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单元:论语选读第一课: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1.仪这个地方镇守边界的官员请求把自己引见(给孔子) ,说:“到这个地方的君子,我不曾有不得见面的。 ”随行的弟子把他引见给了孔子。这位官员出来,说:“诸位何必为孔子丧失(官位)担忧呢?天下没有德政已经很久了,上天将借夫子来宣扬大道。 ”2.长沮、桀溺(两个在水洼地里劳动的高大魁梧的人 )并力一起耕种,孔子从那儿经过,叫子路去打听渡口。长沮说:“那个手拉缰绳驾御车马的人是谁啊?”子路道:“是孔丘。 ”(长沮)说:“是鲁国的孔丘吗?”(子路)道:“是的。 ”(长沮)说:“这人吗,早就知道渡口在哪儿啦!”(子路又)问桀溺。桀溺说:“你是谁啊?”(子路)
2、道:“是仲由。 ”(桀溺)说:“你是鲁国孔丘的弟子吗?”(子路)回答说:“是。 ”(桀溺)说:“天下到处都是像洪水(一样混乱的情形) ,你与谁改变它?况且你与其追随(孔子这样的)避人之士,怎么比得上追随(我们这些)避世之士呢?”(桀溺)用耰松土,没停下(手中的活儿) 。子路走去把(事情)告诉(老师) 。夫子怅然若失地说:“人不可以跟鸟兽同群,我不跟世间众生(在一起) ,又跟谁(在一起)呢?(如果)天下政治清明, (我)孔丘(就)不会参与到变革中了。 ”3.楚国狂人接舆唱着歌走过孔子(的车子) ,说:“凤啊凤啊!你的德行怎么这么衰微呀?过去的不能挽回,将来的还可以赶得上。 (劝你)算了吧,算了吧
3、!现在参与政治事务的人危险啊!”孔子下(车) ,想要跟他说点什么。 (接舆)快步走着躲避孔子, (孔子)没法同他说活。4.子路跟随(孔子)而落在后面,遇到一位老年男子,用拐杖背着除草的农具。子路问道:“您见到我老师了吗?”老人说:“四肢不劳动,五谷分不清,谁是老师?”把他的拐杖插在田头,开始锄草。子路两手在胸前相合(恭敬地)站着。(老人)留子路住下来,杀了鸡做了黍米饭来给他吃,把他的两个儿子引见给子路。第二天,子路赶上了,把(这事儿)告诉(孔子) 。孔子说:“(这是)隐士啊。 ”让子路返回去见这位老人。 (子路)到(那里) ,(老人) 却(已经)走了。子路说:“不出来做官,就违背了臣对君应当秉
4、持的原则。长幼的礼节不能废弃,君臣的义又怎么能废弃呢?(老人家)想使自己保持清白,却破坏了君臣间的根本行为准则。君子做官,(目的是)推行道术。至于道术不能推行,我们已经知道了。 ”5.子路在石门外住了一宵(第二天清早进城) 。早晨看守城门的人说: “从哪儿(来啊)?”子路说:“从孔家来。 ”守门人说: “就是那位知道做不到却还要去做的人吗?”第二课:当仁,不让于师1.鲁国大夫叔孙武叔毁谤仲尼。子贡说:“这样做没有用啊!仲尼是不可毁谤的。他人的才德是丘陵,还可以超越;仲尼(的才德) ,是太阳月亮,没法超越。人即使要断绝自己(与太阳月亮的关系) ,那对太阳月亮有什么损害呢?只显示出他不自量罢了!”
