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的素质讲课材料.doc

上传人:11****ws 文档编号:3129926 上传时间:2019-05-2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编辑的素质讲课材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编辑的素质讲课材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编辑的素质讲课材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编辑的素质讲课材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编辑的素质讲课材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新浪之道中提到了新浪招聘时事编辑的要求:1、熟悉网络新闻传播的特点;2、新闻敏感性强,并具备良好的英文编译功底;3、具备较强的专题报道策划能力及一定的中文写作能力;4、计算机操作熟练,熟悉 HTML 语言,并熟练使用 WORD,EXCEL,PHOTOSHOP,POWERPOINT 等软件;5、能适应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并能适应夜班工作,工作细致耐心,责任心强,具有强烈的团队合作精神;6、具备相关工作经验。 搜狐招聘时事编辑的广告是这样写的:搜狐新闻中心因业务需要,诚聘高级时事新闻编辑,欢迎符合以下条件的人才加盟:1、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新闻和英语专业优先;2、文字功底扎实,文笔好,有较强写作能力者

2、优先考虑;3、英语水平 6 级以上,有较强的读写译能力;4、了解互联网,有志投身于网络新闻事业;5、喜欢读书看报,兴趣广泛,拥有灵敏的新闻触觉,有专题策划经验者优先考虑;6、诚实敬业,能吃苦,能在压力下工作;7、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工作有主动性。 举三个事例一是 2001 年“911”事件,当时恐怖组织的飞机撞向美国曼哈顿世贸大厦的第一幢楼时,那个画面是一个旅游者而非职业记者拍摄下来的;传播者身份发生了变化,的确存在“全民传播”另一件事是 2003 年春天发生在我国的“非典事件”。非典疫情发生时,南方很多人通过手机传递一个可怕的信息“这里发生了可怕的发热病”;还有一件事就是 2006

3、 年的“海南香蕉感染艾滋病毒”传言。这也是在北方特别是东北地区的手机用户和互联网用户中传递的虚假信息。传播手段发生了变化,传统的传播手段越来越受到挑战。现代传媒的研究者,是根据传播方式的不同将我们目前的传播手段分成“第一媒体”报纸,“第二媒体”广播,“第三媒体”电视,以及“第四媒体”网络。但是今天,又有手机报、手机短信、手机视频等多种媒体,人们统称为“新兴媒体”。经济日报社导刊部主任姜波在一次主题为“怎样做好一个财经记者”的讲座中就提出:“要做一个合格的报刊编辑,必须要有开阔的社会视野,扎实的专业功底,强烈的建设意识,良好的职业风范。 ”政治敏感能力毛泽东关于政治家办报的思想其实也是其党性原则

4、思想的重要内容。因为在毛泽东看来,唯有政治家办报,才能站得高,看得远,立得稳,保证党的报刊真正坚持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坚持社会主义的道路,不偏离方向。 毛泽东著名的“新闻、旧闻、不闻“的观点,也同他的党性原则思想相联系。按他的思想,一家对党和人民负责的报刊,一个对党和人民负责的新闻工作者,在新闻报道过程中应当做到该抢则抢(新闻),该压则压(旧闻)。而那些发表后会引发不良社会后果,对党和人民不利的内容就坚决不发(不闻)。 报纸编辑要做大海航船的“瞭望者”;美国新闻“教父”,著名的“普利策新闻奖”创始人普利策先生曾经说过,倘若一个国家是一条航行在大海上的船,新闻记者就是站在船头的瞭望者,他

5、要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观察一切,审视海上的不测风云和浅滩暗礁,及时发出警告。首先,“瞭望者”相对于自己的传播对象,是“先知先觉”者。在自己所从事的传播领域,应该是第一或者最早接触新闻源的“先知”(最先知道)。对于报纸编辑而言,他每天要做的第一件事是搜索最新的新闻信息。如果某一方面的版面编辑,连自己所编版面的最新信息都不知道,那他就不是一个称职的编辑,或者至少不能称之为“责任编辑”。其次,新闻编辑应该是某些传播领域的第一敏感者。对一个行业的敏感,不是与生俱来的秉性,需要后天不断培养和积累。有人强调编辑要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我的理解,这种业务素质不光是改稿写稿的素质,而是要对自己所编稿件的内容进行客

