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供热采暖技术发展概况及现状分析.doc

上传人:sk****8 文档编号:3150688 上传时间:2019-05-2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供热采暖技术发展概况及现状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中国供热采暖技术发展概况及现状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中国供热采暖技术发展概况及现状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中国供热采暖技术发展概况及现状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中国供热采暖技术发展概况及现状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中国供热采暖技术发展概况及现状分析温 丽建筑节能专业委员会供暖节能网一、中国供热采暖技术发展概况冬季采暖是中国北方地区城镇居民的基本生活要求。新中国成立 56 年来,供热事业有了很大发展,对国家经济建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改善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让我们先一起回顾一下热力供热和锅炉供热的发展概况。这样做一方面是为了让我们看到成绩,增强信心;另一方面是因为只有了解过去,才能更深刻地分析现状,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1热力供热中国采用热电联产的城市集中供热方式,是在 1958 年由北京市建设第一热电厂开始的,48 年来经历了曲折发展的过程。在最初的 10 年中曾有过较快的发展,如继北京市之后,1968

2、 年东北地区的沈阳市也率先开始发展集中供热,但是后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一直发展缓慢。改革开放后,尤其是 1986 年国务院 22 号文件的颁布,对“三北” (东北、西北、华北)地区集中供热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各大、中城市积极规划和实施。据统计,1980 年北方只有 10 个城市建设了集中供热设施,到 1989 年已有 81 个城市发展了集中供热,供热面积达 1.56 亿 m2。最近的 15 年来更有了快速的发展, 2003 年全国600 个设市城市中,有集中供热设施的城市已达到了 321 个,供热面积 18.9 亿m2,是 15 年前 1989 年的 12 倍。热水管网 5.8 万

3、公里,蒸汽管网 1.19 万公里。2北京市的热力供热近十几年来也得到了很快发展,供热面积由 1989 年的1675 万 m2,增加到 2004 年的 8487 万 m2,目前已突破 9000 万 m2,是 1989 年的 5.7 倍,其管网能力尚有很大余量,只是热源不足。在热力供热发展的进程中,时刻伴随着技术进步。如过去因存在运行管理水平低和缺少有效的调控装置而造成热用户冷热不均,曾采用过加大系统循环流量和提高供水温度的办法试图加以解决,实际形成了“大流量、小温差”的不合理运行,不仅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反而浪费了能源。后来通过采用国外先进调控装置(包括消化吸收研制国产化产品)才得到了较好的解

4、决。再如,过去的运行调节普遍采用质调节,目前正在探索质、量并调以及为提高供热的可靠性,将枝状单热源系统变为多热源联网的环状供热系统等,这些技术都正在有效地实施和推广之中。此外,大部分供热企业已经在热源的生产和热网的输配上采用了计算机监控技术,而供热企业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现在存在较为普遍的仍是因过热造成能源浪费的问题,这是因为热力供热企业一般只管到热力站,而二次网和热用户终端是由单位自管,因此解决起来难度较大。2锅炉供热回顾热力供热艰难、曲折的发展进程,不难看出,正是由于热力建设跟不上城市高速发展的需求,在缺少热力供热和锅炉供热统一规划的条件下,必然导致锅炉供热自发、无序的发展,最

5、终形成了单台锅炉容量小、能耗多、污染大的众多分散小锅炉房在“三北”地区各大、中城市占主导地位的被动局面。据全国供暖专业网 1989 年对“三北”地区八大城市的调查,锅炉供暖占 82%,热力供暖占 15%,其他占 3%。尽管北京市 2004 年热力供热已发展到 8487 万m2,而其在全市供热的份额中仍只占 19.8%。这表明抓好锅炉供热十分重要。那么,在中国的北方,量大面广,以锅炉房为热源的供热采暖系统几十年间是怎样发展过来的?在技术上有过哪些进步?取得了什么节能效果?还存在3什么主要问题?其形成原因是什么?下面暂以北京市为例做简要概述。北京市是首都,又是特大城市,与北方的一般城市相比,具有其

