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汉武帝时期加强专制统治述评【内容摘要】西汉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它是继秦建立第一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以来,将这种政体加强并延续下去的朝代。在西汉历史上,除汉高祖刘邦定天下外,最大功绩者莫属汉武帝,尤其是他采取的各项治国措施,内求发展外求壮大,将西汉带入了全面的封建专制时代,开创了真正意义上的“大一统”局面。汉武帝对国家的管理较以往相比并不是一层不变的,而是有其独特的统治特点,既有所继承又有所创新。正是由于其统治的稳定性与特殊性,也就使得西汉从此进入鼎盛时期,闻名于当世。汉武帝时期的治国方略,为以后整个封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参考与借鉴,从而也奠定了现代中国疆域的初步基础。当然这些
2、成就不仅与武帝自身的文治武功相关,也与我汉民族开拓进取,务实勤劳的精神面貌相关。正是因为这些才成就了汉武帝与他所在时代的辉煌。【关键词】措施 特点 实效 影响 精神Abstract: The Western Han Dynasty, as an important role in Chinese history, strengthen the entirety and keep it continue since the first centralized feudal state, Qin Dynasty. In the history of the Western Han Dynasty,
3、 except for the first emperor Liu Bang who set up the Han dynasty, emperor Wu of Han is the greatest one. He took the measures of governing to seek inner development and outer expansion , bringing the Western Han Dynasty to the feudal autocratic age, creating a real whole unification. Concerning to
4、his unique governing, emperor Wu was alternative so that he inherited the good trandition and made creation. Emperor Wus steady and speciality made the Western Han Dynasty walk into the peak of the time and known to the world. Emperor Wus governing policies offered necessary references to the later
5、development of feudal society, and made foundation of modern China. Those achievements are not only related to emperor Wus ruling, but also to Han peoples spirit of pioneering, enterprising and hardworking, which resulted in the real stability in the period of Emperor Wu.Key Words: measures; feature
6、s; practical efficiency; influence; spirit1汉武帝时期加强统治的具体措施1.政治上(1)中央:设置内(中)朝,抑制相权(外朝)含义:内朝:是由皇帝亲信左右,侍中,尚书等组成的参谋与决策机构,它接受皇帝指挥并体现皇权意图。外朝:以丞相为首的三公九卿组成的行政办事机构。二者关系:相互牵制:西汉初年(内朝设置前) ,丞相位高权重,皇权受威胁;汉武帝时设置内朝,形成了内外并存的局面,标志着朝廷组织机构的变化,也预示着相权地位与作用的下降和皇权的至尊。基本情况(原因与目的):汉初,丞相位高权重,皇权受制于相权。 1汉旧仪载:皇帝在道,丞相迎见,皇帝要下车还礼后再
