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古代.docx

上传人:sk****8 文档编号:3121757 上传时间:2019-05-2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6.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方古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西方古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西方古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西方古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西方古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 18F 西方古代1 古埃及城市建设成就1. 在用地选择上,注意因地制宜。城镇庙宇建于尼罗河畔的天然和人工高地上,有利于解决水源与交通运输,金字塔建于尼罗河两岸,远离河道的高地沙漠上,使法老尸体不受河流泛滥之患2. 最早运用功能分区的原则,如卡洪城分两区,阿玛纳分三区3. 最早应用棋盘式路网,对其后古希波丹姆形式的形成有重要影响4. 早期规划的”死者之城”及新王国时期规划的阿玛纳城均出色的进行了建筑群与城市景观设计(中轴线布局、序列、对比、主题、尺度)2 古希腊城市建设的特点古希腊城市建设是早期城市的典型,其特点:1. 大多数注落在有利于农业,防御和贸易的地方2. 大都有城墙环绕3.

2、宗教在城市布局和社会结构方面占主导地位4. 大都有中心广场,广场四周是宗教和政府的建筑物5. 从中心广场放射出宽阔的林荫道,在市中心的林荫道两侧居住着富人6. 从富人住宅的周围一直延伸到城墙的地带是其他人居住的地方7. 商人和工匠住在他们工作的地方,这里称为市8. 城市通知其周围的农业土地,从农民那里取得食物,作为回报,城市保护农民不受侵犯3 希波丹姆规划模式及其演变,典型城市1. 希波丹姆规划模式采用几何形式、棋盘式道路为城市骨架的规划结构形式在此之前古希腊城市建设无统一规划,路网不规则,多自发形成。自希波丹姆后,他的规划成为一种主要典范,这种规划结构早期公元 2000 年前卡洪城和其他城市

3、已有所应用,但希波丹姆最早把这种规划形式在理论上予以实践1) 遵循古希腊哲理,探求几何和数的和谐,以取得秩序和美。城市典型平面为两条垂直大街从城市中心通过,中心大街的一侧布置中心广场,占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街坊,街坊面积一般较小。2) 根据古希腊社会体制,宗教与城市公共生活要求,把城市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圣地、主要公共建筑区、私宅地段(工匠住区、农民住区、城邦卫士与公职人员住区)3) 希波丹姆规划模式之演变希波丹姆规划系统,在古希腊长期实践过程中有所发展,这就是从米利都单纯的棋盘式街道,发展到塞里依有显著的城市轴线,更进而到普南城的道路与建筑之有计划的配合。2. 典型城市米利都1) (位置)三面临

4、海、四周筑城墙,城市用地的选择适合于港口运输与商业贸易要求。2) (道路)城市路网棋盘式,两条主要垂直大街从城市中心通过。3) 中心开敞式空间呈”L”形,有多个广场。市场及城市中心位于三个港湾附近,将城市分为南北两个部分,北部街坊面积较小,南部街坊面积较大。4) 城市中心划分为 4 个功能区东北及西南为宗教区,北与南为商业区,东南为主要公共建筑区。用地适合于港口运输与商业贸易要求。5) 城南北两个广场,是一个规整的长方形。周围有敞廊,至少有 3 个周边设置商店用房。4 希腊化时期城市特点1. 大多按希波丹姆规划系统进行规划建设,这种布局规整、模式统一的规划在当时殖民城市建设量大、规划力量不足的

5、情况下被广泛使用2. 广场规整划一,从城市功能分区、道路系统、邻里社区的划分,一直到市中心与广场的规划布局都是严格按几何和数的规律进行规划设计的3. 卫城和庙宇已不再是城市的中心,新的城市中心是喧器的广场,广场往往在两条主干道的交叉点上。在海滨城市里,它靠近船埠,以利贸易4. 城市广场普遍设置敞廊,开间一致、形象完整,如阿索斯城的中心广场,平面为梯形,两侧有大尺度敞廊,街旁柱廊或房屋檐口高度一致,形成气势壮阔的轴线布局与透视景象。前希腊城市主题建筑位于高地以突出其高大形象,而此时主题建筑可以在平地上通过其本身建筑体系与高度突出自己2 / 185. 城市供水自附近山巅蓄水供应,有的城市有原始的下