6、观把握,即他要知晓所编稿件涉及到的一些业务知识。比如,我们在编辑一篇有关航天飞机的稿件时,至少要知道航天飞机的有关常识性知识,或者了解我国航天业的发展现状,它和发达国家之间的距离和优势。有人说这样的要求过高了。我觉得新时期的编辑就是要有这种行业敏感。都说新闻记者永远是学生,因为他要不断接触最新的东西并且要不断学习这种最新的知识领域,而我却认为,编辑真正地永远是学生,因为他在编辑任何一篇新闻稿件或者专副刊稿件时,都是在学习。如果他编的稿件是自己陌生的领域,那他必须翻阅有关资料,来判断这篇陌生领域稿件的是是非非。否则他有什么资格来评判这篇稿件的好坏从而将它传播给受众呢?市场认识能力在一轮又一轮的竞

7、争中,大家都想扩大自己,独霸市场,因为赢得市场就赢得生存的空间。但是如何赢得市场是对报纸的考验,编辑在其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新时期的新闻编辑,首先要有认识所在媒体市场定位的能力,这是新闻编辑做好本职工作的出发点。因为一个编辑如果不清楚所在媒体的市场定位和受众定位,就不知道自己在对谁讲话,就无法讲出自己应该说的话,也就无法掌握自己编辑工作的着力点,就无法按照本媒体受众的要求来编辑版面,其编辑的版面就难以得到受众的认可,无法为所在媒体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笔者从事编辑工作近 10 年了,深知编辑在这一点上有没有意识非常重要。如果一个编辑在这方面把握得好,他就能在巩固已有读者群的基础上,富有针

8、对性地开拓新的领地,吸引其他层次和口味的读者,从而扩大报纸的发行量,为报纸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职业风范 报刊编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职业。因此编辑的做人准则及素养往往表现在工作中展现出来的敬业态度、职业风采、人格魅力中。做事便是做人。一位出色的编辑应该具有以下风范:一是尊重作者。有的编辑至今仍然对提供稿件的普通作者抱有居高临下之感,总觉得是人家有求于己。事实上,真正的主角是作者,编辑应该甘于当一个配角。二是尊重稿件。对于稿件既要严厉又要宽容,“严厉”是指必须严格把好政治关、事实关、文字关,“宽容”是指不能在编辑过程中扭曲作者原稿的主旨,把它强行纳入到自己所需要的框架内。三是尊重读者。报刊编辑的功

9、能最终是在读者身上得以实现的,因此必须强化“受众意识”。这就要求编辑善于把稿件从“作者文本”处理成更能被读者接受、更具可读性的“读者文本”,而不是把一堆未被消化的材料(如大堆统计数字、专业术语等)或自说自话的陈词滥调硬塞给读者,同时值得注意的是不能把读者弱智化,不要低估读者的主动性和判断力。敬业精神 做好新闻采编,还要有不怕吃苦的精神,要敬业爱岗,富有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功夫要深” 。20 年前,经济日报社前副总编辑罗开富耗时 368 天重走长征路,克服了常人难以克服的困难,采写出了一组中外知名的连续报道。他总结, “要在奋斗中享受生活” , “只要你努力下去,就会成功” 。他认为, “历练

10、方成大器” ,要做一个合格的新闻采编人员,就要不怕吃苦,就要“五练” ,即:练意志、练人品、练思考、练文笔、练深入。现在一些年轻的新闻采编人员与罗开富对照起来,存在差距,尤其是缺乏他那种吃苦的精神, “宁可不要命也要新闻”的斗志。不少新闻记者整天跑会议,拿材料,把采写新闻颠倒成了编写新闻;有的不出去采访,道听途说,捕风捉影,上网“扒窃” ,编造虚假新闻;写作上也没有创新、没有突破,还是老“八股” ;内容上也是陈谷子烂芝麻,采取了几条措施,落实了几项规划等等;还有的预计什么什么,估计至少也什么什么,把还没有形成事实的东西,进行主观臆测,造成事实上的假新闻;经验性的东西多、总结式的东西多,用新闻事

