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六章 甘薯害虫第一节 我省甘薯害虫的发生情况甘薯是我省主要的粮食之一,福建甘薯种植面积约占全国的 20%, 尤其是闽南闽东沿海地区。甘薯叶也是一种蔬菜。在我省气候温和、雨量充足,甘薯害虫有 125 种左右(全国有 160 多种) ,但常发性的有 20 多种。一、为害叶片的害虫甘薯天蛾(旋花天蛾或虾壳天蛾)斜纹夜蛾甘薯卷叶螟(合叶虫)甘薯麦蛾(卷叶虫)龟甲类(褐龟甲、小龟甲、黄金龟甲)甘薯叶甲甘薯烦夜蛾白羽蛾和褐羽蛾甘薯跳盲蝽(也称花生跳盲蝽) 叶蝉类二、为害茎蔓的害虫甘薯茎螟(蠹野螟、蔓野螟):以幼虫蛀害藤蔓造成虫瘿,是闽南甘薯藤蔓的主要害虫;甘薯大象虫(甘薯长足象虫):成虫取食嫩茎,造成
2、纵沟;幼虫蛀害藤蔓造成光滑梭形的虫瘿;甘薯小象虫:主要蛀害藤蔓基部(藤头或拐头) ,造成不规则的虫道,常因翻蔓或刮风造成断蔓。三、为害薯块的害虫甘薯小象虫甘薯叶甲:以幼虫潜入土中啃食薯块,造成不规则的凹陷,或蛀食形成弯曲的隧道。蛴螬类:是目前我省甘薯的重要害虫。2第二节 甘薯小象虫甘薯小象虫 Cylas formicarius Fabri.属鞘翅目三锥象甲科,是一种重要的甘薯害虫,也是国际国内检疫对象。一、识别特征二、为害部位和为害状幼虫蛀害薯块和藤头,在薯块的组织当中造成不规则的弯曲的隧道,充满粪便,并分泌毒素。致使甘薯发生恶臭变苦。不但不能食用,而且也不能饲用; 同时因蛀害的伤口,诱发各种
3、病菌的侵入,导致甘薯黑斑病、软腐病的发生,使甘薯易于腐烂而且不耐贮存 。三、主要生物学特性1、世代与越冬:甘薯小象虫在福建一年发生 5-7 代,世代重叠。冬季可以成虫、幼虫和蛹在薯块或藤头的组织当中(成虫也可在田间的隐蔽场所 )休眠越冬。但明显的越冬现象,在暖和的地区,成虫仍可活动取食,所以在冬季有甘薯种植的冬暖地区,此虫整年均可发生为害。 32、寄主:甘薯小象虫的寄主主要是甘薯,也能取食砂藤和登瓜薯等。在闽南沿海有一种当地叫奶草也可取食。3、生活习性成虫喜干、怕湿、畏光、不善飞翔、趋光性弱、耐饥力和耐寒力强。产卵位置:主要在外露的薯块表面,部分在拐头的表皮的组织当中产卵量:一般每雌可产 30
4、-200 粒,平均 80 多粒。但其产卵量与温度有关,一般在 27-32产卵量最多,如低于 15产卵量则大减少,如低于10时则不产卵。 幼虫共 5 龄。整个幼虫期均在薯块的组织当中。一般卵产在薯块上的,其幼虫就在薯块组织当中蛀食;而卵产在藤头上的幼虫一般在藤头蛀害,但有时也可向薯块蛀食。造成的为害状如上所述。 老熟幼虫就在隧道当中化蛹。刚羽化的成虫(在 2-3 天)一般不出洞(此时有的个体体色为黄褐色 ),当鞘翅硬化后才开始外出活动取食产卵等。四、发生与环境的关系1、气候条件:冬季冬暖少雨次年发生则较重;7-8 月高温干旱,常造成甘薯小象虫的大发生。其原因产有以下几个方面:高温干旱从生物学上来
5、说有利于此虫生长发育,致使产卵量加大 ;在 7-8 月份甘薯薯块正在膨大,此时如高温干旱土壤易龟裂,薯块易外露有利于此虫的的产卵;高温干旱对此虫的寄生菌(白僵菌) 不利。 2、土壤、地形条件:凡土壤易龟裂 (如粘重、有机质少、保水力差和土层薄)的田块,因在薯块膨大期薯块易外露而易受小象虫的为害, 故发生比较严重;3、耕作制度与栽培技术 一般连作的重于轮作; 早插或越冬薯比晚薯发生严重; 凡中耕培土、肥足早封行的田块发生比较轻。4、品种:凡是薯块质地组织疏松、水份多、淀粉少的品种受害 较重。凡是质地坚实。水分少、淀粉多、薯蒂长的品种受害较轻。五、防治办法41 农业防治选用抗虫品种 选择抗虫高产、
