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易中天余秋雨影响力排名.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3114299 上传时间:2019-05-21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4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于丹易中天余秋雨影响力排名.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于丹易中天余秋雨影响力排名.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于丹易中天余秋雨影响力排名.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于丹易中天余秋雨影响力排名.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于丹易中天余秋雨影响力排名.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于丹易中天余秋雨影响力排名眼下,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中国的文化天空也是星光灿烂。最早进入公众视野的应首推歌星,之后影视明星 体坛明星等也相继成为人们追逐的偶像,如今连学术明星也受到人们的追捧。从歌星受宠,到学术明星受捧,这一过程多少也折射出社会的进步程度,至少表明不少受众已经不再满足于浅层次的耳目层面,出现了更深层次的文化诉求。 在中国众多的学术明星中,于丹、易中天、余秋雨自然是其中的佼佼者。笔者以他们为例,并使用如此标题,未免有吸引眼球之嫌,而期望出现更多的学术明星,期望更多的学术明星受到更多民众的追捧,这无疑才是本文的主旨。 于丹,1965 年生,现为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

2、,教授、博士生导师。于丹出生于北京的一个高干家庭,父亲于谦长期担任国家领导人万里的秘书,曾任中华书局副总经理。其父国学基础深厚,良好的家教、浓厚的国学氛围对于丹成长无疑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于丹乃独生女,四岁时在父亲严厉的管教下开始背诵论语,五岁半读红楼梦,六七岁开始写日记,一直坚持到现在。1982 年,于丹考入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1989 年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毕业,中国古典文学硕士、文学博士、影视学博士。先是分配到北京近郊的一家印刷厂工作,之后进入北京师范大2学,成为一名大学教师,主讲影视传媒学和古典文学。曾获“励耘奖学助学基金第六届优秀青年教师一等奖” 、北京市十佳电视工作者、中国百家电视

3、艺术工作者等奖。 也许于丹自己也没有料到,她的命运居然在 2006 年 10 月 1 日这一天发生巨大转折。2006 年“十一”黄金周,于丹登陆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主讲论语,短短 7 天,犹如火箭般升空,迅速成为一颗光华耀眼的明星。 此前的她,一个剪着短发的大眼睛女子,安安静静地读书、教书、策划电视栏目。北京师范大学影视传媒系主任的头衔也好,硕士生导师的学术地位也好,乃至担任在共和国史册上 香港沧桑 正大综艺 环球撰稿人或东方时空 今日说法 艺术人生栏目策划等等,都无法让大众把于丹和其他芸芸众生分开。 于丹论语心得,不过是百家讲坛讲座的副产品,由当红作家易中天作序,在京城居然出现了销售奇迹。

4、2006 年 11 月 26 日,北京中关村图书大厦,于丹论语心得签售现场,排队“长龙”从五楼一直延伸到一楼,又绕着大厦的外围转了 N圈,竟然造成附近交通阻塞,还引来了交警。 站在寒风中等待的热情的“鱼丸”(于丹粉丝的昵称),不光是学生和年轻人,还有不少中老年人,他们有从新疆、南京、太原、黑龙江等地坐火车过来的,还有从兰州坐飞机赶过来的。原定签售从下午 2 时开始,谁知“从早上 7 时半起,就已经有读者到书店来等了。 ”从电梯到签售室,于丹是一路鞠着躬走过去的。排在第一位的新疆大爷说:“于老师,谢谢你3把中国的孔子找回来了。 ”一位来自北京通州区的 60 多岁女士一下子买了 8 本书,其中 4

5、 本是为天津的亲戚买的。 于丹论语心得在中关村图书大厦当天销售了 14000 本!从下午一点半开始签名的于丹,签名签到手软,总共签书 12600 本。这个数字,不仅比易中天在上海书展时创造的签售的纪录整整多出两倍,而且刷新了全国所有书店的销售和签售纪录!成为继易中天之后又一个“产”自百家讲坛,以网络时代的速度迅速窜红的“学术明星” 。于丹与“福寿螺”等一起进入“2006 年中国报纸、广播、电视十大流行语”,成为国内“知名度最高的女性” 。 其著作的中文繁体版、英文版、韩文版、日文版已在世界各地发行。美国洛杉矶时报 、英国泰晤士报 、德国明镜周刊 、 法兰克福报 、日本读卖新闻纷纷对于丹进行了专

