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总复习(修正版).doc

上传人:hw****26 文档编号:3114344 上传时间:2019-05-2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毛概总复习(修正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毛概总复习(修正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毛概总复习(修正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毛概总复习(修正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毛概总复习(修正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毛概复习资料第一章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有哪些?P1毛泽东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P3-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的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3、为什么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P3实现马克思

2、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4、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要意义?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P3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p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民族的强大精神支柱。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第二章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髓?P43实事求是5、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P

3、48 基本内容: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P52 重要意义: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它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它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它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第三章1、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P65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2、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质?P74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革命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是什么?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主义的革命P69

4、新民主主义的纲领:p75-78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文化纲领:新民主主义文化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P82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5、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p86新民主主义的理论,解决了在一个以农民为主体 的、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里进行革命的一系列理论问题,科学的回答了近代中国革命向何处去的

5、问题,正确的解决了中国革命的发展阶段问题,揭示了近代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极大的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结束了中国几千年来封建地主阶级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结束了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奴役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有力的鼓舞和推动了世界上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反抗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斗争,极大地增强了他们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信心,有力的支持了世界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增强了师姐人民争取世界和平的力量。第四章1、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p93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要内

6、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 。 “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 “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2、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P102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3、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P109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也是 20 世纪中国又一次划时代的历史巨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了国家的主人和社会生产资料的主人。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进一步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增强了社

7、会主义的力量,对维护世界和平产生了积极影响。建立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在中国正确运用和创造性发展的结果。第五章1、社会主义的本质?P117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2、如何理解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 p124答:A、改革开放以来,共产党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一再强调了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性。1992 年他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著名论断。 第一,发展才是硬道理,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 第二,发展才是硬道理,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

8、刻总结。 第三,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 B、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所决定的,是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也是党实现对所承担的历史责任的需要。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人民的选择,而人民之所以选择中国共产党,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它能够领导中国实现民富国强、振兴中华。只有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党才能实现自己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使命,承担起自己的历史责任。 3、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以及根本任务?P119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根本任务: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p130第六章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科学内涵

9、P137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P146147“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这是基本路线核心内容。一个中心是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两个基本点是指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3.怎样从长期性上理解邓小平所说的“现在虽说我们也在搞社会主义,但事实上不够格” P141所谓“不够格” ,也就是不够马克思所讲的“共产主义低级阶段”即社会主义阶段的“资格” 。这种“不够格”主要是在物质技术基础方面不够格,也表现在社会经济制度和上层建筑方面的不成熟和不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从根本上说是

10、由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和建成社会主义所需要的物质基础所决定的。在我国,要改变生产力发展水平落后的基本状况,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和上层建筑,实现现代化,是一个长期的历史任务。在经济和社会发展诸多方面存在的许多问题也不是短时间就能解决的,我们搞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很长的历史阶段,我们必须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紧迫性、复杂性、艰巨性有更清醒的思想准备。第七章1.为什么要实现改革开放 P161从国内的情况看, “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受严重挫折和损失。当时,整个政治局面处在一个混乱状态;经济 情况实际上是处于缓慢发展和停滞状态,国民经济

11、到了崩溃的边缘。从国际环境看,20 世纪 70 年代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的新科技革命推 动世界经济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与国际 先进水平的差距明显拉大,面临着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要增强我国社会主义的生机活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追赶时代前进的潮流,出路只有改革开放。2.改革开放主要任务(最好自己百度一下,以下只是参考答案)按照党的十七大的总体部署和最近几年的新情况,当前和未来几年改革开放的重点任务,主要有:第一,按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加快推进要素市场、资源价格、财税、金融、投资、科技等方面的改革;第二,按照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要求,推

12、动劳动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改革;第三,按照统筹城乡、区域发展的要求,建立有利于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 第四,按照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和促进公平竞争的要求,继续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进一步加快垄断行业改革;第五,按照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体制“四位一体” 改革相协调的要求,加快推进政治、文化、社会体制改革;第六,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建立起扶贫帮困和化解社会矛盾的体制和机制;第七,按照扩大开放的要求,加快涉外经济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第八,按照国际惯例和世贸规则的要求,在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方面

