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苣苔科.doc

上传人:sk****8 文档编号:3121557 上传时间:2019-05-2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1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苦苣苔科.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苦苣苔科.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苦苣苔科.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苦苣苔科.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苦苣苔科.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苦苣苔科及其四种典型植物的介绍苦苣苔科是一个中等大科,全球约 140 属,2000 余种,广布于亚洲、非洲热带及亚热带地区,欧洲南部、大洋洲、南美洲及墨西哥的热带至温带地区也有分布。我国是世界上苦苣苔科植物种类丰富的国家,共计有 56 属,约 450 种。苦苣苔科可分为两个亚科即苦苣苔亚科和大岩桐亚科,我国的种类均属于苦苣苔亚科。苦苣苔科植物在原产地主要生于石灰岩岩石上或石灰岩岩壁; 石灰岩林下、阴处或溪边、沟边石上;山地林中石上或树上;土山林中。因此它们适合在阴蔽、凉爽、湿度大的环境中生长。我国分布的苦苣苔科( Gesneriaceae)植物大部分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许多种类还可作药用,但许

2、多未被开发利用,一些科研院所引种了如唇柱苣苔属(Chirita)、半蒴苣苔属(H emiboea)等属的少数种,主要是做科研和药用栽培。近年来花卉产业发展迅速,在一些地方已成为支柱产业之一。随着花卉产业的兴旺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传统花卉品种已不能完全满足市场的需要,对野生花卉的研究与开发逐渐为人们所重视;苦苣苔通常为多年生草本植物,许多种类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但目前在国内仍鲜为人知。苦苣苔科植物是近年来国际上较为流行的观赏花卉。该科植物以矮小紧凑的株形、硕大而美丽的花朵、奇异有趣的叶片及独特的耐阴性而深受人们喜爱。我国苦苣苔科植物资源丰富,类型众多,如唇柱苣苔属、吊石苣苔属、芒毛苣苔属、蛛毛

3、苣苔属等多种植物枝叶独特,花多、花大、色艳,可被选育用于城市环境美化。苦苣苔科观赏植物是现代园林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是家居美化绿化的特殊种类。按观赏性状划分,观花类群:全部为唇柱苣苔属植物,不同种的花期各不相同,全年 12 个月都有开花的种。由于大多茎叶质脆易折, 不宜作地被、切花等使用, 宜作为室内盆花。硕大苞片的一类也划归于观花类群;观叶类群: 叶片具有银白、紫红的叶脉,或墨紫斑块; 或绵长的白、紫及红紫色毛状附属物;或者叶形特殊,肉质似芦荟;或叶呈心形;或有异形的变化;在控制水份供给的情况下,一些种往往叶片呈现美丽的粉红至紫红晕。按植株大小划分,微型盆栽类群:植株体小,可栽植于 15

4、cm 以下的盆内,既有美观的叶,也有硕大的花,极具开发成微型盆花的潜质;一般盆栽类群:其余均属于一般盆栽类群。按照植株香气划分,香型盆花类群:叶具有宜人的芬芳气息。如小花苣苔、桂林小花苣苔、阳朔小花苣苔和心叶小花苣苔在轻微触碰时便能散发出较浓烈的香气,而处于较强烈的日照之下,香气更可氤氲散发。肥牛草则具有独特的香气;一般盆花类群:除上述数种之外其余均属于一般盆花类群。按株型划分,桩景盆景类群:植株经过一定年限生长能够形成桩景式的形态,在花期赏花之外,经年还可欣赏茎杆造型;匍匐垂吊类群:具有垂吊观赏的特性,属于此类的有多痕唇柱苣苔、肥牛草、小叶唇柱苣苔、河池唇柱苣苔等;普通型:大部分该两属植物均

5、为地上茎短小的莲座型,盆栽时颇为美观,但属于常见株型,故划入普通型范畴苦苣苔科植物种类繁多,性状各异,在花色、叶形、毛被、脉纹及颜色等方面有许多不同式样,部分种类存在多态性, 苦苣苔科植物的观赏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观花:苦苣苔科大部分种类的花造型奇特,为不对称的管状花,较大,花序伸长挺立, 多花,花朵悬垂,婀娜多姿,花色丰富,有深浅不一的蓝、紫系列,也有白色、黄色、浅红至朱红的,花冠缀以各式斑纹。广西产的苦苣苔科植物可用于观花的种类主要有唇柱苣苔属、朱红苣苔属、芒毛苣苔属、金盏苣苔属、吊石苣苔属的种类。观叶:苦苣苔科植物绝大多数为阴生常绿类型,一些种类具花叶,如蚂蝗七、三苞唇唇柱苣苔、羽裂

