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历史文物保护单位录.doc

上传人:hw****26 文档编号:3153719 上传时间:2019-05-23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8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宁历史文物保护单位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南宁历史文物保护单位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南宁历史文物保护单位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南宁历史文物保护单位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南宁历史文物保护单位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南宁历史文物保护单位录南宁历史文物保护单位录 名称: 董达庭商住楼 地点: 广西南宁市解放路 35-1 和 37 号 该建筑位于解放路 35-1 和 37 号。总建筑面积 1269 平方米,坐西朝东。建于清末- 民国时期,据调查,该屋主原为大商人孔德记,后由做烟庄生意及搞运输业的商人董达庭与其购买。该建筑为四进三井,砖木结构 2 至 3 层楼房,总进深 53 米,第一进临街面为骑楼式样 2 层,面阔 5.75 米,底层为开敞店堂 2 单间,楼上作储货及住宿之用,沿街屋前高砌女儿墙,二、三进均为三层楼,楼房前后设双开平开玻窗,窗头上作砖砌弧形窗眉。门头、檐口等处面饰中式花草图案,楼内采用木楼板上

2、铺红阶砖。木楼梯,楼内采用内走廊布置,该商住楼房在继承中国南方传统民居建筑风格的同时,还采用西式墙身,西式玻窗,为南宁市现存的具有代表性的建筑之一。名称: 陶公馆 地点: 广西南宁市河堤一街 37 号 该建筑位于河堤一街 37 号。建于 1935 年,占地面积约 400 平方米,坐北朝南。据调查,该建筑为陶绍勤出资建造,陶绍勤曾公派德国留学,后携德国籍妻子回国,后任广西矿产局局长,并于 1935 年建该楼,当地人称该其为“ 陶公馆“。南宁解放初期,南宁地下党曾于此进行联络宣传活动。公馆建筑平面呈长方形,砖木结构二层,通高 12 米,部分使用钢筋混凝土梁,四坡屋面盖小青瓦,砌女儿墙,以天沟排水,

3、南面大门顶上的女儿墙塑有西洋风格浮雕图案。采用内走廊布局,楼内各屋室房门均围绕内走廊布置,是一座具有欧式特色的建筑。名称: 南宁会议旧址 地点: 广西南宁市新民路明园饭店建筑位于市新民路明园饭店内的一座小山坡上。建于五十年代初,坐西向东,为硬山式砖木结构,通高 6 米,整体呈长方形布局。占地面积约 720 平方米。 1958 年 1 月 11-12日期间,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李先念和九省二市领导人,在这里召开了一次对全国有重大影响的中央工作会议,史称“南宁会议“。名称: 中共广西省第一次代表大会旧址 地点: 广西南宁市河堤路雷屋 中共广西省第一次代表大会旧址,该旧址位于河堤路

4、雷屋,1929 年,中共广西省在该处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到会代表 19 人,会上,党中央特派员邓小平同志作关于当前政治形势和广西党组织今后任务的重要报告,中共广东省委派贺昌同志作政治报告并传达党的六大精神。会议通过了政治决议案,明确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深入开展土地革命;武装起义,夺取政权等任务,并将广西省委改为广西特委,雷经天任特委书记。这次会议在我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上起了重要作用,它为开辟我区革命根据地,开展武装斗争,发动“百色、龙州起义“、建立红色政权制定了方针策略,在广西的党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原建筑为雷经天同志的祖屋,建筑由一院两进和厨间所组成,面宽 10.4 米,通进深 27 米,

5、前院为晒谷场,硬山式砖木结构,盖小青瓦屋脊,青砖清水外墙,占地面积 338 平方米;该建筑国民党统治时遭破坏,1950 年拆毁,屋基仍保留至今。中共广西省第一次代表大会旧址 1981年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名称: 千人坟 地点: 广西南宁市郊沙井乡金鸡村 千人坟位于市郊沙井乡金鸡村马草坪坡黄章岭北面,是座 1939 年至 1940 年期间在南宁沙井一带被日寇杀害我同胞的合葬坟,1939 年 11 月 24 日南宁沦陷,12 月日军一支队进驻沙井乡杨村,于柴子、金鸡沿河等地设哨卡,抓捕杀害百姓无数。南宁光复后(1940 年),县长方德华命新任乡长郭赞湘派人收殓时许多骨骸零散不全,后经统计除可查