6、访。目前,于丹的论语心得 庄子心得 游园惊梦等书在中国已卖出一千万本。 针对这种“于丹现象”,正反方唇枪舌剑,褒贬不一。正方:有人说于丹讲论语,神闲气定,娓娓道来,古今中外,信手拈来,妙趣天成,观之可以忘忧,令人拍案叫绝。一些人听了于丹的课,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一位 50 多岁的人打电话对她说:“原来不用以德报怨啊,以直报怨就可以啦?!一直以为善良是没有底限的,浪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要是 20 年前知道就好了!”有人甚至说听于丹讲座后自己有了脱胎换骨之感。 中国孔子学会副会长周桂钿认为,于丹论语心得之所以热销,说明读者渴望了解传统经典,之所以受到读者欢迎,是因为它做到了通俗、有趣、有用。现代

7、社会竞争激烈,人们压力很大,要保持一种健康的人生4态度,就要从人文角度来提高素质。 总之,追捧者认为,于丹紧扣 21 世纪人类面临的心灵困惑,运用女性特有的细腻情感,从独特的个性视角解读论语,她以白话诠释经典,以经典诠释智慧,以智慧诠释人生,以人生诠释人性,以人性安顿人心,这样的文化普及工作,可谓善莫大焉! 中立方:于丹似乎在仿效当年孔夫子所做的教化世人的工作,只是这位“优秀与感召力兼备”的教师,借助了电视这种新锐的视觉盛宴,又搭上了“国学热”这班快车,使得传播更为普及。有人称“于丹的讲授水平从一个大学教授的水平来衡量是优秀的,但是,如果与同讲坛的阎崇年、纪连海、易中天相互比较,差距是明显的,

8、缺乏深度和震撼力。 ” 反方:一些外国评论认为“于丹把一代圣贤的精悍思维幼稚化了” 。有人认为于丹并不深谙论语,而且在学术上有很多硬伤,她的讲解更加偏向一种“心理医生”式的讲解,而非专业化的讲解,至多属于“心灵鸡汤”性质。有人认为于丹穿凿附会,断章取义,以过于通俗的方式误读经典。还有人认为于丹是以孔子的名义炒作自己,为己谋利。更有人讽刺说:“听说此人能将孔子的经典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中的小人解释为小孩,真是与时俱进啊!”一些研究古典文化的学者甚至说她是“以阉割中国传统文化为乐事的高学历文盲” 。 对于种种反面的声音,于丹的反应既低调又不失谦虚。她解释说,“如果在大学讲坛上我这样讲,那我是渎职的

9、,是对专业的学生不负责任。但是如果在电视上以一个大学讲堂上的严谨,讲求考据的话,也是对大众的不负责任。因为上电视必须考虑观众,15 岁以上的中学生要听得懂,还5要喜欢听。现在每个人被多重价值观撕扯着。 ”她说:“各种争鸣都是有道理的,论语可以从太多的角度进行解读。我讲的论语,不是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儒术,也不是被后人顶礼膜拜的儒教,也不是被学者皓首穷经钻研的儒学,也不是半部论语治天下。它只关乎个人的修养,是中国人提升自己幸福感的一个参照系。让更多人开始重新翻阅中国古书,效果就达到了。 ” 易中天,著名学者、作家,1947 年生,湖南省长沙市人,19651975 年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一五团工作

10、,19751978 在新疆乌鲁木齐钢铁公司子弟中学任教。1981 年毕业于武汉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现任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易中天长期从事文学、美学、历史学等多学科和跨学科研究,著有美学思想论稿 艺术人类学等著作,撰写出版“易中天随笔体学术著作?中国文化系列”:闲话中国人中国的男人和女人 读城记 品人录 。 2005 年之前,易中天在广大读者眼中,只是一位略有小名的学者而已,他出的几本小书,即使在书店也不容易找到。在学术圈看来,他只是一名“喜欢闹腾” 、 “不务正业”的教授罢了,今天搞美学,明天搞艺术人类学,后天竟然搞起了美国宪法。至于出版社编辑的观点,他只是一个不愠不

11、火畅销书作者,曾经写过不错的学术著作,后来却专于撰写一不小心便会两面不讨好的“随笔体” 2005 年,易中天以或舌灿莲花,或使风云为之变色的演讲功力开坛于百家讲坛 。易中天在百家讲坛主讲“汉代人物风云”,用“诺,相当于现在的 OK”等幽默而具有现代感的语言,在“信史”的基础上“趣6说历史”,因其白话式的幽默分析,受到追捧,著有帝国的惆怅 易中天品评汉代风云人物 。2006 年开始制作易中天品三国,一举成名,从而享有“学术超男”的称号。 一年不到的时间便使易中天的名气如日中天,身价大增。2006 年 5月 22 日,他的品三国书稿在北京举行“无底价竞标”,以首印数 55万册、版税 14%的高价竞