6、唇柱苣苔、九万山唇柱苣苔、荔波唇柱苣苔等,一些种类叶紫红色或具紫色网纹或毛被,如永福唇柱苣苔、斑叶唇柱苣苔等, 这些种类都很适合于室内观赏。半蒴苣苔属的一些种类生长迅速,覆盖力强,叶色四季深绿,适于作地被植物。观形:唇柱苣苔属的一些条叶种类如条叶唇柱苣苔、刺齿唇柱苣苔、线叶唇柱苣苔、文采唇柱苣苔、肥牛草以及单座苣苔为亚灌木状,茎短而苍劲,自然形成盆景效果。苦苣苔科植物因花繁色艳、叶片独特及株形紧凑而深受人们喜爱,又因其抗干旱耐瘠薄能力强,易繁殖易栽培,因而具有极大的开发潜力。根据其生态习性和观赏特点,可将苦苣苔科植物分为以下几种应用形式。1、室内观赏苦苣苔类植物具花叶姿韵于一身,且大多数都耐荫

7、,这对于室内观赏提供了很好的种质基础,也有利于改变室内常绿观赏植物的单调景象。如叶面具白色网纹的九万山唇柱苣苔、荔波唇柱苣苔、永福唇柱苣苔等观叶植物,给居室增添了一丝亮丽的色彩。吊石苣苔,花大、紫色,可以悬挂于室内,自然而富有浪漫情调。2、用于花坛花境布置单座苣苔、异裂苣苔、牛耳朵、蚂蝗七、桂林唇柱苣苔、硬叶唇柱苣苔、龙氏唇柱苣苔、百寿唇柱苣苔等等花多、花大、色泽鲜艳、株形美丽, 而且属多年生肉质草本,较易于栽培作花坛、花境应用,一些多年生直立肉质草本,如在全区均有分布的半蒴苣苔属适应性很强,也可作花坛、花境材料。3、构建岩石园该科植物大多数都是石灰岩植物,天然的生长环境自然与岩石形成了一种刚

8、柔相济的天然、深刻的自然美、内涵美:或自然、或清新、或野趣、或飘逸、或潇洒。由于种类丰富, 小生境多样,因而可以构建一个集种类、景观于一体的岩石园。4、用作林下地被植物现代园林地被具有彩化、美化的发展趋势,苦苣苔科植物是一种理想的选择。在乔灌林下大面积种植直立性草本如半蒴苣苔属、单座苣苔属、异裂苣苔和灌木无毛漏斗苣苔植于树下,可使环境满目绿色,生机勃勃,丰富了植物群落结构,具有良好的景观效果和生态效益。唇柱苣苔属等属在自然林下的石灰岩露头上可形成一片片的纯群丛,也可作路边、林荫下、林缘的地被植物,以改变林下多用麦冬、吉祥草、冷水花和草坪的单调景象。另外,苦苣苔科为药用植物,许多种类具有清热解毒

9、、祛痰、止咳、平喘、活血散结、消肿止痛、除湿等功效。对于各种炎症、咳喘、疮疖、风湿、跌打、烫伤、蛇虫咬伤及妇科疾病有较好的疗效,且使用历史悠久,用药经验丰富,效果确凿,但目前国内外对该科药用植物重视不够,研究极少,在这些种类中开发滋补类、止咳类及跌打损伤类新药将具有广阔的前量。新的野生药源的发现更为新药的研制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苦苣苔科药用植物大部分种类都分布于狭小而生境特化的区域内,环境变化易造成其居群数量减少甚至灭绝。近年来,随着化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光谱解析技术的提高,从苦苣苔科植物中发现越来越多具生物活性的成分,特别是苯乙醇苷类抗炎、抗肝毒作用,从中发掘抗炎、保肝药物已成为许多药学家的

10、研究目标。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森林的乱砍滥伐、毁林开荒、采矿、道路及水利建设等, 对植物资源掠夺性开发利用,造成苣苔科观赏植株资源的损失和灭绝,中国热带的另一特有属扁蒴苣苔属的扁蒴苣苔仅分布于广西和海南的陵水和保亭,且生于山谷流水两岸,随着旅游和水资源的开发,能否使其得到保护而避免灭绝,这是一个令人担优的问题;我国许多地区野生植物资源的灭绝,教训是深刻的,很多种类人们还来不及认识就灭绝了,因此,各省( 区) 要加强对热带地区特有苦苣苔科观赏植物种质资源的保护。具体措施:1、热区各省林业和环保部门要加强资源保护的宣传,严禁乱砍滥伐,毁林开荒,增强保护意识;2、在采矿、道路、水利及其它工程建设规划

