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詹巴斗曾做过这样一项试验:他找来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一辆停在比较杂乱的街区,一辆停在中产阶级社区。他把停在杂乱街区的那一辆的车牌摘掉,顶棚打开,结果一天之内就被人偷走了。而摆在中产阶级社区的那一辆过了一个星期也安然无恙。后来,詹巴斗用锤子把这辆车的玻璃敲了个大洞,结果,仅仅过了几个小时,它就不见了。后来,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依托这项试验,提出了一个“破窗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个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未得到及时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玻璃。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那么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
2、犯罪就会滋生、蔓延。这就是著名的“破窗理论” 。在我们的班级管理工作中,验证这个理论的事实俯拾皆是。如果地上有片垃圾,可能就会有更多的纸屑、饮料瓶、塑料袋;如果墙面上有一块脚印或球印,就可能会有无数个这样的印迹;刚办好的板报上有一处被抹掉,可能会有更大面积的被涂抹;有一个学生经常逃课、上网,就有可能有更多的学生逃课、上网这就是典型的“破窗理论”效应。破窗理论给我们班级管理的启示就是班主任要视小为大,要学会“小题大做”,见到被打破的“窗子”要及时修复。一辆汽车被盗,源于一个小洞;千里大堤顷崩,源于一个蚁穴。从哲学上讲这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班级工作中,我们要视发生在班级内的每一个不良现象都是
3、大得不能再大的事,一定要引起思想上的高度重视和工作过程中的谨小慎微,以防止“质变” 。一个凳子断了腿,处理不好,可能会影响学生爱护公共财物的习惯和心态;一次黑板没擦好,可能会引起班级日常管理秩序的混乱;一个正直的敢于管理的班干部如果遭到班内邪恶势力的报复,可能会导致班风的变化;一个同学课堂玩手机、睡觉可能会使这个孩子变得厌学而无所事事,最后逃课辍学所以我常说,班主任要有一双很勤的腿、一对很冷的眼和一颗很热的心。腿勤,就是要经常转班,一早一晚,甚至午间、课间休息时都要转;眼冷,就是要会观察、善发现教室内是否有被“打破的窗子” , “打开的小洞” ,以便及时“修补” ;心热,就是要动脑筋,会分析,
4、能判断,对你所发现的“破玻璃” 、 “小洞”要做出合乎情理的推测。曾经有过这样一件事:某班有个胖乎乎的男生,他每天早自习时总是要趴在桌子上睡觉,刚开始时也没引起班主任重视,以为他就是好睡懒觉罢了,有睡懒觉的习惯。可是突然有一天,东窗事发派出所来人把他带走了,经过调查了解,这孩子参与多次偷盗事件。原来他早上睡觉是因为他晚上在外面偷东西!如果班主任及早发现并予以制止,这个孩子可能不会在盗窃的路上越走越远!我们常说的“防微杜渐” 、 “亡羊补牢”似乎与“破窗理论”的含义有异曲同工之妙。 “防微杜渐”讲的是在错误或坏事情萌芽的时候要及时制止,不让它再发展。 “亡羊补牢”比喻在受到损失后要想办法补救,免
5、得以后再受损失。可见,在我们的传统文化里就有了关于“破窗理论”的经典思考。这同样在告诉我们,班级工作中,班主任要时刻注意那些被“打破的窗子” ,一旦发现,要采取积极措施,及时修补,一定不能让这扇“破窗子”成为一种暗示、一种“示范” ,进而导致更多的“窗子”被打破,甚至丢失掉整部“汽车” 。从小处讲不能让小毛病小问题毁了学生一生;从大处讲不能纵容一些很小的错误和不良风气滋生、蔓延,以侵蚀整个班集体,影响班集体的健康成长!一座房子如果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隔不久,其它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地被人打破;一面墙,如果出现一些涂鸦没有被清洗掉,很快的,墙上就布满了乱七八糟、不堪入目的东西;一个很干净的地方
6、,人们不好意思丢垃圾,但是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现之后,人就会毫不犹疑地抛,丝毫不觉羞愧。那么在班级管理中老师一定要及时修补破窗,才可以使班级稳定健康地发展下去。如果班级有了违纪行为没有及时处理,那么违纪的人数就会越来越多,弄得老师疲于奔命。所以不可以纵容学生的违纪行为。尤其作为班主任,要腿勤一些嘴勤一点,发现破窗及时弥补好,否则那些违纪的同学会洋洋得意,导致一些人的行为越来越随便,感觉班级像一盘散沙,缺乏应有的凝聚力。将“破窗理论”中的玻璃换成人,它变成了另一种说法,也是我对“破窗理论”的反思:找准班中的特殊学生,抓住教育机会进行教育,对班中其他学生的管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用。又如,就一所学校而言
