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浅谈初中物理新课导入的几种方法江苏省溧阳市后周中学 潘国华摘要新课导入是物理课堂教学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本文在介绍新课导入的原则之后通过具体、生 动的例子,详细阐述了引语导入、生活 经验导入、多媒体导入、实验导入等几种物理新课导入法。并以“ 测量小灯泡的功率”这节课的三种导入方法作为案例分析三种方法的特点。关键词 初中物理 实验导入 生活经验导入 1. 引言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新课导入”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人们常说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在讲授新课之前,教师应该预先考虑好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学生一开始就有一个明确的探索目标和正确的思维方向,这样加强
2、了师生间的双向活动,进而保证授课效果。本文主要探讨初中物理教学中新课导入的原则及导入的几种方法,并以本人在毕业实习时的实际案例加以说明。2. 新课的导入原则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导入能使学生尽快进入角色,积极开动脑筋,启迪思维。如果课堂导入的质量很高,课堂教学的难度就会降低,教师在带领学生突破难点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都会提高,教学质量就会提高。但如果处理的不好,则适得其反。因而在课堂导入过程中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具体如下:1趣味性以兴趣为前提、有意创设情境,迅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心理学研究表明,若学生对所学课程的内容感兴趣,出现积极、主动的心理倾向,那么学习时就会轻松愉
3、快,不会造成心理上沉重的负担,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导语的运用既要注意遵循规律,也要力求新颖、别致、生动感人,富有趣味性,避免平铺直叙。 2针对性导入的针对性要求进行教学导入的设计时,一方面要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使教学导入的内容与教学内容相适应,而不能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另一方面要针对学生的特点,包括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基础、心理状态和兴趣爱好等。3互动性- 2 -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向活动,教师在导入中要考虑如何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师只管自己在讲台上单独表演而不顾学生的听讲情绪,导入就失去意义了。 4简洁性导入仅是一个“引子” ,而不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没有必要铺开讲授,故时间不宜过长,用最少的时
4、间迅速地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教学内容上来,拉近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的距离。5搭配性教师应根据教材的特点,自身的条件以及学校现有的器材选择恰当的导入方法,设计时可采用单一的方法,也可采用多种方法的搭配使用 1。3. 新课导入的几种方法传统物理教学,通常采用口头提问复习方式导入新课。这虽然是复习旧知识的教学需要,却局限于个别学生小面积提问,信息反馈面狭窄,仅完成了旧课向新课学习的自然过渡,不能扫除学生认知障碍,不能及时提供掌握新课目标必须掌握的必备认知及情感准备,这对后续新课教学的调控会产生负作用。因此,为了引起学生的有效学习注意,诱发其学习动机,教师可结合物理学科特点,借助趣味性、启发性、形象性的
5、材料,引起学生的直接兴趣,以促使学生情绪高涨地进入新知学习状态,唤起潜在的有意注意,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工具,积极探索新课导入的新方法 2。3.1 运用美语导入新课 运用美妙的语言来导入课堂教学,如同奏响优美的序曲,一开始就能吸引着学生侧耳倾听。作为物理教师,要充分利用物理学科趣味性较强这一优势,以奇、趣的引语导入新课,将学生的注意力凝聚到预定的轨道上,使他们在课堂上专心探求知识。3.1.1 故事导入法故事导入就是教师讲述一段与所授新课有密切关系的故事,或引入一位物理名人的故事,或引用一个典故,或介绍物理学科领域中与所授内容有关的科学成就,这一导入方式既可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又可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6、,但教师要控制好时间,避免学生单纯听故事,而喧宾夺主。