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初中阶梯式作文教学的背景及设想朱海军首先看两则材料:一、笔者曾对 50 名学生做过调查,考试作文时你时怎样构思的?拟写提纲 稍做考虑 写着想着 写了玩3 8 29 10二、2012 年中考作文阅卷统计:0 分作文有 2000 多人,5 分至 36 分有2500 人左右。而考前辅导时语文老师都反复强调:无论怎样请大家把作文写起来,字数要达到要求。在这样的情况下,居然还有这么多 0 分作文,这不能不说是语文老师的悲哀。但是作为语文老师,对这样的现象不能不深思。我们不能把责任完全推向学生,我们应该反思教师本身的教学行为。首先我们重新研读初中语文课程标准七到九年级的作文教学目标:1.写作时考虑不同的
2、目的和对象。 2.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现在很少学生能做到,不是无病呻吟就是为赋新词强说愁) 3.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 (现在很多学生的精力都集中到网络、电视上了,如何引导学生去发现生活、感悟生活这是一个值得大家好好研究的课题。 )4.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像,丰富表达的内容。 5.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日常应用文。 6.能从文章中提取
3、主要信息,进行缩写;能根据文章的内在联系和自己的合理想像,进行扩写、续写;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等,进行改写。 7.有独立完成写作的意识,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 8.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9.能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10.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 14 次,其他练笔不少于 1 万字。45 分钟能完成不少于 500 字的习作。实施建议: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激发学生
4、展开想像和幻想,鼓励写想像中的事物。 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 2写作知识的教学力求精要有用。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评价建议:1.写作评价要根据各学段的目标,综合考察学生作文水平的发展状况,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如是否有写作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对有创意的表达应予鼓励。 2.重视对写作材料准备过程的评价。 不同学段学生的写作都需要占有真实、丰富的材料,评价要重视写
5、作材料的准备过程。不仅要具体考察学生占有什么材料,更要考察他们占有各种材料的方法。要用积极的评价,引导和促使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谈、阅读、思考等多种途径,运用各种方法搜集生活中的材料。 3.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 不仅要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内容的情况,而且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要引导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4.采用多种评价方式。 提倡为学生建立写作档案。写作档案除了存留学生有代表性的课内外作文外,还应有关于学生写作态度、主要优缺点以及典型案例分析的记录,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写作实际情况和发展过程。 对学生作文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根据
6、实际需要,可以是书面的,可以是口头的;可以用等第表示,也可以用评语表示;还可以综合采用多种形式评价。对照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我认为我们的教学存在以下问题:1、作文指导课缺少系统性。这个问题责任并不在老师,而是教材自身的缺陷。横向来看,以七年级上册为例,安排的写作任务是:有感而发、说真话,抒真情、从生活中找米、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简单的说明小制作、想象。计 6 篇。其中与教材有直接关联是第二、四、六单元。其他三篇与教材无直接联系。而且第一篇、第二篇与第三篇有重复之处,有感而发就是说真话,抒真情,而真话真情就是来自于生活,这三者之间并没有明显的梯度。纵向来看,八年级上册第一、第二篇对写作的要求分
7、别是写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和记叙要详略得当。这个要求应该在七年级就应涉及。再以九年级为例,并没有专门安排写作部分的内容,而仅仅是将写作安排在综合学习与探究部分,这明显是降低了作文的地位。所以说就目前的教材而言,在写作方面存在很多不足。这里我并不是将教材说的一无是处,而是从一种研究的角度来探讨的。2、教师过多的重视技法的指导与训练,忽视了学生写作的思维过程。在作文指导课上,教师从审题到确定中心,从选择材料到组织材料,从遣词造句到谋篇布局,讲得头头是道,精细入微,从而把一篇文章支解成一个个理论模块。3这种把传授写作知识作为本位的教学,结果必然导致产生机械的“印证性” 作文训练。现在“ 作文审
