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众不“铜”朱炳仁.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3114379 上传时间:2019-05-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与众不“铜”朱炳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与众不“铜”朱炳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与众不“铜”朱炳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与众不“铜”朱炳仁.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与众不“铜”朱炳仁.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与众不“铜”朱炳仁台湾中台禅寺,见证两岸友好往来的“同源桥” ;杭州,在西湖畔披着五彩铜衣的雷峰塔;印度玄奘纪念堂,记录玄奘法师西天取经、谱写中印文化交流佳话的巨幅铜雕壁画这些恢弘的铜建筑及铜艺术品,都出自朱炳仁之手。 朱炳仁是中国铜雕领域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获得过 60 余项铜雕国家专利技术。其独创的熔铜艺术,开创了“熔现实主义”新流派,被誉为“中国当代铜建筑之父” 。 第四代?艺传承人 72 岁的朱炳仁出身于浙江绍兴望族,是朱府铜艺第四代传人。 早在 120 年前,朱炳仁的曾祖父就创立了“朱府义大铜铺” ,虽然出售的是手工制作的铜制汤勺、酒壶、手炉等生活用品,但

2、都精雕细琢:铜盆上雕刻鸳鸯戏水、铜锁上雕着福禄寿字样、香炉上浮雕佛经等。由于做工精良、经营有方,生意越来越红火,到第二代传人朱宝堂时铜制品远销京城,成就了“朱府铜艺”的金字招牌。 但 20 世纪四五十年代,因战乱等原因,铜在当时属战略物资,不得用于私人生产,祖业无奈地在朱炳仁父亲手中中断了。在无铜可做的年代,朱炳仁从 7 岁起就跟随父亲练习书法,学习传统文化,似在冥冥之中为将来“朱府铜艺”的光大做准备。 直到改革开放初期,随着铜市场的陆续开放,这个从铜雕世家走出2来的第四代传人,终于看到了重拾铜业的大好时机。他看好了每日成批诞生的公司开张时都需要“挂牌”的商机,以专做铜质招牌起家,开启了重振朱

3、府铜雕之路。 凭着对铜的特殊感情和悟性,他很快在铜雕领域生根发芽,他的铜制品迅速渗透到了装饰及建筑等行业。此后十几年,他将传统铜雕与书、画、刻等艺术形式相结合,逐渐形成了新的铜艺术体系。如今,以“朱府铜艺”和“朱炳仁铜雕”为核心的“杭州铜雕” ,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熔铜艺术”之光 有人将朱炳仁比作“东方的达利” ,坚硬呆板的铜,在他的创意畅想中犹如画家手中的油彩灵动而富有诗意。他开创的“熔铜艺术”使原本仅局限于工厂加工的铜铸造走向世界艺术领域成为铜艺术。 朱炳仁回忆说, “2006 年 5 月 25 日,对于我来说是一个悲喜交加的日子。 ”这一天,他参与的中国最高宝塔常州天宁宝

4、塔整修工程已接近尾声,却突然起了大火。烈火中宝塔的塔身、筋骨虽然保持完好,但首层屋檐被烧毁,大部分铜瓦被熔融。清理现场时,无限悲伤的朱炳仁意外发现,高温中融化了的铜肆意地流淌在地上,反而形成晶莹的铜珠和姿态万千的融铜结晶体,而此种形态的铜所展现的流畅之美是人工铸造无法实现的。自此,他以独特的艺术视角,独创了熔铜艺术,开创了“熔现实主义”新流派,在学界和艺术届引起很大反响。 传统的铜文化都是铸铜文化,铜只能在模具里成型,而“熔铜艺术”是让铜在 1200 摄氏度的高温下融化后在一定的空间里自由流淌,待冷却3成型后再经过敲打焊接、打磨抛光等工序,最终成为一件件姿态万千的艺术品。这样的创作方式,更能体

5、现艺术家的理念和思想,使作品更富有生命力。朱炳仁说, “青铜时代以来,铜的铸造都需要模具,这种无模可控熔铸工艺将铜彻底从模具里解放出来,给了铜自由。 ” 事后朱炳仁用天宁宝塔的部分融铜铜渣,结合国画、书法及油画等多种技法,完成了人生第一部熔铜作品阙立 ,目前该作品收藏于国家博物馆内。 江南铜屋 “传播铜文化,让铜回归老百姓的生活”一直是朱炳仁的信念。他认为,自古以来铜就是人类生活不可或缺之物,铜文化伴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如青铜时期的鼎就是当时人们身份的象征。但随着陶器、玻璃、不锈钢的生产,铜制品逐渐淡出了人们的生活。由于对铜的极度热爱,为了给老百姓创造更多接触铜、认识铜的机会,朱炳仁倾其所有,

6、甚至抵押了自己的房产,历时 3 年自费筹建了“江南铜屋”朱炳仁艺术博物馆。 这座坐落在杭州西湖边的民居是一个铜雕的天堂,仿照明清时期江南民居风格建造,占地 3000 平方米,耗费原料铜 125 吨,除了立面墙和地面以外,其他眼前可见之物如门蹬、回廊、地板、门窗、斗拱、立柱、艺术品等全部采用铜质结构和装饰。 就连其中的家具都是朱炳仁用铜精心打造的,在序厅里摆放着九件套纯铜桌椅,虽然看起来简洁质朴,但是每一个细节之处都包含着多种复杂的传统工艺。每年有数百万国内外游客慕名前来参观,几乎每一位4游客都会在铜椅上坐一坐,感受一下铜独有的质感。虽然这些艺术品都价值不菲,但游客却可以随意触摸,很多铜制品经常