6、明有姓名的 85 名殉难者外,其余无从查究,因白骨难以数计,故群众称之为“千人坟“。“千人坟“ 座南朝北,外貌为堆土式墓冢,中部封土外以砖砌护围呈半球形墓堆。护围青砖高约 50 厘米,墓前设墓碑,镶嵌在青砖砌筑的墓门柱之间,墓碑上刻有记录了日寇在南宁的暴行。于民国三十年(1941 年)立。墓前原设拜台、供台。供台为青砖错逢漫辅,拜台已被毁坏,1995 年对该墓进行维修,1996 年公布为南宁市文物保护单位,并定为南宁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名称: 铜鼓陂水利 地点: 广西南宁市安吉乡永宁村 铜鼓陂水利位于市安吉乡永宁村东北面,始建于宋皇佑年间,至民国元年曾八次重修。据史料记载,宋皇佑年间邕州司户参

7、军孔宗旦始建铜鼓陂水利,后崩溃,至明代永乐二年、宣宗、成化、嘉靖重建,又先后崩溃,清顺治、嘉庆、道光也曾重修,光绪二十六年(1900 年)知县沈世培鉴于铜鼓陂水利屡修屡溃的原因,亲自勘测水源,指令苏卢村民修复,宣统三年(1911 年)堤再崩决,民国元年(1912 年),苏卢村乡绅士苏式芬(字铜溪)集资二万元,另建堤坝于下游(即铜鼓陂现址),并于堤坝的东侧筑渠引水,渠水至今仍能灌溉田地达千余亩,至此,苏卢村村民为感激孔宗旦始建铜鼓陂水利,建起“太子庙“,至今每年农历四月十九日举行孔宗旦诞辰纪念活动(俗称“太子诞“)。铜鼓陂水利由堤坝、引渠道组成。堤坝长 46.5 米,高约 5 米,泄水口呈喇叭形

8、,护堤由三合土夯筑而成,堤坝的两侧有长 35 米,宽 1 米,高 1.5 米的护墙,铜鼓陂水利是南宁市目前发现最早的水利工程,保护好该建筑,对研究南宁的农业史及水利史有重要意义。名称: 新华街水塔 地点: 广西南宁市新华路 位于新华路西段(原仓西门右侧)。1933 年-1934 年期间,南宁设有一个规模很小的水厂,厂址位于南宁凌铁村;1934 年下半年,广西省政府拔款 20 万(旧币),用以扩大和改进供水设施;并选择靠商业区、地势较高的新华路西段新建一座钢铁水塔。水塔由当时南宁自来水厂筹备设计制造。水泵、水管及钢水塔等器材设备,多数是向设在香港的德国西门子洋行购买,并由谦德公司承建。储水池容量

9、 300 立方米,供水管最大为 300 厘米,长约 300 米,水量约 1000 吨。1937 年 6 月 25 日开始供水,基本满足兴宁路、民生路与德邻路等一带的机关、商业用水。同时各街道均安装有消防龙头,且设有零售水站。随着城市供水设备不断更新,该水塔逐渐失去供水功能,于 1965 年停止使用。南宁市人民政府把水塔作为城市发展历史见证物保留下来。在 1985 年、2002 年曾对新华路水塔进行维修工作。该水塔高 35 米,采用八条双层钢夹板作立柱,柱与柱之间以钢条交错焊接形成塔架,支撑用钢板焊接的半球形储水池。储水池底部设有开关砝门各一个,300 厘米进、出水管直通地面,衔接地面水管。该水

10、塔于 1994 年公布为南宁市文物保护单位。名称: 共青团南宁地委旧址 地点: 广西南宁市北宁街 47 号 位于北宁街 47 号,该处原为清朝右江镇总兵马盛治的祠堂-“回春阁“。清宣统三年(1911 年)广西提督陆荣廷为祭祀马盛治将“ 回春阁“改建为马武烈祠,1926 年 11 月 2日由严敏任共青团团书记,在此祠建立共青团南宁地委。此后该处成为南宁青年革命斗争的指挥所。南宁知名革命人士如郭先达、何福谦、莫文骅等都是从这里开始革命生涯。旧址占地面积约 1100 平方米,座西向东,该建筑原为三进两廊,现存的第一进及两廊为原建筑。市文物部门于 1987 年、1995 年对该旧址进行维修工作。第一进

11、面宽 3 间计14.90 米,进深 10.35 米,通高 9.6 米,檐高 5.6 米,为硬山式砖木结构,抬梁木屋架,青砖清水外墙,盖小青瓦。正间宽 5.27 米,门廊深 1.90 米,台阶 5 级。两侧次间为耳房,高两层,铺木楼板;正间与二进之间天井深 11.59 米,宽 14.68 米,两侧廊宽 1.6 米,石檐盖小青瓦。第二进于 1987 年改建为二层混合结构仿古建筑,青砖清水外墙,钢筋混凝土梁柱,抬梁式木屋架盖小青瓦,前后作檐廊,整个格调与第一进基本一致。共青团南宁地委旧址于 1981年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名称: 广西高等法院办公楼旧址 地点: 广西南宁市朝阳路 35 号广西高等法

