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伐设计讲义.docx

上传人:sk****8 文档编号:3124744 上传时间:2019-05-2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5.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采伐设计讲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采伐设计讲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采伐设计讲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采伐设计讲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采伐设计讲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采伐设计讲义一、标题及引语1、标题要说明所在的乡、村、组、采伐的年度及商品材还是非商品材的作业设计说明书。2、引语部分要 说明采伐主体的姓名,规划机构名称,外业调查和内业整理的时间。二、调查方法一、样地实测调查法。在小班范围内,用随机、机械或其它的抽样方法,布设圆形、方形、带状或角规样地,在样地内实测各项测树因子,由此推算小班调查因子。小班内样地面积总和不少于小班面积的 3%。将小班内所有样地各树种年龄、 树 高、胸径、断面积用算术平均法计算得到小班各树种的平均年龄、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和每公顷断面积,用形高公式计算小班各树种每公顷蓄积量,推算每亩林木蓄积。二、目测调查法,目测调查样地内实测各

2、项测树因子,将小班内所有样地各树种年龄、树高、胸径、断面积用算术平均法计算得到小班各树种的平均年龄、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和每公顷断面积,用形高公式计算小班各树种每公顷蓄积量,推算每亩林木蓄积。三、伐区的基本情况1、伐区基本情况介绍伐区的权属、所处的行政村、伐区号及采伐主体所持有的林权证情况和采伐地点、采伐范围 。2林木权属:林木所有权:分为国有、集体、个人和其它。国有:指林木所有权为国家所有;集体:指林木所有权为集体所有;个人:指林木所有权为个人所有(个人按国家政策和规划营造的私有林木);其它:以上三种形式之外的林木所有形式,包括联合经营、股份制经营等所有制形式的林木。伐区:同一年度内用相同采伐

3、类型进行采伐作业的、在地域上相连的森林地段,是森林采伐作业设计、施工、管理与监督的基本单位。伐区号:根据伐区所处的位置,按一定顺序所编写的号码。采伐主体:林权所以者。林权证号:昌宁林证字(*)第(* )号。伐区宗地号:所采伐地块的编号:0530524*DYMSY*(林权证上)小地名:林权证范围全部采伐的以林权证上为准;由于地块大,林权证上的小地名无法代表采伐范围的,加括号注明具体的采伐地块的小地名。四至:林权证范围全部采伐的以林权证四至为准,范围较大的以实际采伐范围为准,从东到南,从南到西、从西到北,从北到东,用闭合导线填写,无法描述的可以借助 GPS 点描述。32、伐区林分状况简述调查结果的

4、地类、海拔区间、坡位、坡度、坡向、可及度、龄组、林种、 亚林种、林分起源、树种组成及优势树种。 地类: 纯 林乔木林 混交林有林地 乔木经济林竹 林 疏林地 灌木经济林 国家特别规定的灌木林灌木林地 其它特别灌木林其它灌木林人工造林未成林地未成林造林地林地 封育未成林地苗圃地采伐迹地 无立木林地 火烧迹地其它无立木林地宜林荒山荒地土地 宜林地 宜林沙荒地其它宜林地辅助生产林地农地牧地非林地 水域未利用地其它非林地海拔区间:采伐范围的最低海拔至最高海拔坡位:分为脊、上、中、下、谷、平地六个坡位。坡度:坡度是地表单元陡缓的程度,用高程差/水平距离的反正切计算。分为以下六级(调查时填写小班平均坡度)

5、级:为平坡,0 0450;级:为缓坡,6 0150;级:为斜坡,16 0250 ;级:为陡坡,260350;级:为急坡,36 0450 ;级: 为险坡, 460。坡向:分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及无坡向九个方位。可及度:用材林近、成、过熟林小班要调查可及性,以可及度表示,可及度分为即可及、将可及、不可及三种类型,划分标准为:1、即可及:具 备采、集、运条件的用材林近成过熟林林分小班;2、将可及:近期可建成运输线路的用材林近成过熟林林分小班;3、不可及:因地形或经济原因暂时无法建成运输线路的用材林近成过熟林林分小班。龄组: 1、生态公益林、一般用材林、薪炭林龄级与龄组划分表单位:年