6、质地坚实、含淀粉高、水分少的福薯26 等良种。及时处理臭薯坏蔓、清洁田园 甘薯收获时有 60%-70%的甘薯小象虫潜存于臭薯坏蔓中,因此在甘薯收获时一定要及时把好、坏薯分开,拾净田边、沟边、房前屋后的臭薯坏蔓,集中用以沤肥或当燃料,降低越冬虫口基数,减轻翌年为害。栽培措施 首先要因地制宜选择与花生、大豆、蔬菜等作物轮作,水源条件好的要实行水旱轮作;其次要改良土壤,增施有机肥料,适时中耕培土,防止土壤龟裂和薯块外露,以减轻小象虫的为害。2 性诱诱捕方法:每 667放置 2-3 个诱捕器,每 1520d 换一次诱捕器位置,2 个月换性诱芯一次。从早春气温回升至 15以上开始,到气温下降至15止,连
7、续不间断诱捕,大量诱杀雄成虫,虫口降低 55.4%-57.9%,防治效果为 59.3%-69.3%。诱捕器自制法毒饵诱杀 春季气温回升到 15以上时,用小薯块浸在 90%敌百虫晶体 100 倍液中,浸 24h,取出晾干备用,在薯田四周,每 667均匀挖 50-60 个小穴,5穴深 12-15cm、宽 20cm 左右,穴中放置毒饵,杂草遮穴,每隔 7-10d 换毒饵一次,连续诱杀 2-3 次,降低冬后虫源基数。冬季在甘薯收获后,及时全面应用鲜蔓浸药(敌敌畏 300 倍液浸 3-6小时后,捞起晾干备用) ,扎成长 20-30cm、8-10 根一团,每亩 50-60 团,均匀放在受害薯田进行诱杀,降
8、低越冬的虫口基数,减轻翌年为害。3 生物防治6 月上旬7 月下旬,在甘薯小象虫 2、3 代成虫盛发期前 10 天,趁雨季和台风、雷阵雨后,及时用白僵菌 208(菌量 5108/g )或白僵菌 Bb-1(菌量 1107/g )1.5kg 拌细土 20kg,均匀撒施在藤头周围并盖土,若土壤干硬施前要先用水将畦面土壤灌透,然后再均匀撒施盖土,甘薯小象虫成虫感染致病死亡率可达 70%85%。4 药剂防治苗地防治 当薯苗地株被害率达 3%时,用 90%敌百虫晶体 800 倍液喷施。药液保苗 薯苗扦插前用 90%敌百虫晶体浸苗 1-2 分钟,立即取出晾干后扦插,保护薯苗效果较好。大田防治 在甘薯膨大期、甘
9、薯小象虫发生为害盛期,结合施夹边肥时,每 667用 3.6%杀虫双 GR2.5 kg 或 10%毒死蜱 GR 2.1kg,拌细土20kg 均匀撒施于藤头周围;或每 667用 48%乐斯本 EC1500 倍液或 40%甲基异柳磷 EC1500 倍液均匀喷洒甘薯藤头及附近畦面土表。第三节 甘薯麦蛾甘薯麦蛾又名甘薯卷叶虫,以幼虫吐丝卷叶危害,主要为害甘薯、蕹菜和其它旋花科植物。一、发生规律及危害特点甘薯麦蛾在我地 1 年发生 3-4 代,世代重叠。该虫以蛹在田间残株和落叶中越冬,甘薯麦蛾的成虫趋光性强,且行动活泼,白天潜伏于田间的隐蔽处,夜间进行交尾、产卵,卵通常散产于叶背面的叶脉之间,也有少数卵产于新芽和嫩茎上。二、防治措施(一)农业防治 61.秋后安要及时清洁田园,处理残株落叶,清除杂草,消灭越冬蛹,降低田间虫源。2.田园内初见幼虫卷叶为害时,要及时捏杀新卷叶中的幼虫或摘除新卷叶。思考题甘薯小象虫发生为害有何特点,应如何做好此虫防治工作? 甘薯大象甲的为害状与茎螟如何区别? 甘薯褐龟甲和小龟甲的成虫和幼虫的形态什么识别? 甘薯麦蛾与甘薯卷叶螟的为害状如何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