12、拍出版权,这在国内出版界还是头一遭,目前仅易中天品三国就发行 500 多万册。名声大噪之后,易中天的旧作随之大卖。易中天火了,成为了文化偶像,当时在学术界和全社会都流传一句话:“嫁人就嫁易中天”! 当年的竞报曾这样报道:一位讲史教授的学术作品,市场对易中天新作品三国的需求出现“井喷” 。2006 年 7 月 22 日,易中天带着3000 册新作品三国在北京西单图书大厦举行首发签售,早上 4 点就有人到西单图书大厦外排队,人群中有 5 岁的娃娃,也有从东北坐火车赶过来,有人一站就是 6 个多小时。在近 3 个小时的时间里,易中天没有离开座位,有 5 位工作人员坐在其身边,帮其打开书页,盖上印章。

13、为保证易中天在西单图书大厦签售的场面不致失控,除西单图书大厦动用自身保安力量外,警方还调动了 15 辆警车,50 名警察来维持程序。警方顾及交通状况和公众的安全,不得不在 11 点 45 分时终止了签售活动,排在西单图书大厦外的人群大约有数百人,听到签售终止的消息后,许多人情绪激动,好多人仍维持队形,不肯离开。签售终止后,当工作人员把一听可乐递给易中天时,他的手已经拉不开易拉罐了 针对易中天的成功,有人评价说,首先因为易中天选材比较好。他讲7的三国人物,汉代风云人物,如曹操、刘备、诸葛亮、张良,都家喻户晓。其二,易中天与观众之间有着独道的沟通技巧。所谓平民视角、平民语言、超级幽默,中国人都容易

14、接受、喜欢接受。比如,在讲“避席”这个词的含义时,易中天脱鞋示范,尽管有人视之不雅,但正是这种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动作吸引了中国百万观众。 有人说,易中天的出名要感谢中国文化长久以来生生不息的文学魅力。中国老百姓在近 2000 年的时间里不知道三国真相是什么,能不急么?易中天满足了他们的知情权,就像古希腊神话里的点灯人,易中天能不火吗? 易中天这种解读历史的方式,同样受到一些专业人士的肯定,他们认为历史是读者渴望了解的,但读者需要的是拨开迷雾的历史,而不是被标签化的假象。文化是读者渴望亲近的,但读者需要的是热气腾腾地,流淌在你我周身,可触可感的细腻生动的文化,而不是大而化之、玄而又玄的空洞感慨。思

15、想是读者乐于探寻的,但读者喜欢的是独辟蹊径、深刻犀利的探险之旅,而不是人云亦云却故作高深的附和。 正当易中天的品三国在全国炙手可热时,有批评者认为,易氏的“品”三国,其实是把罗贯中的小说三国演义和陈寿的史书三国志放在一起“品”了。 三国演义的魅力在于它能教人聪明、教人会打仗、教人会做人、教人讲仁义讲王道讲正统,等等。 三国志就没有如此魅力。易中天的所谓“品三国”,其实是以三国演义作为由头,在讲三国史而已。至于其对曹操等人的评价,仅为一家之言,有许多并不准确,实际水平与其“火”之程度,名不符实。 上海大学中文系教授葛红兵在网站发表一篇二千字的文章,标题为8如此易中天,可以休矣,直言不讳地说易中天

16、的品三国,实际不是品味,而是咀嚼,而且是混嚼。认为易中天把三国的政治斗争、军事斗争归结到个人利益、个人品格上去讲,有庸俗化的嫌疑。易中天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大家都以为刘备是垃圾股时,诸葛亮却把他看作绩优股”而葛红兵认为,诸葛亮选择刘备是有政治信念和人生信念的,易中天对诸葛亮这样的解释完全庸俗化了。同时,网友们分别成立“易粉”和“葛粉”两大阵营,相互“摇旗呐喊”,甚至引发“中国历史能否在娱乐或庸俗名义下解读”的网络论争。 针对这些批评的声音,易中天曾向记者坦言:“我不是专家型的学者,我只是一个探路的人。我欢迎公开的有份量的批评,但我原则上不看网上的东西。网上的东西天天有,如果我每天都泡在网上,那