12、院办公楼旧址位于朝阳路 35 号。清宣统二年(1910 年) 七月十六日,成立广西高等审判厅,治所在桂林;民国元年(1912 年)设立广西高等审判厅;民国八年(1919 年),广西高等审判厅随省会迁南宁市民权路(今朝阳路);民国十六年(1927年)八月,改高等审判厅为高等法院,改厅长为院长,所有地方审判厅为地方分院;民国二十六年(1937 年),广西高等法院随省会迁回桂林;1949 年 11 月 25 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桂林军事管制委员会派代表接管国民党政府设在桂林的广西高等法院和桂林地方法院;1950 年 3 月,在南宁筹建广西省人民法院;1950 年 11 月在南宁成立广西省人民法院;19

13、58 年广西省高级人民法院改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旧址原为南宁府的署所,民国二年(1913 年),当局将府署原有辕门、仪门、清风亭等建筑拆除改建,整座建筑座西向东,为钢筋混凝土和砖木结构,平面呈长方形,小青瓦四坡水屋,西式墙身,中式屋顶,立面造形为西欧古典建筑形式。面阔 24 米,进深 18.64 米,通高 15.2 米,占地面积 488 平方米。该建筑门窗宽阔高大,门厅两侧立罗马塔司干式壁柱、倚柱各 2 根,柱直通二楼阳台,与三楼面处的山花相接,组成一个整体。底层地面铺红阶砖,二、三楼层铺木板,由于当时受西式建筑影响,开始使用水泥、钢材、玻璃等建筑材料。该建筑在形式、结构、材料上都打

14、破了古建筑格局。该建筑于 2001 年被公布为南宁市文物保护单位。名称: 徐汉林烈士陵园 地点: 广西邕宁县新江乡汉林树徐汉林墓位于新江乡汉林树的盘古山顶座面向北,这是县民政局于 1957 年拨款,把原葬在企沙山的汉林墓搬到盘古山顶的。该墓于 1965 年改用钢筋水泥结构,成土圆形,底部周长 10.25 米,高难度 1.8 米,墓碑高难度 2.2 米,宽 1.2 米,厚 37cm,碑文为楷书;写徐汉林等 23 位烈士之墓,墓北 20 米是徐汉林六角纪念亭(水泥结构),再顺台阶往下半山腰(即台阶左右)是两面间徐汉林纪念亭(砖木结构)。名称: 滕甫墓 地点: 广西邕宁县五塘镇沙平村 该墓位于五塘镇

15、沙平村坛 坡后背山西面离村边约 100 米,圆形,周围用火砖砌成,高 1.5米,直径 3 米。据碑文记载:“ 宋故显祖翰林院大学士田御前参议升六卿三司户部尚书逾耄寿(讳)甫。“落款为:“ 龙飞嘉庆贰拾伍年岁次庚辰戌子月甲申日戍。“滕甫墓以墓中心为基点,周围半径各 15 米为保护范围,保护范围外各 5 米为控制地带。滕甫墓虽然历史事上没有记录,但在旧邕宁县志曾有记载,历史上到底滕甫到没到过五塘也缺乏依据,尽管如此,滕甫墓的存在,为后人研究中原人口的迁徒提供一定的辅助材料。名称: 烟墩岭烽火台 地点: 广西南宁市亭子乡烟墩村 烟墩岭烽火台位于市郊亭子乡烟墩村南侧的烟墩岭上,南为良凤江,东北面为开阔

16、平地,西南面为丘陵地形。据史载,从明代开始在南宁府的周边附近均设驿站,或称“辅“,清代改称“塘“,每站相距约十里,每站均设兵防驻,防兵亦称“ 辅兵 “、或“ 塘兵“,逢军事紧急,驿站的辅、塘兵则集柴草烧起“烽火“,使烟火冲云天,以此相互传递军情,故称烽火台,烽火台是当时传递紧急军事情报所设的设施,烽火台遗址底部周长 75 米、底部至平台约 3.5 米、以砂石泥土堆积往上内收呈圆锥形,顶部为一直径 4.5 米平台,该遗址由于长年受风雨侵蚀,砂土流失严重,地表至今已看不出烽火台的建筑设施,烟墩岭烽火台于 1996 年被公布为南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名称: 青山摩岩石刻 地点: 广西南宁市青秀山公园

