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病虫草鼠害防治技术200问.doc

上传人:hw****26 文档编号:3115923 上传时间:2019-05-21 格式:DOC 页数:76 大小:2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玉米病虫草鼠害防治技术200问.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玉米病虫草鼠害防治技术200问.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玉米病虫草鼠害防治技术200问.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玉米病虫草鼠害防治技术200问.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6页
玉米病虫草鼠害防治技术200问.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玉米病虫草鼠害防治技术 200 问1、玉米在整个生育期中都受到哪些有害生物危害?答:玉米在整个生育期内可受到多种有害生物危害,主要包括:病害、虫害、草害和鼠害等。是造成玉米减产、品质下降的重要因素。2、玉米在苗期都有哪些病害?答:有侵染性病害:细菌性茎腐病、丝黑穗、瘤黑粉、侵染性苗病、矮花叶病等。非侵染性病害:遗传性条纹症、生长点被害症、生理性干旱及日灼、盐(碱)害、肥害、缺素症、除草剂、杀菌剂、杀虫剂药害。3、玉米成株期都有那些病害?答:有多种叶斑病(大斑、小斑、园斑、灰斑、弯孢菌叶斑、炭疽、锈病、矮花叶、细菌性枯萎病) 、丝黑穗、瘤黑粉、纹枯、全蚀、褐斑、茎腐、穗腐等病害。4、玉米细菌性茎

2、腐病的症状? 答:茎腐病主要为害玉米中部茎秆和叶鞘。玉米 10 片叶前后时,叶鞘上出现水渍状腐烂,病组织开始软化,散发出臭味。叶鞘上病斑不规则形,边缘浅红褐色,病健组织交界处水渍状尤为明显。湿度大时,病斑向上下迅速扩展,严重时植株常在发病后 34 天病部以上倒折,溢出黄褐色腐臭菌液。干燥条件下扩展缓慢,但病部也易折断,造成不能抽穗或结实。5、玉米细菌性茎腐病在农田里是怎样传播的?答:病菌可在土壤中病残体上越冬,翌年从植株的气孔或伤口侵入。玉米 60cm 高时组织柔嫩易发病,害虫为害造成的伤口利于病菌侵入。此外害虫携带病菌同时起到传播和接种的作用,如玉米螟等虫口数量大则发病重。高温高湿利于发病;

3、均温 30左右,相对湿度高于 70即可发病;均温 34,相对湿度 80扩展迅速。地势低洼或排水不良,密度过大,通风不良,施用氮肥过多,伤口多发病重。轮作,高畦栽培,排水良好及氮、磷、钾肥比例适当地块植株健壮,发病率低。6、玉米细菌性茎腐病的防治措施是什么?答:防治措施有;实行轮作,尽可能避免连作。收获后及时清洁田园,将病残株妥善处理,减少菌源。加强田间管理,采用高畦栽培,严禁大水漫灌,雨后及时排水,防止湿气滞留,(2)及时治虫防病 苗期开始注意防治玉米螟等害虫。 (3)田间发现病株后,及时拔除,携出田外沤肥或集中烧毁。(4)发病后马上喷洒 5菌毒清水剂或农用硫酸链霉素防效较好。7、玉米丝黑穗病

4、的发生原因是什么?答:玉米丝黑穗病是以土壤传播为主,苗期侵染的病害。病原菌为丝轴团散黑粉菌。以冬孢子散落在土壤中,混入粪肥里或沾附在种子表面越冬,冬孢子在土壤中能存活 3 年。土壤带菌和混有病残组织的粪肥是其主要侵染源。种子表面带菌虽可传病,但侵染率极低,它是远距离传播的侵染源。玉米丝黑穗病发病轻重取决于品种的抗病性和土壤中菌源数量以及播种和出苗期环境因素的影响。近几年玉米丝黑穗病大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玉米多年重茬连作,盲目引种一些晚熟高感品种使土壤中病原菌的累积量越来越高,气候条件变化异常以及缺乏科学使用种衣剂的常识。8、玉米品种与丝黑穗病的发生有关系吗?答:不同玉米品种间的玉米丝黑穗病发生程度

