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规划纲要.doc

上传人:hw****26 文档编号:3114684 上传时间:2019-05-2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规划纲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浙江省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规划纲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浙江省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规划纲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浙江省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规划纲要.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浙江省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规划纲要.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浙江省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规划纲要党的十六大提出在本世纪头二十年基本实现工业化的战略任务,要求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浙江省委、省政府按照十六大的战略决策,结合浙江实际,作出了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的战略部署。为了全面推进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加快推进工业化和工业现代化进程,结合浙江省工业发展“十五”规划,特制订浙江省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规划纲要。一、宏观背景和现实基础(一)宏观背景在新的历史阶段,国际制造业向中国的转移进一步加快,沿海地区特别是长三角地区日益成为吸纳外资和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重要基地,为浙江制造业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提供了机

2、遇;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制造业发展最大的推动力量,加快培育高技术产业,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制造业的信息化水平,已成为浙江制造业发展的必然选择;随着制造业专业化分工协作的加强,产业集群化已成为国际制造业发展的一大趋势,进一步发挥浙江区域特色优势,发展一批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已成为浙江制造业发展的重要途径;随着全球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和国内资源的日益稀缺,推行绿色制造,实现制造业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和谐统一,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已成为浙江制造业发展的迫切需要。(二)现实基础制造业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主导力量,制造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工业化国家或地区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

3、重要标志。改革开放以来,制造业作为浙江工业的主体,已成为推动全省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年,浙江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长,增长速度居全国之首;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提高到.;工业制成品出口额占全省外贸出口额的比重由提高到;制造业从业人数占全省从业人员总数的比重由提高到。年,浙江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的销售收入、利润和外贸出口总额占全国的比重分别为.、.和.,相当一批产业和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出口规模居全国前列。整体而言,浙江制造业已形成了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机制优势,以块状经济为代表的集聚优势,以专业市场为依托的营销优势,以轻纺工业为特色的产业优势,浙江已经成为全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但是

4、,浙江制造业总体上仍然存在着产业层次低、技术创新能力弱、利用外资规模小、有影响力的大企业少、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等问题,浙江离先进制造业基地要求尚有很大差距。因此,必须加快制造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着力推进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提高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先进制造业基地是以高新技术为先导,高附加值产品为主体,传统优势产业为基础,若干行业产业规模大、技术创新能力强、专业化分工水平高、功能配套完善、国际化程度高、核心企业带动作用强、管理先进的产业集群区。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是加快推进城市化和实现工业化的客观要求,也是浙江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尽快缩小与国际制造业先进水平差距的重要途径。在新一轮的全球制造业产业分

5、工和转移过程中,浙江必须抓住发展机遇,提高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的指导思想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提高制造业国际竞争力为核心,以科技进步和体制创新为动力,促进产业集聚发展,推进制造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实现制造业跨越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加快工业现代化进程,提高浙江经济的综合实力,为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基本原则是:坚持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原则。大力推进制造业的信息化,加快发展信息产业,加快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加快

6、信息技术重组产业形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努力实现制造业跨越式发展。坚持技术创新原则。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技术创新体系,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强化核心技术培育,以创新占领市场,实现制造业从引进技术、模仿加工向自主创新转变。坚持体制与机制创新原则。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推进企业联合重组,引导各类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在更高程度上形成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具有较强活力的体制优势。坚持集聚发展原则。充分发挥制造业块状经济优势,加快集群化发展,将优化产业布局与加快推进城市化结合起来,着力完善核心区块的基础设施,增强技术创新、综合服务等功能,强化产业特色和专业化协作配套,促进与现代物流、现代

7、金融等产业协调发展,提高产业竞争力。坚持开放促发展原则。注重国内外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的开发利用。在充分发挥民营经济发达优势的同时,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拓宽利用外资渠道和领域,积极参与长三角的合作和开发。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融入全球制造业体系,主动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把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与建设生态省、扩大就业结合起来。推动节能降耗,清洁生产、合理利用资源,努力发展“自然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欠发达地区要因地制宜加快先进制造业的培育和发展,加快工业化进程,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市场导向原则。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确

