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利用本土资源,开发校本课程内容提要:在以“竹文化”为核心的校本课程研究实施过程中,我们认识到营造浓厚竹文化氛围是校本课程建设的基石,经营智慧竹文化课堂是校本课程建设的土壤,开展专题竹文化活动是校本课程建设的羽翼,形成地域竹文化神韵是校本课程建设的核心。只有在学校各项工作中不断积淀竹子文化,才能凸显校本特色。关键词:竹文化 校本特色“特色”是学校价值取向、生态环境、教育创新、教育传统的集中体现。 “校本特色”是以学生现实的环境和条件为背景,以学生的现实需要为出发点,挖掘学生和社会的课程资源,结合学校自己的特点,形成的关注特定学校的独特、优质、稳定的办学风格与优秀的办学成果。这个过程是一个长期的、
2、艰巨的、需要坚持不懈努力地过程。我校抓住以“竹文化”为核心的校本课程研究课题实施的契机,在建设庙小特色校本课程中取得了点滴体会。一、营造浓厚竹文化氛围:校本课程建设的基石学校特色文化氛围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学校的体现,是一所学校独特的精神风貌。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先进的学校特色文化氛围对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校地处龙游县南部庙下乡,境内气候温暖湿润,峰峦叠嶂,连绵 35 万亩竹海蔚为壮观,有“浙江大竹海”之美称。赏心悦目的自然生态景观、丰富的竹林资源以及由此而生发的竹文化,给予学生遐想的空间。我们以此为基础,以达到“陶冶学生情操,潜移默化影响师生的观念
3、与行为,提高师生学校生活的质量”为基本目标,以“形成竹文化特色学校”为最终目标,结合学校的校园建设,在“人创造环境”的同时,发挥“环境创造人”的育人功能,激发学生对竹的热爱,对家乡的热爱,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会用心体会身边的竹文化。1、利用宣传窗开设“家在竹乡”专栏。宣传窗中每月一期的“家在竹乡”专栏由全校 12 个班级轮流刊出。每月一个主题,所有的内容都由学生搜集,课题组教师具体指导。主题多样,有“竹乡名人” , “ 飞雪点竹妆” , “ 翠竹伴我同成长” , “乡竹,乡心”等。少先队负责评选每期的优秀编辑、美工、作者等,教导处负责评选每期的优秀读者奖、金点子奖和“火眼金睛” (找差错)
4、奖,并以班级为单位定期公布名单,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刊出质量,扩大了阅读面。从 2006 年 9 月到现在已经整整刊出了 30期,每一名学生在一次次参与中无形得到熏陶、感染,受益非浅。2、利用黑板报开设“竹乡风采”专栏。我校每个教室后都有黑板报。两周一期的板报,内容丰富多彩:竹乡逸事、竹乡趣闻、梦里竹乡、我为竹狂、竹海古道、竹海人家等等。每一期的板报都让人眼前一亮。驻足观之令人感叹:身在竹乡,心情欢畅。更为学生迸发出的热情、无限的创造力而惊诧。它为学生架设了亲近竹,了解竹,感受竹,热爱竹的桥梁。3、建立校园“竹林馆” 。我们先后共引进了 15 种竹子移栽在教学楼后的“竹林馆”中。每
5、棵竹子上挂有该类竹子的习性、分布、繁殖过程简介。定期组织各年级学生观察竹子的生长过程,记观察日记。学校文化是学校丰富的、宝贵的资源,因为只有优秀、和谐的学校文化,才能孕育出优秀、和谐的学校教育。为此,我校真正做到让每一面墙壁都说话,让每一块土地都育人,构建了一个底蕴深厚、和谐健康、催人奋进的校园环境。学校教学楼后的竹林馆,毛竹、雷竹、石竹、金竹等在教学楼的映衬下,显现出无限生机;校园的花坛,竹编围栏替代了原有的砖石围栏,少了分生硬呆板,多了分清新自然;教学楼的楼道里,陈列着四十余幅学生绘制的竹主题画,配上古诗文,洋溢着浓浓的艺术气息;美术教室中,竹刻牌匾、竹编工艺品、竹简书画讲述着竹的故事置身
6、校园,如同投入了大自然的怀抱,充满着竹子的气息,令人陶醉。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耳闻目染,对竹的认识有了显著的提高。二、经营智慧竹文化课堂:校本课程建设的土壤课堂教学的过程在本质上就是师生智慧活动的过程,从教师方面来说,有良好的教学设计,充实的教学内容,生动的教学方法,严谨的治学态度,使学生学得主动、愉悦、有效。从学生方面来说,要能主动地学习,广博地学习,思考地学习,有效地学习,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从学习中获得内在的利益,体验到学习乐趣,成为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主体。因此,我们这样地努力着构筑智慧的课堂氛围,把目光投向每一个学生,让师生在智慧的课堂里体验学习的快乐,享受教育的幸福,品尝收获的甜
7、美。1、打造竹韵课堂。我们以校本教材浙西大竹海风采为内容,建立“以活动体验为先导,以课堂实施为主渠道”的体验学习模式。学习这门课程不是为了考试,而是为了培养学生对竹子的浓厚兴趣,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团结协作的能力,在竹艺术渗透中获得精神的熏陶,在感悟竹的品性中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和现代意识。2、开展联动教研。语文组和综合组、数学组的三组联动教研模式是我们的一个创举。各组老师从不同的角度去冷眼看课堂,他们的建议往往使执教者眼前一亮、豁然开朗。每一次的教研活动,每一次的课堂反思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增强了实施者的信心,更为后来者开拓了一条通往成功彼岸的大道。智慧课堂是一种最直接的、帮助人们建立