17、所属景区: 南宁市青秀山公园 青山摩岩石刻位于青秀山公园内的撷青岩上。该石刻是明嘉靖四十年(公元 1561 年)五月,由左江兵备佥事欧阳瑜勒刻,以纪念王阳明的以“文德感化民众“之功。王阳明,名守仁,字伯安,浙江余姚人,明弘治年间进士,官至右佥御使,巡抚南赣,明世宗时,被封新建伯,明嘉靖年间奉命来广西镇压少数民族起义。在广西期间曾极力倡导“文德感化民众“。在南宁创建了一所“ 敷文书院“ (旧址在今南宁市共和路),宣扬至仁,王守仁是我国明代著名的理学家,因曾筑室阳明洞中,故又称阳明先生。石刻“阳明先生过化之地“呈橫幅式,坐东面临邕江,石刻“阳明先生过化之地“8 个隶书大字,毎字径约 6055 厘米

18、,其右侧刻“大明嘉靖四十年润五月吉日“,左侧为“ 左江道兵佥事门生欧阳瑜刻 “,左、右两侧字径约55 厘米,所谓“ 过化“则指圣人具盛德,所经之处,人人无不被感化。青山摩岩石刻1981 年公布为南宁市文物保护单位。名称: 灰窑田贝丘遗址 地点: 广西南宁市东郊邕江北岸灰窑田岭灰窑田贝丘遗址位于南宁市东郊邕江北岸的灰窑田岭。高出水面约 10 米,南面临江,周围为后天丘陵地形。遗址分布范围南北长约 50 米,东西宽约 20 米,在临江塌方处暴露出厚约 2 米的螺壳堆积。1977 年 11 月及历年调查均可采集到少量的石器、蚌器、夹砂粗质绳纹红陶片。由于尚未正式发掘,其文化内涵待考究,灰窑田贝丘遗址

19、于 1981 年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名称: 罗文村韦氏祖屋 地点: 广西南宁市罗文村 位于市罗文村内。整座建筑依山而建,坐北朝南,总占地面积约 1000 平方米。据调查和族谱记载,该建筑建于明朝万历年间,为韦氏的第九代曾任云南曲靖知府韦学修,仿云南地方的建筑特色和知府官署格式所建;祖屋曾于乾隆四十二年、道光一十七年和 1981 年重修;该祖屋的三进二井均为明代所建;此外在第三进后面现存的二进为清代加建。韦氏祖屋均为硬山抬梁式砖木结构,青砖青瓦清水墙,二天井采用“日“、“月“字形铺设,该祖屋基本保存原貌,保护好该建筑,对研究南宁的古代建筑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名称: 新会书院 地点: 广西南宁市

20、解放路 42 号 新会书院位于南宁市解放路 42 号。据文献记载,前清时期,南宁商务已盛,各省商帮云集,新会书院是旅居南宁的广东新会籍人士集资兴建,作为商会及同乡聚会活动场所。始建于乾隆初年,道光二十三年重修,建筑座东朝西。整建筑物为抬梁式硬山顶砖木结构,青砖清水墙,原有三进厅和两廊一阁,阁位于后厅右侧,祀关帝,今已毁。原各进正、垂脊为琉璃花鸟、人物雕塑图案,前厅于三十年代初期,因拓宽道路曾移后一丈,四十年代被日机轰炸破坏而重修。1949 年改为冈州小学,1987 年由市人民政府拔款进行维修,主要维修前厅、梁柱及重塑正脊博古、更换为琉璃瓦面等,2002 年文物部门再对该建筑进行全面维修工作,新

21、会书院是南宁市迄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古建筑。1981 年公布为南宁市文物保护单位,2000 年公布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名称: 黄旭初旧居 地点: 广西南宁市明德街 53 号(原公晏街) 该建筑位于明德街 53 号(原公晏街)。西邻原邕宁电报局,占地面积约 130 平方米,整建筑座西朝东。该旧居建筑平面呈长方形,砖木结构三层楼房,整高约 10 米,四坡屋面盖小青瓦,西南屋面上建有一方形硬山式砖木小阁楼。该楼四周砌女儿墙以天沟排水。室内楼地面铺红阶砖,各层外墙设双开玻璃窗,其中在底层大厅的天面塑有浮雕图案。整幢建筑采用“中式屋顶“ 、“ 西式墙身 “的中西结合式建筑。名称: 林氏祖屋 地点: 广

