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作学(本科)15秋在线作业.doc

上传人:hw****26 文档编号:3120604 上传时间:2019-05-2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8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耕作学(本科)15秋在线作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耕作学(本科)15秋在线作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耕作学(本科)15秋在线作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耕作学(本科)15秋在线作业.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耕作学(本科)15秋在线作业.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耕作学(本科)15 秋在线作业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单选题 多选题一、单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80 分。)V1. 13.复种可以增加全年作物产量,提高光能利用率,最主要的是( )。A. 提高光合效率;B. 增加光合面积;C. 延长光合时间;D. 增加光合强度。满分:4 分2. 10.合理套作增产的主要原因是( )。A. 充分利用时间;B. 充分利用土地;C. 充分利用水分;D. 充分利用养分。满分:4 分3. 16.轮作减轻作物虫害的主要生物原理是害虫具有( )。A. 寡食性;B. 专一性;C. 伴生性;D. 广谱性。满分:4 分4. 18.在下列土壤耕作措施中,属于保土耕作的

2、是( )。A. 深松耕;B. 翻耕;C. 中耕;D. 免耕。满分:4 分5. 1.( )是在一定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科学技术条件下所形成的一整套用地与养地相结合的综合技术体系。A. 种植制度;B. 耕作制度;C. 土壤耕作制度;D. 养地制度。满分:4 分6. 15.在下列作物中,属于养地作物的是( )。A. 禾谷类;B. 油菜;C. 薯类;D. 豆类。满分:4 分7. 19.在下列土壤耕作措施中,作用土层最深的是( )。A. 深松耕;B. 耙地;C. 中耕;D. 翻耕。满分:4 分8. 12、合理间混作增产的主要原因是( )。A. 充分利用时间;B. 充分利用土地;C. 充分利用水分;D. 充分

3、利用空间。满分:4 分9. 7作物的生态适应性是作物布局的( )A. 前提;B. 保障;C. 基础;D. 目的。满分:4 分10. 11.下列属于套作的有: ( )A. 玉米|马铃薯;B. 小麦/玉米;C. 大麦豌豆;D. 稻稻稻满分:4 分11. 9.下列种植方式中,属于立体种植的模式是( )。A. 马铃薯套作玉米;B. 垄稻沟鱼;C. 玉米间大豆间蘑菇;D. 稻田生态养鸭。满分:4 分12. 4.我国光资源的特点之一是( )A. 纬度北高南低;B. 纬度北低南高;C. 经度东高西低;D. 海拔低高高低。满分:4 分13. 6在我国的粮食作物布局上,广大南方地区以什么为主?( )A. 水稻;

4、B. 小麦和玉米;C. 油菜;D. 棉花。满分:4 分14. 14.在下列作物中,忌耐连作的作物是( )。A. 马铃薯;B. 小麦;C. 水稻;D. 玉米。满分:4 分15. 20.翻耕的主要工具是( )。A. 有壁犁;B. 无壁犁;C. 深松铲;D. 钉齿耙。满分:4 分16. 3.与发达国家不同,我国农业生产发展的方向是( )。A. 提高劳动生产率;B. 提高土地利用率;C. 提高肥料利用率;D. 提高资金生产率。满分:4 分17. 5. 气候生产潜力(YLTW)、光合生产潜力(YL)、土壤生产潜力(YLTWS)和光温生产潜力(YLT)的大小顺序( )。A. YLTWYLYLTWSYLT;

5、B. YLYLTWYLTWSYLT;C. YLYLTYLTWSYLTW;D. YLYLTYLTWYLTWS。满分:4 分18. 17.减轻作物病虫草害效果最好的轮作方式是( )。A. 作物轮作;B. 复种轮作;C. 水旱轮作;D. 换茬式轮作。满分:4 分19. 2.耕作学与作物栽培学不同,其主要内容是研究如何提高( )A. 作物单产;B. 作物品质;C. 作物的抗病性;D. 耕地年产量。满分:4 分20. 8.下列种植方式中,充分利用空间的种植方式主要是( )。A. 间作;B. 轮作;C. 连作;D. 净种。满分:4 分二、多选题(共 5 道试题,共 20 分。)V1. 1.农业生产具有(

6、)特点。A. 强烈的地域性B. 明显的季节性C. 生产的连续性D. 管理的高效性满分:4 分2. 8.轮作换茬的主要作用包括( )。A. 充分利用资源B. 减轻病虫草害C. 调节土壤肥力D. 提高劳动生产率满分:4 分3. 6.间套作的增产原理包括( )。A. 充分利用生产季节B. 充分利用光能C. 改善通风条件D. 边行优势满分:4 分4. 4.根据作物对水分的生态适应性,下列作物属于喜水耐涝型的是( )。A. 水稻B. 高粱C. 甘薯D. 谷子满分:4 分5. 3.作物布局的依据是( )。A. 满足社会需求B. 作物生态适应性C. 符合社会经济条件D. 作物布局技术的可操作性满分:4 分得分 96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精品笔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