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节水控制灌溉模式.doc

上传人:sk****8 文档编号:3127574 上传时间:2019-05-2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节水控制灌溉模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黑龙江省节水控制灌溉模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黑龙江省节水控制灌溉模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黑龙江省节水控制灌溉模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黑龙江省是一个水稻大省,2011 年全省水稻面积超过了 5000 万亩,水稻年用水量高达 260 亿立方米,占全省农业用水量的 95%,占社会总用水量的 74%,是名符其实的第一用水大户;同时,我省又是水资源相对短缺的省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二分之一。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工业和城市用水量激增,用水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干旱缺水已经成为制约我省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另一方面,水资源浪费、用水效率低下的现象普遍存在,既浪费了水资源,又不符合水稻生长规律,还增加了农民朋友的种地成本。 为了研究水稻节水问题,黑龙江省水利厅组织河海大学、黑龙江省水稻灌溉试验中心的科学专家,从2004

2、年开始在全省 22 个试验点开展试验研究,提出了适合寒地特点的水稻控制灌溉技术模式。目前水稻节水控制灌溉技术已列入全省农业科技重点推广项目,形成了西部以庆安县为中心,东部以农垦为中心的推广格局,推广面积已达到 168 万亩。2007 年,全国 13 家主流媒体报道了我省水稻控制灌溉技术研究推广情况,同时也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该项技术已列入“十二五”全省重点推广技术,“十二五”期间,全省计划推广 1000 万亩。 下面分三部分讲解控制灌溉技术: 一、控制灌溉技术的具体概念 1、控制灌溉的定义 水稻控制灌溉又称水稻调亏灌溉,是指在秧苗本田移栽后的各个生育期,田间基本不再长时间建立灌溉水层

3、,不以水层深度为灌溉指标,而是以根层土壤含水量及土壤表相,确立灌水时间、灌水次数和灌水定额的一种灌溉新技术。 2、控制灌溉的优势 水稻控制灌溉技术有以下七个方面的优势: 第一、水稻高产基础上再增产。 适时、适量灌水,确保了功能叶片与水稻后期的根系活力,控制了无效分蘖,提高了成穗率、实粒多并提高千粒重。有效的控制了水稻后期早衰现象,实收产量增产 5-10%以上。 第二、浅灌基础上再节水。 控灌与浅湿灌溉相比,亩节水 141 立方米,节水率 30-40%。 第三、稻米品质再改善。 控制灌溉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胶稠率、脂肪含量与常灌相比分别提高0.3%、1.2%、3.1%、1.4%、22%。

4、第四、抗倒伏能力再提高。 控灌根深、壁厚、节间充实,抗倒伏率提高 95%以上。 第五、抗病能力再增强。 由于群体结构和光合作用好,控灌与常灌比病株率下降 40%以上。 第六、节能节本效益再增高。 控灌减少了灌水量、灌水次数,肥力提高 20%,亩节电 15 元左右,亩节油 25 元左右。 第七、面源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再减少。 农药和肥料的流失量与农田排水量成正比,控制灌溉可减少面源污染 30%,减少甲烷等温室气体排放30%。 二、控制灌溉操作方法 我们讲了什么是控制灌溉技术,控制灌溉技术的好处,那么控制灌溉技术到底如何操作呢?控制灌溉是根据水稻生育期优质高产的需水规律来控制田面的水层和土壤水分,

5、水层深浅可以直观判断,土壤水分多少就要通过田面裂缝大小、多少的变化来判断。 控制灌溉与传统灌溉的区别 主要四点: 1、灌水依据不同。常规灌溉依据水层深浅判断是否需要灌水,控制灌溉依据土壤裂缝宽度大小判断是否需要灌水。 2、灌水方法不同。常规灌溉采取“深、浅”或“浅、湿”循环交替的灌水方法。控制灌溉采取“浅、湿、干”循环交替法。“浅”水层约为 30 毫米,“湿”为田面湿润,“干”为土壤出现裂缝。 3、灌水程度不同。常规灌溉属于充分灌溉,适时保证充足供水。控制灌溉则实行人为调控,根据水稻不同生育期的生理特性,在分蘖等需水非敏感期实施人为胁迫,造成适度干旱,而在拔节孕穗和抽穗开花等需水敏感期又保证供