例如在讲授“大气压强”这一章时用马德堡半球实验的故事导入,借此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本课知识产生了强烈的探究心理。为学习本节课的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3.1.2 悬念导入法- 3 -悬念导入就是教师通过前一节课讲授中有意留下的悬念问题或者布置的作业作为下一节课讲授新课时的引子。学生对于上节课的问题仍未解决,或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而且又迫不及待地想知道结果。例如在学习“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这一节时教师可以渗透一些眼睛或者照相机的基本知识为下一节“照相机与眼睛”打下伏笔。教师可以这样设下悬念:“我们的眼睛是一个凸透镜,而且是一个特殊
7、的凸透镜晶状体。如果一个人用眼不当就会出现视力问题,我们应该怎样去矫正呢?”班级里面肯定会有近视或远视的同学,一般的学生都知道戴眼镜可以矫正视力,但是配戴什么样的眼镜呢?学生很难找出确切的答案,这样既激励了学生课后去思考又为下节课的新课导入打下伏笔。3.1.3 激情导入法讲课前,教师依据要讲的内容,先用生动的语言、丰富的表情、多变的动作,造成浓厚的情境氛围,激发学生的情感,引起学生的共鸣。例如:在讲授“世界是运动的”这一节时,如果平铺直叙地强调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学生就会感到乏味,也难于理解。这时教师就可用电影闪闪的红星中的主题曲:“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来提出问题:“青山能
8、走吗?”学生的回答肯定是否定的。教师再问:“那是不是歌词写错了?”从而引入一个悬念,教师可利用这一悬念导入新课,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新知识,通过运用新知识对导入新课时的歌曲进行分析,便可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又如:讲到“升华和凝华”这一节时,教师可先让学生背诵“月落乌啼霜满天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抓住诗句中的“霜”字,提问:“什么是“霜”呢?霜是怎样形成的?”这样就可以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给整个的授课过程增添了娱乐性。3.1.4 设疑导入法 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持续不断的活动。 ”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所以在每章节教学的开始,编拟
9、符合学生认识水平、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揭示事物的矛盾、激起他们解决矛盾的强烈愿望,就能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也就提高了教学效果。例如讲“阿基米德定律”时,教师可先提问学生:“一只铁钉放入水中会沉下去,为什么用钢铁做的大船在水中反而不会沉下去呢?”在学生感到疑惑和惊奇的同时就导入了新课。3.2 运用生活经验导入新课教师利用人们生活中的经验来导入新课,不但能唤起学生对有关感性现象的回忆,- 4 -使他们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从而有助于理解所讨论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而且还有利于培养学生“从客观事物的感性认识基础上来理解物理知识”的习惯 3。3.2.1 由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导入物理来源于生活,又不断的服务
10、于生活。生活中的很多奇特现象都可以通过物理学知识来解释。这些生活中的现象是学生对大自然的感性认识,是一种直接经验。教师也可以运用生活中常见的奇特现象来导入新课,解释现象产生的原因,使学生恍然大悟,让他们把全部的注意力集中到所学的知识上。例如在“重力”课教学前几天,任课老师可将一只电池电能即将用完的石英钟挂到教室的墙壁上,提醒学生观察秒针的最后走动情况。经过反复实验,结果当电池没电秒针停止走动时,秒针停止的位置总是停在刻度盘“8”跟“9”之间。然后教师在讲授该课时就可以引用这一奇特的生活现象进行导入新课。3.2.2 由生活中错误的经验导入学生在生活中对错误的经验往往会留下深刻的印象,运用生活中错
11、误的经验导入新课可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增强他们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同时让他们知道错误的原由以后不会再次出现同样的错误。一些八年级的学生可能在河边叉过鱼,但是他们往往很难叉到鱼。在讲“光的折射”时人们用鱼叉叉鱼的时候叉子对准了鱼身往往是叉不到鱼的,而对准了鱼身的下方十有八九会叉到鱼,这是为什么呢?学习了本节课的知识我们就明白了怎么回事。这样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纠正了生活中错误的行为。3.3 运用多媒体导入新课计算机集文字、图形、音频于一体,具有直观性、多变性、知识性、趣味性等特点,能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图文并茂,色彩缤纷,动静相融的教学情景。让学生脑、眼、耳、手、