11、例说话的少,等等。文字能力知识 经济日报社副总编辑李洪波用“准确、简约、传神”三个关键词精辟地概括新闻标题制作的“法则” 。如何才能做到在“准确”的基础上“简约”和“传神”呢?这就需要编辑厚实的文字功底、分析问题的明晰思路、高度的归纳总结事物的能力,等等。由此看来,没有渊博的知识作后盾,是难以做到的。 “功夫在诗外”分析能力 陈道明的一句广告词说得好世界纷繁,多则惑,少则明。我们不妨用来映射新闻采编人员要有辨别事物真伪的能力。那么,如何筛选有价值的新闻,恐怕需要“慧眼识金” 。高级编辑詹国枢巧妙地用“好看、有用、健康”六个字概括采编人员选稿的标准。如何才能做到,单靠新闻知识是不够的,要求采编人

12、员具备全面的素质。信息能力信息采集能力指的是报纸编辑主动积极地接受信息的能力。报纸编辑是新闻信息的传播者和把关人,而从事这项工作的前提是接受信息。这就是说,编辑的信息采集能力是其传播活动的基础。编辑作为传受者,与普通读者接受传播是有区别的。这种区别在于,编辑所接受的信息未经选择和加工,真伪优劣并存,而且数量多,涉及面广,编辑获取信息的途径和方式也更加多样、复杂。获取信息是编辑决策的前提。大到编辑方针的确定、版面的设计,小到一篇稿件的处理,都是以编辑掌握的信息为参考和依据的。在现代社会里,生活节奏加快,社会变化的频率也在加剧,编辑也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看待变化无穷的外部信息世界,更不能闭门造车,

13、主观行事,必须时时刻刻追逐最新的信息。信息能力的大小取决于编辑的社会活动能力和新闻敏感。这就要求报纸编辑深入生活,做社会活动家,广交朋友。同时,又要求编辑时时刻刻当有心人,不放过任何有价值的线索。整合能力 2003 年 7 月 29 日,南方日报在要闻版选登了学习时报一篇综述:新一届中共中央政治局不到半年已进行五次政治学习中央领导在关注什么,在主流读者中产生良好反响。 南方日报总编辑杨兴锋在采编心得中说,“学习时报的高明之处,就在于整合零散信息资源,从中分析提炼重大信息,稿件没有丝毫的旧闻之感,反而新鲜热辣、备受关注,显露出更为重大的新闻价值,主流读者不能不读,读后深受教益。 ”其中的方法也很

14、简单,就是代受众对旧新闻或者是相关资料进行了集纳,但受众的收获已远远不止于此。提升新闻策划主导能力选择稿件是把好报纸方向、体现报纸特色、保证报纸质量的基础环节,是编辑工作的“第一台阶” 。只有稿件选择得好,才可能借此通过其它编辑手段,编排出好的版面、好的报纸来。因此,作为一个合格的报纸编辑,首先要有较高的新闻辨别判断能力,提高所选稿子的质量。 根据笔者的经验,精选稿件要做到“八看” 。这也是编辑的基本功。这“八看”就是看是否是有关党和国家的大事,或有关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是否是当前实际工作中迫切要解决的重大问题,特别是政策问题、思想问题、理论问题;是否是广大人民群众一致而迫切的呼声、意见、愿望

15、和要求;是否是当前各战线、各部门涌现出来的新成绩、新纪录、新成就、新创造、新发现;是否是当前实际生活中的新情况、新动向、新问题、新经验、新见解;是否是新人、新事、新道德、新风尚;是否真实、扎实、朴实,言之有物、言之成理、言之成章;是否富有时效性、知识性、趣味性,是否是本地区、本行业涌现的典型等。 新民晚报首席编辑吴联庆曾说过,不要让美丽的东西和你擦肩而过。意思是说,编辑要有发现的眼睛,能够沙里淘金般地在一般稿件中发现不一般,在平凡叙述中找到不平凡。他指出,任何编辑都会面临这样的困惑,那就是每天要接触一大堆稿件,有时感到都很平淡,不知道应该把哪篇文章放在头条,哪篇文章放到倒头条。那么,这些众多的