6、水,使水稻后期呈现生长的补偿效应。是一种充分供水与非充分供水相结合的灌溉管理模式。4、田间水层不同。常规灌溉长时间保留水层,仅在水稻分蘖末期嗮田时和黄熟期不保留水层。控制灌溉长时间不保留水层。下面介绍水稻控制灌溉过程的直观模式,横线代表地面线,横线上面部分代表田面水层,横线下面部分代表土壤湿润程度,用田面裂缝表示。不同生育期水稻对水的需求不同,土壤要控制的干湿程度不同,灌水深度也不同。同时,控制灌溉技术要与蓄雨紧密结合,水稻不同生育期有不同的蓄雨水深度要求。从图中可以看出,水稻控制灌溉是一个从田面有水层田面水层回落土壤出现裂缝再灌水的循环过程,各生育期是否需要灌溉要根据水稻不同生育期土壤干湿程

7、度来判断,也就是根据土壤裂缝宽度来判断。 下面分四个阶段为大家详细介绍水稻控制灌溉技术如何操作 泡田期和移植返青期: 泡田期控制灌溉的水分管理与常规灌溉一样,用水约每亩地 80-120 方,泡田 3-5 天。当田面水层回落到花打水时插秧,泡田插秧一茬水;插秧后秧苗开始进入返青期,此时不要急着灌水,等水层自然落干,当田面出现 0-4 毫米裂缝时再灌水,每次灌水深度约 20-30 毫米。 分蘖期: 返青期后,水稻进入分蘖期,分蘖前期和分蘖中期,每次灌水后,等水层自然落干,当田面出现 03毫米裂缝时再灌下一次水,每次灌水水层深度约 30 毫米,如遇降雨,可蓄雨水,蓄雨深度不超过 50 毫米,多余雨水

8、排除,蓄雨时间不可超过 7 天;分蘖末期,也就是生育转换期,都是及时排水晒田重控,此时土壤裂缝可控制在 48 毫米,当裂缝超过 8 毫米时需灌水,只要灌到田面完全湿润即可。 拔节孕穗期和抽穗开花期: 在分蘖末期晒田重控后,水稻进入拔节孕穗期,从分蘖末期过渡到拔节孕穗期是水稻生育期的转换阶段,也是控制灌溉水分管理的关键时期,一定要在水稻进入拔节孕穗期时及时灌上一荐水。拔节孕穗期和抽穗开花期是水稻需水敏感期,水分管理采用“灌一茬水,露几天田”的办法,每次灌水后,等水层自然落干,当田面出现 03 毫米裂缝时再灌下一次水,灌水水层深度约 2030 毫米,遇到降雨则蓄雨水,蓄雨深度不超过 50 毫米,多

9、余雨水排除,蓄雨时间不可超过 7 天,但是,11 叶品种大约在 7 月 10 日后下雨可蓄雨水1015cm,12 叶品种大约在 7 月 15 日后下雨可蓄雨水 1015cm 左右,其作用是在水稻减数分裂期以水护胎。 乳熟期和黄熟期: 乳熟期和黄熟期要求田面干、土壤湿,当土壤出现 410 毫米裂缝时再灌水,每次灌水使土壤完全湿润即可。如有降雨,蓄雨最大深度不超过 2030 毫米。如果天气过于干旱,在水稻收割干旱,在水稻收割前1015 天灌一次饱和水,使土壤完全湿润,防止水稻早衰。 以上,我们按照水稻生育期分四个阶段给大家介绍了控制灌溉的操作方法,总的来说控制灌溉就是“灌一茬水,露几天田” 、“前