6、水道,城市有绿化种植和花园,环境卫生条件较希腊前期好G 西欧中世纪1 欧洲中世纪社会概况(了解)社会特点:是封建主世袭领地的分封和教会的庄园化。国家特点:以封建压迫和骑士制度为特征,表达社会的等级秩序。基督教:公元 5 世纪,以罗马教皇为首的教会,成为统治社会的主导力量。教会拥有参与国政、制定法律、设立法庭、调用军队等大权。占有欧洲三分之一的土地,是最大的封建主。战争:十字军东征和英法百年大战。文化教育:经院哲学以基督神学为基础的教育体系;大学冲破教会垄断,建立的世俗学校。2 中古城市(西欧中世纪)社会特点、城市建设特征、典型城市的格局1. 社会政治背景1) 中世纪初期城市衰落时期封建割据,战

7、争频繁,生活中心转入乡村。2) 9-10 世纪城市兴起,始于意大利城市商人手工业者通过斗争获得自治。某些城转变成某种意义上的集体领主,有些则成为独立的城市共和国。出现城市议会等自治机构。3) 12-13 世纪城市繁荣,转变为商业中心,社会活动中心。2. 中世纪西欧城市的规划建设特征1) 城市起源:a) 要塞型罗马帝国遗留下来的军事要塞,发展成为新社会的核心和适于居住的城镇。b) 城堡型封建主的城堡及其周围发展起来的教堂修道院和在教堂附近形成广场。c) 商业交通型地理位置优越,在商业交通活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手工业者和商人的聚居区。2) 城市建设a) 城市选址:水源丰富,粮食充足,易守难攻,地形

8、高爽地区。四周有坚固城墙包围。 (城市发展受到城墙束缚,往往突破城墙发展。 )b) 城市道路:以环状与放射环状为多,随着工商业发展,也建造一些方格网城市。c) 城市中心:教堂常占据城市中心位置,有的城市有市政厅广场与市场广场,从事商业贸易与市民公众活动。d) 城市划分:划分为若干教区,市民住所往往与家庭手工作坊相结合。e) 城市景观:充分利用城市制高点、河湖冰面和自然景色;尺度宜人的建筑环境;连续、丰富与活泼的建筑群;对比鲜明的城市建筑群体;丰富多变的街道视觉效果;统一而生动的城市色彩。f)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特殊,以色调为例,红色的锡耶纳、灰色的巴黎、金色的威尼斯2. 典型城市的格局。 (暂

9、略)1) 佛罗伦萨2) 威尼斯3) 巴黎3. 其他地区中世纪城市特点(暂略)简述欧洲中世纪”如画城镇” (picturesque town)的具体表现。可结合实例分析。 (2007)1. 凸显以教堂为核心的空间组织理念(尤以哥特式建筑最典型) 。教堂庞大的体积和超出一切的高度,控制着城市的整体布局2. 实行自然主义的非干预规划。3. 力显丰富多变的景观与亲和宜人的特质。城市最具特色的空间介质是城市内蜿蜒曲折而又宽窄变化的街道4. 追求有机平和背后的内在秩序。中世纪城市美的秩序,来源于对自然地形形态的有机利用以及基督教生活的有机组织。简述中世纪意大利城市的主要特征 (2004)中世纪西欧城市的主

10、要特征。 (2001)3 文艺复兴不同时期的典型城市及其格局,文艺复兴时期城市特点3 / 181. 城市特点1) 突破宗教束缚,大型世俗性建筑构成了城市主要景象2) 地理学、数学等科学知识强有力影响了城市规划结构3) 许多城市因不能适应社会生产与生活的发展变化与要求改建,但城市布局没有新的突变,有的仅停留在理想城市的理论探讨上,有的仅集中在一些局部地段如城市广场群的改建等工作4) 设计思路由细节逐渐扩大到环境,以建筑物丰富环境(致力于细部改建)5) 巴洛克的浮华雕饰及建筑物的轴线构图,极大丰富城市景观6) 巴洛克时期城市建设强调运动感和景深,有助于把不同时期同风格建筑构成整体环境2. 不同时期