5、2.陈亢(字子禽)对子贡说:“你是谦恭呵,孔子难道比你有才德吗?”子贡说:“高贵的人一句话可以表现出他的智慧,一句话也可以表现出他的不智慧。言语是不可以不慎重的!人们不可能赶得上夫子,就像他们不可能踩着梯子爬到天上去一样。(如果)夫子被封为诸侯,或者得到封邑而成为卿大夫,那他就像我们所说的:叫百姓立(于礼)百姓就会立(于礼) ,引导百姓百姓就会跟着走,安抚百姓百姓就会归附,发动百姓百姓就会团结协力。他活着的时候(人人敬爱他) ,很荣耀;他死了, (人人感到)悲哀。像这样的人怎么可能赶得上他呢?”3.颜渊感叹说:“(我的老师) ,仰望他越发觉得高远,钻研他的话语越发觉得坚实。往前看,他的道理有时
6、在前面(遥不可及) ,忽然间却发现在后面(已经实践) 。老师善于一步一步引导别人,他用各种文献典籍使我(的知识、视野)广博,用礼(这种规范)来约束我, (使我)想停止都不能。 (我)已经用尽了我的才能, (可老师的学识道德依然)像一座卓然矗立的东西。即使想追随他, (也)没有办法了。 ”4.孔子说:“如果说到圣和仁,那我哪里敢(当)呢?不过(我)朝着圣和仁的方向努力而从不满足,乐于教诲人而不知疲倦,就可以这样说罢了。 ”公西赤(字子华)说:“ 这正是弟子学不来的。 ”5.孔子说:“遇到做“ 仁” 的事情的时候,对老师也不要谦让。 ”6.孔子说:“诸位认为我有所隐瞒吧?我对你们没有什么隐瞒的。我
7、没有什么事情不让你们(知道)的,这就是孔丘啊。 ”7.孔子到鲁国小城邑武城去,听到弹琴唱歌的声音。孔子微微笑着说:“杀鸡怎么用得着宰牛刀! ”(当时在那里做地方长官的)言偃(字子游) 回答说: “从前我从老师那里听说:地位高的人学习了道就会爱别人,地位低的人学了道就容易使唤。 ”孔子说:“诸位! 言偃这话对啊! 我前面的话跟他开玩笑罢了!”8.孔子去见了南子,子路不高兴。孔子对他发誓说:“我假如不对的话,天厌弃我吧!天厌弃我吧!”9.孔子说:“颜回多么有才德啊!一竹筐饭,一瓢子水, (住)在狭窄的巷子里,别人受不了这种愁苦,可颜回却不改变他的快乐。颜回多么有才德啊!”10.子路、曾点(字子皙)
8、、冉求(字子有) 、公西赤(字子华)陪孔子坐着。孔子说:“因为我比你们年长一点,你们不要因为我(受拘束而不说出自己的想法) 。你们平时就说:人们不了解我呀!如果有人了解你们,那你们将怎么做呢 ?”子路轻率匆忙地回答:“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夹于大国之间,有军队来侵凌它,饥荒接着兵灾到来;(如果)我仲由治理它,等到了三年, (我可以)使百姓有勇气,并且懂得礼义道德。 ”孔子对他微微一笑。“冉求,你怎么样啊?”冉求回答:“方圆六七十平方里,或者(方圆)五六十平方里的小国, (假使)让我冉求来治理它,等到了三年, (我)可以使百姓衣食丰足。至于那礼乐教化,就要等德行高的人了。 ”“公西赤,你怎么样呢
9、?”公西赤回答:“不是说(我)能做什么,愿意学习啊。诸侯祭祀的事情,或者诸侯会盟的事情, (我)穿上礼服,戴上礼帽,愿意做一个小司仪啊。 ”“曾点,你怎么样呢?”弹瑟的声音逐渐稀疏,铿的一声(指弹奏终了时最后一声高音) ,曾点放下瑟站了起来,回答:“跟三位说的不同。 ”孔子说:“有什么妨碍呢?不过是各自说说自己的志向啊。 ”曾点说:“暮春三月,春天的夹衣已经穿得住了,我跟五六个成年男子,还有六七个男孩儿,在沂水中洗浴,在舞雩台上吹风,一路唱着歌回来。 ”孔子长叹一声说:“我赞同曾点啊!”子路、冉求、公西赤三个人出去了,曾点后来才离开。曾点说:“那三位说的怎么样?”孔子说:“不过是各自说说自己的
10、志向罢了!”曾点问:“老师为什么对仲由笑呢?”孔子说:“治理国家要用礼。他的话不谦让,所以我笑他。 ”“冉求所讲的就不是治理国家的事吗?”“怎么见得出方圆六七十平方里,或者五六十平方里,就不是国家呢?”“公西赤所说的就不是国家的事吗?”“在宗庙祭祀,或者会盟,不是诸侯国又是什么呢?公西华做小相,那谁还能做大相呢!”11.伯牛得了病,孔子去问候他,从窗户里握着他的手,说:“死亡,这是命啊!这么好的人却得了这么恶的病啊!这么好的人却得了这么恶的病啊!”12.颜渊死了。孔子说:“唉!老天要了我的命! 老天要了我的命!”13.颜渊死了,孔子哭得极为悲伤。跟着他的人说:“您哀痛过度了!” 孔子说:“真的
