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贴敷疗法.doc

上传人:hw****26 文档编号:3118120 上传时间:2019-05-2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穴位贴敷疗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穴位贴敷疗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穴位贴敷疗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穴位贴敷疗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穴位贴敷疗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穴位贴敷疗法穴位贴敷疗法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选取一定的穴位贴敷某些药物,通过腧穴刺激疗法和药物外治法的共同作用,起到祛邪扶正、防病治病的一种疗法。本项技术既可统治外症,也可内病外治,从针灸学角度看它属于灸法的延伸。药物组方多采用具有刺激性及芳香走窜的药物,如“消喘膏”等制剂,具有一定的“发泡疗法”特征。常用于久哮久喘、腹泻、痹症、喉音病、口疮、小儿遗尿等方面的病症。该法属于中医外治法的典型代表,具有方便、效佳、价廉、不良反应小等特点。该疗法历史悠久,起源于“天人合一”的中医理论和“春夏养阳”的治疗法则。夏令三伏天,机体各种机能条达、经络通畅之时,正式扶正培本、滋养阳气的有利时机。根据“春夏养

2、阳” (内经 )的防病思想,此时予以积极调养,培本以扶助正气,使患者的阳气充实,正气旺盛,抵抗力增强,使“正气内存,邪不可干” ,到了冬天就可以少发病或根治不发了。因此“穴位敷贴”属于防御性的治本之法。符合内经的“不治已病,治未病”思想。一、基本操作方法(一)辨证选穴用药1、腧穴选择及配伍辨证选穴:以脏腑经络学说为基础,通过辨证论治选取贴敷的腧穴组方,组穴宜少而精,一般不超过 2-4 个穴。局部贴敷或以痛为腧,贴药范围勿大。# 辨病选穴、神经节段选穴:根据疾病诊断选取患病脏腑相应经络的腧穴;或根据病症所属相应的神经节段选穴进行贴敷。局部选穴:选择离病变器官组织最近、最直接的腧穴贴敷药物,或在病

3、灶局部选择适当的阿是穴。也可在患病脏腑相应的体表选择腧穴或选用相应的背腧穴。(远端取穴:根据上下相引的原则,上病下取,下病上取,如鼻鼽、口疮取涌泉,脱肛取百会等。2、药物组方:外治法所使用的药物与内治法方药一致,针对所患病症辨证用药,多选用气味俱厚之品。在此基础上适当伍用通经走窜、芳香开窍、活血通络之品,以促进药物吸收,如冰片、麝香、沉香、丁香、檀香、川椒、白芥子、姜、肉桂等。选择适当溶剂如姜汁、酒、米醋等调和敷贴药物或熬膏,以达药力专、吸收快、收效速的目的。+ (二)贴敷方法1、敷法:此法较为常用,将生药剂或糊剂,直接敷在穴位上,其范围可略大于穴区,上以塑料薄膜盖之,并以纱布、医用胶布固定。

4、每次敷药的时间宜据具体病症、所用药物而定,一般来说,在所敷药物干燥后予以换敷较宜。2、贴法:此法亦较常用。多指用膏药胶布直接贴压于穴区,亦包括将丸剂用胶布粘贴于所选处。操作简便,多可令病家自己进行。贴法保持时间较长,可 24 天换贴一次。3、填法:本法仅用于神阙穴,将药膏或药粉填于脐中,填药量据病症,年龄及药物而定,填药时间隔日或隔二日一次。)4、覆法:指用较多量药物的生药剂、糊剂或药饼,覆盖于病灶(包括体表病灶反应区),之上,加盖塑料薄膜,用纱布、胶布固定。覆法用药部位较大,故多用于阿是穴。5、涂法:亦称擦法,将药汁、药膏、药糊等涂擦于穴区。也包括用毛笔或柿棉莶浸湿后略蘸药粉涂敷于穴区。此法

5、用药量少,适于小儿或对皮肤有一定刺激性的药物敷涂。6、滴法:将药汁根据病情需要温热或置凉后,一滴滴徐徐滴入穴区,以达到治疗目的。此法多用于神阙穴。7、叩法:以特制的药捧,蘸药汁点叩穴区,可反复施行。具有敷贴药物和机械刺激的双重治疗作用。/ n9 8、离子透入法:即在敷贴药物的同时,上加电极板,通以直流电,使药物离子透入体内,加强敷贴的治疗作用。此法近几年来,在大陆有推广之势。9、熨敷法:有二法,一为用治疗药物切粗末炒热布包,乘热外敷穴位;二为在敷贴的同时,予以加热。此法将药物作用和温热作用结合在一起。) d+ o- O ( n5 t10、掺法:指将药物研细,取少量掺在膏药(一般指硬膏药或膏药胶