8、题技巧 ”、 “开头结尾几十法”、 “快速作文法”等写作指导丛书应运而生。这些条条框框,让学生对写作感到高深莫测,无所适从,从而形成了“写作知识掌握得越多越不会写作” 的怪圈。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忽视了写作的主体学生的地位。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就会感到索然无味,写作的兴趣得不到充分激发。我在教学的过程中,在评奖试卷时,曾经多次让学生走上讲台谈自己写作的思维过程,一开始学生感到十分茫然,但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不仅敢说,而且会说自己写作的思维过程,这样学生写起作文来,就会做到手中有笔,心中有笔。3、写作内容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缺少真切的个性体验。在平常的作文批改中,我感觉到如果写的是亲情类
9、的作文,缺父少母的学生写的情真意切,很是动人,就是因为这样的作文与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学生感到有话说。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教师如果仅凭着自己的感觉去命题,去规范写作的内容与要求,而学生没有自己的体验与感受,当然是“无源之水” 。瞎编乱造,生搬硬套自然就是情理之中了。没有个性的体验,没有写作的需要与冲动,就激发不起写作的兴趣,这样,写作就成了学生的一种任务,一大负担。在很多的时候我们老师就是在资料上找个题目让学生写,很少思考这样的文题学生是否有话说。从这几年的中考作文来看,基本没有偏题作文,就是因为这样的题目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以今年的中考
10、作文眉头舒展了为例,这样的作文基本没有审题障碍,学生感到有话说,只要学生想写,基本都能写出一篇完整的文章,所以说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教师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准备写作的材料,要引导学生关注自己,关注身边,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注世界。关注自己就是要注重自己的心灵感受,注重自己对生活的体验,并能把自己的一点点感受写下来。关注身边,关注生活,就是要关注细节,在我们的身边,在我们的生活中,如果细加关注,就会发现这些细节往往具有震撼心灵的力量。比如,在我的身边,我曾经关注过这样的一个细节,一位老人患了中风,在康复的过程中,吃饭、说话常会流口水,他的老伴兜里正常放有手帕,帮助他擦去口水,我们说这种
11、相濡以沫、不离不弃的生活难道不振撼人心吗?关注社会,关注世界,及时要我们关注热点,作为一名中学生,对悦悦事件,NBA 的林疯狂,神九上天这些社会热点都应该关注。4、作文评价方法简单,标准划一,缺乏对学生个性发展的引导与激励。一方面,在作文批改中,教师掌握着绝对的主动权,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批改意见。我们常常看到,教师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放到作文批改上,字词句篇,面面俱到,问题罗列了一堆。学生看到自己作文存在这么多的毛病,更加失去了写作的信心。类似的笼统的评价,久而久之,让学生视而不见,见而不思,结果是“教师累得晕头,学生只看前头(等第)” 。批改过程中没有平等的交流,没有学生主体能动的参与,就
12、容易扼杀学生对生活感悟的主动性、独特性与创造4性,磨灭学生的写作热情。同时在作文课堂教学中,很多老师对作文评奖课并不重视,往往只用十几分钟就对学生的作文进行了评价,并没有起到什么实质性的效果,我记得去年名师团培训的时候,宿迁中学的一位校长讲过他作文评奖课的做法,就是让学生到讲台上读老师认可的亮点,可以读整篇文章,可以读其中的一段,也可以读文中的精彩词句,这样学生慢慢的就喜欢上了作文课。另一方面,作文评价往往只重结果,不重过程。更有些家长和教师,把发表和获奖作为主要评价标准,于是引导学生按所谓的“标准” 写作,急功近利,甚至不惜弄虚作假,捉刀代劳,严重腐蚀了学生的个性与纯真。其实这些获奖的学生并
13、不是每次都能写出好的作文,以我班的一位学生为例,去年他参加初中生世界主办的作文大奖赛,代表建湖去南京参加作文大赛并获得一等奖 ,但是这并不能说明他的作文写的有多好,一次考试的作文题目是一路上有你 ,但是该生的作文从头至尾都没有提到一个你字。如果说我们仅仅以该生曾经获过奖来评价该学生的作文的话,这对该生的作文水平的提高并没有什么帮助。5、切入分的存在与阅卷人力的投入严重不足导致教师与学生对作文的不重视。作为语文老师都知道,正常情况下,只要文章不偏题、字数符合要求,抄写认真,都能拿到切入分,这种做法本也无可后非。但是在平常的阅卷过程中,阅卷人力投入不足,切入分就会成为阅卷老师搞平衡的一种方法。每次
