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A 卷)一、选择题区域之间的产业转移,在一定程度上既是对区际商品贸易与区际要素流动的一种替代,又可以促进劳动力、资本与技术在区域间的流动。读 三地产业投入比重图,完成12 题。1三地产业都是在产业转移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受产业转移影响的时间先后顺序是( )A地地地 B地地地C地 地 地 D地地地2我国区域城市化的四种典型模式中,与上述产业转移关系最密切的是( )A对外开放外资企业建立工业化城市化B小商品经营个体私营企业工业化城市化C大城市扩散乡镇企业发展工业化城市化D资源开发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工业化城市化近些年来,G 市大力建设工业开发区,以 优惠政策吸引珠
2、江三角洲地区 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完成 34 题。3G 市附近的铁路干线是指( )A京九线B京广线C京沪线D陇海线4G 市吸引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转移的最优势条件是( )A邻近广东省,距离较近 B交通方便C劳动力丰富而廉价 D地价较低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日本出现了产业向海外转移的趋势,近年来中国成为吸收日本对外直接投资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读“日本产业外移地区投资比率图” ,回答 56 题。25日本对外投资主要集中地区和增长最快的地区分别是( )A北美、欧洲 B北美、亚洲C欧洲、亚洲 D亚洲、其他地区6近年来中国吸收日本对外投资增长迅速的主要原因有( )劳动力、土地成本较低 管理水平、技
3、术水平较高市场潜力巨大 便捷的电子商务条件A BC D近 100 年来,世界造船产业转移的趋势是,从以英国 为主的欧洲转移至日本,然后到韩国,2012 年,中国将成为造船业第一大国。 读图回答 78 题。7导致造船业转移的因素不包括( )A发达的科技B投入要素的比较优势C承接国的优惠政策D国际贸易的发展8当前造船业转移对我国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对沿海地区会产生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B促进我国中部地区产业升级C有利于东部轻工业基地建设D促进我国由造船大国向造船强国转变长三角地区目前正处在两种产业转移并行的关键阶段。一是国际间的产业,主要包括航天、生物、信息、医药等产业,向长三角区域内的沿海、
4、沿高速公路、沿江等交通优势明显、基础产业雄厚的地区 转移;二是在长三角内部,相对发达的上海、浙 东、苏南将部分产业向苏中、苏北转移。这样的转移,既 为接收地增加了 发展动力,也为转出地产业升级腾出了空间,如此就有了 “腾笼换鸟”之说。 据此回答 910 题。9吸引苏南地区部分产业向苏中、苏北地区转移的因素是( )劳动工资水平 土地价格政策 市场3A BC D10 “腾笼换鸟”对苏北某市产业的有利影响是( )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市场繁荣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带动环境质量提高促进产业升级,加快工业化进程土地利用多样化,耕地面积扩大A BC D读河西走廊自然景观示意图,回答 1113 题。11该地形区的自
5、然景观有石质戈壁、砂质戈壁、绿洲和盐化戈壁,其分布位置与图中数字配对正确的是 ( )a石质戈壁 b盐化戈壁 c绿洲 d砂质戈壁A B C D12该地绿洲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有利条件是 ( )气象灾害少 热量充足,一年两熟 水源较丰富 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A B C D13该地发展农业生产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可能有 ( )水土流失 土地沙漠化 土壤盐碱化 酸雨危害A B C D下图是我国境内沿 38N 纬线的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 1415 题。14图中甲地形区较为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A水土流失 B水体污染C土地沙漠化 D土地盐碱化15造成乙地形区生态环境问题严重的自然原因是 ( )破坏
6、植被 该地区夏季多暴雨 土质疏松 距海遥远,气候干旱A B C D读某地区土地退化示意图,回答 1617 题。16从气候特征的相似性来说,该图可以表示我国土地退化的区域是 ( )A黄土高原地区 B华北平原地区C西北内陆地区 D南方低山丘陵区17为避免该区域土地的进一步退化,下列做法合理有效的是 ( )4A加快城市化进程,提高人民生活水平B引水灌溉,大力发展农业生产C解决当地群众生活用能,严禁乱砍滥伐D广泛植树造林,减少水土流失水土流失是影响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生态问题之一,对水土流失形成机制和综合治理的研究已引起许多学者的关注。 读下图,完成 1820 题。18关于坡度与侵蚀强度关系的
7、叙述,正确的是 ( )A坡度 20时,坡面侵蚀强度最大B坡度在 2040,坡面侵蚀强度随坡度的增加而增加得最快C坡度在 40左右,坡面侵蚀强度最大D坡度越大,坡面侵蚀强度越大19坡度在 4090 ,坡面侵蚀强度随坡度的增加而减小,其原因是 ( )A植被破坏的程度较轻B降水量少,且强度小C坡面径流流速小D受雨面积减小,使坡面径流量减小20鱼鳞坑是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防治水土流失的一种方式,它能够拦截地面径流,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右图中适宜植树的地点为 ( )A B C D读植被、风速与输沙率的关系 图, 回答 2122 题。21图中反映出 ( )A同一风速条件下,输沙率与植被呈负相关B同一植
