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 题:观潮教材分析观潮是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第一篇课文,课文通过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向读者介绍了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文章结构清楚,层次分明,按照一定的写作顺序,能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写作的好习惯,能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学情分析本班的学生思维活跃,乐于表达,但他们的生活经验毕竟有限,对文中描绘的钱塘江大潮的雄伟景象,仅凭想象难以深刻感受,需教师提供直观的图象帮助理解。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能够正确读写“笼罩、若隐若现、风平浪静、漫天卷地”等词语。2理解、积累并运用课文中描写潮水的语句,背诵课文第 3、4 自然段。3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按照“潮来前
2、、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把握文章脉络。4通过自主阅读、思考交流、熟读朗诵的学习,体验边读边想的朗读方法5.感悟领略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观,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感悟领略钱塘江大潮的雄伟景观。教学难点:积累并运用课文中描写潮水的句子。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搜集整理钱塘江大潮的相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1.课前预习课文;2.搜集关于钱塘江大潮的文章和图片。教学时间:2 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设疑激趣1谈话引题:同学们,身在厦门的你们喜欢看大海吗?看过海水涨潮吗?说说涨潮时的海水是什么样?你有什么感受?(江海涨潮,气势
3、宏伟,令人震撼。)钱塘江是浙江省最大的河流,它位于浙江省北部,全长 605 千米,是我国东南沿海的一条著名江流。今天我们就来看看钱塘江的大潮2资料展示:(播放一段钱塘江大潮的录像。)看潮水,听潮声,你觉得钱塘江大潮怎么样呢?请你介绍或者展示自己搜集到的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资料。3设疑:那么,在作者的眼里钱塘大潮又是怎样的呢?通过预习,请找出一个文中你认为最能体现钱塘江大潮特点的词语。(学生说,教师把词写在黑板上:天下奇观。) 什么是天下奇观?“观潮”中的“观”与“天下奇观”中的“观”意思一样吗?(“观潮”中的“观”是看的意思;“天下奇观”中的“观”是景象的意思,在这里是指潮来时的景象。)为什么钱塘
4、江大潮被称为“天下奇观”?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通过阅读,说说你觉得为什么钱塘江大潮被称为天下奇观?初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习本课字词。检查预习作业中的生字抄写。(1) 同桌互查生字的读音。(2)集体交流课前大部分同学们觉得哪些生字比较难,重点指导难写难记的生字。(多音字:“颤动”的“颤”在文中读 chn;“闷雷 ”的“闷”在文中读mn;“薄雾”的“薄”在文中读 b;“镇、逐、涨 ”读翘舌音。 “昂首”的“昂” 、 “横贯”的“贯”要注意笔画的写法。)3请同学们拿出水笔,坐端正,练习写各描 3 个、写 2 个字。4用较快的速度再次阅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是按什
5、么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4交流自读收获,教师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相机板书:(潮来前 潮来时 潮去时)5师生共同梳理出文章结构:第一部分(1、2 段) :潮来前的景色和人们的表现第二部分(3、4 段) :潮来时的壮观景象。第四部分(5 段) :大潮离去时的景象。6分组读课文,边读边想象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教学反思:第二课时一、回顾课文,设疑导入同学们,钱塘江大潮自古被称为“天下奇观” ,我们盼望着能亲眼看到这一奇景。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学习观潮 。(板书课题。)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同学们都了解了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 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我们通过阅读课文,展