6、龄 组 划 分树种(组) 起源幼龄林 中龄林 近熟林 成熟林 过熟林龄级期限天然 40 以下 41-60 61-80 81-120 121 以上 20云杉、柏木、紫杉、铁杉人工 20 以下 21-40 41-60 61-80 81 以上 20天然 40 以下 41-60 61-80 81-120 121 以上 20冷杉、落叶松人工 20 以下 21-30 31-40 41-60 61 以上 10天然 20 以下 21-30 31-40 41-60 61 以上 10云南松、扭曲云南松、思茅松、华山松、高山松、马尾松、油杉、湿地松 人工 10 以下 11-20 21-30 31-50 51 以上

7、10天然 10 以下 11-15 16-20 21-30 31 以上 5杨、柳、桉、檫、楝、泡桐、木麻黄、枫杨、桤木、其它软阔 人工 5 以下 6-10 11-15 16-25 26 以上 5天然 20 以下 21-40 41-50 51-70 71 以上 10桦、榆、木荷、枫香、珙桐、相思、其它阔叶树 人工 10 以下11-20 21-30 31-50 51 以上 10栎、柞、槠、栲、樟、楠、椴、其它硬阔叶天然 40 以下 41-60 61-80 81-120 121 以上 205人工 20 以下 21-40 41-50 51-70 71 以上 10杉木、柳杉、水杉、秃杉 人工 10 以下

8、11-20 21-25 26-35 36 以上 5注:人工起源之外的按天然划分龄级龄组。2、速生丰产用材林、短轮伐期工业原料林龄组与龄级划分表单位:年龄 组 划 分树种 亚林种幼龄林 中龄林 近熟林 成熟林 过熟林龄级期限速生丰产用材林 10 以下 11-20 21-30 31-50 51 以上 10思茅松云南松 短轮伐期工业原料用材林 5 以下 6-10 11-15 16-20 21 以上 5速生丰产用材林 10 以下 11-20 21-25 26-35 36 以上 5杉木 短轮伐期工业原料用材林 4 以下 5-9 10-14 15-19 20 以上 4速生丰产用材林 5 以下 6-10 1

9、1-15 16-25 26 以上 5桉树 短轮伐期工业原料用材林 2 以下 3-4 5-6 7-8 9 以上 2林种:防护林、特种用途林、用材林、薪炭林、经济林五种。亚林种:亚林种共二十三个,其中防护林划分为 7 个亚林种,特种用途林划分为 7 个亚林种,用材林划分为 3 个亚林种,薪炭林划分为 1个亚林种,经济林划分为 5 个亚林种,见下表森林类别 林种 亚林种一、生态公益林 (一)防护林 11.水源涵养林612.水土保持林13.防风固沙林14.农田牧场防护林15.护岸林16.护路林17.其它防护林21.国防林22.实验林23.母树林24.环境保护林25.风景林26.名胜古迹和革命纪念林(二

10、)特种用途林27.自然保护区林31.短轮伐期工业原料用材林32.速生丰产用材林(三)用材林33.一般用材林(四)薪炭林 41.薪炭林51.果树林52.食用原料林53.林化工业原料林54.药用林二、商品林(五)经济林55.其它经济林林分起源:分为天然林、人工林和飞播林三类。(一)天然林:由天然下种或萌生形成的森林、林木和灌木林(不含人工林伐后萌生形成的森林)。(二)人工林:由人工直播(条播或穴播)、植苗、分殖或扦插造林形成的森林、林木、灌木林。 (含人工林伐后萌生形成的森林)(三)飞播林:由飞机播种或人工撒播(包括模拟飞播)造林形成的森林、林木、灌木林。树种组成:乔木林、经济林按十分法确定树种组