13、迈出新的步伐。3.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特点 P164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同旧社会的基本矛盾具有根本不同的性质和情况,他们具有“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特点,是在基本适应条件下的矛盾,是在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因而不是对抗性而非对抗性的矛盾。4.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P168-169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第一,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第二,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第三,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

14、结合点。第八章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内涵和必然性。P186内涵: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必然性:第一,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是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经济基础,也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第二,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生产力还不发达,生产社会化程度还不高,发展还很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以适应生产力的要求。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发展社会主义服务。2.如何体现公有制的主体地位。P189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二,

15、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3.公有制经济的范围 P188公有制经济的范围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4.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P190股份制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是什么。P192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6.正确认识“先富”和“共富”的关系 P195共同富裕作为一个历史过程,全体社会成员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必然会出现有先有后、有快有慢的不同,这是整个社会走向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允许一部分人生活先富起来,就必然产生极大的示范力量,影响左邻右舍,带动其他地区、其他单位的人们向他们学习,这样就会使全国各族人民都较快地富裕起来

16、。所以,我们要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的带动后富的,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从我国生产力发展的实际出发,如果不谈“先富” 、只谈“共富” ,不仅不可能为实现“共富”逐步创造物质基础,还会回到平均主义的老路上去,导致共同贫穷。如果不谈“共富” ,只谈“先富” ,就可能导致两极分化,偏离社会主义的目标。7.如何理解按生产要素分配 P194按生产要素分配有多种不同分配形式,就其内容可以分为三种类型:1.以劳动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2.劳动以外的生产要素所有者参与分配。3.管理和知识产权类的生产要素,如科技发明、创造、信息、专利等参与分配。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非配

17、结合的分配制度,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造福人民,造福社会。 8.造成我国收入差距的原因 P196原因主要是:一,因为劳动者的个人禀赋和家庭负担的不同,实行按劳分配原则必然产生收入和富裕程度的不同。二,实行多种所有制经济和多种分配方式,拥有不同生产要素的不同社会成员也必然会产生收入的差距和富裕程度的不同。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价值规律和竞争的作用下优胜劣汰,使具有不同竞争能力的人在富裕程度上必然出现差距。四,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之间,以及不同经济领域和部门之间客观上存在的差别,也必然引起收入的差别和富裕程度的不同。 9.“

18、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建设的主要任务(自己理解,注意题目的问法和要求)(一)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扩大内需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是我国的一项长期战略方针。充分挖掘我国内需的巨大潜力,着力破解制约扩大内需的体制机制障碍,是促进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协调发展的关键所在,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方面。建议提出,要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这是把民民消费潜力有效转化为现实消费需求,促进持续稳定扩大消费的必然要求。从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看,“十二五”时期构建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必须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逐步完

19、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积极促进消费结构升级,合理引导消费行为。做好这些工作,不仅有利于从根本上消除制约消费需求扩大的因素,也有利于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必须调整优化投资结构。我国仍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投资需求仍有较大增长空间,但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问题越来越突出。我们既要保持投资合理增长,又要不断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有效拉动经济增长。(二)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十二五”期间,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方面,对我们这个有 13 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来说,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粮食问题,始终是头等大

20、事,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这几年农业自然灾害频发、农产品价格波动加剧的严峻形势警醒我们,农业基础薄弱、粮食安全保障能力不强仍然是现代化建设的瓶颈。另一方面,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最大的结构问题,是城乡二元结构。解决“三农”问题,缩小城乡差距,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及现代化建设中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也是关键所在。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没有农民全面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全面小康。在新的发展阶段,我们必须更好地统筹城乡发展,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加大强农惠农力度,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

21、民生活水平。要突出抓好以下几个重点:一是加快建设现代农业。我国人均耕地、淡水拥有量等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农业受自然资源约束日益凸显,靠增加自然资源投入来提高农产品产出的空间越来越小。根本出路在于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市场竞争力。二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我国仍将有几亿人口生活在农村。我们必须按照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要求,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加快发送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特别要以水利为重点,大幅度增加投入,全面加强农田水利建设。要加大扶贫投入,逐步提高扶贫标准,采取多种方式