7、,当我们的学校处于一个优雅、整洁的环境中,环境的优雅就会给我们一种不自觉的暗示:这里不能随地吐痰,不能随手乱扔纸屑果壳。当我们的班级处于一个上课认真听讲,课下不追逐打逗,人人以班级荣誉为重的环境中,这种气氛就会给我们一种不自觉的暗示:这里是学习的地方,不能破坏学习氛围,不能损坏班级荣誉。我认为在班级管理中容易诱发“破窗效应”的环节有:1、 课堂纪律,特别是小科的课堂纪律普通班的课堂纪律,特别是小科的课堂纪律一向不佳,在这里班主任和科任教师要记住“木桶理论” ,齐抓共管,严格要求,不要自以为某些科目不重要而忽视了课堂管理。因为任何一个科目的课堂纪律都是相关联的,一盘败则全盘皆输。2、考风考风不正
8、则学风必然不佳,普通班尤甚!班主任应下狠心抓考风,否则只会使作弊之风越演越烈,造成大面积泛滥。因为学生总有不服输的心理,开始学生可能厌恶作弊之人,但是当看到其长期不劳而获之后,心理也会形成不平衡,一试成功之后便容易一发而不可收拾。长此以往,弄虚作假之风盛行,重塌实苦学之人寥寥无几,班级质量何存?3、学习习惯这包括作业习惯、听课习惯、改错习惯等。普通班的学生往往以上环节存在问题,而这一点对于班级学风的形成非常关键,并且关系着学生学习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如果学生中有不完成作业、上课开小差、不记笔记、错了不改等不良现象发生而得不到纠正,则会在同学中造成不良的影响,形成“破窗效应” 。4、公共财物保护无
9、论是课桌椅还是讲桌、门窗等公物,在普通班更易遭受损坏,若被破坏而没有惩罚“凶手” ,而且在破坏后没有及时修缮,则容易给学生造成一种心理暗示,使得“灾情”雪上加霜。5、 舆论导向各个班级都有一定的舆论导向,而普通班如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则对教师的管理会起到最大的效用。如形成“我来学校是学习来的” 、 “老师严格教育我是为我好” 、 “师生之间是平等的”等舆论。6、 奢侈浪费之风这种风气都是由互相攀比引起的,内在原因仍是学生的不服输心理,普通班的学生这种心理更甚,这种风气若盛,则学生无心学习,为害甚深。普通班的班级管理中其它可诱发“破窗效应”的环节还有很多,只要其可能形成规模,就应引起班主任的充分
10、重视。针对以上不良现象,我个人认为应该从平时常预防、各类事件发生后的紧抓源头、事后重宣传几个环节来做好。1、平时常预防有些人常常喜欢等事情发生后才来做大文章,事实上,这样一方面既伤害了学生,另一方面也使班级工作显得相当的被动。因此,平时常预防才是最为根本的。首先,应该在班级中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班规班纪,使学生“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这样,学生即使犯了错误,他的心里也是明明白白,方便了后面的工作。在这一点上,我所带的班师生共同制订了班规班纪,从学生的纪律、学习、卫生等各方面都进行了细化的规定,以之为据进行学生管理就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其次,要高度重视“心理暗示”的作用。例如,破损的物品要及时修
11、缮,环境要保持卫生、整洁、有序,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不容易发生过错行为。七年级伊始,我所带班卫生一直较差,一方面我积极要求,严格检查,另一方面,我亲自与学生一起劳动,并每次进教室都不动声色的主动把地上的废纸、纸屑捡起放好,一个月以来,我所在班卫生大为改观。又比如,从开学第一天,我便告诉学生,我们都是优秀的学生,不把学生以普通班、实验班来区分,在相同的教师、相同的教育教学环境中所培养出来的结果现在看来是有很大的区别的。这些看似无足轻重的心理暗示其实总在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最后,要充分重视班级的学生及班级的各种“第一” ,因势利导,好的开局往往能够为教育教学的顺利实施铺平道路。有了平时经常性的有目的
12、的预防,慢慢的“破窗效应”就没有了可乘之机。2、各类事件发生后的紧抓源头俗话说“打蛇要打七寸” ,处理事件也要做到快、准、狠。处理要及时,教育要到位,惩罚要够火候,决不手软。普通班突发性事件,长期积累性事件时有发生,而且个别学生还有“大事不犯、小事不断”的心理和行为,在这里,班主任应该通过平时细致入微的观察,尽量在事故发生的源头处就将其扼杀,有些事情应及时上报学校,共同探讨,在重大事件上决不姑息,使其不能成为“破窗效应” 。3、事后重宣传并非事情处理完了就万事大吉,如果不能够及时在其他学生中利用这一契机进行宣传教育的话,只能是处理一个,下一个仍有可能继续发生。因此,事后的宣传更重要,它可以起到“杀一儆百”的作用。事后宣传的内容应包括:事情发生的经过、学校的处理意见、处理的方法等,适当的情况下还可以在学生中进行讨论,形成舆论导向。事后宣传做得好可以推动今后班级工作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