来都是好处事的。 孔夫子曾经有这样一段很生动的描述,他说:君子易事而难说也,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论语?子路)。一个君子他容易处事,但是你难以取悦他。大家能够在一起做事,做得很好,但是这中间他喜怒不形于色,不会轻易地因为你给他一个小恩小惠他就给你大开绿灯大开后门。说之不与道,不说也。你想取悦他,但是你不合乎道理,他是不会高兴的。及其使人也,器之。等到这个君子真正使用你的时候,他会把你量身订做安排在一个位子上。每个人能力都术有专攻,一个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都有自己能力不及的地方。真君子用人从不勉强别人,而是审时度势,根据这个人的材料去放他的一个功能,这就叫器之,把你放在最合适的岗位上,不刁难你。这
15、种人就是很容易处事,但是你很难取悦他的人,这就是君子。小人难事而易说也,小人就是那些特别容易高兴,能取悦他,但是你很难处事的人。比如说你给他施一个小恩小惠,你帮他一个小忙,投其所好,哪怕你请他喝一顿酒,或者说请他去桑拿,去按摩,这个人很快他就高兴了,一个真正这么容易被收买的人就能够好合8作吗?其实不然。说之虽不以道,说也。你取悦他的虽然不合乎道德但他也高兴,那么你取得了一时的欢心,你以为他以后会非常忠诚地一路给你开绿灯,等到真用人的时候,及其使人也,求备焉。就求全而责备,你费了很多力气,花了很多钱财打通了关节,接上了关系,终于有一天他来为你办事了,你觉得他会为你铺开一条坦途,可是他却开始觉得你
16、这儿不够格,那儿不达标了,当提出所有这些要求的时候,会使对方觉得很尴尬,很为难,这就是君子和小人的区别。 孔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孔子不鼓励巧言令色的人,鼓励积极做事的人。子曰:“巧言令色,鲜仁矣。 ”不说自己做不到的事情。要少说多做,慎言,因为祸从口出,言多,必失。 孔子的学生子章出门做官问老师说; “我得注意些什么啊?”孔子说:“带着耳朵闭着嘴,少说话,少抱怨,做事多用脑子,少后悔你的官就做稳当了。 ”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要多听,有怀疑的地方先放
17、在一旁不说,其余有把握的,也要谨慎地说出来,这样就可以少了许多抱怨;要多看,有怀疑的地方先放在一旁不做,其余有把握的,也要谨慎地去做,小心翼翼,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就能减少后悔。说话少过失,做事少后悔,官职俸禄就在这里了。多思、多想、多看、多9见,落实到语言层面和行为层面就是要三思而后行,让自己的心少一点后悔。要多闻、多见、慎言、慎行, “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一个人如果说话时少了一些指责、抱怨,行为中少一些后悔的经验,成功也就在其中了。 有一个坏脾气的小男孩子,经常发火,特别的任性。有一天他父亲对他说,你若发一次脾气你就往篱笆上钉一颗钉子,你看看你一天发多少次脾气?孩子就按他父亲所说
18、的做了。没有过多久,篱笆上就钉满了钉子,孩子也觉得不好意思,就问父亲该怎么办?父亲说:你一定要学会克制!你若克制一整天不发一次脾气,你就从墙上拔一颗钉子,等他把篱笆上钉子都拔光了,小男孩很高兴,就又去找他的父亲,说自己学会克制了。但父亲说。篱笆上的钉子虽然已经拔光了,但洞还在。其实你每向你的亲人发一次脾气,就是往他的心上打一个洞。钉子拔了你可以道歉,但洞永远不能消除。 这就是在做事之前先想想,在此刻的隐忍中,去消除以后的伤害。孔夫子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人在做当下的一件事。哪怕是冲动做的事,都先想一想在以后会有怎样的结果。孔子对弟子说:“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这也是在教给我们做事为人的
19、道理,要多做一点事,不要把空话说在头里。 孔子曰:乡人饮酒,杖者出,己出。 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要学会为人处世,首先要学会礼仪。 论语10中对礼仪也有详细的描述。孔夫子说,礼仪就是要毕恭毕敬地对待当官的人、带孝的人和盲人。还说:“乡人饮酒,杖者出,己出。 ”意思是宴席后让老人先出去,自己才出去。孔子的言谈举止就是这样朴素,而且落实在非常小的细节上。 子贡问什么是君子?就是做一个优秀的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自己该做些什么。孔子说:“修己以信” 。就是修炼自己,保持一个恬静的心,保持严肃尊敬的态度。子贡觉得这样不够,就继续问:“这样就行了吗?”孔子说:“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 ”意思是要好好修炼自
20、己,就可以安顿别人,你把自己修炼好了,就能帮助别人,有利于社会了。子贡觉得还是不够,还继续问。孔子说:“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尤不衷。 ”就是用你的道德情操,以安百姓,帮助别人,连尧舜还发愁呢! 我们常常会听到有人抱怨社会不公,抱怨处世艰难。与其怨天尤人。其实我们不如恭身自省,如果我们真的能掌握做事的原则、把握做事的分寸,谨言慎行,礼行天下,修身养性,就会少很多烦恼,就自然懂得了为人处世之道。 做君子首先不是如何安天下,而是修炼自身。修身养性,是对家国、社会负责的第一前提。而在这个修炼过程中,不是苦行僧的心态,而是乐观的、光明的、抱有未来希望的心态。子曰:“发奋忘食,乐已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也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一切从修身养性开始,怀着乐观和积极的心态,把握生活的每一点分寸,让自己成为使他人快乐的人,让自己快乐的心成为阳光的能源去普照世界,辐射他人,让周边的人从自己身上获得一点欣慰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