8、立企业的市场主体和投资主体地位,激发广大企业主动参与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的积极性;同时,切实加强政府对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的统筹规划、产业指导,转变政府职能,强化服务意识,规范市场秩序,营造良好环境。三、战略目标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根据浙江制造业实际和发展要求,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的目标是:到年,基本建成国内领先、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成为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先行地区。在若干行业和区域形成一批产业规模、创新能力、出口规模居全国前列的全国性制造中心和国内重要的产业基地。产业规模。全省制造业增加值增长速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年均增长以上,力争总量超过亿元。制造业销售收入

9、占全国比重超过。产业水平。主要行业技术创新能力居国内领先水平,骨干企业的技术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以上的大中型企业基本实现企业信息化;全省制造业经济效益居全国前列;工业增加值率争取提高个百分点以上;劳动生产率有大幅度提高;清洁生产、环境保护和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制造业中高技术、重化工和装备产业的比重明显提高。产业集群。块状经济产业层次得到显著提升,培育和建设个左右以若干核心区块、核心企业为主体的产业集群,其中个左右为全国性制造中心,个左右为国内重要的产业基地。培育家左右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产业外向度。保持制造业出口持续增长,力争制造业出口交货值占全国比重达到左右,成为全国

10、重要的出口基地。制造业直接利用外资额占制造业总投入比重达到以上。到年,浙江制造业全面融入世界现代制造业体系,基本形成以高新技术为先导,高附加值加工制造业与现代装备制造业协调发展的国际性先进制造业基地。四、基本构架和发展重点(一)基本构架区域布局构架。按照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和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要求,着力构筑三大产业带,即环杭州湾大产业带、温台沿海产业带、金衢丽沿高速公路产业带。结合城市化进程和各类园区建设,进一步提升块状经济,形成一批优势明显的产业集群。产业发展构架。在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积极发展沿海临港重化工产业,努力培育发展装备制造业,实现产业结构的战略性

11、调整。(二)重点发展的产业集群环杭州湾大产业带要加快高技术及临港重化工产业发展;温台沿海产业带要加快轻工、医药、机械等优势产业发展;金衢丽沿高速公路产业带要加快传统优势产业及资源深加工产业发展,着力培育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加快建设一批全国性制造中心。选择市场前景好、特色明显、国内领先的优势产业,重点瞄准国际先进水平,着力培育核心区块、龙头企业,构建以核心区块为主体、产业集聚规模大、专业化协作水平高、功能配套完善、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产品市场占有率达到全国第一。形成个左右集生产、研发、交易、信息为一体的全国性制造中心(见附表一)。积极培育一批全国重要的产业基地。选择基础好、市场潜力大、具有一

12、定优势和带动作用的产业,重点是进一步做大做强,提升产业竞争优势。着力培育核心区块的主导产业,使产品市场占有率达到全国以上,并居全国前三位,建立国内先进的研发中心,加快形成产业链的配套体系。形成个左右全国重要的产业基地(见附表二)。此外,要继续做大优势产品,培育一批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占有率全国领先的特色优势产品基地。规划建设一批制造业产业新区。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统筹规划、基础先行、科学布局、滚动发展,形成整体优势。抓住大项目,培育大企业,发展大产业,构筑产业集聚新区,形成接轨上海,扩大对外开放,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大载体、大平台。重点发展环杭州湾大产业带,其它有条件的地区也要积极构筑新的产业集聚

13、区。(三)重点发展的产业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纺织化纤产业。进一步巩固和提升纺织业在全国的优势地位,重点发展化纤及化纤面料、丝绸、经编、家用和产业用纺织品等产品。瞄准国际先进水平,突破差别化纤维和印染后整理的产业技术瓶颈。纺织化纤产业规模争取达到全国的左右,纺织品出口创汇额达到国际主要纺织品出口国家和地区的水平,构筑国际重要的纺织品生产和出口基地。()品牌服装产业。进一步提升和培育现有优势品牌和企业,重点培育个左右全国著名品牌和全国服装行业龙头企业。着力优化设计、提高品质、提升品牌,推进服装出口由加工型向品牌出口型转变,努力实现创国际知名品牌的突破,提高服装出口附加值。服装产业规模争取达