16、稿件需要整合,需要归类然后才能辨别。前不久我们一位副总编到闽东南一带考察他们的晚报,其中厦门晚报的三个理念让我们很受启发,这三个理念分别是“新闻领跑理念”、“新闻整合理念”和“新闻有用理念”。其中对一家报纸编辑的基本要求是“新闻整合理念“。比如,中国航天史上首次飞往月球的“嫦娥一号”卫星发射成功的消息,多家媒体都在做。但一个上乘的版面编辑不会只生吞活剥新华社的稿件,而是能把人类探索月球的所有经历进行整合。这样读者看了会很感兴趣,他们既为中国跻身太空领域而高兴,又了解了人类对月探索目前的最新进展,岂不是一条新闻牵动数个信息点?以上是讲整合新闻需要有大局意识,思路要开阔,这样就能纵横披盍地编版面,

17、大气广阔,不就事论事。这是对整合新闻素质的第一点要求。整合新闻的第二点要求就是发现热点的能力。编辑每天接触的稿件众多,谁是热点成了难题。不要轻易地处理版面,而把不重要的稿件放在了头条。吴联庆说,编辑每天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挑选他认为重头新闻,然后做突出处理。编辑对版面而言,就是版面舞台的导演和化妆师。编辑面对的舞台上,每天都要有相对的主角和亮点,谁把不重要的稿件放在了头条,谁就是红灯记里的叛徒王连举,自己对自己开了一枪,就是自残!比如,今年 7 月,上海著名的画家程十发去世了。程十发也是上海市民喜爱的老画家,记者当天只写了一篇简单的消息。作为文化版的首席编辑吴联庆则没有轻率地处理这篇稿件,而是

18、指示记者再进一步深挖,最后记者写了 1700 字的稿件,经过吴联庆的加工和处理,配以程十发生前的照片和代表画作,变成一个整版的文图并茂的重头稿,并且在版式制作上用整版套黑的方式,显得庄重肃穆。显然,这条程十发去了的新闻,成了当天文化版的重头新闻。策划能力要成为一个合格的新闻编辑,还要求具有良好的选题策划能力,打破就稿编稿、应付出版的被动状态。简单说,选题策划是指对某一重大新闻事件或新闻热点组织实施报道的策划活动。近年来,新闻报道策划在新闻竞争中发挥着日益突出的作用。通过策划重新整合信息资源,深度挖掘选题内涵,使新闻报道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了极大拓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新闻媒介的数量与种类迅速增多

19、,媒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随着竞争的加剧,一个新名词在新闻界的使用频率也越来越高,它就是“策划”。九十年代,媒介“策划”热已经由电视蔓延到报纸、广播,“节目策划”、“本版策划”、“栏目策划”等新头衔频频在媒介上亮相,引起人们浓厚的兴趣,新闻学术界更是围绕媒介实践中出现 的“策划”热,展开了理论上的探讨。具体新闻事件的策划能力。我们说的是新闻策划,而不是策划新闻。前者是有了新闻做前提,后者是没有新闻策划出新闻那是造假。新闻策划能力,往往体现在对一个未知领域的敏感把握能力。比如,2005 年初,青岛早报曾经做了一个寻找“微尘”的新闻策划,原因就是有一个人在很多场合捐款,不愿留下真实姓名,而只是签下

20、“微尘”的名字。报纸据此做了一个“寻找微尘”的策划,但是,随着报道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读者都开始在捐款时签上“微尘”的名字。最后策划者终于发现,报纸要寻找的,已经不是一个具体的人,而是一个群体,是一批富有爱心,不图回报的爱心群体,而且这些人越来越多,就在我们身边,是你,是我,也是他。这个策划结束了,报道本身虽然没找到“微尘”这个人,却使报道的内涵得到了升华。这应该是一个很好的新闻策划。新闻策划能力,还体现在对一个具体事件的全盘控制能力。比如,1998 年我们策划了一个“千里寻亲特别报道”。那是当年的大水,使一批 1954 年前后被遣送到青岛的芜湖孤儿想起了自己家乡。他们要回来寻找自己当年的亲人。