22、,推进扶贫减贫取得更大进展。三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农民增收难,主要在外出就业难、务农效益低。必须提高农民职业技能和创收能力,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四是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要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现有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完善城乡平等的要素交换关系,促进土地增值收益和农村存款主要用于农村。深化农村综合改革。认真总结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经验,积极探索解决“三农”问题新途径。(三)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这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和主要内容,是适应国际需求结构调整和国内消费升级新变化,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效益和国际竞争力的战略重点。建议对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

23、出了明确要求和全面部署。主要是:改造提升制造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加强现代能源产业的综合运输体系建设,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发展海洋经济。一是改造提升制造业。我国制造业规模已经很大,在制造业行业分类的三十多个大类中,已有半数以上行业生产规模居世界第一,但是制造业总体水平还比较低,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十分迫切,提升空间很大。必须优化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合理引导企业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增强新产品开发能力和品牌创建能力,全面提升制造业的水平和竞争力,促进制造业由大变强。二是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这是抢占经济科技制高点的重要举措。 我们必须抓住机

24、遇,有所作为,尽快使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先导性、支柱性产业。三是加快发展服务业。发展服务业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巨大的需求潜力,但由于长期发展滞后,服务业拉动产业发展、扩大就业、带动消费的优势没有完全发挥出来。要把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把发展服务来与扩大城乡居民消费有机结合起来,与扩大就业紧密结合起来,使服务业发展迈上一个新台阶。(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任务。建议从四个方面进行了全面部署。主要是: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完善城市布局和形态,加强城镇化管理。一是实施区域发展总

25、体战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十二五”时期的重要战略任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进一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重在发挥各地比较优势,有针对性地解决各地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重在扭转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增强发展的协调性;重在加快完善公共财政体系,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发展,推动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更好发挥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在改革开放中先行先试的重要作用。要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经

26、济社会发展。二是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与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相辅相成,共同构成我国国土空间开发的完整战略格局。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是尊重自然因地制宜谋发展的必然要求。要抓紧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政策体系,完善绩效考核办法和利益补偿机制,引导各地区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定位推进发展。三是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加强城镇化管理。城镇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强劲动力。必须遵循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一要完善城市化布局和形态,以大城市为依托,以中小城市为重点,逐步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重点解决城镇化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特别是一些大城市中心功能区过于集中

27、、人口增长过快、土地占用过多,交通拥挤、环境恶化等问题。二要把符合落户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转为城镇居民。大城市要加强和改进人口管理,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要根据实际放宽外来人口落户条件。要注重从制度上解决好农民工权益保护问题。三要完善符合国情的住房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住房问题涉及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必须形成合理的社会预期和有效的调控体系。要强化各级政府职责,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增加中低收入居民住房供给。合理引导住房需求,抵制投机需求,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五)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我们的基本国策。面对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必须增强危

28、机意识,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议从五个方面进行了全面部署,包括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保护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一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是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需要国际社会合作应对。加大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力度,也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去年,中央提出了我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并决定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这需要我们付出艰苦的努力。建议提出“十二五”规划纲要把大幅度降低能源消耗强度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作为约束性指标,并对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做出了一系列部署

29、。这些都是根据我国国情采取的主动行动。我们要在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下积极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二是加强生态保护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建设生态文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必然要求。近几年我国重特大自然灾害频发,给人民生命财产和经济社会发展造成重大损失。这使我们更清醒地认识到,生态环境恶化不仅影响发展,而且威胁到人类生存。我们必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持保护优先和自然恢复为主,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建议明确提出了以防洪减灾和地质灾害防治为重点的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的主要任务。强调推进大江大河支流、湖泊和中小河流治理,推进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我们必须以高度的紧迫

30、感和责任感做好这些工作。第九章1、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制的优越性是符合国情的。P231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型政党制度,能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目标下把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多党合作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广泛参与和集中领导的统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稳定的统一,充满活力和富有效率的统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政治稳定的成就,充分彰显出我国政党制度的优越性。(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不是在野党,更不是反对党)参考: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其他党派是在野党反对党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

31、的政党制度,是中国政党政治的创造。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各民主党派是与共产党团结合作的亲密友党和参政党,而不是反对党或在野党,共产党与他们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多党合作的政治基础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祖国统一大业。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是我国具体历史条件和现实条件决定的,是我国政治制度中的一个特点和优势。 2、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P238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3、评价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政治结构、政策正确与否的标准 p240第一是看国家的政治制度、政治结构和政策是否正确。第二是看能否增进人民的团结,改善人民的生活。第三是看生产力能否得到持续发