14、到全国以上,打造国内一流的品牌服装制造中心。()精品皮革产业。继续保持产业规模全国第一的优势,重点发展高档产业用革、服装革、品牌皮鞋等产品,努力开拓皮革制品应用新领域。创新皮革生产工艺,推行清洁生产,提高皮革制品设计能力,培育一批全国皮革制品著名品牌,争创国际名牌。皮革及皮革制品产业规模占全国的比重争取达到以上,建设全国皮革及皮革制品制造中心。()高档塑料制品业。进一步提升塑料薄膜、高档日用塑料制品及模具在全国的领先地位,大力发展塑料原料,拓展塑料在工程领域的应用。塑料制品业的产业规模占全国的比重争取达到以上,形成全国塑料及制品制造中心。()造纸及纸制品业。巩固和提升纸板、工业技术用纸、信息用

15、纸及纸制品在全国的优势地位。进一步提高造纸业生产集中度,大力推行清洁生产技术,增强纸及纸制品新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开发能力。纸及纸制品的规模占全国的比重力争达到左右,形成全国重要的造纸及纸包装产业基地。 ()家用电器产业。进一步提升家用电器集群优势,提高技术开发能力,推进家电产品向智能化、个性化、节能环保型方向发展,努力培育著名品牌,积极引进国际著名品牌。形成国内重要的家用电器产业基地。()金属加工及制品业。进一步提升五金制品、铜铝加工、钢结构件等产品在全国的领先地位。加快五金行业的技术进步,提高五金制品技术含量及产品档次;提升铜铝加工装备水平,着力发展高附加值铜铝加工产品;适应现代建筑业发展趋

16、势,大力发展钢结构产业。金属加工及制品业规模占全国的比重争取达到以上,建设全国重要的金属加工及制品产业基地。()精细化工及氟硅化学品产业。重点发展高档染料、涂料、新型农药、氟化工及有机硅系列产品,争取精细化工产业规模占全国比重达到以上、氟化工产业达到以上,有机硅产业达到以上,形成全国氟硅化学品制造中心和精细化工产业基地。()食品产业。大力发展方便食品、绿色食品、新型特色食品、水产品精深加工和海洋生物食品。强化饮料业在全国的优势地位。培育农工贸一体化的食品龙头企业,推进食品企业加快质量保证体系建设,提高食品精加工程度,扩大食品出口。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电子信息产业。培育发展移动通信、计算机及网

17、络、微电子、电子专用材料和新型电子元器件等具有一定优势的产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与国际著名 IT 企业的战略合作。加快软件、系统芯片及产业化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竞争力。信息产业规模占全国比重争取达到左右,形成全国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新医药产业。大力发展化学原料药、现代中医药等优势产品,加快发展生物制药、天然药物和新型医疗仪器等产品。加快开发新的剂型,着力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实施中药现代化工程,大力推进中药产业化、国际化。医药产业规模占全国比重争取达到左右,化学原料药及中间体国际市场占有率达到,打造全国一流的新医药产业基地。()仪器仪表产业。重点培育发展自动

18、化仪器仪表、电工仪器仪表、光学仪器、汽车仪器仪表等市场占有率在全国领先的优势产品。推进仪器仪表数字化、智能化,提高仪器仪表信息化水平,加大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的开发,积极采用国际标准。仪器仪表产业规模占全国比重争取达到以上,建设全国重要的仪器仪表产业基地。积极发展沿海临港重化工产业()大石化产业。依托化纤和塑料大省的市场优势和临港区位优势,建设PX、PTA、EG、ABS、PVC、PS 等大型石化项目,加快实施大乙烯项目。()优特钢产业。依托钢铁产品消费大省的市场优势和临港区位优势,建设若干个大型不锈钢和板材类优质钢冶炼及加工重点项目。()船舶修造产业。依托沿海临港优势,加快与国内外船舶企业的合资