7、上车走,谒者要赞称曰:“皇帝位丞相下舆” 。皇帝见丞相起,也要起立而后座,谒者要赞成曰:“皇帝位丞相起”这样以是对丞相的礼遇与尊重。至武帝,为抑制相权,实现自己的抱负体现自己的地位,每遇朝堂决策之事,都会命亲信左右(内朝代表)与公卿大夫(外朝代表)辩论,直至丞相方理屈词穷,以示皇权存在。作用与影响:中朝的设置大大加强了专制主义皇权对国家各方面的控制,直至东汉时期,内朝逐渐取代丞相为首的外朝,令皇权一枝独秀。而后历朝历代为削弱相权,皆各思其法。(2)地方:改革封国与郡县并行制;行“推恩令,附益法” ;颁布“酎金律”基本情况(原因与目的):由于汉初分封与郡国并行制带来的消极影响,中央与诸侯王斗争激
8、烈,权力的天枰无法平衡,鉴于“七国之乱”的教训,为解决分封制无法适应封建统一国家中央集权的政治需求,武帝时从以下几方面对其进行了改革:行“推恩令”:规定诸侯王死后,其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他兄弟分割王国部分土地为列侯,列侯归郡统辖。行“附益之法”:不许诸侯召见宾客,限制诸侯王活动,诸侯王只能享受衣食租税,不得参与政事。颁“酎金律”:所谓酎金,是 2“侯岁以户口酎黄金,献于汉庙,皇1 杨生民.汉武帝传.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2 杨生民.汉武帝传.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帝临受献金,以助祭。大饲日饮酎受金。金少不如斤两,色恶,王削县,侯免国。 ”另外刺史制度的确立:汉武帝时,确立了一套比秦朝
9、更为严密的刺史制度。汉武帝将全国划分为13 个州,州作为监察区,设刺史一名进行监察。刺史级别不高,但巡查时代表中央,可以监察诸侯王和地方高官。作用与影响:总的来讲,地方政治制度的改革,有效的解决了汉初封国制与郡县制对皇权构成的威胁,避免了类似“七国之乱”割据势力的再度泛起,将权力重心移至天子一方,各朝以史为鉴,防微杜渐,都为加固皇权削弱相权作出准备。2.经济上应付财政危机,增加财政收入,实行经济改革:统一货币(五铢钱) ,主张盐铁官营,行均输与平准等方法。首先,它规定货币由国家统一铸造,盐铁由国家垄断经营,私人不得铸造货币和经营盐铁。这些措施的实行大大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为武帝的文治武功提
10、供了雄厚的财力支持。其次,实行均输与平准法,所谓“均输” , 3盐铁论.本议篇曰:“往者郡国诸侯各以其方物贡输,往来烦杂,物多苦恶,或不偿其费。故郡国至输官以相给运,而便远方之贡,故曰均输” ,即:在各郡设立输官,专门负责营运,这样既节省运费由保障贡品的良好。所谓“平准” , 4盐铁论.本议篇曰:开委府于京师,以笼货物,贱即买,贵则卖,是以县官不失实,商贾无所贸利,故曰平准” ,即:由国家掌握物资,使商贾无法经商贸利。均输与平准结合起来就可以收到“平万物物价而便百姓”的效果。3.文化上(1)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基本情况:秦朝时,以法家思想为宗旨对国家进行管理,在秦暴政的淫威下3 杨生民
11、.汉武帝传.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4 杨生民.汉武帝传.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法家”无不体现出霸道中的专制色彩,以致民怨沸腾;汉初鉴于秦暴政而亡的教训,统治者大都采用“清静无为”守天下的黄老之术,以求休养生息,百姓安居乐业。但讲究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显然无法满足类似汉武帝这种拥有高瞻远瞩,宏图大志统治者的霸业需求,在汉武帝看来此法可守天下而难扩天下;至武帝时,不论是出于个人爱好还是统治需要,他采取了一种既不失法律与等级制又兼顾“怀柔”意味的儒家之术,从此便开始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含义与解析: 该法为董仲舒在 5举贤良对策 中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