5、差别很大,近几年在黑龙江、吉林两省发病率在 10%以上的品种多为辽宁、山东省等黄淮海地区培育的品种。在该地区平原地带玉米丝黑穗病发生较轻,所选育的品种缺乏对玉米丝黑穗病的抗性鉴定。9、气候条件对丝黑穗病的发生有什么影响?答:早春高温,土壤墒情好。农民抢墒播种。但播种后遇到持续低温,在土壤湿度适宜条件下,土壤温度是决定出苗时间长短的主要因素,低温条件延长了种子萌发到出苗的时间,就会加大了丝黑穗病菌的侵染机率,丝黑穗病菌侵染的最适时期是从种子萌发开始到一叶期,也就是种子萌发到出苗期。 。10、玉米丝黑穗病的综合防治?答:以抗病品种为基础,化学防治为主农业保健栽培措施为辅的综合防治技术。选育种植抗病

6、品种 从长远的目标,可持续控制的观点出发,防治丝黑穗病的基础工作应是选育抗病品种。严把品种审定关,杜绝高感品种在市场的流通。加强农业保健栽培措施减少菌源,适时播种、避开低温、减少病菌的侵染机率。在病害形成黑粉瘤未破裂时,及时摘除瘤体并携至田外深埋,减少病菌在田间的扩散和在土壤中的存留。化学防治使用种衣剂是防治玉米丝黑穗病最直接、经济、有效的措施之一。目前市场上种衣剂的品种很多。针对玉米病虫害不同的防治对象有一元和多元复配制剂,因此在使用上要有选择性。根据大量的试验研究证明,含有烯唑醇、戊唑醇和三唑醇成分的种衣剂对丝黑穗病的防治有明显效果。防效高达 87%一 96%。但烯唑醇药剂在低温条件下,播

7、种深度超过 3cm时易产生药害。地中茎生长受到抑制,种芽拱不出土、弯曲,在地下展开子叶。因此在使用含有烯唑醇成分的种衣剂时,要适时晚播避开低温,同时播种深度不能超过 3cm。目前戊唑醇在防治玉米丝黑穗病的种衣剂中使用最普遍。总之,利用抗病品种,有选择性的使用种衣剂和提高播种质量,加强田间管理就可以有效地控制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与危害。11、玉米瘤黑粉病发生原因是什么? 答:头年玉米收获后,病原菌冬孢子在土壤中或病株残体上越冬,冬春干燥冬孢子不易萌发,也不易失去活力而死亡。夏季遇到适宜的温湿度条件,越冬的孢子萌发产生担孢子,随风雨传播,落到玉米幼嫩组织,在有水滴的情况下很快萌发侵入玉米幼嫩组织的表

8、皮内产生病瘤,所以前旱后湿以及高温的气候是该病发生的主要原因。冬春及初夏干旱少雨有利于黑粉病病菌冬孢子存活,并且不利于玉米的正常生长;后期降水偏多,为黑粉病病菌孢子的萌发、侵染创造了有利条件。12、玉米瘤黑粉病怎么防治?答:(1)轮作倒茬 玉米瘤黑粉病病菌主要在土壤中越冬,所以进行大面积的轮作倒茬是防治该病的首要措施,尤其是重病区至少要实行 34 年的轮作倒茬。 (2)选种抗病品种。 (3)消灭病菌来源 越冬期间注意铲除病株,及时销毁并应在春播前处理完毕;秸秆用作肥料时要充分腐熟;田间遗留的病残组织应及时深埋。 (4)种子处理 可以使用 0.2%硫酸铅或三效灵克菌丹等拌种,以消灭种子所带来病菌

9、,同时还可以促进幼苗生产。 (5 )加强田管理 及时灌水,合理追肥,合理密植,增加光照,增强玉米抗逆性。13、玉米大斑病是什么症状?答:此病主要为害叶片,在玉米生长后期,特别是抽穗以后,病害逐渐严重。病斑初为灰绿色,沿叶脉迅速扩展,最后形成大型的梭状病斑,一般长 58 厘米,宽 1.21.5 厘米,最大的可长达15 厘米,宽 3 厘米以上,黄褐色或灰色,边缘颜色较深。严重时,病斑连片,使叶片枯死。潮湿时,病斑上产生黑色霉层,即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病害一般自下而上地发展,亦可侵染叶鞘和苞叶。14、玉米小斑病是什么症状?答:玉米小斑病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叶部出现病斑,但严重时苞片、果穗及籽粒也能