12、口等多种器官同时接受刺激,能大大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交互式的教育技术为学生的主动参与提供了条件,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积极性,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教育的状况,实现了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探求知识的转变,为新课导入提供了直观的、高效的、交互式的辅助教学工具。例如在讲“平面镜”这一节时,运用“水中的蜡烛不会熄灭”这一实验视频导入新课,让学生直接感知现象,产生好奇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这样的导入不要多少时间,却起到了很好的效果。3.4 运用实验导入新课- 5 -所谓“实验导入”指的是运用实验导入新课。实验导入的主要任务是在学习者和新的学习课题之间创设理想的诱发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愿望,使他们
13、具有课题意识,明确学习目的,动员学生自己已有的经验和认识,运用学会的学习方法 4。 实验导入的基本结构大体是:创设实验情境激发思维冲突明确学习目标铺设达标阶梯:1.在导入阶段创设实验情境,提供新颖、奇特、惊险、多变的实验现象,配合教师生动的语言、抑扬顿挫的语调及运用其它对比鲜明的教学媒体,能够很好地唤起学生的无意注意,激发学生的直觉兴趣,但更重要的是,要依据所创设实验的情境内容和教师的引导,将学生的无意注意转变为有意注意。 2.激发认知冲突,这是保持学生有意注意、激励学习动机最有效的途径。当新奇生动的现象出乎学生的意料之外时,好奇的心理驱使他们积极地思索,但不一定能趋向于教学的目标,也不一定会
14、产生剧烈的认知冲突。需要教师精心地引导和组织,及时地抓住学生闪现出来的认知矛盾,掀起思维冲突的狂澜,使学生产生渴望解决问题,又感到仅用自己现有的知识无法解决问题的矛盾心理。这可以说是决定实验导入阶段成败最关键的一环,特别是那些学生存在顽固的前科学概念的课题。例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普遍存在“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观点,它是形成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教学难点的根源。因此在该课题的教学中,应设法让学生的错误观点暴露出来,再加以击破。 3.明确目的,建立联系,这是导入定向的重要环节。在激起思维冲突以后,应当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和解决问题的途径 5。4铺设达标阶梯,这是新课导入与整个课堂衔接的阶段,新课
15、导入的衔接直接影响学生由导入转向接受新知识的过程,因此在此阶段里面教师要保证导入与新课内容的自然过渡。当然,这些导入的环节,并不是死板的模式,可以灵活多变地加以应用。在许多情况下,导入结构并非都是截然分开的四段。而且不同的整体课堂结构,要求有不同的导入结构。在导入阶段,可以有侧重地完成某一、二项任务,而其它的任务放在展开的阶段完成。下面介绍几种方法 6。3.4.1 趣味实验导入法“兴趣是人的认识需要的情绪表现,是积极探索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 ”以此为契机,教师可以把学生的学习向深引入,利用学生意想不到的奇特现象,特别是碰到他们不能解释的现象,更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力,引发他们思考,从而使他们产生强
16、烈的求知欲望而导入新课。例如前面 3.2.1 里面所列举的石英钟的例子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同时它也属于趣- 6 -味实验导入法。再如,学习惯性及其应用这一节时,教师可以握着一个盛满水的玻璃杯提示学生注意观察:“当水杯突然向左运动时,水向什么方向溢出?当水杯突然停住时,水又向什么方向溢出?”待学生将上述现象观察清楚之后,教师将水杯放在讲桌上,用硬塑料片盖住杯口,杯口的塑料片上放一个鸡蛋,提示学生注意观察:“当用木棒打击塑料片时,产生什么现象?”装置很简单,学生却觉得很新鲜,好奇的目光紧紧盯着鸡蛋。这时老师举起木棒向塑料片打去, “啪”的一声,塑料片飞离了杯口。同时“啵”的一声,鸡蛋落入了杯中,顿
17、时,学生们都兴奋起来,忙问:“怎么回事、怎么回事?”这时教师就可以轻松的导入新课。3.4.2 实验对比导入法对比就是将相近、相关的事物或现象放在一起,对照着进行观察,通过异中求同或同中求异的比较,突出事物或现象的本质特征,使事物的性质、状态或特征更鲜明突出,便于理解和巩固。而“对比实验”就是将“对比”和“实验”这两种认识事物的方法有机结合在一起,通过实验进行对比,或用对比的方法进行实验,帮助学生更好地建立正确的物理概念、理解和掌握物理规律。例如讲“自由落体运动”这一节时,教师可以进行如下实验:先从同一高度由静止同时释放一个铁球和一张纸片,结果铁球下落快。学生结合日常生活的经验就大胆认为,重物下
