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麦拌种剂的详解拌种剂:乳油、水乳剂、水剂、悬浮剂、粉剂等(此类拌种剂仅仅是由常规喷雾剂型兑水稀释拌种使用的,严格意义上来说算不得种子处理剂型,但也稍稍有其使用方便的优势)种子处理剂:种子处理液剂、种子处理乳剂、种子处理悬浮剂、种子处理可溶粉剂、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种子处理干粉剂(此类是真正意义上的种子处理剂,是在传统剂型上,将配方优化,去掉可能会导致药害的一些助剂,使用更安全,但就持效期来说比拌种剂也并无延长)种衣剂:种衣剂、悬浮种衣剂、微囊悬浮种衣剂、可湿粉种衣剂、水乳种衣剂、干粉种衣剂(此类才是通常所说的包衣专用剂型,与其他剂型最大区别就是添加了成膜剂,保证了种子的安全性与持效期)在所有
2、拌种剂型里面,笔者从个人角度首推的是悬浮种衣剂与微囊悬浮种衣剂,它们的颗粒细度要优于可湿粉与干粉,同时相对于水乳种衣剂也不含有机溶剂(乳化剂等),比较能够保证效果与安全性,尤其持效期非常长,微囊悬浮种衣剂特有的缓释特性,持效期更长。小麦拌种常见成分杀菌剂:苯醚甲环唑、戊唑醇、灭菌唑、咯菌腈、精甲霜灵、萎锈灵、福美双、三唑酮、福美双、硅噻菌胺(全蚀净)等小麦拌种可防治病害全蚀病、根腐病、纹枯病、赤霉病(这四种病害仅限苗期,中后期无效)白粉病、锈病(这两种病害只能预防拔节期的侵染,中后期同样无效)腥黑穗病、散黑穗病(这两种病害属于种传病害,拌种可以很好的防治)黄条矮缩病、黄花叶病毒病、丛矮病(病毒
3、病通过防虫来预防)各种成分防治对象与安全性分析:硅噻菌胺(全蚀净):只对全蚀病有效,其他病害基本无效,防治率可达 80%以上灭菌唑(扑力猛):新型三唑类杀菌剂,对种传病害特效,但是对全蚀病防治率极差,其他病害效果还不错全蚀病防治率 50%以上产品效果对比:硅噻菌胺苯醚甲环唑咯菌腈戊唑醇萎锈灵、福美双、多菌灵、三唑酮等老产品对腥黑穗病、散黑穗病、根腐病防效还可以,但是对其他病害防效十分欠佳。精甲霜灵一般都是与咯菌腈复配出现,但是它只能防治腐霉菌、疫霉菌、立枯丝核菌等病菌引起病害,在小麦田使用纯属浪费钱买废物。三唑类产品与咯菌腈都属于广谱防治型产品,但就防治谱来说,咯菌腈更适合经济作物还有花生、大
4、豆等作物更多一点。三唑类安全性对比(烈性与之相反):苯醚甲环唑灭菌唑三唑酮烯唑醇腈菌唑戊唑醇丙环唑己唑醇氟硅唑在选择三唑类拌种的时候,不建议选择含有戊唑醇的产品,别管什么剂型,拜耳立克秀在东北赔偿三个亿的例子还血淋淋的摆在眼前,放在国内企业可没几个承担得起。杀虫剂:甲拌磷(3911)、甲基异硫磷、克百威、丁硫克百威、毒死蜱、辛硫磷、吡虫啉、噻虫嗪等小麦拌种主要防治虫害地下害虫:蛴螬、蝼蛄、金针虫、地老虎;蚜虫、吸浆虫等其中甲拌磷(3911)、甲基异硫磷、克百威三种产品属于高毒农药,在很多地区已经被政府管控,不做过多表述。丁硫克百威属于克百威的二代衍生物,通过在害虫体内转化成克百威起效,但是使用
5、不安全,尤其对鸟类害处非常大,昆虫取食死亡后还可对有益生物造成二次中毒。毒死蜱、辛硫磷这两种有机磷农药是目前应用相当广泛的地下害虫杀虫剂,其中毒死蜱见效较快、效果较好,但在土壤中持效期只有 40 天左右,对地上害虫无效;辛硫磷见效较慢,但是持效期相对较长,可达两个月左右,同样对地上害虫无效。两者同属有机磷类,也继承了此类缺点,一是使用不当极易烧芽,二是拌种后必须阴干,快速播种,有机磷见光分解太快,放置时间过长易失效。吡虫啉、噻虫嗪同属烟碱类杀虫剂,在包衣使用时,对地下害虫具有良好的驱避作用,且持效期非常长,对地上蚜虫可持效至灌浆前。两者最大的不同点是,一个属于一代烟碱类,另一个属于二代烟碱类,没有交互抗性,且相对来说,噻虫嗪抗性要稍微低一些。但两者对地上红蜘蛛基本没有效果,可于年后使用水乳剂型菊酯类杀虫剂配合除草剂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