21、我们在调阅大量当年资料的情况下策划了那次新闻报道,前后 30 余篇,并根据报道的深入把寻亲活动推向了高潮。再比如,2006 年 7 月 28 日是唐山大地震 30周年纪念日。我们策划了一个“纪念唐山大地震特别报道”,以一个当年的地震伤员来芜湖寻找救命恩人的个案为主线,策划了一场“唐山大地震伤员寻恩见面会”。场面感人,热烈,各方人士叫好。那也是一次成功的策划。最后,新闻策划能力往往还是活动策划能力。比如,唐山大地震伤员见面会的策划,我们就从记者到北京拜会伤者,到在芜湖二院、繁昌县医院成功举办见面会,是对整个活动的一个策划。它的前提是新闻要素,它的表现形式是活动,它的见报形式是连续报道。这样的策划

22、应该是有血有肉的策划,它会有着举办某项活动所应有的接待、安排、组织、采访、现场等等关键词。这个能力应该是综合能力的体现。版面编辑能力的第三个体现是,不同时期能营造不同的兴奋点。报纸每天的内容都不同,但一段时间的热点和兴奋点应该相对集中。比如春天写什么,冬天写什么,所谓报纸要唱“四季歌”,不同的节假日要营造相对有个性的气氛。这些都在编辑的掌握之中,所谓应景之作,要做,还要做得漂亮,做得不断超越自我。比如,去年春节,我们做了各行各业迎新春的系列报道,今年春节你不能还做这样的报道吧,你总该变变方式,变变味道,变变文体,甚至变变版式,来体现你的编辑思路。这一点,我不细讲了。他认为新闻是“想”出来的,一

23、个好的新闻作品 6 分想3 分采1 分写。他所说的“想”不是空想,更不是助长记者“闭门造车” ,而是要有思想,要动脑筋,勤于思考, “透过现象看本质” 。采访前要想,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譬如说,这条新闻的价值在哪里?受众感兴趣吗?一旦选题定下来,就应该想想究竟从哪几个方面入手进行采访,拟写采访计划和提纲;采访的时候,脑筋又要不停的转动,视其现场不同的情况挖掘新闻事实;采访完了又要想,怎么组织材料、怎么写得好看,要告诉读者什么、诉求点究竟在哪里等等,都需要记者去“想” 。所以, “一个好的记者一定是有思想的” 。如 1988 年北京日报做过一个关于出租车问题的报道,在社会引起较大反响,被认为是“主

24、动寻觅,主动设计,主动实现”的一个生动的报道例证(注 1)。该报道的策划组织者是当时任北京日报工交部主任的刘宗明,选题来自于他组织本部门同志进行的一次讨论:当前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是什么?讨论中大家提出了许多社会中存在的问题,出租车问题、安电话问题以及商业服务质量问题等,经过分析认为,商业服务问题报道较多,出租车和电话问题报道较少,比较新鲜。但电话安装难问题不易采访,而出租车问题可采取微服采访的形式,面对面地向司机、乘客进行采访。于是,在请示了市领导以后,刘宗明根据平时看到的情况,定出一个方案,把部里 16 个人分成 4 个小组,进行微服采访。经过两天的奔波,在 1988 年 5 月 26 日北

25、京日报头版推出工交部集体采写的组合报道出租车实况剪辑,以 6 篇特写揭露了北京市出租车拒载、乱要价、跑黑车等各种问题。这组报道引起群众强烈共鸣,第二天一版为此开设了出租车实况剪辑发表后专栏,刊登了一批读者来信来电。其后,报纸又推出连续报道,反映群众为治理非法拉客车出谋划策,以及市委市政府领导同志对这一问题的谈话,还有出租车公司对这一问题的态度。整个报道既提出了问题,又指出了解决问题的途径,收到较好的社会效果。这组报道的成功说明了编辑部门负责人是可以独立策划与组织报道的,在这种情况下,策划主体是“智多星”式的个人。审美能力从审美的角度讲,编辑的审美格调,审美意识,总的说就是审美能力如何是决定版面

26、档次的重要因素。审美能力是一种综合的能力,受制于多方面修养,如思想修养、文化修养、道德修养等。编辑的审美意识贯穿于编辑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从稿件的编辑到版面的编辑,无一不体现出编辑的审美能力和审美趣味。所以审美能力是一个编辑应具有的最基本的职业能力,这对于提升版面的内容品质具有关键性的意义。编辑在审美意识的支配下,对原始资讯、芜杂资讯进行提炼和深加工,把“二度创作”后的内容呈现给自己的读者,是对编辑功力的一大考评。一张报纸上不上档次,不在于是哪一级报纸(国家级,省级,地市级或企业级),而在于报纸的整体水平有没有档次。现在许多大报,文字编辑和版面编辑已分开,但还有相当多的报纸编辑中,一个编辑不但是