11、哀痛过度了吗?不为这个人哀痛,还为谁哀痛呢?”第三课: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1.孔子说:“仲由,教你的你懂了吗?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这就是聪明。 ”2.孔子说:“不念叨 怎么办,怎么办 的人,我拿他没办法了!”3.孔子说:“犯了错误而不改正,这就是真的错误!”4.子贡说:“君子犯错,就好比日蚀月蚀:犯错的时候,人们都看见了;改正的时候,人们都仰望着他。 ”5.子夏说:“人格卑下的人犯了错,一定会(加以)掩饰。 ”6.孔子说:“人能够光大道,而不是道能够使人显扬。 ”7.孔子说:“严于责求自己而少责求别人,就可以避免别人的怨恨了(人们就不会怨恨你了)。 ”8.子夏做了鲁国莒父这座城邑的长官,
12、请教施政方面的问题。孔子说:“做事情不要贪快,不要计较(贪求)小的利益。做事情贪快就达不到目的,贪求小利就成就不了大事。 ”9.孔子说:“做人却没有信用,我不知道他怎么可以(是根本不可以的) 。就像大车没有车辕和横木衔接的木销子,小车没有车杠前端与横木相衔接的销钉,它靠什么行走呢?”10.子贡请教施政方面的问题。孔子说:“使食粮充足,使武器装备充足,百姓就会信任政府了。 ”子贡说:“如果迫不得已一定要去掉一项,那么对于这三项先去掉什么呢?” 孔子说:“先去掉充足的武器装备。 ”子贡说:“如果迫不得已一定还要去掉一项,那么对于剩下的两项先去掉什么呢?” 孔子说:“先去掉充足的粮食。自古以来人都是
13、要死的(没有粮食也不过是死亡而已 ), (但假如)人民不信任政府, (那政府就)不可能站得住脚了。 ”11.孔子说:“天冷了以后,才知道松柏是最后零落的。 ”12.孔子在河边上说:“逝去的时间像这(流水) ,昼夜不停(地流淌)!”第四课: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颜渊问什么是仁。孔子说:“克制自己(的私欲) 回复到礼,就是仁。(有)一天( 你做到了)克己复礼,全天下都会称许( 你是)仁人。要做到仁靠的是自己,难道靠别人吗?”颜渊说:“请问( 克己复礼的具体) 条目。 ”孔子说:“不合乎礼的不看,不合乎礼的不听,不合乎礼的不说,不合乎礼的不做。 ”颜渊说:“(我)颜回虽然资质愚钝,愿意实践这些话。
14、”2.仲弓(姓冉名雍字仲弓)问什么是仁。孔子说:“出门如同接见贵宾(一样恭敬谨慎),使唤百姓就像承当重大祭祀(一样严肃庄重 )。自己不愿意承受的,不要加到别人身上。在诸侯国(做官) 、为诸侯( 做事)不怨天尤人,在卿大夫家(做官)、为卿大夫(做事)不怨天尤人。 ”仲弓说:“我冉雍虽然资质愚钝,愿意实践这些话。 ”3.樊迟(名须字子迟)问什么是仁。孔子说:“爱人。 ”问什么是智。孔子说:“了解人。 ”樊迟没明白。孔子说:“选拔正直的人安置到邪恶的人之上,能够使邪恶的人变为正直的人。 ”樊迟退下来,去见子夏说:“方才我拜见老师问他什么是智,老师说:选拔正直的人安置到邪恶的人之上,能够使邪恶的人变为
15、正直的人,这是什么意思啊?” 子夏说:“这话说得多么深刻啊!舜做了天子,从众人中选拔人才,任用了皋陶,不讲究仁德的人就疏远了。汤做了天子,从众人中选拔人才,任用了伊尹,不讲究仁德的人就疏远了。 ”4.子贡问道:“有一个字而可以拿终身去实践它的吗?孔子说:“大概是恕 吧!自己不愿意承受的,不要加到别人身上。 ”5.子贡问:“假如有一个人能够广泛地施惠于民众,并帮助(有需要的) 民众,怎么样?可以说是仁吧?”孔子说:“何止是仁,必定是圣了!尧、舜大概还担忧(达不到) 这种境界呢!仁就是,自己想要站得住就使别人站得住,自己想要通达就使别人通达。能够近取自己作比方(即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就是实践仁的
16、方法。 ”6.孔子说:“仁的境界很远吗?(只要)我想( 达到)仁(的境界),仁的境界就到了!”7.曾子说:“读书人不可以不抱负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 担当的东西重,而且路程遥远。把(在天下实现)仁作为自己(必须担当) 的责任,不是很沉重吗?到死才停止,不是很遥远吗?”8.孔子说:“有高尚志向、节操的人以及仁义之人,不会贪生而损害仁德,却会牺牲生命来成全仁德。 ”9.孔子说:“不仁的人不可以长久处于贫困中,不可以长久处于安乐中。有仁德的人安于实行仁,算计得精明的人利用仁(即如果实行仁能给他带来好处,他就实行) 。 ”五、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参考译文1 孔子说:“如果求富而不违背道义,即使