12、上忘以持一统;法制变数,下不知所守。愚臣意味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僻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之所从矣。“实质,儒家强调深严的等级制度,认为上天是万物的主宰,皇帝是上天的儿子,万物要统一于上天,国家要统一于皇帝,这便与武帝要求独尊与权威提供了理论基础。儒术认为皇权受命于天,是天地传输的重要工具,强调君权神授与天人感应,这又为汉武帝的统治蒙上了一层神秘与圣洁的色彩。作用与评价:将儒学提升为国家宗教,建立了一套以国家为主体,适应政治统治的意识形态从而控制了主流舆论,并为士大夫阶层和社会树立了人文理想和价值观标准;这种文化观使儒家学说成为封建正统指导思想,儒术真
13、正的在中国历史舞台上第一次成为“一家之言” ,而后便开始了其长达两千多年的变化与发展,深深影响着日常生活与整个思想文化界;但这种做法也遏制了褚子百家的发展,其实质上就是一种为维护封建专制的理论工具。(2)选官制度的改革:察举与征辟渊源:秦朝时,选官制度的形式为世卿世禄制,它保证了贵族入仕的纯洁性,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官吏的来源,俨然成为维护封建官僚制度的工具。西汉初为求贤辅佐君王治理国家,改变了选官模式,主要有考察选举,自下而上推荐官吏的察举制和自上而下任用官吏的征辟制。5 安作璋,刘德增.汉武帝大传.北京:中华书局,2005.武帝时,选官制度中尤为重视“举孝廉”:令郡国每年推荐孝,廉各一人
14、,包括有才能之士和品德优秀之人做官,以辅国事。影响:选官制度的革新,为百姓和士大夫做官提供了可能,扩大了官吏来源。之一时期,各方面人才涌现,为汉武帝时期鼎盛局面的出现提供了人才保障。4.军事上(1)改革兵制,垄断军权概况:西汉时,总体上汉承秦制,但也有所发展,尤其是到汉武帝时, 这种变化在军事上也体现得尤为明显。内容:武帝为实现全面的封建专制,不仅在政治,经济,文化上进行了统一 管理,在军事上也改革了兵制,垄断了军权,以杜绝威胁皇权独尊的一丝机会。它积极扩充侍卫,增置四官卫尉,任用酷吏为中尉,扩展京畿范围,无不体现出其在军事上也要求独尊的特征。(2)善用与培养军事人才,积极扩建军队用人原则:
15、6汉书.诸侯王表说:“亲亲贤贤,褒表功德,关诸盛衰,深固根本” 。所谓亲亲就是要用亲属,体现了封建宗法制度的用人原则;所谓贤贤,就是要用一些有才德的人来共同治理天下,以巩固统治。具体到汉武帝选用军事将领则注重任用外戚。典型代表:卫青,霍去病,李广利主要功绩:卫青:从元光六年至元狩四年(前 129-119) ,曾七击匈奴, 且均获全胜。霍去病:“骠骑将军”前 121-119.彻底彻底击退匈奴李广利:“飞将军,贰师将军”于前 101 年征讨大宛国取得胜利。(3)总的来说:军事史服务于政治的工具,也为武帝在政治上的专制提供了一套强有力的后勤保障。5.民族关系上6 王宇.帝之道.北京:西苑出版社, 2
16、005.(1)概况:汉武帝时,不仅注重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上的全面专制,也善于处理与少数名族之间的关系,为扩大汉朝的疆域,使西汉真正成为幅员辽阔,辐射四方的万邦之主,统领天下。为此,汉武帝主要从东,南,西,北等几个方面对少数民族进行了管理。东定朝鲜:汉武帝时曾不下数次对朝鲜进行大规模作战,胜利后设置乐浪等郡,管辖朝鲜半岛北部及鸭绿江两岸地区。南平两越:汉武帝时,于公元前 112 年平定闽越,后分五路南下平定南越,并设置南海,苍梧,郁林,合浦,珠崖,谵耳,交趾,九真,日南九个郡,以便加强对岭南地区的管辖。经营西域:西域主要是指玉门关阳关以西,葱岭以东的广大地区。武帝时,曾派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17、,加强了与大月氏,大宛,西域等国的交流并建立起友好关系,为以后西域归属中央政权与丝绸之路的形成奠定基础。通西南夷:西南夷只要指今四川西部和南部,贵州云南及甘肃南部一带,其中夜郎(今贵州南部北部,四川南部,广西北部)最大。夜郎以西滇(云南滇池附近)最大。武帝时,征服西南夷,开发西南,先后在西南夷等地设郡加强对西南地区的管理。北击匈奴:北方的匈奴问题一直是困扰西汉多年的棘手问题,汉初国力有限而被迫与匈奴和亲,以求边防的暂时稳定,但北方匈奴仍不断南下侵扰我国安宁。武帝时国力强盛,于是对匈奴进行了长达十余年的军事反攻,并于公元前 127,121,119 年先后派卫青,霍去病大将彻底将匈奴击退中原,退居