6、特殊性,但供热采暖系统的发展进程和模式大体是一致的,只不过是规模比北京市小一些,在发展的时间段上滞后一些,总的来看,还是可以说明问题的。 以锅炉房为热源的供热采暖系统发展概况 锅炉房几十年来,供热行业变化最大的应该说是锅炉。新中国成立初期至 1975 年,只有手工燃烧的铸铁锅炉,最大单台容量仅为 0.46MW,由于住宅小区规模的不断扩大,到 1960 年和平里当时最大的一个锅炉房,需供 13 万 m2 的供热面积,苦于没有大容量锅炉,无奈曾选用过 32 台铸铁锅炉,100 人烧锅炉。好在 1975年 2.8MW 机械燃烧的快装链条炉排热水锅炉终于在上海问世了,这才为上世纪70 年代中期北方的消

7、烟除尘、锅炉改造创造了条件。当时,要求将手烧锅炉全部改为快装锅炉,或往复炉排机烧锅炉,以求不冒黑烟,环保达标。进入 80 年代,不少住宅小区规模已超过百万 m2,但仍无大容量热水锅炉,再次出现过24 台 2.8MW 快装锅炉的设计方案送审的怪事。后在多方呼吁下,1981 年和1987 年 14MW 和 29MW 的大容量热水锅炉终于首批投入了使用。此后,在1997 年前,北京市建成了一大批选用 14MW 和 29MW 锅炉的大型供热厂,大约 100 余座,供热面积 6000 万 m2 左右,一般采用间供式,设热力站。而 1997年之后至今这一阶段的突出任务,就是对 14MW 以下的燃煤锅炉实施

8、“煤改气”。2006 年北京市控制大气污染已进入第十二阶段,作为加快实施奥运倒排期环境治理项目,要求城四区和石景山区 14MW 以下的燃煤锅炉 1400 台于年内全部改完,对朝阳、海淀、丰台三个近郊区要求改 50%以上。此外,几十年来由于环保的要求不断提高,燃煤锅炉的脱硫除尘任务日益繁重,一直处于改造之中,问题不少。 室外管网以往普遍采用半通行沟的敷设方式,现已逐步被直埋管取代了,新建管网4已全部采用,既有的管网直埋管约占 40%。 室内采暖系统2000 年以前一直采用垂直式单管(双管)热水采暖系统,至 2000 年 12 月1 日执行新建集中供暖住宅分户热计量设计技术规程后,开始采用共用立管

9、的分户独立系统型式,并设户用热表。近几年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也开始占有一定市场份额。顺应上述变化,室内系统也开始广泛采用各种塑料类管材。散热器,过去一直采用铸铁散热器,直至 70 年代中期,才增加了钢串片对流散热器,后改进为闭式。随后陆续出现了多种钢制散热器,但始终没有广泛采用。进入 21 世纪,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和巨大的散热器市场吸引了外商,很多知名品牌进入中国市场,中国的散热器生产大发展,新型、美观的钢制(板式、柱式)散热器、钢铝复合散热器、铝制散热器以及新型无粘砂铸铁散热器等都遇到了商机。为适应这一形势,2004 年 12 月 15 日,北京市发布了供热采暖系统水质及防腐技术规程 ,正

10、在贯彻执行中。 燃煤锅炉供热的十项节能技术措施和节能效果全国供暖专业网 1985 年成立以来,广泛开展“三北”地区供热运行管理单位的课题成果交流,于 1993 年正式总结出燃煤锅炉供热十项节能技术措施,并在网内外大力推广,收到良好效果。燃煤供热十项节能技术措施采用连续供暖辅以间歇调节的运行制度,改变锅炉低负荷不合理运行,提高锅炉运行效率。提高集中锅炉房间供式系统一次水参数,改变换热器低负荷不合理运行。在搞好外网初调节、消除水平失调的基础上,改变“大流量、小温差”的不经济运行。把凭经验的“看天烧火”变为科学的运行调节。在集中锅炉房配装微机,5根据外温变化实行监控;在分散锅炉房安装仪表实行监测。采