11、城市格局文艺复兴大致可分为以佛罗伦萨为代表的早期文艺复兴,以罗马为代表的盛期文艺复兴,以威尼斯为代表的文艺复兴晚期。1) 佛罗伦萨 a) 建筑活动主要是城市公共建筑和教堂。b) 16 世纪,修建了从阿诺河到市中心广场的大街,两侧严格对称的设有骑楼的联排式多层房屋,丰富了市中心广场的群体构图c) 重视立面设计,不重视体积d) 大教堂穹顶成为重要标志2) 罗马a) 重建圣彼得大教堂,修直街道、广场和喷泉b) 开辟了三条笔直道路通向城门,它们的中轴线在城门里的椭圆形广场上相交,在交叉点上放一个方尖碑,作为三条放射式道路的对景,以示出口关键c) 轴线构图被广泛应用,重要建筑放在城市广场,成为一个地区的

12、中心d) 建筑物的体积构图受到强调e) 多数教堂采用单一空间的集中式构图,更具纪念碑性格3) 威尼斯15、 16 世纪除了开拓街道广场、修建教堂与府邸外,还建造了商业和集会的敞廊、市政府、钟塔、图书馆、学校等。富商的大府邸大多数在运河两岸,彼此临接,形成屏风式立面;还修建了不少码头和美丽拱桥,整顿了中世纪形成的大小街道和迂回的河道。最引人注目的是完善了圣马可广场的建设4 中世纪意大利城市的主要特征1. 中世纪意大利许多城市是西罗马帝国的防卫性据点转变为手工业和商人的居住地。2. 拥有最先进的城市公共建筑3. 许多城市是当时欧洲最先进的城市,是最早战胜封建主而建立的城市共和国4. 教堂、市政厅、

13、商场、府邸占据主导地位,城市中的高塔是城市独立的纪念碑5. 城市有机发展6. 典型城市:佛罗伦萨、威尼斯、热那亚、比萨H 文艺复兴、巴洛克时期与绝对君权时期1 文艺复兴不同时期的广场特征及典型广场格局早期继承中世纪传统,广场周围建筑比较自由,空间多封闭,雕像多在广场一侧。后期与盛期广场比较严整,并常采用柱廊形式,空间比较开敞,雕像往往放在广场中央威尼斯圣马可广场:1. 广场平面呈曲尺形,它是由三个梯形广场组合成的一个封闭型的复合式广场。圣马可广场呈梯形,在透视上有很好的艺术效果2. 在艺术处理方面,高耸的塔楼成为城市的标志,与广场周围建筑物的水平线条形成美的对比3. 广场四周底层建筑全采用外廊

14、式做法4. 广场不同空间的互选和视觉上的相似性和对比性的运用,达到了形体环境的协调统一的艺术高峰2 阿尔伯蒂、弗拉锐特、斯卡莫齐的城市建设主张1. 阿尔伯蒂论建筑4 / 181) 继承了维特鲁威的思想理论,主张首先应从城市的环境因素来合理考虑城市选址和造型,而且结合军事防卫的需要来考虑街道的布局,提出了理想城市的模式。2) 典型模式街道从城市中心向外辐射,形成有利于防御的多边形、星形平面;中心点通常设置教堂,宫殿或城堡;整个城市由各种几何形体进行组合2. 费拉锐特理想的城市完整的按照费拉锐特的理想城市建造的是威尼斯王国的帕尔曼诺伐城,设计者是斯卡莫齐中心为教堂宫殿城堡等,街道由中心辐射出去,几

15、何形体,星形、棱形防御城堡/城墙3. 斯卡莫齐理想城市方案城市中心为建有宫殿的市民集会广场,两侧为两个正方形的商业广场,南北分别为交易所及市场广场,主要广场南侧有运河横穿由于战争需要,一些星形城市均设置突出的棱堡,由于其内放射性的锐角很难设计房屋,于是出现了有栅格型街道的矩形理想城市影响:文艺复兴时期建筑的理想城市虽不多,但曾影响整个欧洲城市规划思潮,特别是当时欧洲各国的军事防御城市大多采用这种模式3 巴洛克时期城市建设特征及主要城市格局文艺复兴时期经济与社会变革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城市结构不再适应生活需要,拓宽取直道路,改善公共设施与卫生条件,调整城市防御体系已成为当务之急。文艺复兴城市突破

