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建康赏心亭教案.doc

上传人:hw****26 文档编号:3143335 上传时间:2019-05-2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登建康赏心亭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登建康赏心亭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登建康赏心亭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登建康赏心亭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教案【学习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辛弃疾及诗作的背景和内容。2、感悟辛弃疾词的豪放风格,体会诗人的情感。3、学习本词借景抒情、用典抒情的表现手法。二、过程与方法在诵读感知的基础上感受形象,咀嚼涵咏,体会作品的丰富意蕴。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词人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感受词人的报国热情。【学习重点】1、反复诵读,感受诗歌韵味。2、明确诗中寄托的情感,深刻理解诗人悲苦心情。【学习难点】1、学习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和用典的写法。2、体会词人情感,并感受其形象。【教学方法】诵读法、品读法、合作探究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 名句对接,激情导入。 师:有些诗句,

2、人们也许不知道它们出自何人,却能将其熟记于心,并千古传诵。下面,我们一起来完成以下的名句对接。(幻灯片)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众里寻她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师:你们能说出以上诗句是出自谁的笔下吗? 辛弃疾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辛弃疾的名作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二、展示学习目标(出示幻灯片)1、了解辛弃疾及诗作的背景和内容。2、感悟辛弃疾词的豪放风格,体会诗人的情感。3、学习本词借景抒情、用典抒情的表现手法。三、作者简介(出示幻灯片)辛弃疾(11

3、401207) ,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人。生于北宋被灭十三年后的金兵占领的沦陷区,目睹北方人民遭受异族的压迫,幼年时,他的老祖父就殷切地把“忍辱待时”的复国愿望寄托在他的身上。年轻的辛弃疾从小就立下了报国之志,终于在他 22 岁那年,也就是绍兴三十一年(1161) ,他率领一支由家乡父老兄弟组成的两千余人的抗金队伍,汇合到耿京领导的起义军中,任掌书记,后率部投归南宋。归宋后的辛弃疾,在江西、湖北、湖南、福建、浙东等地担任地方官,积极从事抗金事业。在政治、军事上都采取了许多利国利民的积极措施,他立志恢复中原,坚决主张抗战,曾多次向朝廷提出自己的抗金复国大计,可腐朽怯懦的南宋朝廷不仅没有采纳他的意

4、见,反而将他多次免职,使他闲居二十多年。四、写作背景(出示幻灯片)水龙吟作于淳熙元年(1174 年)辛弃疾在建康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时时。这时,他自江东率领人马来到南宋已有十多年了,却一直没有受到朝廷的重用。朝廷只给他一些地方官当当,决不肯让他带兵去抗金复国。在这种境遇下他深感压抑,内心充满了愤懑不平。当为了消愁解闷而登上赏心亭时,面对这大好江山,反而是无限感慨涌上心头,遂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抒情词。 结合以上材料让学生概括本词可能具有的风格特征:豪放、悲壮五、倾情诵读,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要求学生正确注音) 2、听读 (要求注意停顿、语气和情感的把握) 3、抽读 (要求学生充满感情的朗读

5、)4、译读 (学生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词意思)师:出色的朗读往往是建立在正确的理解的基础上的。要求学生结合课本注释,边读边理解词的内容。并把自己不理解的句子划出来,可以和旁边的同学讨论解决,也可以和我一起探讨。5、质疑 (师生共同解决疑难问题)六、体会感情,感受形象,师:这首词写于淳熙元年(1174)秋,作者南归已 12 年了,却投闲置散,不得一遂报国之愿。值此登临周览之际,一抒郁结心头的悲愤之情。读过辛弃疾的这首词,相信大家一定读懂了一些东西,那么能不能告诉老师你读过之后的感受呢?(鼓励学生自由发表见解)师:是的,我和同学们一样,读完这首词心里涌动着太多的感动和感慨。让我们一起深入词人内心最

6、深处,去触摸他的情感脉搏吧。(一)男生齐读后,小组合作,探究上片(1) 你认为上片最能体现词人情感的是哪一句话?这句话蕴含了什么感情?(幻灯片)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2)词人“把吴钩看了”是何意?为何把阑干拍遍?(幻灯片)“吴钩”本是战场上杀敌的锐利武器,但现在却闲置身旁,无处用武,以物比人,这就把作者虽有沙场立功的雄心壮志,却是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闷也烘托出来了。这怎能不引起辛弃疾的感慨呢?栏干拍遍是胸中有说不出来抑郁苦闷之气,借拍打栏干来发泄。用在这里,就把作者雄心壮志无处施展的极度悲愤的情态宛然显现在读者面前。(3) “无人会,登临意 ”又抒发了词人的什么感情呢?(幻灯片