10、受侵害。小斑病病斑较大斑病为小,它的病斑大小与色泽随品种抗病性状而有差异。感病品种叶部病斑因受叶脉限制,表现为病斑椭圆形或长圆形,黄褐色,边缘为深褐色。抗病的品种病斑表现为黄褐色坏死小点,边缘为黄绿死晕圈,病斑并不扩大。在高温等有利于发病的条件下,感病品种病斑周围能出现浸润区,使病叶枯死。后期病斑上能出现露状物。15、玉米大、小斑病苗期会发生吗?答:玉米大小斑病在玉米整个生长过程中都可危害玉米,但主要发生在玉米生长后期。16、预防玉米大、小斑病在选种上应该注意什么?答:玉米感病自交系和感病品种的应用,是近年该病流行的主导因素,所以防治玉米大斑病应以培育和推广抗病品种为主,栽培防治措施为辅的综合

11、防治。17、预防玉米大、小斑病在田间管理上应该采取哪些措施?答:适期早播,育苗移栽,地膜覆盖等措施或调节茬口、播期,使玉米穗期避开雨季,可减少病害。合理密植,与矮秆作物间套作;加强肥水管理,注意拔节和抽穗期追肥,避免过旱、过涝等措施有助于提高或保持玉米的抗病性。玉米收获后,及时翻耕灭茬;提倡秸秆高温堆肥;避免用玉米秸扎篱笆等,可以减少初侵染菌源。18、玉米大、小斑病的药剂防治?答:对发生玉米大、小斑病的田块,每 10 天喷药 1 次,共喷 2-3 次。所用药剂为多菌灵、代森锌等。19、玉米矮花叶病是什么症状?答:玉米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苗期受害重。最初在心叶基部叶脉间出现许多椭圆形退绿小点或斑

12、纹,沿叶脉排列成断续的长短不一的条点,病情进一步发展,叶片上形成较宽的退绿条纹,尤其新叶上明显,叶色变黄,组织变硬,质脆易折断。有的从叶尖、叶缘开始,出现紫红色条纹,最后干枯。病株黄弱瘦小,生长缓慢,多数不能抽穗而死亡。少数病株虽能抽穗,但穗小,子粒少而秕瘦。根系易腐烂。20、玉米矮花叶病是怎样引起的?答:玉米矮花叶病是由玉米矮花叶病毒引起,这种病毒除为害玉米外,还侵染高粱、谷子等作物及杂草。玉米矮花叶病的初侵染毒源来自多年生的禾本科杂草。初春,越冬蚜虫复苏后,在新长出的带毒杂草嫩叶上取食而获毒,有翅蚜虫迁飞将病毒传播到春玉米及杂草上,以后在玉米上为害,造成病害流行。67 月份如天气干旱,不利

13、于玉米生长发育,而利于蚜虫繁殖、迁飞,发病重。21、如何预防玉米矮花叶病?答:一是种植抗病杂交种;二是适期早播,能避病增产;三是加强田间管理,增加玉米自身的抗病力;四是及时拔除病苗、病株,减少再侵染源。五是搞好蚜虫防治。22、玉米灰斑病是什么症状?答:本病主要发生在玉米成株期的叶片、叶鞘及苞叶上。发病初期为水渍状淡褐色斑点以后逐渐扩展为浅褐色条纹或不规则的灰色到褐色长条斑,病斑与叶脉平行延伸,病斑中间灰色,病斑后期在叶片两面( 尤其在背面)均可产生灰黑色霉层,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23、玉米灰斑病是怎么发生的?答: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玉米秸秆等病残体上越冬,成为第二年的初侵染源,该

14、病较适宜在温暖湿润和雾日较多的地区发生。而连年大面积各植感病品种,是该病大发生的重要条件之一。24、怎样预防玉米灰斑病?答:玉米收区后,及时清降玉米秸秆等病残体,减少田间初浸染来源;推广种植抗病品种;合理浇水施肥,促使健壮生长,提高玉米的抗病能力;在玉米开花授粉后或发病初期,用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或 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 800 倍液,或 50%退蓖特可湿性粉剂 600800 倍液,喷雾防治,710 后再施 1 次药。25、什么是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答:玉米弯孢菌叶斑病俗称黄斑病,主要危害叶片,也危害叶鞘和苞叶,初为褪绿小点,逐渐扩展成圆形或椭圆形病斑,在感病品种上病斑较