16、了中世纪城市宗教内容的束缚,教堂建筑退居次要地位,大型世俗建筑构成了城市的主要景观,主要城市(佛罗伦萨、罗马、米兰)都做了规模不一的城市改建工作4 文艺复兴与巴洛克时期的城市改建1. 文艺复兴时期城市改建内容:1) 为适应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成长和发展,突破中世纪的城市结构,城市拓宽调直道路,改善城市公共设施与卫生条件,调整城市防御体系。2) 城市突破了中世纪城市宗教内容的束缚,教堂建筑退居次要地位,大型的世俗性建筑构成了城市的主要景象。2. 巴洛克时期城市改建特点强调运动感和景深,这也有助于把不同历史时期、不同风格的建筑物构成整体环境。如教皇西斯塔斯五世在罗马的规划把主要的宗教和世俗建筑、凯旋门

17、用道路轴线联系起来。5 罗马圣彼得大教堂1. 圣彼得大教堂前面的广场是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广场2. 它以方尖碑为中心,以长为 198m 的长圆形广场和梯形广场相接3. 两个广场都围以柱廊,在长圆形广场的长轴上,方尖碑的二侧各有一个喷泉,他们衬托出广场的几何形状4. 梯形广场的地面向教堂逐渐升高。当教皇在教堂前为信徒们祝福时,全广场都能看到局域高处的教皇6 绝对君权时期的社会背景1. 国家的性质:国王与资产阶级新贵族结合,反对封建割据与教会势力,建立了一些中央集权的绝对君权国家。十七世纪的法国是最具代表性的绝对君权国家。 巴黎,柏林,圣彼得堡等均发展成为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大城市。2.

18、古典主义:17 世纪后半叶,古典主义在法国的文学艺术等方面占绝对统治地位。在建筑方面,古典主义成为占统治地位的建筑潮流。古典主义是君主专制制度的产物,也是资产阶级唯理主义在美学上的反映。它体现了有秩序的,有组织的、永恒的王权至上的要求。古典主义力求在一切文学艺术的样式中建立“高贵的体裁”所必需的规则3. 古典主义的艺术特点:追求抽象的对称和协调,寻求艺术作品的纯粹几何结构和数学关系,强调轴线和主从关系;在平面上是中央广场,在立面上是中央穹顶统率着其余部分。5 / 184. 法国古典主义的影响:法国古典主义的宫廷文化和古典建设影响了整个欧洲,欧洲各国从法国学习一切,从文学、艺术直至生活方式,建设

19、了大量象凡尔赛宫一样的宫廷建筑和大量的城市中心广场和公共建筑。7 绝对君权时期法国广场、园林和城市建设特征和典型案例1. 法国广场1) 典型案例:旺道姆广场(路易十四广场) 、胜利广场2) 特征:a) 城市广场成为君主个人功绩、伟大的展示场所。b) 出现了分布在一条轴线上的广场系统的规划c) 纪念性的公共广场有了较大的发展,绿化、喷泉、雕塑、建筑与广场空间整体上协调统一,同时不同广场之间也有了协调的处理。3) 巴黎协和广场:位于塞纳河北,横轴与爱丽舍田园大道重合。广场主要特征是开敞,广场东南西三面无建筑,向树林、花园和塞纳河完全敞开,平面为长方形。广场北边有一对古典建筑物,把广场和北面的南北向

20、大街联系起来,构成了同爱丽舍田园大道垂直的次要轴线协和广场出色地起到了都勒里花园过渡到爱丽舍田园大道的作用,成为从卢浮宫至星形广场的巴黎主轴线上的重要枢纽2. 园林建设1) 典型案例:凡尔赛花园2) 特征a) 注重秩序感、几何和数的和谐,轴线突出、对称等古典主义思潮的设计手法b) 凡尔赛花园的设计成为法国园林设计的巅峰。中轴对称,整齐人工剪裁的植物与中央十字形的水渠,加上笔直轴线形成强烈的透视感,同时花园不设围墙,使其与田园连成一片,形成无限感。大量精美的雕塑和建筑小品均体现出了君主、贵族的无限力量和大统一的情绪。3. 绝对君权时期的巴黎改建路易十四时期为了炫耀君权与国家强大而改建1) 改建卢