17、手持鞭子的下等差役,我也去做。如果求富而违背了道义,我就顺从我喜欢的(道义) 。 ”2 孔子向公明贾问卫国大夫公叔文子这个人,说:“是真的吗?夫子不说话、不笑、不取财物?”公明贾回答说:“把这事告诉您的人说错了(即告诉您这话的人弄错了) 。夫子到了该说话的时候才说话,所以人们不讨厌他说话;高兴了才笑,所以别人不厌恶他的笑;对于财物,符合道义才取,所以人们不讨厌他取。 ”孔子说:“是这样啊?难道真的是这样吗?”3 孔子说:“吃粗粝的饭食喝冷水,弯着胳膊枕着它,其中也有乐趣啊。干不正当的事而得来的富贵,对我来说好像飘浮在天空的云彩。 ”4 孔子说:“富和贵,这是人想得到的东西;可是不用正当的方法得
18、到富贵,君子不会接受;贫和贱,这是人厌恶的东西;可如果不能用正当的方法摆脱贫贱,君子就不摆脱它。君子如果离开仁,哪里能够成就君子之名呢?君子不会在吃一顿饭的工夫内背离仁,急迫仓促中一定这样(按照仁的要求)做,受磨难挫折时一定这样(按照仁的要求)做。 ”5 子路问怎样才算完美无缺的人。孔子说:“像臧武仲那样聪明,像孟公绰那样清心寡欲,像卞庄子那样勇敢,像冉求那样多才多艺,再加上礼、乐的修养,也就可以说是完美无缺的人了!”又说:“现在的完美无缺的人哪里一定要这样呢?见到利益就想到道义,面临危难挺身而出,付出性命,长期处于穷困之中,而不忘记平素的话或诺言,也可以说是完美无缺的人了!”6 孔子说:“君
19、子有九种考虑:看考虑看得清清楚楚,听考虑听得明明白白,脸色考虑温和,姿态考虑恭敬,说话考虑忠诚,做事考虑不怠慢、不苟且,遇到疑难问题考虑向别人请教,气愤的时候考虑发怒会导致祸害或冤仇,见到得到某种东西考虑是否合乎道义。 ”7 孔子说:“君子对于天下之事,无可无不可(即无一定之规) ,一切按照义去做。 ”8 子路问:“君子推崇勇敢吗?”孔子说:“君子以义为上。在位者有勇而无义就会作乱,平民有勇而无义就会成为强盗。 ”9 孔子说:“不修养品德,不讲习学问,听到了道义不能变而从之(听到了合乎道义的事情不能去做) ,自己身上不好的东西不能改正,这是我的担忧啊。”10 孔子说:“不是自己祖先的鬼、不是自
20、己应该祭祀的鬼神却去祭祀他,这是谄媚。见到正义不去做,这是没有勇气。 ”六、有教无类1、 【注释】教,教育;类,类别;名词。 【译文】孔子说:“人人我都教育,没有区别。 ” 领会孔子“有教无类” 的思想 1) 、 “有教无类” 的含义? 明确:不因为贫富、贵贱、智愚、善恶等原因把一些人排除在教育对象之外,对谁都进行教育。教育面前人人平等,每个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教育没有高下贵贱之分。 (2) 、 “有教无类” 的意义何在? 明确:“有教无类” 的思想及其实践,使接受教育的对象不再局限于统治阶层。这为平民士人通过接受教育而进入官僚阶层开辟了道路,扩大了教育的社会基础和人才来源,对于全体社会成员
21、素质的提高无疑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对教育和政治都有划时代的意义。 2、子日:“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 【注释】中人,一般人、普通人;语上,告诉他高深的学问和道理。 【译文】孔子说:“中等以上智力水平的人,可以给他讲高深的道理,中等以下智力水平的人,不可以给他讲高深的道理。 ” 领会孔子的教育思想 在孔子看来,人的智力水平天生是有区别的,要根据学生智力水平的高低来采取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即“因材施教”,这对我国教育学的形成和发展具有积极的贡献。 3、子路问:“闻斯行诸?” 子曰:“ 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 闻斯行之!”