10、水不见后水”操作上基本按照“浅、湿、干”循环交替的方式进行灌溉,“浅”一般指田面水层 30 毫米,“湿”指土壤湿润,“干”指田面土壤出现裂缝。操作要领主要在“干”的环节,不同生育期“干”的程度不同,不同土壤“干”的要求不同。 具体操作时要掌握以下六个要点: 要点一:掌握灌水时间。 每个生育期什么时候灌水,需按照各生育阶段要求的田面裂缝宽度确定,一般田面裂缝达到要求的宽度就灌水,没有达到要求的宽度就不需灌水;另外,由于控制灌溉有蓄雨水的要求,所以要注意收听天气预报,最发将灌水与降雨结合起来,利用雨水灌溉。 要点二:掌握灌水量。 每个生育期需要灌水时应该灌多少,根据不同生育期要求的灌水范围确定,一

11、般是建立田面水层达到30 毫米左右;如果遇到降雨,按照不同生育期最大蓄雨深度控制田面水层深度,一般为 3050 毫米,蓄雨时间一般不超过 7 天,要及时排除多余的降水;盐碱地种稻有特殊的压碱、排碱要求时除外。 要点三:处理好生产性用水与控制灌溉的关系: 生产性用水指打药、施肥用水,打药和施肥要求必须有水层,控制灌溉的水层管理要服从生产性用水要求,即什么时候需要打药、施肥,就什么时候灌水,但最好将生产性水与控制灌溉用水结合起来。尤其是分蘖前期封闭灭草时一般要保留水层 1012 天。 要点四:掌握关键生育期的水分管理。 返青期至分蘖末期是水稻需水非敏感期,也是控制灌溉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可以通过水

12、分控制形成健壮的个体株型和优势群体株型,要严格保证按控制灌溉要求来管理;拔节孕穗和抽穗开花期是水稻敏感期,如果不及时灌水会影响水稻产量,因此不能控的太重; 要点五:注意生育期转换。 生育转换期是在水稻分蘖后期,由单纯的根系、叶片生长向孕穗前期转换阶段。此时需重控,田面表相为:地板硬而实,裂缝宽一般在 48 毫米。要抓住生育期转换点:寒地水稻一般在 6 月 20 日左右,分蘖数一般达到田间设计总茎数的 80%时,适时重控,宜早不宜晚。特点是“苗到不等时,时到不等苗”。苗到不等时就是只要达到总茎数的 80%时就要及时放水控田。时到不等苗就是水稻已经到了生育转换盛期,大约在6 月末左右。不论分蘖数达

13、不达到总茎数都要及时排水控田。起到控上促下的作用,增强土壤透气性,巩固和壮大有效分蘖。 要点六:不同地区土壤、灌区供水、降水、气温变化等不同条件,水分管理灵活把握: 牡丹江地区,龙、甘、泰地区,土壤渗漏量较大,灌水要少灌、勤灌;土壤肥力好的地区可控的重些,土壤裂缝多些、宽些;土壤肥力差的地区可控的轻些,土壤裂缝少些,窄些。 自流灌区要视河流来水情况择时灌溉,来水少时不到裂缝宽度也应及时补水;盐碱地种水稻有洗盐要求,除晒田期外,裂缝要少些、窄些,控得轻些,一次灌水可达到 50 毫米,按水稻正常生长的土壤盐碱地控制要求适时、适量灌溉,及时排水洗碱;白浆土受旱能力较差,裂缝要少些、窄些,控得轻些;障