19、合作,积极发展大型船舶和特色船舶修造产业。努力培育发展装备制造业()汽车摩托车及零部件产业。继续保持摩托车、汽摩零部件的优势,产业规模占全国的比重争取达到以上,出口创汇占全国的比重争取超过。改造现有传统工艺装备,提高汽摩零部件的制造质量和档次,着力培育系统供货及模块化技术生产,使更多的汽车零部件进入国际采购体系。依托汽车零部件的产业优势,积极与国际著名汽车企业进行合资合作,加快发展汽车产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继续发挥现有专用设备和环保设备的制造优势,提升大型空分设备、工业汽轮机、环保设备的制造水平在全国领先地位。塑料加工机械、缝纫机产业规模占全国比重争取达到以上;新型纺机、皮革机械、包装机械

20、等产品市场份额居全国前列。加快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产品,加大与国外著名厂商的合资合作力度,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继续保持和发展输变电设备、高低压电器、电机、电光源等产品在全国的领先地位。着力提高工艺装备水平,增强产品开发能力,加快推行国际标准。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规模占全国的比重争取达到以上,形成全国重要的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产业基地。五、建设途径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着重围绕技术支撑、扩大开放、加大投入、集聚发展、品牌战略等重点,实施以下“八大工程”。(一)企业信息化工程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制造业中广泛应用。加快推进以产品信息化、制造过程信息化、管理信息化

21、、电子商务为主要内容的企业信息化建设。力争三分之一以上企业推行以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为主的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加快在全国性制造中心中建立有影响力的专业网站,构筑区域信息共享平台。(二)技术创新工程着力抓好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积极推进产、学、研结合,形成先进制造业基地有效的技术支持。鼓励大中型企业建立技术中心和研发机构,争取建立一批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研究中心。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到国外设立研发机构。争取更多的跨国公司和国内科研院所到浙江设立研发机构。加大研发投入,制造业研发投入(R&D)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力争达到左右,其中高技术产业达到以上。扶持建立若干个面向产业集群的生产力促进中心和技术创新服务中

22、心,构筑中小企业技术支撑体系。加强工业设计,大力推广应用先进制造技术。积极采用国内外先进技术标准,主动接轨国际制造业的生产标准体系,推进产品的国际标准认证。鼓励优势行业和企业制订或参与制订国际标准。(三)投资推进工程继续保持工业高强度投入,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完善投资增长机制,全方位、多渠道筹集资金,着力引导民间资金投入主导产业,参与大项目建设。大力推进传统优势产业的改造,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建设一批市场前景好、产业关联度大、带动作用强的大项目,集中力量推动乙烯、PTA、优特钢、船舶修造等一批大项目的建设。到年争取制造业累计新增投资达到亿元左右。(四)外向带动工程积极探索招商引资工作新机制,加大

23、招商引资力度,以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为目标,注重产业链配套,有针对性地开展对国内外知名企业的招商引资活动,重视技术、资金密集型重大项目的引进,力争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尤其是世界强企业数有明显增加。增强生产企业自营出口能力,提高出口产品的附加值,引导企业建立国际营销网络,进入跨国公司的供应链,开辟出口新渠道,实现工业制成品出口持续快速增长。主动接轨上海,积极参与长三角地区制造业的专业化分工与合作,进一步加强与国内其它地区大企业、大集团的协作,实现共同发展与提高。(五)工业园区整合提升工程充分发挥制造业产业集聚的优势,按照产业链配套的要求,集中力量整合提升各类工业园区,提高园区的投资密度和产出水平,建

24、立多元化投入、市场化运作、政府扶持、滚动开发的新型园区开发机制。重点建设个左右布局合理、功能完善、主业突出、产业配套、管理规范、环境优美的工业园区和开发区。通过高起点高标准统筹规划,创新区域协调机制,重点建设若干个大型集聚新区,成为承接国内外大企业投资的新平台。同时,大力促进中小企业按照垂直整合、水平分工的原则,加强企业联盟,实现集聚发展,提高中小企业的竞争力。(六)大企业培育工程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加快实施现代企业制度,鼓励更多的企业通过收购、兼并、控股、联合等多种方式做大做强,把建设大项目作为发展大企业的重要途径,加快形成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带动作用大的大企业、大集团。到年,力争有