14、考试后,我们经常会发现,平时有些作文不好的同学在考试时他的作文分数并不低,而平常认真学习作文基本功比较好的同学的作文分数并不高,这样往往会导致学生产生这样的思维:作文不好的同学更加不重视作文,作文基本功好的同学对自己失去了信心。所以无论是平常的作文批改,还是阅卷时的作文批改,老师一定要本着一种对作文教学负责,对学生负责的态度来对待作文的批改。以上五个方面主要是从教师教的角度来谈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那么学生在作文方面有哪些困惑呢?困惑一:无内容可写许多学生拿到作文题后,总觉得没什么可写,不时脑子里空白一片,就是几句话应付了事,有的甚至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受,而是作文书。学生们的生
15、活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内心更应该充满童真童趣,为何我们的学生没有“我手写我心” 的欲望呢?究其原因,不在于他们生活经历多少,而是不善于发现和观察,就缺乏了写作素材。困惑二:无物之文 作文内容空洞,言之无物,以刻板的印象代替新鲜的生活,以现成的理论代替生动的实践,不能在文章中留下时代脉搏跳动的声音,很少能反映当前社会生活的真善美、假丑恶。 困惑三:无词描述 有的学生作文中虽然能知道是一件事,一种事物,但描写太简单,马虎,有的明明当时的情景就在眼前,可是不知道如何描述,因此造成作文干巴巴的,无血肉。究其原因就是词汇积累少,缺乏表达能力。 困惑四:无我之文 就是文章中没有学生个人独立思考和真情实感。这
16、类文,往往为文造情,没有坦诚的真我,动辄以“我们” 自居,却缺乏了自我的眼光与思考。这种文章仅仅是他人声音的一种传 声筒而已。 困惑五:无文之文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有些学生的文章表面上看不可谓不美,5文采也不可谓不盛。然而,文章中往往充斥着太多的寻章摘句的铺陈和矫揉造作的匠气,却不是发诸真情的心声。 当然,造成学生这些困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作为教者应该尽自己的能力帮助学生解决这些困惑。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提出了阶梯作文教学的设想。 “阶梯式作文教学法” ,顾名思义,就是在作文训练中,从素材的积累、基本文体知识的理解掌握、各类表现手法的运用等方面,以学生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分析思维能力、语言
17、的综合运用能力为出发点,遵循由浅入深,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训练原则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引导学生进行作文训练的方法。经过我们课题组多次讨论研究,我们决定以四种文体(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为切入口,来实现阶梯式作文教学的研究。这种决定的依据是课程标准的第五点: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日常应用文。在这四种文体中,重点是记叙文。在教学中,我们又是以作文指导课作为阶梯式作文教学的突破口。我们作文指导课所采取的教学模式是:话题揭示;思维点拨;片断训练;目标习作;(典型引路)拟稿誊写。话题揭示:话题主要指本节课训练的重点
18、。思维点拨:思维点拨是指训练点的知识点拨,主要以写作理论的学习与写作技巧的讲解。(作文训练的每一节课都要解决 12 个训练点,写作理论与写作技巧的讲解要结合已经学过的文章进行,充分发挥例文的作用,不然就会变成机械的写作技巧训练)片段训练:学生根据思维点拨的要求,运用学到的知识进行片段训练。例如:在学过作文的开头与结尾的方法指导后,出示几个作文题目,让学生自主选择进行开头结尾的写作训练。采取多种形式交流片段习作,然后根据思维点拨的要求进行点评。目标习作:出示文题读懂题目审清题意把握角度确定文体明确主题选择材料理清思路谋篇布局(这里主要解决写什么与怎么写的问题,学生应在老师的指导下讨论交流,这一环
19、节的指导九年级必须进行,七、八年级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处理。)拟稿誊写:学生在拟稿时,教师要提醒学生运用本节课学到的知识拟稿,学生誊写结束后应要求学生画出或写出自己作文中的亮点。注:关于典型引路这一环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不必每节课都进行,这一环节可以在学生动笔写作前进行,以引导学生打开写作思路,也可以在学生完成草稿后进行,这样有利于学生对草稿修改。这种课堂模式的五个环节要处理恰当,否则很难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下面就这四种文体谈谈我们阶梯作文教学的设想:记叙文:在初中,记叙文是学生写作采用的主要文体,在我们安排的 48 次作文训练中,记叙文训练一共有 31 次。记叙文是描述人物和事件。自然,写
20、人6写事还可以有所侧重。因而把前者称做“写人记叙文” , 后者称做“写事记叙文”。实际上,两者有时是很难严格地区分开来的。记人,要善于采用多种描写方法(外貌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侧面描写等),着力刻画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叙事,要善于选取典型、新颖的材料,要把事件交代清楚,要根据需要采用顺叙、倒叙、插叙、补叙等方法,有详有略、疏密相间地进行叙述和描写。写景抒情型。这类文章主要是描写景物和抒发感情。两者常常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 纯粹的写景文和抒情文是很罕见的。写景要有鲜明的目的性,不要为写景而写景。写景要抓住景物的特色,细致而生动地展开描写,并寓情于景,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