18、落快。教师追问:“这个结论是否具有普遍性呢?”接着做实验,取两张相同的纸片,将其中一张用剪刀剪去一半,剩下的一半揉成纸团,再次从同一高度由静止同时释放纸团和纸片,结果观察到纸团下落快。学生仿照前一个实验的分析,得出结论:轻物下落快。两个实验形成对比,产生矛盾,使学生产生好奇,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由这组对比实验可以得出,物体下落的快慢与轻重无关,纠正了“重物下落快”的错误的生活经验认识。接着教师提问:是什么共同的原因使纸片比铁球和纸团都下落得慢呢?并且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纸片受到空气的阻力作用比较大,从而导入新课。3.4.3 学生实验导入法通过学生自已动手做小实验来导入新课,其好处不但表现在让学
19、生自己发现问题,引起兴趣,明确探求的目的与方向,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实验兴趣和实验能力。如在进行“摩擦起电,两种电荷”教学时,可安排学生用一把塑料直尺和一块布,使它们之间发生摩擦,然后让直尺靠近一些碎纸片,并观察所发生的现象,结果学生发现碎片会被吸起来,教师这时就可借题而入,介绍新内容。3.4.4 实验复习导入法- 7 -人们认识事物总是遵循由已知到未知,由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向高级这一客观规律的。学生学习也是这样,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把已经学过的旧知识作为将要学习的新知识的“引燃点” ,由复习旧知识,重复已经做过的实验来导入新课。以新旧知识本质的、内在的联系为线索,通过实验现象的分析、推理逐
20、步过渡而成。这种方法很好地体现了新旧知识的衔接,是课堂教学中常用的导入方法。例如“阿基米德原理”这一节教师可以复习上一节课浮力的概念、演示实验“浮力产生的条件”进而引出阿基米德原理。如在复习串、并联电路基本特点和规律的基础上导入复杂电路计算的课题。4. 案例分析物理新课导入要因教学内容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方法,有时,需要多种方法配合使用,即便是同一节课,也可以设计不同的新课导入,不同的导入也会有不同的效果,下面以“测量小灯泡电功率”为例介绍三种导入方法,分析它们的利弊之处。方法一:实验导入法教师演示:示教板上将灯泡 L1“220V,100W”与灯泡 L2“220V,200W”并联,接入照明电路中,
21、观察两盏灯的发光明暗情况。 (如图 1 所示)图 1 灯泡并联电路图现象:规格为“220V,200W”的 L2 灯亮一些。师生共同分析: (1)根据并联电路的电压规律:并联电路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可知并联的 L1、 L2两端电压相等。但由于并联电路要分流,两灯规格不一样,这样通过两灯的实际电流则不同,所以猜想灯泡的亮度可能与通过灯泡实际电流的强弱有关。(2)L1 与 L2 规格不一样,L 2 的额定电功率大,看到的现象是 L2 比 L1 亮,故设想灯泡的亮度可能与灯泡的额定电功率大小有关,即可能额定电功率越大,灯泡越亮。紧接着教师继续演示:示教板上将 L1“220V,100W”与 L2“22
22、0V,200W”两灯串联,接入照明电路中,继续观察两盏灯的发光明暗情况。 (如图 2 所示)现象:规格为“220V,100W”的 L1 灯亮一些。- 8 -图 2 灯泡串联电路图师生共同分析:两灯串联,根据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串联电路电流强度处处相等,但串联电路要分压,两灯规格不一样,这样加在两灯两端的实际电压则不同,所以猜想灯泡的亮度可能与灯泡两端实际电压的大小有关。另外, L 2 的额定电功率比 L1 大,两灯并联时 L1 比 L2 亮,而两灯串联时 L1 比 L2 亮,由此看来,灯泡的亮度与灯泡的额定功率无关。综上所述,灯泡亮度的影响因素有可能由电压 (U) 、电流(I)共同决定,又因为P
23、=UI,即灯泡的亮度有可能与灯泡实际消耗的电功率(P)有关。接下来的课堂内容就由学生自己来完成,动手测量小灯泡实际消耗的电功率,并探究灯泡亮度与灯泡实际消耗电功率的关系。方法二:设疑导入法教师提出疑问:到目前为止,我们所学电学物理量有电流、电压、电阻、电功、电功率,关于电路中的电流,可用什么仪器直接测量?用电器两端的电压,可用什么仪器来直接测量?用电器所做的电功(或用电器消耗的电能) ,可用什么来直接测量?未知导体的电阻值,目前我们还不会直接测量,但我们可根据电压与电流间接测得;对于小灯泡消耗的电功率又该用什么方法怎样测量呢?(学生相互讨论交流)依据学生的讨论交流直接得出:利用电压表与电流表,
24、测出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小灯泡的电流,然后根据电功率最常用计算式 P=UI 求得。接下来我们就利用公式 P=UI来设计实验研究电路(如图 3 所示) ,并实践测量小灯泡消耗的电功率。图 3 测量灯泡功率图方法三:学生实验导入法示教板上课前安装好一个电能表与灯座,然后上课时首先出示示教板,并提问学生:如何测出家用白炽灯泡实际消耗的电功率?学生讨论后会发现:- 9 -利用电能表与秒表,测出白炽灯泡在一定时间内消耗的电能,然后根据电功率定义式 P=W/t,即可求得。接着教师提出问题:对于实验室所用小灯泡,我们能利用电能表与秒表测量它某段时间内实际消耗的电功率吗?如果不行,是否还有其它测量电功率的方
