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卧看牵牛织女星教材解读1、 文本解读卧看牵牛织女星是当代科普作家叶至善先生的文章。这是一篇说明文,文章除介绍织女星和牵牛星及相关的天文学知识,还插入一些中外有关的神话传说、古代诗歌等,增加了文章的生动性和文学色彩。文章在介绍科普知识中还包含了作者人定胜天、积极进取的思想。从结构上看,这篇文章可以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文章没有直接向我们阐述牵牛星、织女星的概念,而是以杜牧的秋夕开头,给人一种阅读的美感, “天阶月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这一句诗照应了文题,引出说明对象“牵牛星、织女星” 。文章紧接着写中西方关于织女星的神话传说及对秋夕内涵的讲解,既与文题紧扣,又增强了读者的阅读兴趣,使说明文变
2、得有生气。第四自然段以设问开端,一句“那么牛郎星在哪里呢”承上启下,很自然的过渡到这篇文章的说明对象,转入第二部分的写作。接下来的内容叶至善先生通过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又把牛郎星和织女星联系在了一起。第七、八、九自然段,叶至善先生仍以设问开端,给我们介绍了什么是光年、银河系、河外星系。一篇文章,总是寄托着作者的情感,在第三部分,叶至善先生以乐观豁达的心态表明人类可以掌握并运用自然法则造福于世界,不必叹息生命的藐小和短暂。从内容上看,叶至善先生在开头部分通过引用诗歌、神话传说,符合青少年年龄及心理特点,引起阅读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获得了知识,表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在介绍天文学知识点的
3、写作时,叶至善先生运用了列数字、打比方、下定义、作比较等说明方法,具体形象的说明了事物的特点,使文章通俗易懂。文章最后引用了苏轼的诗歌“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这看似人人读完这文章后都会产生的共鸣感,叶至善先生却觉得人的存在自有高明之处。2、 教育价值卧看牵牛织女星这篇文章安排在鄂教版初二(下)这一教材中,学生这时已经有了一定的地理学知识,对文章的天文学知识能够很好的接受,并激发他们的科学学习兴趣。初二的学生总会产生一种无助感,他们在学生、生活中会有叛逆,在叛逆中会觉得迷茫,文中叶至善先生的豁达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能很好地激励他们,让他们去感受浩瀚神秘宇宙中人的价值。3、 教学目标1.
4、了解涉及牵牛星、织女星和相关的天文学知识。2.理解并运用文中的说明方法。3.体会这篇文章中所蕴含的哲理。4、 解决策略学习文章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就是读,通过阅读理清文章思路,体会文章的语言魅力和情感魅力。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勾画归纳并交流体会这些天文知识点。文章第一部分写了牛郎织女的故事,他们因为荒废劳作而被分开,每年七月初七才能相会,但是在第二部分的天文知识普及中,从科学的角度来看,牛郎星和织女星是永远不可能交汇的,牛郎织女的相逢也只能是存在于口耳相传的神话传说中了。叶至善先生对于天文知识点都用了很易懂的语言来描述,但是光年这一概念较难理解,学生在学习这一块的时候,应结合第六自然
5、段结尾处的例子,在生活实例中感受光年的内涵。2.回忆曾经所学习到的说明文的知识点,探讨本文主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我们常见的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学生很容易区分,但是作引用我们在说明文很容易忽略。本文开头结尾都运用到了这个说明方法,如文章开头引用诗歌,照应文题,使文章显得诗情画意,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除了作引用,本文还有下定义的说明方法,注意让学生区分下定义和作诠释。本文涵盖了常见的说明方法,对说明文的阅读起着重要的帮助。除了说明方法的运用,叶至善先生在语言方面也体现了说明文的逻辑性、严谨性、准确性、科学性。如文中多次使用设问开头,承上启下,使文章自然而然的过渡,增强文章逻辑性
6、。又如“这银河像一个扁平的车轮,直径约八万多光年,而且像车轮一样在旋转着”一句中,一个“约”表示大概,表明数目无法精确,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谨性。3.文章介绍了叶至善先生对牵牛星、织女星的科学探讨,引发对人生哲理的思考。面对宇宙,人们会不自觉地产生人生短暂、人很藐小的想法,叶至善先生也以作引用的说明方法给我们展示了这样的感受,即苏轼诗歌所言的“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但是叶至善先生用一个“可是” ,把这样藐小的念头立即打消。从另一个方面出发,我们人类虽然个体藐小,生命短暂,但是我们能够运用智慧,掌握自然法则,让神秘广阔的宇宙为人类服务。藐小的我们拥有无限的力量,这样的我们必然不用再叹息生命的短暂和藐小。卧看牵牛织女星是一篇既有知识内涵,又有思想哲理的文章,值得读者的学习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