11、成;竹林小班内有几个竹种时,按大、中、小型丛生竹或散生竹确定竹种和组成;复层林应分别林层按十分法确定各林层的树种组成,并进行加权综合得林分因子;组成系数3%且5% 的在树 种组成式后用“+”号表示,3% 的用 “”号表示。平均每亩株数:伐区内每亩胸径大于等于 5 的株数(用标准地调7查结果测算)。平均树高:在标准地内选择有代表性的 3-5 株树木分别测量其树高后进行加权平均后计算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在标准地内用标准测量工具(围尺),在距地面 1.3m处测量所有树木的直径,将所有树木的胸径进行加权平均后计算平均胸径。 优势树种:在乔木林、疏林小班中,按蓄积量组成比重确定,蓄积量占总蓄积量比重最大

12、(组成系数最大)的树种(组)为小班的优势树种(组)。未达到起测胸径的幼龄林(未达检尺幼林)、未成林造林地、乔木经济林小班,按株数组成比例确定,株数占总株数最多的树种(组)为小班的优势树种(组)。经济林(乔木型、灌木型)、灌木林小班,按株数或丛数比例确定,株数或丛数占总株数或丛数最多的树种(组)为小班的优势树种(组)。四、伐区采伐调查设计结果1、对所调查的结果进行测算和设计,测算伐区面积、每亩林木蓄积, 计算林木总蓄积,确定采伐类型、采伐方式、采伐树种、采伐强度、出材率;计算可生产的规格材、非规格材和废材的数量。伐区面积:所采伐范围的面积。每亩林木蓄积:等于单株立木材积每亩株数( 用二元或一元材

13、积公式,根据平均树高及平均胸径计算单株立木材积)。林木总蓄积量:每亩林木蓄积乘以伐区面积。采伐类型:森林采伐类型包括主伐、抚育采伐、低产(效)林改造采伐、更新采伐和其它等五种类型。采伐方式: 1 主伐分为皆伐、渐伐和择伐三种方式。1.1 皆伐1.1.1 适用范围a) 人工成、过熟同龄林或单层林或天然针叶林;8b) 中小径林木株数占总株数的比例小于 30%的人工成、过熟异龄林。1.1.2 技术要求a) 皆伐一般采用块状皆伐或带状皆伐,皆伐面积一次不得超过5 公顷,坡度平缓、土壤肥沃、容易更新的林分,可以扩大到 20 公顷。在采伐带、采伐块之间,应当保留相当于皆伐面积的林带、林块。对保留的林带、林

14、块,待采伐迹地上更新的幼树生长稳定后方可采伐。皆伐后依靠天然更新的,每公顷应当保留适当数量的单株或者群状母树。b) 需要天然更新或人工促进天然更新的伐区,采伐时保留一定数量的母树、伐前更新的幼苗、幼树以及目的树种的中小径林木;c) 伐区周围应保留相当于采伐面积的保留林地(带)。应保留伐区内的国家和地方保护树种的幼树幼苗;d)伐后实施人工更新,或人工更新与天然更新相结合,但要达到更新要求。1.2 渐伐1.2.1 适用范围a) 天然更新能力强的成、过熟单层林或接近单层林的林分;b) 皆伐后易发生自然灾害(如水土流失)的成、过熟同龄林或单层林。1.2.2 技术要求a) 渐伐一般采用二次或三次渐伐法。

15、采伐年龄参照同一树种皆伐测算的主伐年龄。b) 上层林木郁闭度小、伐前天然更新等级中等以上的林分,可进行二次渐伐:受光伐采伐林木蓄积量的 50%;保留郁闭度 0.4 左右;后伐视林下幼树的生长情况,接近或达到郁闭时,伐除上层林木。c) 上层林木郁闭度较大,伐前天然更新等级中等以下的林分,可进行三次渐伐:下种伐采伐林木蓄积量的 30%,保留郁闭度 0.5 左右;受光伐采伐林木蓄积量的 50%;保留郁闭度 0.3 左右;后伐视林下幼树的生长情况,接近或达到郁闭时,伐除上层林木。d) 全部采伐更新过程一般不超过 1 个龄级期。9e) 采伐时,寻找具有幼苗幼树的林中空地作为基点,由此向外扩大采伐,每公顷