21、浮宫等大型古典主义建筑2) 富裕贵族在巴黎建造城市府邸3) 修建路易十四广场和胜利广场歌功颂德4) 形成巴黎城市的中轴线,完成香榭丽舍大街和协和广场的建设5) 采用区域性、轴线性的方式I 近代1 资本主义城市的特征1. 城市规模迅速扩大: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人口迅速增长,城市的畸形发展。 2. 城市功能结构变化:城市中出现了大片工业区、交通运输区、仓库码头区,工人居住区,城市生活的空间随之扩大。原来封建城市的结构布局被打破。3. 城市中心出现:各种商业金融机构在市中心集聚,形成了资本主义城市的市中心。4. 交通拥挤:城市盲日扩展,形成大量的、紊乱的人流货流,造成车辆剧增和交通阻塞。5. 环境恶

22、化:工业的盲目发展,污水、废气、垃圾污染了城市环境6. 景观质量下降:建筑紊乱,城市设计缺乏整体环境的考虑,建筑艺术衰退。2 资本主义发展带来的问题和矛盾1. 人口迅速增长,居住环境恶化2. 城市结构巨变,造成混乱3. 社会两极分化严重4. 交通恶化5. 环境污染6. 快速发展导致城市环境艺术品质低下6 / 183 1666 年克里斯托弗仑的伦敦改建要点和成果1. 改建:1) 沿袭古典主义手法,将法国园林手法运用到城市。城市主轴线+广场序列+放射道路2) 规划采用几何形的街坊,有许多广场3) 一条中央大街链接三个广场,对城市空间组织起控制作用4) 一个圆形广场位于郊外,有八条辐射大道,一个三角

23、形广场,是两条岔道的交叉点,广场上的主要建筑物是圣保罗的教堂,再一个是椭圆形的市中心广场,有十条道路与之交会5) 广场正中是皇家交易所,广场周围有邮局,税务署、保险公司及造币厂等,这个中心广场有笔直的大道通向泰晤士河岸的船埠,船埠有半圆形广场,引出四条放射性道路直接联系区,此种市中心、船埠及其交通布局反映了资本主义商业城市对外贸易的新特征6) 强调经济职能,弱化宗教职能2. 成果1) 设立了专门的委员会制定建筑技术规定2) 建筑了拥有方形广场的居住建筑群3) 在公园建设方面,将封建主占有的大型花园经过改造向公众开放4) 里琴大街出色的整体面貌和景观环境3. 意义:它表明社会的主人是资产阶级,而

24、不是国王和教会,城市的布局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和他们的经济利益,但这个规划没有很好的结合现状和地形,而且要求改变私人土地的所有权,而当时伦敦的主要土地分属于贵族和富户所有,所以官方没有采纳这个规划4 现代城市规划的思想渊源 空想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的乌托邦是托马斯摩尔在 16 世纪时提出的。乌托邦有 54 个城市,城市与城市之间最远一天能到达;城市规模受控制,以免城乡脱离,财产公有康帕内拉”太阳城”财产公有,居民从事畜牧、农业、航海、防卫等,城市空间结构由 7 个同心圆组成资本主义制度形成,开始暴露种种矛盾,空想社会主义者针对当时的社会弊病,提出社会改良的设想。欧文:”新协和村”资本主义由

25、巩固到发展,矛盾加深,空想社会主义者提出种种改革措施,如傅里叶的”法郎吉” ,生产与消费结合,有组织的大生产空想社会主义的意义:空想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在当时并没有产生多大的影响,但他们设想将城市作为城市经济的实体,将城市建设与社会改造相结合,出发点是解决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工作问题,在城市规划史上占有一定位置,也是后来的”田园城市” 、 ”卫星城”等理论的思想渊源J 现代城市1 不同时期英国新城的特点、缺点,典型城市1. 1946-1950 年 第一批英国新城1) 规划特点:较多地体现了霍华德田园城市的规划思想。a) 规模比较小,密度比较低b) 按邻里单位进行建设,功能分区严格c) 道路网呈环