6、开想象的翅膀,来感受大自然创造的奇异景象。二、精读课文,品味奇观1潮来前的奇指名读文,找一找潮来前有的景象,哪些地方最能体现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 自由读第 2 自然段,体会“潮来前”钱塘江江面的景象及观潮人的心情,找到描写潮来前的景象的重点词语画出来(薄雾笼罩 江面宽阔)并说说这些词语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教师相机板书:江面宽阔 薄雾笼罩 壮美宁静)找一名学生朗读出“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的句子之后,引导其他学生在听读中说出潮来前江面上的平静;找一名学生朗读出“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的句子之后,引导其他学生说出观潮人的急切心情。出示课件潮来前的
7、景象,结合课件内容有感情地朗读第 2 自然段。2. 潮来时的奇(1)刚才我们随着观潮的人山人海在岸边焦急地等待着,盼望着,大潮还是没有来。八月的太阳火辣辣的,人们汗如雨下,但是人潮再拥挤都不愿意离去,就是为了亲眼看看这(学生齐:大潮) ,看看这(学生齐:天下奇观) 。终于,时针指向了午后一点。 (学生齐读课文) 。请同学们再读第 3、4 自然段,找一找哪些语句让你感受到奇观,用笔画出来,也可以在书的空白处写下批注。 (教师巡视指导,了解学生品读情况。 )(午后一点左右闷雷滚动)这写的是潮水的声音(过了一会又沸腾起来)这写的是潮水的形状总结:通过潮水的声音和形状,写出了潮水的奇(2) (那条白线
8、横贯江面)写出潮水的长。解释“横贯”的意思(再近些水墙)写出潮水的高。解释“水墙” ,想象白浪形成白色城墙的场面(浪潮越来越近颤动起来)写出潮水的声势猛、声音响。 “齐头并进、浩浩荡荡”是什么场面?“山崩地裂”的声音又是怎样的气势?这些词用的好不好?好在哪?(3)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写潮来时的景象的?能调换顺序吗?作者是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来写潮来时的景象的。远:抓住潮的声、形来写潮刚来时的景象: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潮虽远,但气势已现。近:抓住潮的形、声、色写潮的气势宏伟: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这写出了潮水由远及近的变化。(看文中插图。)
9、 “白浪翻滚 ”“白色城墙”写出了潮水的浪头之高,气势越来越大: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声如山崩地裂。(看录像片断。教师随机板书:万马齐奔 山崩地裂 气势宏伟)浪越来越近了,犹如战马飞奔而来(意思说完整了)浪越来越近了,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飞奔而来(声音和数量)浪越来越近了,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的飞奔而来。 (巨响浩大声势)3潮去时的奇课文中从哪儿能看出钱塘潮的气势宏伟壮观?读第 5 自然段体会。抓住要点,师适时点拨:“霎时”说明时间短暂;“潮头奔腾西去”说明潮水退却之快。余波涌来,也使江面风号浪吼。平静后,已涨了两丈来高。从这些都可以看出潮来之猛,气势之大。(请看潮退后的录
10、像。)指导学生朗读。适时板书:(漫天卷地 风号浪吼 余波汹涌)4学完课文,你们知道为什么人们称钱塘江大潮为“天下奇观”了吗?学生谈自己的想法。 (设计意图:在学习中让学生自行阅读、自己注解、自我圈点、自我评价,直接在阅读材料上画出思索的轨迹,打上认知的烙印,这种学习方法可以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习惯,还可以拓展他们的思维,提高习作水平。多媒体课件的播放可以形象直观地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好地处理课文难点。)5指导朗读,留时间给大家自由背诵。三、创设情境,深化主题1了解积累有关钱塘潮的名诗句:苏轼: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 范仲淹: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横。杜甫:天地黯惨忽异色,波涛万顷堆琉璃。 孟浩然:惊涛来似雪,一座凌生寒。王在晋:海阔天空浪若雷,钱塘潮涌自天来。李廓:一千里色中秋月,十万军声半夜潮。2学完了课文,我们对钱塘江大潮有了较深入的了解,深深地被它的壮丽景象所吸引。如果你是小导游,你怎样向不了解钱塘江大潮的游客介绍钱塘江大潮呢?请同学们边观看钱塘江大潮的录像边编导游词,可以加上自己搜集的材料内容,经过整理后向同学们介绍。可以先同桌交流。再请几名同学说说你的导游词。作业布置:A(基础题)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三、四自然段。2完成指导丛书B(选做题)1写下你作为导游的钱塘江大潮导游词2. 摘抄优美语句。板书设计: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