22、公西华曰:“由也问 闻斯行诸,子曰: 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赤也惑,敢问。 ”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 【注释】斯,副词,就;诸,之乎;其,表反问。也,句中语气词;“进之”“退之”使动用法。 【译文】 子路问道:“ 听到就去做吗? ”孔子回答说:“有老父长兄健在,怎么能听到就去做呢?” 冉有问道:“听到就去做吗?” 孔子回答:“ 听到就去做!” 公西华说:“仲由问 听到了就去实践它吗,您说 有父兄活着;冉求问听到了就去实践它吗 ,您说 听到就去实践它 。我有点糊涂,斗胆问问。 ”孔子说:“冉求平时做事退缩,所以我要推他一把;子路本事太大(容易冒失)
23、,所以我要让他退一步想想。 ” 了解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 (1) 、颜回曾经向孔子请教什么是仁,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颜回表示:“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这句话意思是:听说了就表示去实践。即“闻斯行之 ”。 (2 ) 、现在子路直接问这个问题,想不到孔子竟是另一番回答:“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3) 、冉有也来问同样的问题,孔子曰“闻斯行之! ” 孔子对同一个问题,竟然给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回答。公西华感到有些糊涂,就向孔子请教。而孔子的回答耐人寻味:“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 原来,孔子之所以对同一个问题给出完全不同的回答,是因为问问题的人不一样。 本着这样的原则对学生
24、进行教育,现代教育上称为因材施教。 4、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 ”曰:“仁矣乎? ”曰:“未知。焉得仁?” “崔子弑齐君,陈文子有马十乘,弃而违之。至于他邦,则曰: 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之一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 违之。何如?”子曰:“清矣。 ”曰:“仁矣乎?”子曰:“未知。焉得仁? ” 【注释】旧,过往、过往;以告,应为“以之告” ;至于,去到;之,到;焉,哪里。 【译文】子张问道:“令尹子文三次当令尹这个官,没有高兴的脸色;三次罢免了他,也没有生气的样子。先前任令尹时的政事,一定把它告诉继任的令尹。他
25、怎么了?”孔子说:“(他)算得上忠了。 ”子张说:“(那)算得上仁吗?”孔子答:“不晓得。哪里算得上仁呢?” (子张问) “崔子杀了齐国的国君,大夫陈文子有马四十匹,却抛下离开齐国。到另一个国家,就说:这里的大夫就像我们齐国的大夫崔子一样啊。 于是离开这个国家。到了另一个国家,就又说: 这里的大夫就像我们齐国的大夫崔子一样啊。 于是又离开这个国家。 (您认为他)怎么样啊?”孔子说:“算得上清白了。 ”子张问:“ 算得上仁吗?”孔子说:“不晓得。哪里算得上仁呢?” 评析:孔子认为忠、清高与仁相比还差得很远。 5、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 【注释】反,类推。整句
26、话省略了主语。 【译文】孔子说:“若非弟子努力想弄明白某个问题却又弄不明白,就不去开导他,若非弟子想表达某种意思却又表达不出来,就不去启发他。举一个墙角作例子给弟子讲清楚,而弟子不能触类旁通推知另外三个墙角的情况,就不再去教他。 ” 了解孔子启发式教育的思想 (1) 、问:“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含义? 明确:若非弟子努力想弄明白某个问题却还没弄明白,就不去开导他;若非弟子想表达某种意思却表达不出来,就不去启发他。 这主要是突出一点,就是启发,这种启发开导的功夫可以称为点化,能给人茅塞顿开的感觉,并且留下深刻的印象。 现代人认为这是启发式教育。 (2) 、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
27、孔子说此话的意思显然是启发弟子学会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所以不管是学习还是做学问,培养举一反三的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 这就是现代教育学要求的举一反三。 6、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 ” 【注释】尝,曾经;以,来,用来。 【译文】孔子说:“我曾经整日不吃,整夜不睡来思考,没有益处(没有什么收获),还不如去学习。 ” 分析:孔子的教育思想里阐述了学与思的关系,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他认为学和思互相促进,只有把学和思结合起来才能使自己真正成为有德行、有学问的人。7、子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注释】罔,欺骗、迷惑;殆,危险。 【译文】 孔子说:“