7、)直抒胸臆,慨叹无人能够理解我登临时深沉的内心感受,自己空有恢复中原的抱负,而南宋统治集团中没有他的知音。有心报国,无路请缨,英雄失路,悲愤激切。(4). 一切景语皆情语,上片的景物描写中又主要蕴含了词人的什么感情呢?(用词中词语回答)明确:“献愁供恨 ”中的“ 愁”和“恨”(5)词人登临楼头看到的是怎样的景色以致自己发“愁”生“恨”呢?(可让学生借助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遥看辽阔无边的楚天之下,横无际涯的秋色,浩浩汤汤的滚滚长江,水天一色。举目远眺,那一层层、一叠叠的远山,有的很象美人头上插戴的玉簪,有的很象美人头上螺旋形的发髻。明确:江山虽然美丽多娇,可惜已成南北分裂之局,半壁江山已落敌手,

8、且恢复无望,怎能不满怀愁恨?(6)“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中“落日 ”“ 断鸿” 写出了怎样的心境?(幻灯片)“落日”含有比喻南宋国势衰颓的意思,亦表达了作者的愁苦心情; “断鸿”是失群的孤雁,比喻自己飘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情。夕阳残照楼头,失群的孤雁哀鸣天际,一见一闻,通过日暮景色渲染出一种苍茫悲凉的气氛,以有声有色的景物更进一层写出词人的孤寂和悲苦。(7) “江南游子 ”指谁呢?表达了词人的什么情感?(幻灯片)指自己。自喻为“江南游子”,表明作者飘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境。辛弃疾渡江淮归南宋,原是以宋朝为自己的故国,以江南为自己的家乡的。可是南宋统治集团不把辛弃疾看作自己人,对他一直采

9、取猜忌排挤的态度;致使辛弃疾觉得他在江南真的成了游子,内心酸楚可想而知.简单小结:上片从上(天空)、下(大江)、远(青山)、近(楼头)不同角度描绘了一幅完整的秋意图,渲染了一种凄清萧瑟的气氛,寓情于景,抒发了自己的远大抱负和壮志难酬的苦恨。上片心志的表白并不能解脱心灵的寂寞,相反,倒增加了一份凄苦。于是他想到了古人,并借以言志抒情。(二)女生齐读后,小组合作,探究下片1.与上片相比,词的下片描写的对象变成了历史人物,那么词人写到了哪些人?各有何特征?张翰 乐于归隐 许汜 谋取私利 刘备 雄才大略 桓温 叹时光流逝2借这三个典故分别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1)“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10、” ,反用典故。张翰因想念家乡的美味,弃官归乡。反问句,表明自己不会像张季鹰那样置国事不顾而隐居的责任感。(2)“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正面取意。许汜一心购置田产而不关心国家大事。推测句,表明自己不会像许汜那样囿于个人生计,求田问舍,无济世之志。(3)“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用桓温典,半露半隐。感叹句,感叹人生易老,功业未成。“树犹如此” 半句露出,“人何以堪” 半句隐去。(4)你如何理解词的最后一句呢?这三句是写辛弃疾自伤抱负不能实现,时无知己,得不到同情与慰藉的悲叹。亦与上片的“无人会、登临意”相呼应。简单小结:下片三次用典,不仅扩大了词的容量,使词的内蕴更加丰厚,

11、更重要的是作者借古抒怀,表达了自己收复中原的雄心壮志和年华虚度而功业未成的愁苦郁闷。七、布置作业背诵全词八、课外延伸(幻灯片)阅读辛弃疾鹧鸪天送人一词,完成思考题: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1)“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2)这首词以“ 送人”为题,下片写出了哪两层新意?答案:()翘首远望,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路途艰险,祝福平安的关切之情;山高水长,前程迷茫的郁闷之情。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不应把离别(相聚)视为人世间唯一悲痛(欢乐)的事。人世间的风波远比路途风波险恶得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精品笔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