27、文字编辑,还要是版面编辑和美术编辑。无论是什么样的编辑制度,一张好的报纸文字和版面编辑的高度和谐都是最重要的。编辑的审美是要求编辑在版面和稿件编辑过程中要适应读者的需要,通过编辑审美意识,通过编辑的二度创作,在更高层面、更高意义上满足读者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从根本上讲,编辑工作是以编辑审美意识为特征的一种创造性精神活动。不但要表现在栏目的设计是否有美感,版式的设计是否有艺术感,文章的字体字号是否协调大气,还同样要注意文章的美感。编辑的审美格调决定一张报纸整体格调的高低。各种新思想道德文化与旧的传统的思想道德文化冲突,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冲突,使固有的审美标准也发生很大变化。拜金主义、享受主义

28、盛行,道德滑坡,不正之风蔓延。作为承载传播先进文化,倡导社会文明的报纸担当着引导读者追求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影响读者审美观念,激励他们按美的规律创造美的生活的责任。所以,编辑的审美格调是积极的、还是颓废的,是高雅的、还是低俗的,直接可以影响到报纸的格调和品位。其实,审美格调是可以含括在审美意识中的。报纸的编辑是在审美意识的指导下进行的审美实践,要通过报纸把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高雅的审美情趣的精神食粮提供给读者。但是这并不是要求编辑一味求高雅的境界,而是要力求做到雅俗共赏。所谓“雅”指的当然是一种诗性追求,它标榜个性,张扬理想,向往终极,报刊编辑必须尊重这样的“雅”,但又不能陷身于其中,因为报刊

29、是大众文化的重要载体,它必须照顾其最大面积的受众,也就是说,它是无法做到自得其乐的,它必须有“俗”的一面。而这种俗不是低俗,而是一种通俗,是具有“大众性”意义的含义。对于一位有着良好人文素养的报刊编辑来说,决不会完全被强大的商业逻辑所左右,沦落到那种刻意渲染“星、性、腥”(明星、艳情、暴力)的粗俗、低俗、恶俗、媚俗的境地。对编辑来说,选择其实是一种价值的决断,即使在审美问题上,也需要有大局的意识、辩证的思想、发展的眼光。优秀的编辑能够在“雅”与“俗”之间、个性诉求与大众需求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新时期报纸编辑要做优美视觉的设计者。好的内容,还要有好的表现形式,这是对所有媒体的要求,报纸更应该如此

30、。新时期,人们对报纸版面视觉的概括是两个字,一个是“新”,就是说在中国国内,目前对报纸版面视觉这块没有现成的理论可用,这是一个崭新的领域;另一个字是“快”,就是即便有新的报纸版面视觉理论产生了,但是变化很快,版式美学也在不断翻新。这一结论,来自新民晚报视觉总监靳文艺。靳文艺说,版面编辑特别是美编人员(很多地方叫版面视觉总监)根据报纸版面的不同,表现方式的不同以及内容时效的不同,把报纸版面分成三种呈现方式,一是静态,一是动态,一是半动态。静态表现主要维持在报纸的新闻版块,起维护报纸品牌和形象的作用;动态表现主要体现在报纸的特刊版面,主要展示报纸的的创新活力。每到重大节日比如“纪念南京大屠杀 70

31、 周年”,或者“嫦娥一号”登月特刊等等,每家媒体都做得大气,有个性。半动态的呈现方式主要体现在报纸的专副刊。其目的是体现具有鲜明个性的地域文化。对这三种呈现方式,有三点基本要求。那就是对新闻版块,讲究的是规范整齐,以便快速传播新闻信息;对报纸特刊,讲究创新,这是同城媒体竞争的利器;对专副刊版面,讲究悦读,注重版面表现的艺术性。靳文艺进一步说,评价一张报纸版面视觉的好坏,主要看三个部分。那就是看头版,看一张报纸的脸面,它直接体现报人的新闻理念;看特刊,发现报人的新闻理想和团队创新力的展示窗口;看专刊,看版面策划者如何直接体现报纸的经营状况。以上讲的是理论化的版面视觉要求。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的版面