18、漠北。并设置“河西四郡” (武威郡,张掖郡,酒泉郡,敦煌郡)管辖从甘肃河西走廊至玉门关一带的辽阔地区。(2)影响:外事“四夷” (东:朝鲜;南:西南夷与两越;西:西域;北:匈奴)是汉武帝君臣毕生为之奋斗的大事之一,不仅加强了对各地的交流,巩固了边防,也向我们打开了一扇了解西方世界的窗口。尽管在众多军事行动中,百姓也饱受战争之苦,但汉武帝的开疆拓土政策,使以汉民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成为屹立在世界东方的伟大名族,其无论是在当时还是对后世,都有重大意义。二.汉武帝时期的统治特点1.汉承秦制,但有所创新。总体上汉承秦制,但又有所发展:延续了秦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制度,但在具体管路与实行步骤上有所变
19、革,无论汉武帝采取何种办法发展国家,都顺利的将西汉推向了全面的封建君主专制时期。2.以加强皇权为核心。汉武帝时的统治始终以加强皇权削弱相权为主旋律,其所采取的一系列中央与地方的管理措施无不围绕这一主题。中国历史上皇权与相权的斗争也就此拉开帷幕,武帝时所树立的管理典范,也使得权利的天平以向皇权方倾斜为趋势。3.将意识形态政治化,生活化。以儒家学说为正统为核心,以三纲五常为依据,并辅之以其他思想,将平素信奉的文化意识作为指导整个社会发展的思想武器,并紧密联系实际生活,以此树立起严格的封建等级观念与国家,社会,家族所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4.发展与壮大并行。汉武帝时期内求发展外求壮大,其所修订的一系列
20、措施,皆为巩固皇权发展国家而定,而外拓疆土,扩大管辖范围,调整民族关系,也是求发展的一部分。汉武帝依靠其强大的经济与军事实力,最终将西汉疆域得以外扩。三汉武帝加强统治后的实际效果1. 政治上:通过改革分封制弊端,推行郡国并行,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王国威胁中央的问题,加上“推恩令” “附益之法” “酎金制”的实施, 7王国比例与汉初相比减少了百分之三十多,数量由 179 锐减 58 个,彻底的解决了王国割据势力;内朝制的设置以及内朝集团的形成,有效的防止了以丞相为首的外朝势力过度膨胀,这毫无疑问的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后世为巩固统治确保皇权独尊了纷纷效仿:如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明朝时期的内阁制,清
21、朝时期的军机处,无不以西汉为样加强皇权。2. 思想上:武帝“独尊儒术”带来的直接结果将儒家学说定义为封建正统指导思想,历代有所变化者皆以儒学为所宗用于治国;同时在提倡儒术的前提下将百家兼用(把各学派分层次兼用) ,既重视以儒术理国,又重视依法治国,形成外儒内法的管理模式;再者武帝改革选官制度唯才是举广开仕途的官员选拔手法,既满足了百姓要求入仕的愿望,又为西汉的全面发展提供人才贮备。3. 国土面积上:武帝内修制度外拓疆土的政策使西汉迅速进入它的鼎盛时期,这在疆域7 张凯文.汉武帝全面武力扩张的时代.新闻社区,2011范围上也可见一斑,此时的西汉版图超过了秦时划定的范围,面积增至 600 万平方千
22、米,我国辽阔的疆域大体上是在武帝时期对西北,东南,南方,西南等地区开拓的基础上形成的,从而奠定了我国地大物博的基础。4. 伦理秩序上:武帝利用三纲五常等封建观念规范了整个社会的伦理秩序,如:以“忠”为核心的国家政治秩序,以“孝”为核心的家族秩序,以“仁义礼智信”为核心的社会秩序,形成道德约束力,并贯穿于整个封建社会成为最具权威的伦理道德标准。 四汉武帝实行全面封建专制的影响1. 政治上:为加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制度,汉武帝改革宰相制度,设置中(内)朝,这对后来丞相制度的演变产生了重要影响,从历史的发张趋势来看,自秦汉始,皇权与相权间的纠葛以皇权的巩固,中央集权的加强为趋势。2文化思想上:在学术