25、家左右企业的年销售收入超过亿元。同时努力培育家左右技术创新能力和产品市场占有率在全国同行业领先的“小型巨人”企业。 (七)品牌发展工程重点抓好知名品牌的培育,加强名牌产品的推介,进一步做大已经拥有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产品荣誉称号的企业和产品;推动更多的企业和产品进入全国驰名商标和名牌产品行列。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和产品争创国际知名品牌。力争形成个左右具有较高国内外市场知名度的名牌产品。依托产业集群优势,大力推进区域品牌建设。(八)可持续发展工程贯彻实施清洁生产促进法和节约能源法,通过清洁生产、资源节约、污染治理、绿色营销和淘汰落后等手段,发展循环经济,推动制造业发展模式从末端治理向全过程控制转变

26、,推动制造业增长方式从高消耗高污染型向资源节约和生态环保型转变。力争以上重点控制污染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工业园区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制造业能源综合利用效率达到左右。初步形成以资源节约型、清洁生产型和生态环保型为特征的制造业新格局。着力推进欠发达地区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深度加工,培育特色产业,优化投资环境,积极承接发达地区制造业产业梯度转移,加快工业化进程。六、保障措施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着力构筑组织领导、基础设施、现代流通、人才支撑、投融资和政府服务等六大方面保障体系。(一)组织领导保障体系各级政府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落实领导分工联系制度和领导责任制度,切

27、实加强对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的领导。各地、各部门要按照浙江省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规划纲要的总体要求,结合实际制定相应规划方案和实施意见,把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工作纳入各级政府和部门的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各级经贸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快对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的组织实施,落实推进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的各项政策举措。(二)基础设施支持体系按照现代物流的要求,加快交通、通信、仓储等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降低制造业物流成本;优化综合运输网络布局,着力提高公路、铁路、水路、民航等交通设施的通行速度和运能,创造更优的投资硬环境。加快发展一批新的电源项目,统筹电源和电网的协调发展,构筑以大型电厂为支撑,kV 环网为主网架的电

28、力安全保障体系。鼓励建立各类园区共用的技术开发中心、产品检测中心、商品展示中心等公共平台。努力改善生态条件,配套完善生活服务设施,创造安全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三)现代流通先导体系坚持制造业与服务业协调发展相结合。把商品、信息集散中心建设和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结合起来,以大规模的流通带动大规模的生产,以现代化的流通促进现代化的生产,形成大生产、大流通、大市场的新格局。加快传统流通业态的改造提升,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营销方式。着力构建纺织品、小商品等国际采购中心。积极培育发展要素市场。推动工业企业创新贸易组织方式,进入跨国公司的全球分销体系,建立国际营销网络。加快构建产业损

29、害预警机制、反倾销反补贴及保障措施机制和贸易争端解决机制。进一步发挥流通在扩大消费、拓展市场、带动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方面的先导作用。(四)人才支撑体系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工作。重视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努力构筑各类人才脱颖而出的激励机制,营造创业留人的良好氛围。着力培育一支素质高、善经营、懂管理、适应国际竞争需要的企业家队伍,大力引进和培养一批先进制造业发展必需的经营管理人才和工程技术人才,培养和造就一大批中高级技工和熟练工人。力争建立起一批面向产业群的职业培训示范基地、博士后流动站和工作站,为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五)投融资保证体系运用世贸组织

30、规则允许的有关补贴规定,加大财政投入,集中财力设立省先进制造业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和鼓励制造业的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积极引导和鼓励民间资本投向先进制造业,大力支持有条件的民营企业从国内外资本市场融资,鼓励跨国公司和省外大企业集团以独资、控股和购并等方式来浙江投资,努力探索多元化投融资渠道。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和民资银行组建步伐,引导和鼓励各级金融机构支持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加快建立有利于引导各类投资主体发展先进制造业的经济调控机制。(六)高效快捷政府服务体系建立有利于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的政策、法律和市场环境。按照世贸组织的国民待遇原则,加快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进一步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贯彻依法行政原则,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创新政府服务方式,创建网上政策信息资源库,探索建立快捷的商品进出口通关新机制,努力提供一站式服务,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进一步改善投资软环境。标本兼治,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积极倡导诚信经营,努力建设“信用浙江”。着力培育一批适应市场经济要求、运作规范的行业协会。加快构建投资咨询、技术服务、资产评估、产权交易、信用担保、会计审计、法律服务等社会中介服务体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精品笔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