32、编辑要想突出自己的版面思想,突出自己的编辑思想,一定要反复琢磨自己的表现形式,不断吸收美学观念。比如,现在报纸的头版无非是三种表现方式:全版导读式,如扬子晚报和现代快报;全版新闻式,如新民晚报及很多地方的党报;半版新闻和半版导读式,如华西都市报和羊城晚报等等。具体要用哪种方式表达,这要看全报社的观念,力求整齐划一,在规定的模式下有所创新。这里不细谈。视点版制图多,已经成为一大特色,其实,制图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因为视点版的稿子图片太少,新闻图片、特别是好的新闻图片更是少之又少。 视点之初,我们的制图手段单一,不讲究构图,谈不上美观。崔主任要求“提高制图水平“,第一步是让图“站起来“,有立体感,这

33、就需要使用photoshop。这个软件我以前会用一些,但还有很多功能不会用。怎么办?一个字,学。幸亏有网络,有什么不懂的问题,键入关键字,马上化解。 让我印象最深的要数第一张“站起来“的图。 那是 2006 年 6 月 14 日见报的保安联动机制缓解警力不足一文的配图。稿子说的是西安公安机关处置群体事件探索新路,不再力不从心。文章写得很生动,但没有图片。如果找一张警察带着保安员巡逻的图片,一是不好找到西安的,二是此类图片大都画面欠生动,放在版面上既起不到深化报道主题的作用,也难说得上能美化版面。 于是,我想要是把保安联动实施前后的情景再出来,做个对比,一来可以帮助读者理解文章,二来也可以起到美

34、化的作用。 我的想法得到了崔主任的支持,接下来就是细节上的构思了。找素材很费时间,特别是那些手拿凶器的歹徒,怎么也找不到合适的。几乎要翻穿网底彻底灰心的时候,我眼前一亮,现在见报的这个突然跳入眼中。 图是当天下午两点钟开始做的,全部做完我再看表,已经是晚上 8 点了,做这张图用了 6 个小时。 学习制图至今,我大约制过一百多张了,现在再看这张图,觉得那么幼稚,看着更像“儿童画“。 图做多了我发现自己还有太多东西要学,比如绘画、透视、构图,photoshop 太庞大,更多更精深的内容,我还没有触及到。 现代技术运用能力现代化技术与工具的运用能力,指的是报纸编辑使用与出报有关的现代技术手段、语言工

35、具和交通工具的能力。当前绝大多数报社已经运用计算机采编系统,采用了激光照排和胶版印刷,数码相机、卫星传稿也广泛采用。报纸编辑以计算机为代笔工具,彻底摒弃了过去的工作习惯。国际互联网成为编辑获取信息的最新工具,新一代电子报纸也已经问世。这一切都说明,掌握现代化的技术操作手段将是每一位新闻从业人员的必备能力。读者意识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报纸的受众是读者,读者的需求是报纸生存的依据。这就要求编辑树立读者意识,以读者为本位,主动研究读者、“迎合”读者,从读者角度考虑问题。浙江日报原总编江坪说:“心向读者,为读者服务,是办报的出发点与归宿。”因此,为使报纸能够“钩”住读者,就要求编辑心中时刻装着读

36、者。事实上,当前一些受读者好评的报纸,都是深深渗透着编辑的审美理想、审美情趣,从而发挥着很好的社会效益。报纸是一本“社会百科全书”,它云集了天地间世事兴衰、人生悲喜、五谷收播,也与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就业升学、福利医疗、家庭婚姻等休戚相关。因此,编辑在选稿时,就要根据“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要求,以读者的需求作为取舍稿件的标尺。编辑选发的稿件应该是读者欲知、应知、未知的内容。比如对于一年一度的高考、中考,考前家长、学生应注意哪些备考问题,包括饮食、交通、复习等都及时让读者知道。比如,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房价的升降等老百姓关注的问题,也应该是装在编辑心中的大事。树立读者意识,对于读者的来信