32、展。4、社会主义社会的民主、自由和人权的关系。P245(理解)注意:核心是民主。民主的实质是人民当家做主,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与自由5、依法治国的含义,内容和意义 P236-237含义:深刻理解依法治国的科学内涵,应注意把握:(1)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党领导下得人民群众,也就是党领导人民实行依法治国。(2)依法治国的客体是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3)依法治国就是要保证对所有这些事业,事务的管理工作都要依法进行。(4)依法治国所依之法,最重要的是宪法和法律。我国宪法和法律体现了党的主张和人民利益,人民意志的统一。内容:依法治国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

33、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意义: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第一,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第二,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第三,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第四,依

34、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第十章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基本方针。P25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着力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切实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重要方针:P253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双为) 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双百) 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推进文化创新。 (三贴) 坚持立足当代又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立足本国又充分吸取世界优秀文化成果。 (双立足) 坚持一手抓繁荣,一

35、手抓管理。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及地位。P25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地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价值层面的本质规定,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想基础,是实现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推动力量,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核心内容,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本质要求。它渗透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在所有社会主义价值目标中处于统摄和支配地位,对于每个社会成员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有深刻的影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和完善提供了思想

36、根基,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之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是丰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迫切需要,也是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必然要求。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和主导,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就会迷失方向、失去根本。第十一章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和科学内涵。性质: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和谐的思想同当代中国世界相结合的产物,是迈向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一个阶梯。P277科学内涵: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P2762、为什么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P274这是我们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

37、要求。这是我们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这是巩固执政地位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历史人物的必然要求。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指导思想: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P281基本原则: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必须坚持科学发展 必须坚持改革开放 必须坚持民主法治 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P281-282目标和主要任务是:(1)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2)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

38、逐步扭转,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3)社会就业比较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4)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5)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良好道德风尚、和谐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6)全社会创造活力显著增强,创新型国家基本建成;(7)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秩序良好;(8)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好转;(9)实现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P2834、如何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

39、国?P284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优化教育结构推进教育改革创新 坚持教育公益性质第十二章1、台湾问题的实质是中国的内政问题 P2962、如何解决台湾问题。 (理解)武力解决、和平解决 P2973、 “一国两制”内容。P302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第十三章1、当今时代的主题。P316发展与和平2、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必然性。实现和平法,是中国人民的真诚愿望和不懈追求。和平、发展、开放、合作、和谐、共赢是我们的主张、我们的理念、我们的原则、我们的追求。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政府和人民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自身根本利益作

40、出战略抉择。中国和平发展,是一条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发展道路。中国和平发展的道路,是一条勇于参与经济全球化而又坚持广泛合作、互利共赢的发展道路。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 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必然选择。 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P324-3262、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的精髓。P331国家主权平等3、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P330坚持独立自主的处理一切国际事务的原则。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指导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坚持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与合作的原则。坚持爱国主义与履行国际义务相统一的原则。第十四

41、章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力量。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2、我国的领导阶级工人阶级3、怎样理解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P341(自己理解)(第一段+新的社会阶层是在改革以来社会变革中出现的,符号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第三段)第十五章1、如何改善党的领导?P370首先,正确处理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反略,切实实施这一方略,有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其次,要改改、完善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改革领导体制,关键是要正确处理党政关系,解决当如何善于领导的问题。最后,要进一步解决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

42、这两大历史性课题。建立最大限度的及时反映广大人民群众意志和要求、集中全党和全国人民智慧的制度和机制,促进党的民主和科学决策,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严格执纪执束这两道防线,形成从严治党的管理约束体系,坚决惩治党内腐败现象,保持党的肌体的健康纯洁。2、党在新世纪的三大要务。P28推进现代化建设 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3、如何加强反腐败斗争?P374 (自己理解)4、中国共产党性质、宗旨。P363 P366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

43、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其他老师的题目参考: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要求增加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 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2、村民自治的主要内容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3、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P211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生附注:国体(国家性质):人民民主专政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实现共产主义是最高理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精品笔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