11、时,必须要有从事植物分类学和植物资源学的专家参与,以便对一些特有及濒危物种进行抢救,通过迁地保护等措施,最大限度地保护好特有及稀有濒危物种,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在城市绿化应用中,苦苣苔科植物是一个创新资源,其绝大多数都是岩生植物,岩生植物最大的特点就是株矮色艳,野趣横生,稍加利用便可使深居闹市的人们足不出户就可领略山野之美和满足崇尚自然之纯情。园林设计者如创造性地利用它,会营造出更多的独具特色的园林景观。根据其观赏特点和药用价值,以下简要介绍四种苦苣苔科植物,即,美丽唇柱苣苔、圆叶唇柱苣苔、吊石苣苔、弥勒苣苔可。美丽唇柱苣苔美丽唇柱苣苔(Chirita speciosa Kurz),苦苣苔科(

12、Gesneriaceae),唇柱苣苔属(Chirita ),产云南南部及西部。生于山谷石上,海拔 7001500 米。在越南北部、泰国、缅甸及印度东北部也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云南西部。美丽唇柱苣苔为多年生草本。根状茎长,之字形,弯曲,被锈色长柔毛;地上茎近不存在或很短。叶约 2 对簇生茎顶端,具柄;叶片草质,两侧不对称,卵形,顶端急尖,稀钝,基部斜心形,边缘有多数小牙齿,两面均被白色短伏毛,下面沿脉被锈色柔毛;叶柄长,被锈色柔毛。花序单生叶腋,有 1-6 花;与花梗被锈色柔毛;苞片狭卵形或长圆形,边缘有小齿,密被锈色毛;花梗长 1.5-2 厘米。花萼长 1.1-2.4 厘米,5 裂至中部附近,

13、外面被锈色柔毛,内面无毛;裂片狭三角形,中部以上变狭,多少呈钻形。花冠蓝紫色,外面被短疏柔毛,内面在筒上部及雄蕊之下被短柔毛;筒细漏斗状,上唇长约 1 厘米,2 浅裂,下唇长约 1.6 厘米,3 裂近中部,裂片近圆形。雄蕊的花丝着生于距花冠基部 15 毫米处,长约 11 毫米,在中部变粗并膝状弯曲,无毛,花药椭圆形,长 6.5 毫米,密被短伏毛。花盘环状,高 0.7毫米。雌蕊长约 3.4 厘米,狭条形,子房及花柱密被锈色短柔毛,柱头长约 4毫米,2 深裂。花期 4-5 月。圆叶唇柱苣苔圆叶唇柱苣苔( Chirita dielsii (Borza)B.L.Burtt.) ,苦苣苔科(Gesner

14、iaceae),唇柱苣苔属(Chirita),吊石苣苔耐阴湿、喜排水好的环境。生于海拔 1450-2500m 的山地林下岩石上。 产于云南中部。吊石苣苔为多年生无茎草本。圆叶唇柱苣苔根茎横走,密生纤维状须根。叶全部基生成簇状;叶片薄纸质,圆形至宽卵形,先端钝形,基部偏斜,圆形或心形,边缘具圆齿或锯齿,密被白色或淡黄褐色柔毛。聚伞花序腋生,具 1-2 花;总梗疏被白色或淡黄色柔毛;苞片外面疏被白色长柔毛;花冠紫红色或紫蓝色,檐部二唇形;能育雄蕊 2,花丝膝状弯曲,上部被短柔毛,花药连着,药室 2;花盘环状;雌蕊无毛,柱头 2 裂。花期 6-9 月。果期 9-10月。吊石苣苔吊石苣苔(Lysion

15、otus pauciflorus Maxim),为苦苣苔科(Gesneriaceae),吊石苣苔属(Lysionotus )。 别名:石吊兰、黑乌骨(植物名实图考),千锤打、白棒头、接骨生、瓜子菜(广西),岩泽兰、岩罗汉(湖南),石豇豆(云南),岩豇豆、岩茶(贵州民间方药集),岩石兰、巴岩草、肺红草、蜂子花、瓜子草、石花(湖南药物志),山泽兰、产后茶(广西药植名录),石泽兰、小泽兰、大姜豆(分类草药性),竹勿刺、地枇杷(福建),石杨梅、岩头三七(浙江),石三七(陕西)。吊石苣苔全株 吊石苣苔花果吊石苣苔为小灌木,茎长 7-30 厘米,分枝或不分枝,无毛或上部疏被短毛。叶 3 枚轮生,有时对生或