26、状放射型这一代新城在功能和形式等方面大体一致,都强调独立和平衡2) 缺点:a) 对经济问题考虑较少。b) 经过长期经营,因人口发展不快c) 缺少丰富多彩的城市生活,且就业困难,因而出现年轻人回流大城市的倾向。3) 典型城市哈罗新城a) 城市选址: 哈罗新城重视选址,选择了有特色的乡间用地。b) 城市规模: 8 万人,26 平方公里7 / 18c) 布局结构: 火车站两侧工业;以市中心为半径分布 4 个居住区(13 个邻里单位) 。d) 交通系统: 独立的步行与自行车系统;简单粗糙的汽车路,市中心集中停车。e) 城市景观: 有一个美好的田园城市风貌,巧妙利用了城市的地形地貌。f) 城市问题:规模

27、小,发展慢,就业差。出现年轻人回流大城市倾向。2. 1955-1966 的第二代英国新城1) 规划特点:针对第一批新城的缺点开始进行建设。a) 城市规模比第一代新城大;b) 功能分区不如第一代严格;c) 密度比第一代新城高;d) 交通规划比第一代新城先进。e) 人口集中中心,结构紧凑f) 有一个繁荣的市中心g) 绿化系统完善这个时期的新城也考虑区域经济平衡,把新城作为经济发展点,通过建设发展点来重新分布区域人口,组织区域经济。2) 缺点:3) 典型城市坎伯诺尔德 1955a) 规划结构:规模更大,更加紧凑集中和灵活。b) 城市中心:有一个繁荣的市中心,有为全市居民服务的购物中心以及其它服务设施

28、。c) 交通系统: 完整的人车分离的交通体系。d) 城市景观:丰富的山地景观和住宅。朗科恩 1964城市规划结构遵循现状原则,结合自然地形,形成 8 字形平面,城市中心设在 8 字形的交叉点上。a) 8000 人组成一个邻里单位,其中心设置公共汽车站及其它公共设施。b) 规划采用限制小汽车,鼓励公共汽车的做法。c) 工业区除围绕居住区外围布置外,邻里单位内也安排一定的工业用地。d) 注意利用自然条件,组成完善的绿化系统,并重视古城保护。3. 1967 年后的第三代英国新城1) 规划特点:1964 年英国东南部研究报告主张建立的”反磁力”城市。规模更大些,成为独立的新成而不是卧城,重视经济性和公

29、众参与规划,不再片面分区,开放式的城市中心设置,重视公共交通的经济性和便捷,重视景观设计。2) 缺点:3) 典型城市密尔顿凯恩斯规划提出 6 个目标:1) 有多种就业而又能自由选择住房和服务设施;2) 建立一个平衡的社会,避免单一阶层的集居地;3) 城市景观能够吸引居民;4) 城市交通便捷;5) 让群众参与规划;6) 规划具有经济性,有利于高效运行和管理。规划特点:1) 土地使用与交通紧密结合,城市无严格功能分区。2) 活动中心布置在环境区边缘,棋盘式道路。3) 交通系统地高效率和经济性。采用最经济的 1 公里路网间距。4) 突出景观效果,具有传统的田园城市特色。4. 英国三代新镇的发展趋势:

30、8 / 181) 离市中心距离:50130 公里2) 新镇规模:525 万人3) 居住区建筑密度:75 人/ 公顷密度不断提高4) 居住组织:从邻里到社区5) 功能分区:从严格到岗位完全分散6) 建设目标:从平衡自足到社会、经济、区域协调综合考虑2 法国、美国、日本、瑞典新城建设的特征1. 法国新城:以巴黎新城为代表1) 城市性质都是综合性的,规模 25-50 万人不等,各新城均建立与巴黎老城同等水平的市中心,把各种设施和功能结合成一体2) 新城多由小城镇组织起来,建设周期较短,占地较广3) 结构松散,其布局形式有似村镇群组,各镇之间都有大片的”生态平衡带”4) 工业、企业都分布在城市边缘,便