14、碍性冷害多发地区,要根据孕穗、抽穗、开花期低温冷害预报及时调整灌溉量,当预报有 17一下低温时,灌1015cm 深水层,提高田块的水温和地温,以水护胎。 讲完了控制灌溉的水分管理,下面继续为大家介绍一下与控制灌溉配套的农艺措施。 品种选择: 品种搭配通常要以当地中熟品种为主,适当搭配早熟、晚熟品种。 秧田期: 育苗以旱育稀播为基础,秧龄天数一定要按出苗到移栽时达到 35 天,育壮秧,带蘖插秧,插秧前要三带:一带肥、二带药、三带增产菌,插秧时要使秧苗充分落黄后开始移栽,这在水稻栽培生理上称为“一黄期”。 整地泡田期: 水稻本田移栽前要整地、施肥、泡田、灭草: 1、整地。做好整地,田面越平越好;

15、2、施肥。泡田前施基肥,氮肥占全生育期总用量的 40-50%;磷肥占全生育期总用量的 100%;钾肥占全生育期总用量的 60%。 3、泡田。泡田灌水做好调配,坚持先远后近,先高后低的原则(井灌也相同)。4、结合水整地封闭灭草 5-7 天。移植返青期:根据气候条件适时插秧,根据当地土壤状况确定插秧规格,土壤贫瘠的地块插的密一些,土壤肥沃的地块插的稀一些。 分蘖期: 移植返青期控完水后结合灌水施分蘖肥,第一次氮肥占全生育期总用量的 8-10%,第二次施氮肥占全生育期总用量的 20-22%;插完秧后,等到秧苗充分返青后,进行封闭灭草 8-12 天;注意防治三虫二病。三虫即水稻潜叶蝇、负泥虫、二化螟,

16、二病即稻瘟病和纹枯病。 拔节孕穗期: 结合分蘖末期(二黄期)重控后灌水时施接力肥,氮肥占全生育期总用量的 10%,钾肥占全生育期总用量的 40%,原则是:分蘖肥施早的田块、每平方米穗数不足的田块,有明显缺肥征兆时必须施接力肥。相反,分蘖肥施晚的田块,田间长势较茂盛、叶尖下垂、叶尖发红的水稻,均不宜施接力肥,但钾肥必须施。此期要注意防稻瘟病、二化螟和田间杂草(三楞草、鸭舌草、兰花菜、水白菜、水草等)。补施除草剂,彻底消灭各种杂草,并割除田埂大草,保持田间整洁,使灭草达 100%。倒二叶形成时,施保花肥,氮肥占全生育期总用量的 20%。 抽穗开花期: 主要防治一虫四病,一虫是二化螟,四病是稻瘟病、

17、纹枯病、鞘腐病、褐变穗。 乳熟期和黄熟期: 主要防治一虫二病,一虫是二化螟,二病是稻瘟病、纹枯病。水稻成熟后要适时收割。收割最佳时期是,稻穗上部的枝梗应该有三分之二黄化变干,穗基部变黄色,全穗外观失去绿色。如果谷粒已经变黄,也应及时收割(此时期应称作三黄期)。三、控制灌溉纪实水稻控制灌溉在产量微幅提高的前提下,节水量可达 30-40%。这项技术广泛应用,将大大降低水田用水总量,是水田节水灌溉的意向革命性措施。在“十二五”期间,省水利厅提出 5 年实现推广面积 1000 万亩,其中前三年推广 500 万亩,后两年再增 500 万亩。核心示范区亩灌溉净灌溉定额由目前平均400500m/亩降低到 250300m/亩,推广区 300350m/亩;实现亩平均节水 100200m的目标。到2015 年实现年节水 14 亿 m。2011 年,全省水稻节水控制灌溉技术推广工作取得初步成效。推广面积达到168 万亩,实现年节水 2.5 亿立方米,参与农户也得到了实惠,尝到了甜头。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控制灌溉是水稻灌溉技术的又一次革命,填补了水稻灌溉与农学、土壤学之间的空白,将成为水稻生产达到高产、节水、优质、高效目标的主要途径水稻节水控制灌溉技术将会开创全省水田节水新局面,对全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精品笔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