6、布)上,再贴敷穴位的一种方法。由于膏药或膏药胶布,均系固定药方配制而成,通过掺加药物,有利于辨证施治,提高疗效。! Z(三)贴敷时间根据疾病的种类、药物特性及身体状况而定时间。一般情况下老年、儿童、病轻、体质偏虚者敷贴时间宜短,出现皮肤过敏如瘙痒疼痛者应立即取下。 1、 刺激性小的药物每次贴敷 4-8 小时,可每隔 1-3 天贴治一次。;2、刺激性较大的药物,如蒜泥、白芥子等,应视患者的反应和发泡程度确定贴敷时间,约数分钟至数小时不等(多在 1-3 小时);如需再贴敷,应待局部皮肤基本恢复正常后再敷药,或改用其它有效部位腧穴交替贴敷。. 3、敷脐疗法每次贴敷的时间可以在 3-24 小时,隔日

7、1 次,所选药物不应为刺激性较大及发泡之品。4、冬病夏治腧穴贴敷从每年入伏到末伏,一般每 7-10 天贴 1次,每次贴 3-6 小时,连续 3 年为一疗程。二、常见病症的穴位贴敷疗法(一)发作日久的虚寒型咳嗽、喘证、哮病、肺胀等肺系疾病。, 咳嗽时由外感内伤的多种病因,导致肺气失于宣发肃降,使肺气上逆所致,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嗽。喘即气喘、喘息,以气息迫促为其主要临床表现,作为一个症状,喘可以出现在多种急慢性疾病过程中,当喘成为这些疾病某个阶段主证时,即称为喘证。哮病是一种突然发作,以呼吸气促、喉间哮鸣有声为临床特征的疾病,痰浊内伏为哮病的宿根,常因感受外邪或饮食不当而诱发。肺胀是因咳嗽、

8、哮喘等症日久不愈,肺脾肾虚损,气道滞涩不利,出现胸中胀满,痰涎壅盛,上气咳喘,动则尤甚,甚则面色晦暗,唇舌发绀,颜面四肢浮肿,病程缠绵,经久难愈为特征的疾病。诊断依据引自实用中医内科学。以上病证相当于西医的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肺气肿等疾病。这些病都具有久咳久喘,反复发作的特点,大多属于虚寒证型,临床表现为咳嗽、喘息反复发作,迁延日久,鼻涕、痰液清稀而白,背部畏寒,冬季症状明显加重或感受风寒后发病,而夏季病情缓解,舌质淡红,苔薄白或薄黄,脉细或沉或弱。治法:温经散寒. 操作步骤:采用冬病夏治消喘膏治疗。消喘膏药物组方选温经散寒、辛香走窜、开窍活络之品:炒白芥子 21g,醋

9、元胡 21g,细辛12g,甘遂 12g,药物烘干或焙干后共研细末,取老姜汁的原汁或清水稀释 2-3 倍作为粘附剂,糅合药粉,制成 18 份球形膏药丸备用,药物可以临时配制,也可以密闭包装冷藏储存。贴敷时机:每年夏季,农历三伏天期间使用。每两次之间间隔7-10 天,三或四次为一疗程(与当年伏天次数一致);每年贴 1-2个疗程,连续三年为一个治疗周期。如有效本疗法可以长年使用。贴敷方法:取肺俞、心俞、膈腧 3 对背腧穴。穴位加减:喘息严重者加定喘,冬季反复感冒者加大椎,咳嗽痰多者加脾俞,咳嗽遗尿者加肾俞,喉中痰鸣难以咳出者加天突。每个穴位贴敷一个药丸,直接贴压于局部,按压成饼状,并用脱敏胶布固定,

10、表层再敷以橡皮膏,以防药物外渗污染衣物。或先将药物置于胶布粘面正中,再对准腧穴进行黏贴。每次贴 3-6 小时,局部刺激反应明显者应提前取下。皮肤反应:药物贴敷与穴位后,多数患者局部会出现麻木、温热、烧灼感、疼痛、微痒、针刺等感觉,也有部分患者无明显感觉,这些均属于药物吸收的正常反应,患者多能忍受。如果上述感觉特别剧烈、达到难以忍受的程度,请患者及时取下药物,用清水冲洗局部。用药后局部皮肤出现潮红、轻微红肿、轻度出水泡属于该疗法的正常皮肤反应。出现适度的皮肤反应疗效会更好。本疗法绝大多数患者反应轻微,但有 1%左右的起疱率,个别患者敷药处会遗留色素沉着。 特别提示:贴敷药物期间,患者应尽量避免贪

11、冷,避免食用生冷、寒凉、过咸等有可能减轻药物疗效的食物。(二)眩晕眩晕症见头晕目眩,视物旋转,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船,甚则仆倒。可伴有恶心呕吐、眼球震颤、耳鸣耳聋、汗出、面色苍白等。起病较急,常反复发作,或渐进加重。眩晕病因主要有情志、饮食、体虚年高、跌仆外伤等方面。其病性有虚实两方面,虚者为髓海不足,或气血亏虚,清窍失养。实者为风、火、痰、瘀扰乱清空。本病的病位在于头窍,其病变脏腑与肝、脾、肾三脏相关。操作步骤:1、敷脐疗法:(1)取枸杞、杜仲、钩藤、决明子、牛膝、川芎混合后研成细末,置干燥处备用。在贴药时,必须取仰卧位,并定准穴位,用酒精棉球将“神阙 ”穴擦干净,取药末 510克放在穴