37、来电,要做到及时处理,有回复,在百姓心中树立威信。天津日报今日大港在新闻聚集栏目中刊发了福华里的背后,反映小区的物业管理问题,引起小区居民的强烈反响,仅一天时间就接到电话、邮件 50 余封。在街道和物业公司的共同努力下,小区环境得到治理,小区居民第一时间向报社表示感谢。增强地方特色,也是吸引读者的一大要点。天津日报今日大港开设了如百姓热线、和谐风景线、一线风采等许多关于民生民计的专栏,受到读者喜爱。只有办报人想着读报人,走进人民的生活,反映人民的生活,才能可读性;只有全民参与,社会支持,报纸才能办好。把关意识 “把关人”理论认为,媒体在传送信息过程中,有重大的过滤功能,需要从政治、经济、文化等

38、各个层面对新闻信息和素材进行层层把关、筛选、加工与取舍,以决定哪些内容最后能与受众见面,并通过发出的新闻信息影响受众。新闻媒体的报道活动不是、也不可能是“有闻必录”,而是形成一道关口,起着决定继续或中止信息传递的作用,否则权威性、规范性和专业性就无从谈起。网络媒体的兴起使得信息传播的方式及内容发生了巨大变化,“在网络中,每个人都有可能不受政治、意识形态、技术、文字和逻辑能力、经济能力的严格限制,真正实现个人的表达自由和言论自由。”这对网络编辑把关责任和意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Web2.0 时代,大量网民同样可以充当传播者角色,普通网民既是被动的接受信息者,同时也可以是主动的网络传播者。这种网络传

39、播的传受合一,也意味着大量良莠不齐信息的涌现,从而使得泥沙俱下,虚假新闻和不良信息泛滥。中国的网民数已经跃居世界第一,如果弱化甚至丧失了舆论把关,后果将不堪设想。与此同时,不再以天、小时而是以秒为单位的快速的网络新闻发布特点决定了网络媒体不大可能像传统媒体那样层层审查严格把关,也决定了每个网络编辑必须树立起强烈的把关人意识,只有具有强烈的总编辑意识和高超的把关能力,才能守护好网络舆论阵地。美国一家媒体研究机构 2008 年初的一项调查显示,尽管获取网络新闻的机会越来越多,也越来越依赖和青睐网络媒体,但美国受众最感兴趣的还是来自如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传统主流媒体的新闻。究其原因,就在于报纸新闻

40、必须经过层层审查,权威可信,其真实性客观性具有很大的保障。与网络媒体相比,报纸强大的公信力作为其核心竞争力在这里得到了极大地彰显,而公信力的前提就是严格把关。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网络媒体把关人意识的不足和亟待加强。平面媒体的品牌影响力和可信度是多年积累的结果,网络媒体只有加倍努力才能迎头赶上。“把关人”意识的巨大差别,也使结果截然不同。这一点在“周老虎”和 “平江虎”新闻的处理上,体现得最为充分。2008 年 3 月,湖南省平江县电视台记者吴华自称拍下野生华南虎的 20 秒左右视频,后经湖南省林业厅专家组深入实地调查后被证实造假。对于此次事件,网络媒体吸取了此前处理“周老虎事件”新闻的教训,在

41、弄清事实真相之前,普遍采取了谨慎的态度,没有贸然轻信,而称之为“疑似华南虎”,加上真相及时被查明,使网络媒体避免了再次“吃苍蝇”的尴尬。 事实证明,面对可能遭遇的陷阱,网络编辑只要慎重一些,尽可能进行调查研究,完全可以有效避免把关上的重大失误。从这两个事件报道上的进步来看,网络媒体在把关问题上,是完全可以有所作为的。相反,把关人的失职,则有可能造成极坏的社会影响。最典型的例子是几年前的“木子美事件”。为了通过推销木子美来提高访问量,某商业门户网站在其首页推出遗情书的长篇连载,其中还附带照片和对作者的采访,这种推波助澜的做法使得“木子美事件”影响迅速扩大,也使其网站访问量一下子暴涨1000 多万。在受到北京晚报猛烈抨击后,这家网站才大大收敛,但不良社会影响已经造成,对该网站的形象和信誉也造成了伤害,得不偿失。当然,强调把关人意识,并非要一味的封堵。在把关问题上,网络媒体要改变堵多于疏的做法,既要强调主旋律,也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力争实现两者的有机统一。不断学习,做好每一天的工作,“带着激情和责任感从零开始“,我时常拿这句话提醒和激励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精品笔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