17、就什么事都别做了。我会委托别人替我看,所以,除非是硬伤类的差错,我会让人立刻通知我,并且会马上改。至于理论探讨,比如历史该不该这样去品读,或者有人说,这算什么史学,这类争论不是当务之急,可以搁在那儿,有时间再说。我的原则是,不争论。等我喘口气,消停后,我会去看。 ” 余秋雨,上海戏剧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46 年生于浙江余姚(今慈溪)桥头镇,当代著名散文家、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家、戏剧教育家。现任 2010 年上海世博会上海企业联合馆文化总策划。 余秋雨四岁上学,稍大一点,一个黄鼠狼出没的储藏室被余秋雨开辟为“学习室“,学习室里有其伯伯留下的一箱子书,在这里他读了水浒传,巴金的家 春 秋和

18、世界文学作品选,并开始翻阅一直读不下去的石头记 。后来他把目光盯上了学校的读书室,一位女老师出了9这样一个主意:规定可用一百个字的毛笔小楷借一本书。于是,余秋雨便拚命练起了毛笔字。余秋雨目前能写一手漂亮的颜体书法,显然得益于当年的“童子功“。七岁那年,在妈妈的动议下,余秋雨开始为村民读信、写信了。八岁那年,妈妈把为村民义务记帐、记工分、算帐的活儿也一古脑地交给了余秋雨,一年下来,余秋雨得到的回报是:十斤干蚕豆,加上十斤土豆。 1962 年,16 岁的余秋雨在上海中学生作文比赛中获大奖。1966 年余秋雨从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毕业,之后留校任教。 “文革”期间,余秋雨的父亲受到冲击,叔父遭到造

19、反派的迫害而含冤自尽。19691971 年,余秋雨下放到江苏吴江县太湖农场劳动,学校复课后,余秋雨参加过由周总理发起的大学教材编写。19751976 年在老师盛钟健的帮助下,在浙江奉化县一所半山老楼里苦读中国古代文献。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陆续出版了艺术创造论 观众心理学 中国戏剧史 戏剧思想史以及Some Observations on the Aesthetics of Primitive Theatre等学术著作,先后荣获全国戏剧理论著作奖、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著作奖。1985 年成为当时中国大陆最年轻的文科教授,1987 年被授予“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的荣誉称号。 1986 年,经过三次民意

20、测验,余秋雨被推荐为上海戏剧学院院长,成为当时中国最年轻的高校负责人。1988 年,当时还是院长的余秋雨应邀到甘肃联合大学讲学,在这里他做出一个重要决定:边走边写。在余秋雨看来,任何一种文化,其最艰深的部位不是留在书本上,而是留在大地上。于是,余秋雨开始用脚步叩问大地了。余秋雨走一路,写一路,寄一路,于是文10化苦旅最早便成了收获杂志的一个重要栏目。据报道,九十年代前期,国内家长向海外留学生子女寄的最多的书籍就是文化苦旅,其“文化大散文“被誉为开启一代文风,读余秋雨的书很快成为一种时尚。 1992 年,余秋雨在“运程亨通”的情况下却毅然辞去学院院长职务,当时全国几乎找不到一个正厅级干部在无病无

21、灾、无缘无故情况下彻底辞职的先例,历时两年著有山居笔记 。余秋雨辞职后,考察并阐释了大量中华文化的遗迹,他所发现并写到的地点,大多成为海内外民众争相游观的热点。 1999 年,既是世纪之交,也是千年之交,余秋雨接受凤凰卫视的邀请,出任“特邀嘉宾主持“,从埃及出发,贴地穿行当今世界上最危险地区,行程四万公里,亲身考察了人类重要的古文明遗址,探讨中华文明长寿秘诀,考察日记千年一叹,可以说是余秋雨用生命换来的。2000 年余秋雨再度与凤凰卫视合作,考察欧洲九十六座城市,以欧洲文明为坐标来寻找中华文明的短处,行者无疆就是这次欧洲之行的考察日记。 由于余秋雨两次空前规模的文化考察都是通过电视全球直播,从而感动了世界,余秋雨因此获得台湾“白金作家奖“。作家白先勇曾这样评价:“余秋雨先生挖掘到中华文化的 DNA,因此能在全球华人中莫名的获得普遍感应。“一位芬兰教授说:余秋雨先生是世上走得最远的文化人,理由是至今没有发现欧美文化旅行者走通从埃及到南亚的危险长途,即使个别人走通了,也没有深入地考察中华文明。 余秋雨最早与电视“触电“是 1995 年的国际大专辩论赛,有媒体称其为“中国电视知识分子第一人” 。在余秋雨看来,现代传媒包括电视本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