16、布设 34 个基点,或者用 带状方式进行,带宽以种子飞散距离为依据确定,一般为 12 倍树 高。f) 对采伐木的选择应有利于林内卫生状况,维护良好的森林环境;有利于树木结实、下种和天然更新;有利于种子落地发芽、幼苗和幼树的生长。1.3 择伐1.3.1 适用范围a) 异龄林;b) 复 层林;c) 为形成复层异龄结构或为培育超大径级木材的成、过熟同龄林或单层林;d) 竹林;e) 其它不适于皆伐和渐伐的森林。1.3.2 技术要求a) 择伐可采用径级作业法,单株择伐或群状择伐。凡胸径达到培育目的林木蓄积占全林蓄积超过 70%的异龄林,或林分平均年龄达到成熟龄的成、过熟同龄林或单层林,可以采伐达到起伐胸

17、径指标的林木;b) 择伐后林中空地直径不应大于林分平均高,蓄积量择伐强度不超过 40%,伐后林分郁闭度应当保留在 0.5 以上;c) 回归年或择伐周期不应少于 1 个龄级期,下一次的采伐量不应超过这期间的生长量;d) 下一次采伐时林分单位蓄积量应高于本次采伐时的林分单位蓄积量;e) 首先确定保留木,将能达到下次采伐的优良林木保留下来,再确定采伐木;f) 竹林采伐后应保留合理密度的健壮大径母竹。2 抚育采伐分为用材林抚育采伐和防护林抚育采伐。用材林抚育采伐主要包括透光伐和生长伐;防护林抚育采伐主要包括定株抚育和生态疏伐。2.1 用材林抚育采伐102.1.1 适用范围a) 下列情况的幼龄林进行透光

18、伐:郁闭度在 0.9 或分布不均郁闭度 0.8 以上的人工幼龄林;郁闭度在 0.8 或分布不均郁闭度 0.7 以上的天然幼龄林。b) 下列情况的中龄林进行生长伐:郁闭度 0.8 以上;郁闭度 0.7 以上,下层目的树种幼树较多、分布均匀;遭受轻度自然灾害、林内卫生状况较差。c) 卫生伐在遭受病虫害、风折、风倒、雪压、森林火灾的林分中进行,伐除已被危害、丧失培育前途的林木。伐除受害木,受害木数量较多时,要适当保留受害较轻的林木,使林分郁闭度保持在 0.4 以上。耐火烧树种在火灾发生后的 23 年内分数次逐步伐除火烧木,首次伐除的火烧木不要超过林木总数的 30。2.1.2 技术要求a) 透光伐在幼

19、林出现营养空间竞争、林木开始分化时进行;生长伐在林木分化加剧、胸径连年生长量明显下降时进行,一般到近熟龄前作业 12 次;b) 抚育采伐强度应根据经营目的、立地条件、林分状况等综合因素考虑。抚育采伐强度的确定应掌握陡坡小于缓坡、山地小于平地、北方阳坡小于阴坡、南方阴坡小于阳坡的原则;c) 抚育采伐后,人工林郁闭度不低于 0.6,天然林郁闭度不低于0.5,不能造成天窗;d) 被伐木应选择林分内生长不良、感染病虫害或过密的林木,包括枯立木、被压木、弯曲木、病腐木、多头木、生长过密林木、抑制主要树种生长的其它植物(灌木、藤本、高大草本等)和有害林木;e) 伐后林分平均胸径不低于伐前林分平均胸径;f) 抚 育的蓄 积强度低于 20%2.2 防护林抚育采伐2.2.1 适用范围a) 对封山育林、飞播造林形成的幼龄林,开始出现营养空间竞争时进行定株抚育伐;b 对坡度小于 25、土层深厚、立地条件好,不会造成水土流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精品笔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