11、用变频调速补水泵定压,改“变压运行”为“定压”运行。在大容量锅炉上采用分层燃烧装置,减少炉渣含炭量,提高锅炉效率。在小容量锅炉上采用炉渣与煤混合回烧的“混合烧煤法” ,节约用煤。将室内采暖系统末端的手动集气罐换成国外质量可靠的自动排气阀,防止暖气不热和控制丢水。推广燃煤锅炉供热十项节能措施的效果据全国供暖专业网对“三北”地区八大城市的调查,1989 年连续供暖只占 28%,到目前绝大部分已实行连续供暖,使每 0.7MW(1t/h)的锅炉容量由原来只能供 40005000m 2,提高到 8000 10000 m2,供热面积,提高了负荷率,效率也相应提高,且全天保持室温达标,提高供热质量。连续供热

12、运行效率 74.2%,间歇供热运行效率 57.65%。室外管网的平衡调节有效地解决了冷热不均,并实现节电、节煤。鼓、引风机采用变频技术后,大幅度节电(30%40%) 。变频调速定压补水泵保证了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各项措施综合节能效果明显,如天津市 1989 年单方煤耗为 32.4kg/ m2,据全国集中供暖分网的调查,2000 年集中锅炉房降为 21.14kg/ m2,已低于北京市集中锅炉房的 22.45kg/m2。 燃气锅炉供热七项节能技术和节能效果北京市建委下属的北京市房地产科研所金房暖通节能技术公司开发研制的七项节能技术,在北京市实施节能效果明显。燃气锅炉供热七项节能技术气候补偿系统烟

13、气冷凝热回收系统锅炉集控系统变频风机系统6分时空控制供热水力平衡系统室温调控系统推广燃气锅炉供热七项节能技术的效果据北京市 20032004 年度燃气锅炉供热普查,全市平均单方气耗为11.9m3./m2,采用上述部分节能技术后,可降为 99.5m 3/m2,投资回收期23 年。提高供热质量。延长锅炉使用寿命。 燃煤锅炉供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形成原因锅炉运行热效率低中国工业锅炉的设计效率不低,一般为 72%82%,但实际运行热效率大多在 60%65%,国家节能标准要求运行热效率达到 68%。国际先进水平为 80%85%,低 20 个百分点。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燃用散烧的未经洗选、筛分的原煤,不能符合

14、锅炉燃烧的基本要求(灰分高、细末多) ,机械不完全燃烧热损失大,普遍存在低负荷运行,过剩空气系数大,排烟热损失大等。这也运行人员水平低以及缺乏最基本的自动控制密切相关。除尘脱硫较难实现达标目前北京市要求烟尘排放浓度为 50mg/ m3,SO 2 排放浓度为 150mg/ m3。实际运行中问题不少,真正达标的不多。烟尘减排与锅炉的初始排放浓度密切相关,标准要求 1600 mg/ m31800 mg/ m3(国际先进水平一般小于1000 mg/ m3) ,实际多为 1000 mg/ m33000mg/ m3,这就增加了除尘器的负担。而煤的灰分和细末量直接决定锅炉初始排放浓度。因此,原煤散烧对减排也

15、是十分不利的。关于 SO2 减排,目前多采用“燃烧后“减排,较难达标。如采用循环流化床技术,就可以在“燃烧中”脱硫,但适用于大中型锅炉。而“燃烧前”7SO2 减排技术,是指采用洗选块煤、固硫型煤等,这应是中小型锅炉比较实用的方法,但目前供热锅炉还没有条件用。管网输送效率低国家节能标准要求管网输送效率达到 90%(基础值定为 85%,现在看来定得偏高) 。据清华大学近年来的实测数据(一次管网损失 2w/m2,二次管网损失 5 w/m2,失调损失 7 w/m2)推算,管网输送效率只有 66%68%。其主要原因,国外管网热损失基本上是保温,在中国此项热损失除保温外,还有泄漏和失调的因素,特别是失调造