16、轮生,具短柄或近无柄;叶片革质,形状变化大,线形、线状倒披针形、狭长圆形或倒卵状长圆形,少有为狭倒卵形或长椭圆形,长 1.5-5.8 厘米,宽 0.4-1.5(-2)厘米,顶端急尖或钝,基部钝、宽楔形或近圆形,边缘在中部以上或上部有少数牙齿或小齿,有时近全缘,两面无毛,中脉上面下陷,侧脉每侧 3-5 条,不明显;叶柄长 1-4(-9)毫米,上面常被短伏毛。花序有 1-2(-5)花;花序梗纤细,长 0.4-2.6(-4)厘米,无毛;苞片披针状线形,长 1-2 毫米,疏被短毛或近无毛;花梗长 3-10 毫米,无毛。花萼长 3-4(-5)毫米,5 裂达或近基部,无毛或疏被短伏毛;裂片狭三角形或线状三

17、角形。花冠白色带淡紫色条纹或淡紫色,长 3.5-4.8 厘米,无毛;筒细漏斗状,长 2.5-3.5厘米,口部直径 1.2-1.5 厘米;上唇长约 4 毫米,2 浅裂,下唇长 10 毫米,3 裂。雄蕊无毛,花丝着生于距花冠基部 13-15 毫米处,狭线形,长约 12 毫米,花药直径约 1.2 毫米,药隔背面突起长约 0.8 毫米;退化雄蕊 3,无毛,中央的长约1 毫米,侧生的狭线形,长约 5 毫米,弧状弯曲。花盘杯状,高 2.5-4 毫米,有尖齿。雌蕊长 2-3.4 厘米,无毛。蒴果线形,长 5.5-9 厘米,宽 2-3 毫米,无毛。种子纺锤形,长 0.6-1 毫米,毛长 1.2-1.5 毫米。

18、花期 7-10 月。 吊石苣苔全株均入药,有汪热利湿祛痰止咳、消积止痛、活血调经功效,活血调经功效,主治咳嗽、支气管炎、风湿性关节炎、痢疾钩端螺旋体病、小儿疳积、崩带、跌打损作、烫伤、劳伤。生境分布于海拔 800-1500 米的丘陵或山地沟谷石岩上或树干上。分布于云南、四川、贵州、广西、广东、福建、台湾、浙江、江西、湖南、湖北、陕西、安徽。越南和日本也有。弥勒苣苔弥勒苣苔属(Paraisometrum mileense W.T.Wang )为中国特有的单型属,是苦苣苔科的单种属,仅分布于中国西南部,仅弥勒苣苔 (P.mileense W.T.Wang)一 种。弥勒苣苔的模式标本最早由法国传教士

19、 F.Ducloux 于 1906 年在弥勒县首次采集并存放于法国巴黎植物标本馆(P),之后的 100 年间在野外一直没有发现它的踪迹。2006 年税玉民在云南石林县再次发现该种的野生居群。弥勒苣苔野外居群于 21 世纪再次发现,对于研究云南喀斯特地区物种多样性、中国苦苣苔科植物的起源与分化、喀斯特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都将有较重要的研究和参考价值。弥勒苣苔为多年生草本。无地上茎,叶 710,基生,叶柄长 0.24.2cm,具有褐色绵毛,叶片椭圆形或长椭圆形,长 24.8cm,宽 1.21.8cm,上面密被贴伏的白色柔毛,下面被褐色绵毛,边缘具有钝齿,顶端钝或圆形。聚伞花序腋生 12 条,每

20、花序具有 38 朵花,花絮梗长 6.512cm,密被褐色柔毛,苞片2,对生,线状披针形,长 710cm,宽 1.23cm,花萼辐射对称,钟状, 5 深裂至基部,裂片线状披针形,长 35.3cm,宽 0.81cm,外面密被柔毛,内面无毛,先端急尖。花冠二唇形,黄色,长 1.61.8cm,筒漏斗状筒形,长 1.31.4cm,远长于檐部,上唇长 34cm,宽 8.5cm,不等 4 浅裂,裂片三角形,中间 2 裂片较小,长约 1.2mm,宽 1mm,侧面 2 裂片较大,长约 1.6mm,宽 2mm。下唇不分裂,三角状卵形,长约 2.2mm,宽 3mm,能育雄蕊 4,长约 6mm,内藏,着生于花冠中部及其上方,花丝狭丝形,花药扁球形,顶端成对连着,药室平行,退化雄蕊 1,着生于花冠基部上方,狭线性,长约 0.8mm,花盘环状,雌蕊内藏,子房线形,长约 9mm,1 室,侧膜胎座 2,内伸至子房近中央边缘叉开,花柱短,长约 1mm,柱头 1,小,扁头状,果长圆形,披针形至长圆状披针形,种子两端无附属物,花期 8 月。弥勒苣苔一般生长在海拔约 2000 至 2600 米左右的石灰岩林内石壁上,仅分布于中国西南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精品笔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