8、被条件下,输沙率与风速呈负相关C在植被覆盖率为 10%20%时,风速对输沙率的影响较小D输沙率与植被、风速的关系不明显22由图可知,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是 ( )A合理利用水资源 B小流域综合治理C设置沙障固沙 D恢复天然植被5荒漠化是在包括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在内的多种因素的作用下产生和发展的,是一种土地退化 现象,被称作 “地球的癌症” 。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土地面积较大、危害 较严重的国家之一。据此完成 2324 题。23土地荒漠化造成的危害有 ( )A地质灾害频次增多,土壤盐渍化加剧B森林破坏,水土流失加剧C土地生产能力下降,植被荒芜D臭氧层破坏,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多24我国的荒漠化土地主
9、要分布在 ( ) A西北、华北地区 B西北、西南地区C华南、西南地区 D东北、东南地区印度洋海啸给世人敲响了警钟。专家指出, 为防御海啸,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除加强防波堤建设外,最重要的是尽快恢复沿海的红树林。 据此回答 15 16 题。25红树林是一种重要的沿海生态系统,其重要作用在于 ( )为海洋生物提供食物 为海洋生物提供栖息地 抵挡波浪,防御海啸 调节水温,降低盐度A B C D26红树林生命力极强,涨潮时即使遭受没顶之灾,也数日不死,下列关于红树林的叙述正确的是 ( )红树林生长所需要的能量来自海洋能 红树林生长需要的能量来自太阳能 红树林生长所需要的肥力来自土壤 红树林生长所需要的肥力
10、来自海洋A B C D27在无林地区 20 cm 厚的土层,只需 40 年就可以冲刷殆尽,而有林地区,则需 75 年以上,这说明了森林具有的作用是 ( )A净化空气 B保持水土C调节大气的成分 D含蓄水源城市森林是指在城市及其周边地区生长的以乔灌木为主体的绿色植物的总称。据此回答2829 题。28以下植被(或植物)属于城市森林主体的是 ( )城市广场草坪 城市湿地 功能区之间隔离林带 郊区环城绿化林带A B C D29城市森林的环境效益有 ( )改善城市气候,净化空气 满足城市居民休憩、娱乐等的需求 促进房地产增值和地方经济的发展 美化环境,减弱噪音A B C D东北是我国重要的水稻产区, 据
11、此回答第 30 题。30东北大米因质量优而广受欢迎,与其有关的因素有 ( )东北水稻的生长期长 东北地区气候寒冷,病虫害少 东北地区土壤肥沃,化肥使用量相对少 东北地区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高姓名 班级 考场 考号 6A B C D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答题卷31结合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2011 年 1 月 4 日,英国晚报发表文章,称中国的治理沙漠化运动取得历史突破。截止到 2010 年的 5 年间,中国的沙漠面积每年减少 1 717 平方公里,估计中国有 53万平方公里沙漠土地可以得以恢复。材料二(1) A 山脉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其主体位于 _(省区),从自然区来看,该山脉以东
12、是_,以西是_(2)B 地区是内蒙古的科尔沁地区,试分析荒漠化的分布特点及形成原因。(3)C 地区荒漠化的分布特征及形成原因是什么?(4)针对该区域的荒漠化问题,应采取哪些措施进行治理?732读三北地区沙漠沙地与荒漠化土地分布图和河西走廊荒漠化土地平均斑块面积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三北地区沙漠沙地与荒漠化土地分布河西走廊荒漠化土地平均斑块面积变化(1)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的原因主要是_,加上 _特别是_隆起对水汽的阻隔,导致本区成为全球同纬度地区降水量最少、干旱程度最高的地带。(2)在我国的沙漠中较难治理的是_ ,原因是_。(3)海拉尔附近的荒漠形成的主要原因是_。这些荒漠容易治理和利用的原因
13、是_。(4)防治荒漠化应针对不同自然条件和各种外力作用的性质,采取因地制宜的措施。在半干旱农牧过渡和旱农区,应将调整_结构和防风沙措施相结合,在干旱地带的沙漠边缘的绿洲,应建立以绿洲为中心的防护林体系,合理分配内陆河流上、中、下游的水资源,发展_农业。(5)分析河西走廊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和治理措施。332011 年 7 月 26 日,2011 年东北四省区合作行政首长联席会议召开,共同签署“三个合作协议”和“四个行政计划” ,以期推动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东北产业结构变化表。1978 年 2005 年第一产业比重 (%) 20.0 12.8第二产业比重 (%) 64.3 49.6第三产业比重 (%) 15.7 37.6材料二 东北某城市以煤炭为 主导产业的产业结构调整模式图。8材料三 三江平原湿地变化图 。(1)产业结构调整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主要措施之一。与 1978 年相比,2005 年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是_。(2)材料二图中,字母 A 表示 _工业,B 表示_ 工业。(3)试分析材料二所示产业结构调整模式的优点。(4)根据材料三判断,1954 年至 2000 年三江平原地区土地利用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些变化对当地自然环境产生了哪些影响?座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