28、光学而不动脑筋思考就会上当受骗,光思而不学就会陷入危险。 分析:这是说学和思不可偏废,能学习且善于思考,学思并重,这样才能两全其美。 8、子日:“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 ” 【注释】回,颜回;说,通“悦”,喜欢。 【译文】孔子说:“颜回不是对我有帮助的人,他对我说的话没有一句是我不喜欢的。 ” 分析:颜回是孔子的得意弟子,在孔子面前始终是毕恭毕敬的,对于孔子的学说深信不疑、全面接受,故孔子多次赞扬他。孔子说“回也非助我者 ”并不是责备颜回,而是赞许他。 9、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 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 子贡曰:“诗云: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其
29、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译文】子贡说:“贫穷却不谄媚(别人) ,富贵却没有骄傲自大,怎么样? ”孔子答道:“可以啊。 (但是)不如贫穷却乐于道,富贵却喜好礼啊。 ” 子贡说:“诗三百说 好比加工象牙和骨头,切了之后还要磨治;好比加工玉石,用刀凿刻之后还要打磨 那就是说的这种道理吧?” 端木赐啊,从现在开始可以同他讨论诗三百了,把过去的事情告诉他就能推知将来的事情!” 分析:孔子希望所有人都达到贫而乐道、富而好礼的境界。贫而乐道、富而好礼,社会上无论贫富都能安安分分,便可以天下太平了。 10、子夏问日:“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绘事后素。
30、” 日:“礼后乎?” 子日:“ 起予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注释】起,启发;言,谈论、讨论。 【译文】子夏问孔子说:“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 ,这几句话是什么意思?”孔子说: “先有白色的底子然后绘画。 ”子夏问:“ 这是说先有仁义然后才有礼吗?”孔子说:“卜商你真是能启发我的人啊!可以开始与你讨论诗经了!” 分析:孔子认为,内心的道德情操决定外表的礼节仪式,先有仁义才有礼节。七、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 参考译文 1 孔子说:“生下来就知道(生下来就有知识) ,这种人是上等的;学了然后知道,这种人是次一等的;遇到困难而去学习,这种人是再次一等的;遇到困难仍不学习,这种人就是下等的了。
31、 ”2 孔子说:“我不是生下来就知道的人,而是喜欢古代(文化) 、勤勉地去追求它的人。”3 孔子说:“只有十户人家的小地方,也一定有像我孔丘一样忠厚诚实的人,只是比不上我孔丘喜欢学习啊。 ”4 孔子说:“仲由,你听说过六种德行、六种弊病吗?”仲由回答:“没有啊。 ”孔子道:“坐下!我告诉你:一味喜欢仁而不喜欢学,它的弊病是愚蠢(不应以仁爱之心对待的,却以仁爱之心去对待) ;一味喜欢聪明而不喜欢学,它的弊病是放浪而没有准则;一味喜欢诚信而不喜欢学,它的弊病是害人害己;一味喜欢梗直而不喜欢学,它的弊病是因急切而伤害人;一味喜欢勇猛而不喜欢学,它的弊病是犯上作乱、闯祸;一味喜欢刚强而不喜欢学,它的弊
32、病是狂妄而不知道天高地厚。 ”5 孔子说:“一味谦恭而不拿礼来作节制就会很辛苦,一味慎重而不拿礼来作节制就会畏首畏尾,一味勇猛而不拿礼来作节制就会犯上作乱、闯祸,一味直率而不拿礼来作节制就会急切而伤害人。在上位的人对父母、亲族笃厚(即厚待父母、亲族) ,那么老百姓就会兴起仁厚之风;在上位的人不遗弃旧交,那么老百姓就不会不厚道。 ”6 子夏说:“尊重有才有德的人而看轻女色;侍奉父母,能够竭尽自己的力量;侍奉君上,能够贡献自己的身家性命;跟朋友交往,说话诚实有信用:这种人虽说没学,我也一定说他学了。 ”7 孔子说:“有德者吃东西不追求饱足,居住不追求安逸,勤勉于做事而谨慎于言谈,接近有道德的人来匡正自己的错误,这样就可以说是好学了。 ”8 鲁哀公问道:“你的学生哪个好学?”孔子回答说:“有一个叫颜回的好学,不把自己的怒气(或者对某人的怒气)发泄到另外一个人身上,不重犯早先犯过的错误,他不幸短命死了。现在就没有好学的了,再没听说过好学的人了。 ”9 孔子说:“古代学习的人是为了自己(增加学识、修养道德) ,现在学习的人是为了向别人卖弄。 ”10 孔子说:“后生小子进家就要孝顺父母,出门就要敬重长上,谨慎而诚实,广泛地关爱大众而亲近有仁德的人。做到这几点以后还有力量,就用来学习礼乐制度和文化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