16、成的热损失很大又非常普遍,必须改进。 燃气锅炉供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形成原因2004 年本人亲自参加了北京市市政管委组织对全市以住宅为主的锅炉供热普查和典型调查,初步摸清了燃气锅炉供热存在的四个主要问题及形成原因。燃气锅炉供热平均单位面积耗气量偏高,且高低差别很大。耗气量低的 910 m3/m2,高的 1415m3/m 2,平均 11.9 m3/m2。主要原因是在“煤改气”的设计中未采用燃气节能技术,经实测,平均运行热效率 8085%,比国际先进水平低 1015 个百分点。燃气锅炉供热普遍存在因冷凝水腐蚀锅炉而缩短炉龄的问题。其主要原因是,燃气燃烧后烟气成分中水蒸汽的比例比燃煤时大很多倍,而烟气

17、中水蒸汽的露点温度是 58,其只要接触到低于露点温度的介质,就会冷凝成水,因此要求进入锅炉的回水温度一定不能低于此限,而供热回水温度往往较低,故造成结露腐蚀。燃气供热锅炉房供热质量有所下降。主要原因是运行人员缺乏运行经验,不能正确地实施自动控制,只是为了节约,就按燃煤时的老经验“想当然”地去运行,结果气也没省,供热质量反而有所下降。燃气锅炉供热的外网水平失调对节能十分不利8外网水平失调的情况比较普遍,和燃煤没有什么区别,只是燃气更为可贵,必须重视外网调节,调查中发现,耗气量最高的往往与水平失调严重有关,造成燃气的浪费。二、中国供热采暖系统现状分析中国开展建筑节能已 20 年,从准备到逐步推进“

18、热改”也近 10 年了,下面本人想就这两个当前最热门的话题,回顾一下我们走过的历程,做认真的反思,在分析现状的基础上,正视存在的问题,以便找出今后的努力方向。20 年来,我们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加强围护结构保温性能、供热采暖系统节能、热计量方式、改变燃料结构以及供热方式多元化的全过程,为寻找适合中国的技术路线,同行们作了极大的努力。怎样分析和看待这段工作的经验和教训,本人想就以下四个问题谈谈个人的看法,与大家共同探讨。1建筑节能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节能效果从 1986 年首次发布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至今已经二十年了,我们从无到有编制了系列节能标准,并在全国建成了相当数量的节能住宅,如北京市 2004 年底

19、共有住宅 2.69 亿 m2,其中 65%是节能住宅(一步节能约占 1/3,二步节能约占2/3) ,尚有 35%为非节能既有住宅,应该说成绩是很大的,是很不容易的。尽管人们似乎一直在怀疑这些建成的节能住宅,其耗热量指标是否能真正的达标?特别是据调查供热运行的实际煤耗指标仍居高不下,没有明显降低,让人们感到距离节能标准的要求差得太远,有些失去信心。但是,必须看到,近几年来出现的一个不容质疑的事实,那就是这些年来,凡住进二步节能商品住宅的人们,已经开始体会到了节能住宅“冬暖夏凉”的优越性,感到冬季暖气送热不多,但室内温度已经不是过去的 16,而是 1820,甚至 2122,总之,舒服多了。有个别的

20、热力供热,因过热用户几乎要长期“开窗放热” 。过热的当然是一种浪费,应该改进。而锅炉供热一般不过热,而是提高了舒适度。煤耗指标未降,室温明显提高,这正是节能建筑带来的效益,也就是说节能建9筑是节能的,这一点必须看到。因为当室温由 16提高到 20,约需标煤 4 kg/ m2,据北京市 2004 年最新的调查结果,集中锅炉房和分散锅炉房平均煤耗量指标为 25.3 kg/ m2,而集中锅炉房为 22.5 kg/ m2。如果我们把提高室温 4的煤耗减去,全市集中和分散锅炉房平均为 25.3-4= 21.3 kg/ m2,集中锅炉房为22.5-4=18.5 kg/ m2。这表明,节约下来的煤用于提高了