12、位上,使药物贴稳,再用香桂活血膏或纱布和胶布固定,保持34天,10次为一个疗程。可补益肝肾,平肝熄风,适用于肝肾亏虚,肝阳上亢的眩晕。(2)取黄芪、五味子各10g,研为细末,加清水适量,调为稀糊状,外敷于肚脐孔处,敷料包扎,胶布固定,每日换药一次,连续3-5 天。可健脾益气,适用于气血亏虚所致的眩晕。2、敷涌泉法。取吴茱萸20g,肉桂2g,共研细末,米醋调匀,捏成饼状,于睡前贴敷于双足心涌泉穴,次晨取下,连续3-5次。或取吴茱萸适量,研为细末,用米醋或凡士林适量调为膏糊状外敷双足心涌泉穴,每日1换,连续10-15天。可引热下行,适用于肝火上炎,心肾不交的眩晕耳鸣,烦躁多梦,颜面潮红。(三)感冒

13、感冒是因风邪侵袭人体而引起的疾病,临床上以头痛、鼻塞、喷嚏、恶寒、发热、脉浮等为主证。诊断依据同前,相当于西医的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等。治法:解表疏风操作步骤:1、薄荷泥涂擦法:取鲜薄荷叶数片,用手揉成泥状,擦太阳穴、迎香穴、合谷穴,可使头痛、鼻塞缓解,体温下降。每日 2-4 次,1-3 天为 1 疗程。;2、蒜泥贴敷法:当感冒伴有明显咽痛时,可用本法贴合谷穴,方法为将大蒜 10g,去皮洗净,捣成泥状。每次取 3-5g 贴穴位上,一般贴 1-3 小时,以皮肤发痒发红但不起泡为度,每日贴敷一次,3-5 天为一个疗程。(四)面瘫病; 俗称口僻、吊线风,是以口眼歪斜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症。多因正气

14、不足,脉络空虚,卫外不固,风邪乘虚入中脉络,气血痹阻而发生。患者常在清晨洗脸漱口时发现口眼歪斜,主要表现一侧面部表情肌动作丧失,额部皱纹消失,眼裂增大,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并被牵向健侧,患侧不能蹙眉、皱眉、闭眼、露齿、吹口哨、鼓腮等动作。相当于西医的面神经炎。治法:祛风通络,养血和营( a3 E, D) U操作步骤:面瘫膏。蓖麻仁 30g,马钱子 5g,加朱砂 1g,共捣研成膏,备用。取穴选患侧颊车、地仓、四白、阳白、翳风穴等穴位,每次选 2-4 个穴位,每穴取膏药绿豆大小贴敷,胶布固定,每天换贴一次,7 天为一疗程。特别提示:本法仅限于治疗单纯性面瘫。四、禁忌症1、颜面部慎用有刺激性的药物

15、敷贴。严防有强烈刺激性药物误入口、鼻、眼内。2、对于可以引起皮肤发泡,溃疡的药物需要注意:& W(1)糖尿病患者慎用或禁用;(2)孕妇及瘢痕体质者禁用;(3)眼、口唇、会阴部、小儿脐部等部位禁用。3、过敏体质者或对药物、辅料成分过敏者慎用;4、贴敷部位有创伤、溃疡者禁用。五、注意事项1、刺激性强、毒性较大的药物,贴敷穴位不宜过多,贴敷面积不宜过大,贴敷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刺激过大或者发生药物中毒。2、对于孕妇、幼儿、久病、体质弱者一般不敷贴刺激性强、毒性较大的药物。同时注意使用药量不宜过大,贴敷时间不宜过久,并在贴敷期间注意病情变化和有无不良反应。3、治疗期间禁食生冷、海鲜、辛辣、刺激性食物。4、敷药后尽量减少出汗,注意局部防水。5、本疗法会出现局部皮肤色素沉着、潮红、微痒、烧灼感、疼痛、轻微红肿、轻度出水泡等反应,可自然吸收,无需特殊处理。6、贴敷后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范围较大、程度较重的皮肤红斑、水疱、瘙痒现象,应立即停药,进行对症处理。极少数过敏体质者,对于某种敷贴药物会出现全身皮肤过敏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7、贴敷部位出现起疱或溃疡者,待皮肤愈合后在进行敷药。小的水疱一般无需处理,让其自然吸收。大的水疱应以消毒针挑破其底部,排尽液体,消毒以防感染。破溃的水疱应做消毒处理后,外用无菌纱布包扎,以防感染。8 I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精品笔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