7、被人触碰的地方已经泛出金色的光泽。朱炳仁说,他希望通过“江南铜屋”让更多的人充分感受铜的魅力。 雷峰古塔穿上“五彩新铜衣” “作为一种艺术,铜建筑在人们生活中的影响力很大,铜建筑不仅为我们留下了铜文化,还留下了铜资源。 ”如何为后人留下能够代表我们这个时代的铜建筑精品,是朱炳仁不断钻研的课题。 中国历史上的铜建筑非常少,流传至今最著名的是明清四大铜建筑,分别是位于湖北武当山、山西五台山、昆明鸣凤山和北京颐和园的铜殿。而朱炳仁仅用了十几年的时间,就铸造了多件“重量级”铜艺作品,其中高达 12.6 米的杭州灵隐铜殿被世界吉尼斯认定为当时世界上最高的铜殿。除此之外,从五台山、九华山、峨眉山、普陀山到

8、无锡灵山、潮州开元的数个名寺大庙中,都能见到他的铜建筑和铜艺术作品。他说:“每一件重要的铜制品,我都将其视为交给时代的礼物,留给历史的文化财富。 ”矗立在西湖边上的雷峰塔就是他最得意的作品之一。 中国著名古建筑雷峰塔旧塔于 1924 年已倒塌。2002 年,朱炳仁在接到重建雷峰塔任务的当天,便挥毫写下“上苍无意留古砖,盛世有心铸新瓦。 ”这幅楹联后来成为朱炳仁打造雷峰塔的基本方略。 朱炳仁认为,中国有 3400 多座古塔,多是青砖塔身外包木质廊檐结构,如果重建雷峰塔继续照搬照抄泥古不化,这座有着深厚文化内涵的古塔必将湮灭在群塔之中。新雷峰塔应该成为一个承上启下的经典建筑,既要延续5历史又应凝结

9、和见证现代文化。这就意味着,他既要完美地再现雷峰塔的南宋风貌,又要留下现代审美的印?,还要实现铜雕工艺的新突破。 朱炳仁在重建雷峰塔时,大胆提出要用彩铜作为青砖塔身外包的材料,这是中国首次给古塔穿“五彩新铜衣”的尝试。但当时中国并没有彩色铜雕,在查阅 10 万字的资料、经过无数次的配方试验后,他终于找到了把铜的预氧化工艺与涂层工艺完美结合的新方法,获得了比木漆色彩更鲜艳也更持久的多种铜色彩,且能确保铜质百年不受侵蚀。同时,穿上此种铜衣的雷峰塔更不易着火,还能有效防雷、防蛀。 新雷峰塔拥有黑古色的铜瓦、古铜色的铜围栏,而每个转角都设富贵红色的铜斗拱,金黄色飞檐翼角下挂着黄铜风铃,铜柱既仿似木料,

10、又具有木料难有的光泽。铜的运用使这座塔在浑厚古朴中增添了秀丽和新意。在倒塌了 78 年之后,雷峰塔的重建不仅再现了“雷锋夕照”的壮丽景观,也成为中国现代铜建筑史上的一件代表性作品。 两岸民间交流的使者 多年来,朱炳仁已成为两岸交流的民间使者。早在 2003 年,他就想为两岸做件力所能及的实事,他认为两岸需要进一步的沟通和交流,也是从那时起他萌生了创作一座铜桥赠送台湾同胞的心愿。在接下来的 4年里,朱炳仁精心构思、反复研究、几易其稿,最终耗用 10 吨铜创作完成了桥长近 10 米的中国第一座单孔拱形铜桥“同源桥” 。桥上雕刻着栩栩如生的 108 罗汉,桥身两侧雕刻着“西湖三潭”和“日月双潭” ,

11、象征着两岸民间的友好。2007 年,该桥由杭州灵隐禅寺赠送给台湾中台禅寺。“同源桥”落地台湾当天,两岸各界名人政要齐聚一堂,为桥揭幕,7 万6台湾民众登桥祈福。时任台湾国民党名誉主席的连战先生为“同源桥”题词“炳仁大师,巧夺天工” 。 自此,朱炳仁与台湾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多次前往台湾,办展览、作交流、教学生,并与台湾著名雕塑家、台湾雕塑协会会长杨奉琛合作创作了本是同根生:一个豆荚上并排放着两颗金色的豆子,豆子上刻着被分隔两地的富春山居图 。朱炳仁说,该作品表达了两岸民众深厚的兄弟情谊,见证两岸文化的同根同源。此外,他还为历年的“两岸和平发展论坛”创作了大量作品。2015 年, “习马会”现场就

12、悬挂着朱炳仁创作的巨幅熔铜壁画作品春和清妍 。朱炳仁说:“春和清妍取自中国古诗词中春和景明,清妍雅重之意,寓意了一个和平繁荣的和谐美好世界。 ”该作品被新加坡中国文化中心收藏。 朱炳仁不仅是铜器的炼造者,更是生命与灵魂的创作者。2012 年,朱炳仁以“同源桥”为内容有感而发写就云彩一诗,并将其与乡愁写成两幅书法作品赠予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余光中在两幅作品上欣然题字:“两岸交流日,乡愁自解时;海峡隔两岸,不阻云彩飞。 ”朱余的酬唱在两岸诗友中传为佳话, 云彩也被两岸诗坛视为 40 年后与乡愁遥相应和之作。 从百年老字号的传人,到享誉世界的现代艺术家,朱炳仁在传承中不断蜕变、创新;从一个普通的铜匠到世界级铜雕大师,他带领着铜工艺走向铜艺术,让铜雕成为一门世界认可的国际级艺术品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