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全国财政工作座谈会主要精神传达提纲(2009 年 8 月 21 日)7 月 23 日至 24 日,全国财政厅(局)长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正确把握当前经济财政形势,落实好积极财政政策、狠抓增收节支,部署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工作。温家宝总理作出重要批示,李克强副总理到会并作重要讲话,谢旭人部长代表财政部党组作了主题报告,现将会议主要精神传达如下:温家宝总理重要批示是:财政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措施,为保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作出了重要贡献,取得显著成效。当前我国经济正处在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财政工作面临的形势仍然十
2、分严峻。要继续坚定不移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全面落实“一揽子计 划” ,特别要加大对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支持。要狠抓增收节支,坚决控制一般性支出,把有限的财力真正用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领域,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李克强副总理在讲话时强调,今年以来,各级财政部门按照中央的要求,在工作中注重实效,取得了显著成绩。同时也要看到,实现全年预算目标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要进一步坚定信心,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全面落实并充实完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2揽子计划和相关政策措施,调控工作不能放松,调控重点要更加突出,在保增长中更加注重结
3、构调整、自主创新、节能环保、城乡区域统筹、改革开放和民生改善,巩固经济企稳回升势头,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做好下一步财政工作,要总结经验做法,继续探索创新、把握重点,确保已经出台的各项政策尽快落实到位,加大财政对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支持力度,着力扩大内需,促进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进一步有效实施家电下乡、补贴节能环保产品、逐步建设社会保障安全网等一系列政策,刺激居民消费需求。采取差别性财税措施,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限制和淘汰过剩产能、落后产能。推进财税领域重点改革,完善体制机制,更好地发挥财政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作用。当前财政增长基础还不稳固、收支矛盾依然突出,必须狠抓
4、增收节支,努力实现今年财政预算目标。依法征税与实施结构性减税是相辅相成的,要规范经济秩序,严肃财经纪律,在落实减税措施的同时堵塞跑冒滴漏,做到应收尽收。节约行政经费与增加政府支出也是并行不悖的,一般性支出要严格控制,以保障支出向民生工程倾斜。深化财政自身改革、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很有必要,要寓管理于服务,通过加强财政管理和监督,确保资金运用安全规范、合理有效,服务经济发展,服务人民群众。谢旭人部长在报告中重点讲了三个问题:一、正确把握经济财政形势,扎实贯彻积极的财政政策谢部长指出,从上半年情况来看,在经济企稳向好的基础上,3预算执行也呈现向好的态势。财政收入初步企稳回升。全国财政收入 33
5、976.14 亿元,同比减少 832.05 亿元,下降 2.4%。其中地方本级收入 16272.14 亿元,同比增长 6.6%。重点支出得到较好保障。全国财政支出 28902.56 亿元,同比增加 6020.54 亿元,增长26.3%。其中,地方本级支出 22997.67 亿元,同比增长 27.3%。全国财政对农业、社保、医疗卫生、教育、科技、环保等重点领域的支出达到 14810 亿元,增长 33.9%。积极财政政策有效落实。政府公共投资下达较快,各项重点建设得到加强。结构性减税政策扎实实施,企业和居民负担减轻。对低收入群体的补贴大幅增加,居民消费能力明显增强。财政支出结构继续优化,保障和改善
6、民生取得新进展。支持科技创新和节能减排的力度进一步加大,推动了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下半年,财政部门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继续把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积极财政政策的各项政策措施,全面落实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重点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认真落实各项重大财税政策措施。充分发挥政府公共投资的作用,促进投资平稳增长。加快政府公共投资预算下达和项目实施进度,尽早形成有效实物投资,引导带动社会投资。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确保投资尽快落实到位并发挥效应。支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继续实施结构性税收减免政策,增强企业