23、思想方面,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兴办太学,从根本上确立了儒家思想在我国历史上的封建正统地位。而后,无论是“理学”还是“心学”等学术思想,无不以儒学为核心。同时“悉延百端之学” ,形成了尊儒术而又兼用百家的方式,从而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学术思想的格局,即以儒家思想为统治思想,而诸子百家兼用。3. 在官吏选拔上:汉武帝废秦时的世卿世禄制,改为察举与征辟,冲破了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广纳贤才,为武帝时出现鼎盛局面奠定人事基础。再则,察举制的出现也意味着我国选官制度的不管完善,为而后隋唐科举制的产生提供创新范例。4. 版图范围上:汉武帝的统一“为现代中国的广大疆域奠定了初步基础” ,汉武帝在秦疆域
24、上将版图继续扩大,东至朝鲜,南至海南,西至西亚,北至蒙古,从此开创了真正的大一统局面。五从汉武帝的统治看大汉精神1. 汉民族的起源:武帝在位时期,对内锐意革新励精图治,对外开疆拓土,他不仅创造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鼎盛的封建王朝,也让整个历史记住了他的名字,记住了这个朝代的名字,更记住了这个名族的名字 大汉名族。我汉民族的产生与命名以汉武帝时期为溯源点,也在经历各种风雨与变革中茁壮成长。2. 种族观与民族观的树立:每一个名族的产生于崛起无不伴随着腥风血雨,尤其是在刚形成的不稳定的国家体制下,欲求得国家的稳定与持久发展,毫无疑问,内修体制外拓疆土是历代君王不得不做的选择。而在西汉武帝时,无论是面对少
25、数民族的侵扰,还是参与国家政事的管理,我汉民族无不体现出强大的民族凝聚力而威震四方,由此这种强烈的种族观与民族观可见一斑。3. 大汉风骨与灿烂文化:自武帝起,我大汉民族便开始名留史册,并以其特有的开拓进取精神,勇者无惧的气概,能动与务实的勤劳,以及善学与思辨创新的理念在国家的建设与管理中彰显我汉民族平凡却进取的大汉风骨与高贵的民族气节。其所创造出的灿烂文化作为瑰宝被后世承袭与发挥,至今仍可见我汉民族普遍保存的这种精神文化传统。参考文献1 李寅生.中国古代帝王年号及大事.成都:四川出版集团.四川辞书出版社,2006.2 安作璋,刘德增.汉武帝大传.北京:中华书局,2005.3 杨生民.汉武帝传.
26、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4 张兰芳.汉武大帝.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2005.5 王宇.帝之道.北京:西苑出版社, 2005.6 张传玺.中国古代史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7 刘明.汉武帝时代儒家和黄老的兴衰.中国青年网,2010.8 钱穆.秦汉史.北京:北京三联书店出版社,2005.9 李玉洁.中国早期国家性质:中国古代王权和专制主义研究.河南大学出版社,1999.10 马晓丽.汉武帝民族关系思想的演变.齐鲁学刊,200711 吴黎平.社会主义史.生活书店,1938.12 秋痕.西汉宰相制度变化:一次适应中央集权发展的改革.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9.13 易中天.帝国的终结: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批判.百家讲坛,2007.14 李硕.正说中国:大风一曲震山河西汉.时代文艺出版社,2011.15 张凯文.汉武帝全面武力扩张的时代.新闻社区,201116 于军杰.简论秦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郑州市第八十二中学学报,2010.17 李军素.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11.18 李园.汉武帝时期王国政策的特点.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819 陈春雷.汉武帝时期的封建法治.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20 周玲,彭平一.汉武帝时期经济政策分析.时代金融,2009.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