31、于职工上下班5) 新城内保存大片森林、水面等自然景色6) 新城建筑风格多种多样,每个新城中心区建筑群各有特色7) 积极尝试新技术革新2. 美国新城1970 年制定了”住房和城市发展法” ,法案对建设新城提出了以下要求1) 新城要充分利用现有小城镇和农村居民点的潜力2) 必须对不同收入、不同种群的居民提供居住和就业机会,以避免两极分化3) 必须提高自然环境质量和城市建筑及景观质量4) 新城还应是个从事经济、社会和城市建设方面进行革新的实验室3. 日本新城1) 大多数是依附于母城的卧城,仅有少数是工业区的新城,大部分新城选择地价便宜的郊区和邻近地区2) 以邻里单位为构成新城的基本单位,由 3-5

32、个近邻住区组成居住区3) 新城商业和服务业一般分三级:近邻住宅区中心、居住区中心和新城中心。住宅有高层、多层和低层独院式住宅三种。4) 靠近近邻住区的中心和周围地带,建设高密度的高层住宅,充分利用公共服务设施;外围建设低密度的多层和独院式住宅5) 为有效利用变化起伏的地形,围绕宽广的空地建设住宅群,中间有宽敞的游憩场地或绿地4. 瑞典新城1) 首都斯德哥尔摩于 40 年代开始建设新城。新城是母城的一部分,它既不是完全依赖于母城的居住郊区,也不是完全独立的新城2) 新城沿斯德哥尔摩市中心往西北和往南延伸出来的地下铁路线建设3) 规模较小,每个新城人口不少于 2.5 万人,以若干新城组成一个区,在

33、区内的一个新城里,设置一个大的商业中心兼为邻近的新城服务3 世界新城建设的几种类型1. 英国的新城:建设目的是努力限制已有大城市的发展,是在城市化发展到较高阶段而采取的疏解大城市的方法。2. 瑞典的新城:是在还没有达到高度城市化以前,对有计划的扩展城区用地。新区建设在与城区毗邻的近郊区,是大型的半独立城区。3-4 个新区组成联合城区,共同建设公共中心,成为半独立的近郊卫星城。3. 苏联新城:从地区甚至全国范围内,组织起各种类型的组群式人口分布体系,使新老居民点协调发展。新城建设结合全国或某一地区生产力布局和人口分布的总体规划,对新城建设做出长远预测。4. 日本新城:多为依附于母城的卧城,约 3

34、0 多座。由于用地紧张,新城建设比较严谨,全国布局规划成为几个大城市新城发9 / 18展的客观依据。战后西方新城建设特点 评价国外战后新城建设的经验和教训,可结合实例分析(2008)参考文献:国外新城建设的经验2005.6城市问题1. 经验1) 具有明确的建设目标与功能定位:新城建设的初始动机2) 制定大都市区域规划3) 制定配套的法律和政策4) 成立专门开发及管理机构5) 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和开发模式6) 确立社会平衡和生态平衡的可持续目标2. 教训1) 新城必须要与母城保持一定距离,具备一定的规模2) 新城建设应注重”公共形象”建设,体现”以人为本”原则3) 新城建设必须注重人口与就业,产业

35、与功能、经济与社会之间的平衡4 大伦敦规划1. 内容:1) 吸取规划思想精髓,在对所要解决问题调查分析基础上,提出切合实际的对策和方案2) 规划结构为单中心同心圆封闭式系统3) 纳入大伦敦地区 6371k,1250 万人;规划从伦敦密集地迁出工业,迁出人口 103 万人4) 以伦敦中心 48km 范围内,由内向外划分 4 圈层,即内圈、近郊圈、绿带圈、外圈5) 内圈建筑、人口密集,其主要改造特征,控制工业,改造旧街坊,降低人口密度,恢复功能的地区6) 近郊圈作为建设良好的居住区和健全地方自治团体的地区,限制居住用地净密度7) 绿圈带内设森林大型公园绿地,各种游憩、运动场地,圈内严格控制建设,构

36、成一个制止城市向外蔓延的屏障8) 外圈用的疏解伦敦郡过剩人口与工业企业9) 交通组织采取放射路同同心环路直交的交通网10) 建成区内绿地城网,区外楔状插入,重点绿化泰晤士河11) 重点改造西区(伦敦郡)与河南岸,并对其作详细规划12) 规划原则上 6-10 万人组成居住区,由 6000-10000 邻里单位组成2. 实践问题1) 中心区人口增长,伦敦地区人口增长2) 对第三产业发展估计不足,致人们每天 1 小时的通勤时间3) 新城建设投资大,不能疏解人口,其增加人口来自外地4) 工业迁出后无有效改造,旧区矛盾依然重要5) 3-10 公里环形地区,环形与放射路上交通负荷不断增长6) 地铁、快速交