7、投资和居民消费能力。加大对社会保障、就业、医疗卫生、教育、保障性住4房的支持力度,稳定居民消费预期,促进扩大消费。继续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财税支持力度。二是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密切关注就业形势,加大就业资金投入,努力保持就业局势基本稳定。研究扩大小额担保贷款贴息范围,重点向大学生、农民工和妇女等倾斜。支持解决零就业家庭就业问题。加大对就业再就业培训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完善失业保险制度。继续加大社会保障投入力度,研究建立中央和地方社会保障支出共担机制。选择全国 10%左右的县(市)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试点。按照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方案要求,抓紧出台有关配套文件,加大医疗卫生投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8、继续加大对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支持力度。三是狠抓增收节支。严格控制减免税,坚决制止和纠正越权减免税和“先征后返 ”等 变相减免税政策, 严肃查处虚开发票等偷逃税款行为,完善相关措施,堵塞税款流失漏洞,维护税法的严肃性。加强非税收入管理,深入挖掘非税收入增收潜力,努力确保财政收入应收尽收。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严肃财经纪律,勤俭办一切事业。坚决控制一般性支出,反对各种大手大脚花钱的铺张浪费行为,把有限的财力真正用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领域。四是深化财税制度改革。研究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体制。进一步规范省以下政府间分配关系,逐步建立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继续推进省直管县财政管理方式改革
9、。抓好增值税转型改革工作。推进资源税改革。完善消费税制度。统一内外资5企业和个人的城建税、教育费附加等制度。认真落实成品油税费改革方案。继续推进预算制度改革。二、全面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总体要求谢部长指出,全面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符合现代管理的发展趋势,是新形势下做好财政工作的迫切需要。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对财政管理的各项要求,坚持依法理财、科学理财、民主理财,按照突出重点、统筹兼顾、远近结合、分步实施的原则,建立
10、完整的政府预算体系,完善预算编制制度,加强预算执行管理,强化预算监督,建立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预算监督相互制衡、有机衔接的运行机制,提高财政管理绩效,保障财政职能作用充分发挥,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做出新的更大贡献。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必须坚持与时俱进,牢固树立全局观念、法治观念、创新观念、效率观念、服务观念、责任观念等现代财政管理观念。同时,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要遵循突出依法理财、注重流程设计、完善岗责体系、加强绩效考核、健全配套制度、运用科技手段、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要求。三、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主要任务谢部长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财政科学化、精细
11、化管理的主要任务:6一是加强财政法制建设。以预算法修订和提升税收法律级次为突破口,着力完善财政管理法律制度体系,逐步提升税收法律级次。近期重点做好增值税法、车船税法、耕地占用税法的制定工作。加快财政转移支付管理暂行条例、财政资金支付条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条例、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条例、非税收入管理条例、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等的立法进程。二是建立完整的政府预算体系。进一步完善公共财政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的编制,在建立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基础上逐步建立社会保障预算,形成有机衔接、完整的政府预算体系。三是加强预算编制管理。细化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预算编制,逐步实现预算编制全部细化到“项
12、” 级科目和落 实到具体执行项目。加强部门结余资金统筹使用,盘活部门沉淀资金,提高结余资金使用效率,促进缓解财政收支矛盾。推进资产管理与预算编制有机结合,研究制定行政事业资产配置、更新和报废标准,逐步建立健全行政事业资产管理标准体系和配套制度。四是强化预算执行管理。在完善税收收入管理的同时,进一步规范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全面实施政府非税收入国库集中收缴,规范收缴程序,实施动态监控,取消执收单位过渡性账户,把所有政府非税收入统一纳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管理。依法健全财政收入均衡入库机制。建立预算支出执行责任制度。提高预算支出执行的均衡性。同时,推行预算支出绩效评价,加快完善相关机制和指标7体系,选择有
13、关重点项目、民生项目,积极推行预算支出绩效评价试点,逐步建立绩效评价结果公示制度。五是加强财政监督。建立健全覆盖所有政府性资金和财政运行全过程的监督机制。强化事前和事中监督,促进监督与管理的有机融合。积极推进监督关口前移,认真开展部门预算编制抽查、重大支出项目评审以及政策调研等工作。利用财政管理信息系统,强化专项支出的过程监控。自觉接受人大、审计监督。增强预算透明度。六是加快财政管理信息化建设。全力推广实施金财工程应用支撑平台。规划和建立流程通畅、业务协同、数据共享的一体化管理系统。逐步建立包含财政管理基础信息、财政收支运行数据及其他外部相关信息的大型数据中心。加快推进网络、安全、运维等保障体系建设。七是加强管理基础工作和基层建设。加强支出标准和项目库建设。做好财政预算基本数据的收集整理工作。建立完善部门基础信息数据库。推进政府会计改革。深化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抓紧制定预算编制的“电子辞典 ”。建立健全乡镇辖 区内项目管理监督机制,加强项目实施的监督检查和跟踪问效。八是加强财政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加大干部教育培训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力度,提高干部素质;大力弘扬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努力勤勉为民服务;规范权力运行,做到廉洁从政;大力弘扬财政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