21、舒服度。至于煤耗指标比标准规定的差得很多,这也并不奇怪,因前边已讲,目前的锅炉效率和管网输送效率皆存在很大的节能抗潜空间,而提高能效正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2推进建筑节能要与供热采暖系统节能同步在建筑节能发展过程中的最初几年,由于刚起步缺乏经验,对供热采暖系统的节能重视不够,节能建筑的围护结构保温性能提高了,而室内采暖系统依然故我,因热负荷偏大导致室温过高,用户开窗放热,后来才逐步有了改进。当前,既有非节能建筑的改造已提到日程上来,更应十分重视“二者同步”的问题,我们一定要引以为戒,不能再次出现同样的失误。3要综合考虑锅炉房、管网和室内采暖系统的节能众所周知,供热采暖系统由锅炉房、管网和室内采

22、暖系统组成。系统节能效果如何,包括用户的“行为节能”在内,最终都会反映在锅炉热效率和管网输送效率这两个能放指标上。前面介绍过,中国现实的状况,恰恰是这两个能效指标与国际先进水平有很大的差距。但是,遗憾的是,在过去的十年中,我们并没有下大力气,在提高锅炉房和管网的两个能效上下功夫(包括技术上和政策上) ,而是几乎把全部的注意力投向了住宅室内采暖系统。一方面,努力寻求适合中国、能满足“节能”和“热改”需要的新的室内采暖系统形式;另一方面,忙于引进和开发相应的硬件。围绕“分室调控室温,按户计室收费”这个目标,业内同行们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和精力,发表论文、开会研讨,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活跃局面。现在看来,在

23、推进节能上,我们欠缺了对供热采暖系统的综合考虑,忽视了锅炉房、管网的节能,有些顾此失彼,丢失了时间。实际上,欧洲各国在推进供热采暖系统的节能过程中,一直是坚持按整个10系统的综合考虑的,他们始终如一地重视供热能效的提高,早就有了很好的基础,在 70 年代初推进建筑节能过程中,进一步把“行为节能”也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取得了明显的效益。“行为节能”可以激励用户的积极性,肯定是节能的一个重要环节,但又不是全部,因此对其节能预期值不宜估计过高。近年来,中国建研院空调所完成的一些测试结果,正在提示我们,在中国节能住宅的现实状况下,由于户间传热、建筑热惰性等因素影响,实测的行为节能值比预期值低很多,这

24、表明完全没有必要一律采用户用热表计量到户,而宜多种热计量方式并存。因此,本人认为,供热采暖系统的节能一定要按整个系统综合考虑,在中国要十分重视提高锅炉效率和管网输送效率,因为这是最大潜力之所在,要尽快行动,不能再等。当前实现“行为节能”难度较大,在“热改”初期宜先易后难,稳步推进。4选择计量供热方式要适合中国现实状况在“建筑节能”和“热改”的推动下,为探索和选择符合中国国情的计量供热方式,我们整整走过了十年,至今在新建和既有住宅中采用何种方式计量,在各地都有试点,但皆尚无定论,也没有真正实施计量收费。在选择计量方式过程中,最初人们接触的是在欧洲有悠久历史的丹麦模式即采用楼栋热表与散热器热量分配表相结合的分摊热费方法,但普遍认为适合既有住宅改造,对新建住宅似乎应选择更完美一些的方法,最终基本定位于采用进口或国产的户用热表。随后即用了很大的精力去探索能够配装户用热表的室内采暖系统,并于 2000 年 12 月 1 日由北京市率先发布了新建集中供热住宅分户热计量设计技术规程 ,规定采用共用立管的分户独立系统(即“按户分环” ) ,并设置户用热表。此后在实践中逐渐暴露出此种方式计量成本太高,各类故障等问题较多,特别是按常规要按两部制计算热费,使人们体会到户用热表不仅有别于水、电表不可能直接按计量来收费,而且也同热量分配表一样,仍是一种热费分摊工具,于是采用户用热表计量收费的“优势”不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建筑建材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