25、法呢?通过相互交流,大家都觉得实验室用小灯泡实际消耗的功率太小,一段时间内消耗的电能极少,用电能表很难测出其某段时间内消耗的电能。既然根据电功率定义式P=W/t,不能测出小灯泡实际消耗的电功率,那我们就必须另辟溪径。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对于计算电功率,除了依据定义式外,是否还有其它的计算式呢?这样学生很自然地想到电功率的最常用计算式 P=UI,即利用电压表与电流表,测出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小灯泡的电流,再根据电功率计算公式 P=UI,即可求得小灯泡实际消耗的电功率。对于以上三种教学导入,其中方法二直接切入主题如何去测量小灯泡实际消耗的电功率,它既缩短导入新课所花时间,又十分明确地告诉学生这节课
26、所要研究的课题,学生对于小灯泡电功率的测量方法能很好地掌握,但应试教育的味道比较浓,不能贯彻落实新课程的思想和理念,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与探索能力的培养。方法三承接上一节课的内容,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学生对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两种方法都能较好地掌握,但没能体现出科学探究的全过程。新课标强调“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因此,在新课程的导入时,应尽可能地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在生产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事物、现象展示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新课程强调科学探究,倡导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所以在新课导入时应改变过去以课本为主,实验为辅的教学模式,尽可能采用多种教
27、学方式,提供有探究价值的现象、实验及问题,使学生能够积极加入到科学探究中来。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自己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是至关重要的,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是求知的开始,也是教师开展教学的最好开端。方法一由串、并联电路中灯泡明暗的关系,引导学生猜想灯泡亮度的决定因素可能是电压(U) 、电流(I) ,即功率(P) ,继而要求学生设计实验并进行实验探究。其新课导入新颖,通过科学情景的创设,关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由观察到的现象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作出较为合理的猜想,使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培养了学生进行探究性思维和探究性活动的能力,满足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5. 结论以上介绍了引语导入法、生活经
28、验导入法、多媒体导入法以及实验导入法等多种导入方法,但这些方法不是独立的,应在教学实践中根据不同教学内容的具体特点和学生- 10 -的实际情况,恰当地选择运用或综合运用。在一节课的新课导入中我们常常把要几种方法结合在一起使用,这样才能把新课导入运用到恰当好处。另外即使是同一节课,也可设计出不同的新课导入方法。当然,不管哪一种方法,都要力求做到既在学生意料之外,又在教学情理之中;既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又能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这样的新课导入才是优秀的新课导入。参考文献1 方建文,丁祖诒,武宝瑞. 全面素质教育手册. 中国物资出版社, 2003,1.2 阎金铎,田世昆. 中学物理教学概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2. 3 符远翔. 物理教学导入新课六题. 物理园地, 2003,6.4 蔡新建. 浅谈应用实验导入新课. 文教资料, 2005,26.5 胡云. 在高职物理教学中引入新课的常用方法. 科学教育论坛, 2005,24.6 蔡志凌. 物理新课教学的导入技巧探讨. 技术物理教学, 2006,6(14):48-56. 、溧阳市教育学会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 2009 年论文评比 叁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