21、才能产生较强的艺术感染力量。抒情,可以直接抒情,也可以间接抒情,但都必须是自然的、健康的。写景的我们安排了 5 次训练。 托物喻志型。这类文章主要是通过对某一物体的生动描摹来表达某种思想和感情。“物” 和“志”必须有某种关联,不能生拉硬扯地捏合在一起。由“ 物” 到“志”,其联想应是合理的, 贴切的。当然,状物要精细、逼真,咏志要深刻、高远。这种类型对于初中生来讲有一定的难度,我们没有安排针对的训练。 这三种类型的文章,以记人叙事型最为重要,它是写作其他两种类型文章的基础,也可以说是写作各种体裁的文章的基础。因此,尤其要学好记人叙事的方法。所以写人叙事安排了 26 次,写景安排了 5 次。但是
22、写人叙事的作文在梯度上还要作进一步的研究。所有语文老师开学以后在使用阶梯式作文教学教程的时候要多作思考研究。 议论文:在初中,议论文在教材中的地位并不突出,但是在中考中议论文阅读与说明文阅读具有同等地位。因此进行议论文写作训练,在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议论文阅读能力。所以要进行议论文写作训练,必须指导学生掌握议论文的相关知识。一般要先让学生理解什么叫议论文,以及立论、驳论两种形式。掌握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掌握议论文的结构一般分为引论(绪论)、本论和结论三个组成部分,以及各部分论述之间的联系;掌握议论文的主要论证方法:举例论证法、道理论证法、对比
23、论证法、比喻论证法等。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整篇写作训练。但训练之初应让学生先从模仿开始。学生学写议论文需要教师正确地引导。要以读促写,读写结合,使学生对文章的内容、章法以至语言都能真正融会贯通。变为自己的知识储备,这是写作议论文的很好途径。我们在初中阶段一共安排了 6 次议论文训练。这六次训练梯度明显。说明文:在初中作文训练体系中,无论是语文课程标准还是教科书,说明文都体现得比较少。因此,我们在说明文训练体系的安排中,主要参考的语文课程标准、苏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规律,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语文课程标准中,说明文写作的目标是“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
24、,初中的说明文阅读目标有明确界定的只有“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得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而说明文阅读在第三学段的目标明确为“阅读说明行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7的基本说明方法。”综上所述,我们课题组认为,语文课程标准对说明文写作和阅读的要求主要集中在说明事物的特征、说明顺序、说明方法和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这四个方面。苏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对说明文写作的训练序列安排主要有:七年级上册简单地说明小制作,主要指导学生采用说明书的形式,运用“总分”结构进行说明自己的小制作;七年级下册观察和描写事物特点,侧重指导学生学会选择观察事物的观察点,并能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变换观察点;七年级下册抓住特
25、点介绍动物,侧重指导学生善于抓住动物的特点,准确、生动地介绍动物的特点;八年级下册写简单的说明文,主要阐述了说明文的写作的基本要求,即能准确通俗地说清楚事物的特征,并对如何做到“准确”和“通俗”作了具体的阐明。应用文:从教材的编写来看,应用文的编排体现了这样的特点:1、从应用的角度来看,由生活中经常使用到生活中偶尔运用。比如通知、书信在生活中运用的频率比较比较高,而通告、契约等在生活中并不经常出现。2、从应用文写作的格式来看,教材对应用文的设置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比如条据的格式很简单,而调查报告、纳税申报单等格式相对比较复杂,要求比较多。3、从应用文的写作内容来看,写作内容越来越多。比如,
26、八年级的倡议书、建议书的写作内容就比条据、介绍信的内容多,九年级的会议记录、合同的写作内容就比八年级的通告、启事的内容多。总之,应用文的编排体现了循序渐进的原则,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对应用文的学习,也有利于应用文的教学。从教学的过程来看,应用文写作的教学相对于记叙文、议论文等文体的作文教学具有这样的几个特点:1、从形式来看,应用文具有比较固定的格式,不具有自由性与多样性。2、从语言来看,应用文的语言比较简洁,平实、准确,不需要华丽的辞藻,不需要耐人寻味的语言。3、从学生发挥的空间来看,应用文写作不需要学生丰富的想象,只要求实事求是的写作。因此,教者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让学生明白每一种应用文的写作目的,即每一种应用文在生活中的作用。2、让学生掌握每一种应用文的写作格式。3、能用简洁、准确、具体的语言表述所要写的内容。这样,应用文写作教学的课堂就一定是高效的课堂。目前,我们课题组就阶梯作文教学做了一些工作,并得到了全体语文同仁的大力支持。但是要把这项工作做实做好,还需要全县全体语文老师用心去做,群策群力,从而使阶梯作文教学取得累累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