8、完整体系的教育方式,其教育宗旨在于引导你发现自己的智慧,协助你发展自己的智慧,指导你应用自己的智慧,培养你创造自己的智慧。当你在课堂上微笑着接受学生的过失,当你在课堂上细心地关心学生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当你在课堂上努力把学生想得可爱可爱更可爱些的时候,你的课堂就一定充满了智慧。其最重要的价值在于帮助你构成一种前所未有的具有自我组织、自我进化、自我完善、自我构建、自我发展,具有独特个性的完整的集成智慧体系,在这体系下,校本课程的建设就有了孕育的土壤。三、开展专题竹文化活动:校本课程建设的羽翼学生在竹文化氛围浓厚的校园中学习、生活,他们赏竹、论竹、研竹、品竹,在探讨中得到情感的提升,在争鸣中获得
9、创作的灵感。我们适时为学生搭建起一个个展示自我的舞台,让学生在研竹的过程中画、唱、写、做,在活动的过程中提高实践和创新能力。1、画:我们成立了“笋丫儿小画院” ,由本校美术专职教师和民间画家何仲寅(县书画协会会员)担任辅导员,利用美术课和第二课堂进行素描和野外写生。家乡的一草一竹、一山一水都成了学生心中的“天鹅” 。2、唱:成立“笋丫儿艺术团” ,招收了 60 多名小演员,精心排练了“竹泉” 、 “竹竿舞”等具有乡土风情的舞蹈与歌曲。同时, 庆元旦,竹乡情文艺汇演从 2006 年开始成为学校的传统节目,到今年已在筹划第四期,虽然班级有变化,但每个班都有自己的保留节目,真可谓异彩纷呈。3、写:学
10、校创立“未来星创作室” ,其宗旨为: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学生写作水平,让孩子们用笔描绘家乡,用心感受家乡竹海的壮丽、优美。由于报名人数众多,我们以自愿申请、现场创作、抽签确定各班 6 名学生组成创作室班底,再聘请他们为各班的“斑主” ,在语文教师的指导下组建班级创作组。4、做:学校成立“竹艺品工作室” ,每个班还设有“竹艺吧” 。训,我们请民间艺人吴德林和美术老师为各班培训了 5 名骨干,再由他们辐射培训。仿,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竹制品、竹工艺品,把观察到的画出草图。做,从安全的角度考虑,我们要求每个学生和父母一起,但不能由父母代替,用竹子材料制作简单竹制工艺品。创,在模仿的基础上,我们提高
11、了要求,提倡做有新意的作品。使学生明白: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极大的激发了广大学生和家长的热情。赛,我们结合县里的科技创新大赛,学校征集创新作品、集体报名参赛。拍,对在县里获奖的作品我们除授予荣誉称号外,在征得学生和家长同意的前提下还举行了小小拍卖会,拍卖过程完全由学生组织,少先队提供支持,家长委员会具体指导。“森林,也许你一辈子都不会见到,但是它却实实在在地改变着你的呼吸”,我们通过选择以学生为主体的各种有益的系列活动实施特色发展,为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提供了充分的条件。学生是特色发展的主角,可以根据个人的爱好、兴趣、特长,进行自主设计、自主管理和自主评价,在主动参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且
12、在活动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发展技能、培养能力,特别是探究能力和创造能力。这一过程,不仅能培养学生良好的素质,而且能发挥学生的潜能和特长,张扬学生的个性,并进一步推进学校校本特色建设。四、形成地域竹文化神韵:校本课程建设的核心通过学习、研究和实践,我们认识到,我校独具的竹文化创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氛围,承载文化,传播文化,生产文化,以此来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健全学生的人格。 “竹文化” ,这扎根于“毛竹之乡”的地域文化具有丰厚的人文积淀,其育人功能是不可估量的。1、提高了人文素质。和谐发展已成为当今潮流。重视环境保护,维护生态平衡,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
13、资源,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学校通过设施建设,环境改造,竹资料展览和相关主题活动的开展,描绘了一幅人与竹和谐共处的优美画卷,呼唤人们关爱竹,尊重竹,保护竹,追求一个竹之美弥漫整个生活的新庙下,保护竹乡人民赖以生存的根本,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质。2、提高了爱乡意识。竹文化具有鲜明的庙下特色,这里高度重视种养竹和竹产业的发展,实施了一系列的“笋竹两用林整治” 、 “毛竹栽培”等工程,为全乡人民的人居改善和经济水平的提高做出了贡献。学生在课程实施过程中通过对这些知识的了解,激发了爱乡爱竹之情,从而在平时生活中发扬“我是竹乡小主人”的意识。作为竹乡人,竹乡的景,竹乡的人,竹乡的情,一切离学生那么近。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去感悟,去升华,去提炼,把他变为一种精神一种骨子里挥之不去、一种血液里时时流淌、一种无论身在何处都难以忘却的精神竹乡精神。这种精神在校园里就是一种文化校园文化。在落实开展“竹文化”课程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品尝到了“竹文化”积淀给我校带来的丰硕的成果,我们的老师和学生都感受到了“竹文化”独特的魅力、丰富的内涵,为学校深化课程改革,凸显校本特色提供了原动力。我们相信,只有把“竹文化”的理念渗入学校办学的各个层面,丰富和完善“竹文化”的育人理论,才能进一步凸显学校的办学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