15、大,宽 1 毫米2 毫米,长 1 毫米4 毫米,中央苍白色、黄褐色,边缘有较宽的环带,最外围有较宽的半透明草黄色晕圈,数个病斑相连可形成叶片坏死区。弯孢菌叶斑病在不同品种上,特别是在抗病及感病品种上,病斑大小、形状、晕圈宽窄等特征差异较大。26、怎样预防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答:选种抗病品种;大面积清除田间植株病残体,杜绝和减少初侵染来源;是适当早播可避病,从而减轻发病;增施农肥;药剂防治,40 福星 EC5000 倍10000 倍液。 50代森 锰锌WP500 倍1000 倍液、50 退菌特 WP500 倍1000 倍液。一般病株率达 10左右时开始喷药防治,先用保护剂后用内吸剂,10 天 15

16、 天喷 1 次,连喷 3 次4 次,交替用药既可保证效果,又能降低防治成本,还可延缓产生抗药性。27、玉米圆斑病是什么症状?答:主要为害果穗、苞叶、叶片和叶鞘。果穗染病从果穗尖端向下侵染,果穗籽粒呈煤污状,籽粒表面和籽粒间长有黑色霉层,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病粒呈干腐状,用手捻动籽粒即成粉状。苞叶染病出现不整形纹枯斑,有的斑深褐色,一般不形成黑色霉层,病菌从苞叶伸至果穗内部,为害籽粒和穗轴。叶片染病初生水浸状浅绿色至黄色小斑点,散生,后扩展为圆形至卵圆形轮纹斑。病斑中部浅褐色,边缘褐色,外围生黄绿色晕圈,大小51535(mm)。有时形成长条状线形斑,病斑表面也生黑色霉层。叶鞘染病时初

17、生褐色斑点,后扩大为不规则形大斑,也具同心轮纹,表面产生黑色霉层。28、玉米圆斑病是如何传播的?答:该病传播途径与大小斑病相似。由于穗部发病重,病菌可在果穗上潜伏越冬。翌年带菌种子的传病作用很大,有些染病的种子不能发芽而腐烂在土壤中,引起幼苗发病或枯死。此外遗落在田间或秸秆垛上残留的病株残体,也可成为翌年的初侵染源。条件适宜时,越冬病菌孢子传播到玉米植株上,经 l2 天潜育萌发侵入。病斑上又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引起叶斑或穗腐,可进行多次再侵染。玉米吐丝至灌浆期,是该病侵入的关键时期。29、怎样防治玉米圆斑病?答:(1) 选用抗病品种。(2) 严禁从病区调种,在玉米出苗前彻底处理病残体,减

18、少初侵染源。(3)在玉米吐丝盛期,即 5080果穗已吐丝时,向果穗上喷洒 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 500600 倍液或 50多菌灵、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 400500 倍液,隔 710天 1 次,连续防治 2 次。(3)对感病品种也可在播种前用种子重量03的 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拌种。(4)对感病的自交系或品种,于果穗青尖期喷洒 25三唑酮(粉锈宁)可湿性粉剂 1000 倍液或40福星乳油 8000 倍液,隔 1015 天一次,防治 23 次。30、玉米穗腐病的症状及发病条件是什么?答:丝核菌侵入玉米果穗后,早期在果穗上长出橙粉红色霉层,后期病果穗变为暗灰色,在外苞叶上生出白色至橙红色或暗褐色至黑色小菌核。玉米丝核菌以休眠菌丝和菌核在籽粒、土壤或植物残体上越冬。该菌大多为表面生。温暖、潮湿的天气有利于该菌的侵染和病害扩展。31、怎么防治玉米穗腐病?答:防治方法:(1)首先要防治玉米纹枯病,从清洁病原、栽培耕作防治和药剂防治入手(详见玉米纹枯病) 。(2)选用抗病品种。(3)适当调节播种期,尽可能使该病发生的高峰期,即玉米孕穗至抽穗期,不要与雨季相遇。(4) 发病后注意开沟排水,防止湿气滞留,可减轻受害程度。(5)必要时往穗部喷洒 5井冈霉素水剂 10001500 倍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精品笔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