37、通延伸至郊区,站线周围又建起大片房屋,城市无计划蔓延依旧3. 意义:采用了英国的传统手法集中城市格局,而不倾向于分散的格局。规划认为城市的集中对大的劳动力市场的产生和发展是有利的,可提供各种就业机会,有利于社会各种活动,并促进设施的建设,为建设有一定效率的公共交通系统提供可能,还可减少城市发展对本区域内广阔农村的冲击。大伦敦规划第一代新镇4. 新镇目标既能生活又能工作的、平衡的与独立自主的新镇平衡:有一定数量的从业人员,工作岗位不能由一家企业或单一的工业部门所提供,不能是单一的阶级社会。独立自主:充足的公共设施和就业。10 / 18简述大伦敦规划的主要思想及对我国新城规划的借鉴。 (2005)

38、1. 思想来源:霍华德田园城市理论中分散主义的思想盖迪斯的区域规划思想,集合城市思想,并在制定过程中遵循了盖迪斯所概括的方法,即”调差分析规划方案”恩温的卫星城建设模式2. 规划内容:3. 对我国新城规划的借鉴:简述大伦敦规划的主要思想及对我国新城规划的借鉴。 (2005)1. 思想来源:1) 霍华德田园城市理论中分散主义的思想2) 盖迪斯的区域规划思想,集合城市思想,并在制定过程中遵循了盖迪斯所概括的方法,即”调差分析规划方案”3) 恩温的卫星城建设模式2. 规划内容(略)3. 对我国新城规划的借鉴:1) 一个好的规划必须有一系列法律体系和行动方案共同支撑2) 规划应结合实际情况,明确城市特

39、点,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不得盲目套用各种规划理论3) 应有区域思想,解决城市问题时不得”就城市论城市”一个好的规划必须有一系列法律体系和行动方案共同支撑4) 规划应结合实际情况,明确城市特点,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不得盲目套用各种规划理论5) 应有区域思想,解决城市问题时不得”就城市论城市”5 哥本哈根规划1947 年丹麦哥本哈根制定了指状城市发展方案在大城市空间布局和功能组织上从放射状结构发展到带形系统,从分级的单中心结构过渡到灵活的多中心系统。主要工作地点的分布受带形城市的影响。6 20 世纪 50 年代的城市化与郊区化运动1. 城市化的新形式:1) 第二产业逐步迁出中心城市,新发展起来的第

40、三产业在市中心及中心城市聚集。 2) 郊区化:在交通、通讯手段现代化的基础上,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人口出现了离心流动。 3) 城市集聚区:人口与经济活动的分布突破了城区界限,向郊区发展,出现了以中心城市为核心,连同其它毗邻的地区,形成统一的大城市地区,人口由集中在各个城市“点”的形式发展到城镇群体。2. 郊区化带来的城市变化:1) 大城市的空间结构发生了变化,改变了城市用地平面布置的形式 。2) 工业、商业等向郊区和周围地区扩散,造成郊区城镇化的现象。3) 历史较久的大城市的中心地区人口数量在逐步减少,人口、工业、商业等向郊区和周围地区扩散,造成郊区城镇化的现象,城市核心地区衰退。4) 城市群已成为居民点组合的主要形式 。 7 不同时期科学城的特征和典型城市1. 50 年代一些发达国家认识到把科研机构、生产企业和高等学校集中在统一的区域综合体范围内,有助于科学技术的文化教育的提高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新西伯利亚科学城规划是以城市居民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学习和休息条件为基础的,规定的原则:1) 整个城市分区明确,保证就近工作,就近居住2) 全城有一套各功能分区之间,联系方便、交通安全。车行道与步行道隔开的交通系统3) 尽量保持和利用自然风景,利用水库,沿岸建浴场4) 建立合乎要求的一整套分级文化生活设施5) 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布置结合地形和绿地,建筑有良好的朝向6) 为远景发展留有余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精品笔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