22、西南宁市心圩乡四联村 位于市心圩乡四联村林屋坡内,坐北朝南,始建于清康熙二年,总占地面积约 600 平方米。据调查,林氏祖籍属福建莆田,明朝天启年间,为避战乱迁移邕州定居(原居住于现南宁共和路一带);清初期又因避战乱从原住地(现共和路一带)搬迁至现址;林氏祖屋现还悬挂多块刻有“骑尉第“ 、“ 进士 “、“熙朝俊父“、“ 馨蜚学府“等字样的牌匾。该祖屋建筑形式为三进二井大院落,单檐硬山式砖木结构,小青瓦盖屋,叠瓦屋脊,分前院、中屋、后堂,每进正中为厅堂、两侧为耳房,祖屋内的梁柱、门扇花窗等木构件均采用枧木木料,每进立柱数量也各异,头进设六柱,中进十柱,后进十四柱,整个建筑高低有序,二进略高于头进

23、,后进又高于二进,天井内的排水沟筑成“官“字形,铺以“人“形的地砖,韵意深刻,林氏祖屋建造讲究,现保存完整,保护好该建筑,对研究南宁历史及民居建设风格具有极其重要意义。 追寻 2009-03-25 00:23名称: 南宁商会旧址 地点: 广西南宁市解放路 54 号 南宁商会旧址位于解放路 54 号现兴宁区政府机关内,座北向南,占地面积约 250 平方米,建筑面积约 498 平方米。原为龙兴寺(始建于唐朝,明朝洪武年间改称天宁寺,清沿袭) 所在地,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 年),成立“ 南宁商务总会 “。民国四年(1915 年)改名 为“南宁总商会“ ,清宣统元年(1909 年)各商户募捐集资改

24、造修建。民国后,商会将原 一进大厅改作礼堂,是南宁工商界人士*、议事的场所。民国十年(1921 年)10 月24 日 ,孙中山大总统出巡抵达南宁,于 27 日在该礼堂作关于广西善后方针的演讲,1950年 南宁商会改组为南宁市工商业联合筹备委员会。该建筑的主体建筑平面呈长方形,是一座 面阔三间、进深四间、高二层、二层左右后三面设回廊的建筑,室内两榀穿斗式梁架,青 瓦屋面。通面阔 13.5 米、通进深 15.9 米、通高 11.3 米。类似这种穿斗式二层砖木结构的古 建筑,目前南宁市已极为少见,南宁商会旧址于 2002 年公布为南宁市文物保护单位。 名称: 五圣宫 地点: 广西邕宁县蒲庙镇 五圣宫

25、位于邕宁县蒲庙镇银峰岭东面脚下,门前为蒲庙街道。据现石碑记始建于 1743 年,1794、1886 年两次重建,其建筑为砖木结构,双层青砖琉璃瓦,分前后两座(进),两边均有侧室,并各有楼、侧门通道,原后正厅有北帝、龙母、天后、伏波、三界五座神像,故称五圣宫。其内外挑檐及墙上端均有浮雕和壁画,前厅顶脊雕有双龙戏珠于中,两头又各有一组表演的人物塑像,厅、室外檐边、顶分别雕塑的石狮及鲤鱼。五圣宫的建筑工艺、美术技能均有独特之处,其颜色至今仍鲜艳如故,为我区五大名庙之一。 景区名称: 昆仑关战役遗址 景区又名: 昆仑关 景区地点: 邕宁县昆仑镇北四公里的昆仑山东侧 昆仑关位于邕宁县昆仑镇(原九塘乡)北

26、四公里的昆仑山东侧,始建功立业于宋景二年(公元 1035 年),明永历二年(公元 1048 年)重建,清道光 26 年(公元 1846 年)重修,该关座南向北,南入口牌坊为三门四柱石质构造,门柱内外及横批均有国民党政要题联(诗),花岗石台阶 331 级直冲山顶,山顶上建有纪念塔、公墓碑记,塔下部六面均有当时国民党蒋介石、何应钦、李济深等人题词及纪念择文,塔东北面约 300 米处建有一座纪念亭(六角亭)和出口牌坊(一门二柱),牌坊横批及门柱内外两面均有国民党政要张治中、黄旭初等人题词。1982 年邕宁县局对古关和纪念塔、公墓碑记进行修复,当年竣工,列为邕宁县文物保护单位,并在南门旁立了保护碑记。

27、该关所有建筑物多用石条、石板建造,构筑 坚固,雄伟壮观。昆仑关为邕宾公路孔道,其四周群山环抱,丛峦叠嶂,地势险要,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曾在此关发生五次大战役。1939 年冬以中国军队陆军第五军为主力,与侵占南宁后固守昆仑关的日本王牌军第五师团的中村旅团在此展开激战,此役就是闻名中外的昆仑关战役。昆仑关为我国十大名关之一。 名称: 邕州知州苏缄殉难遗址 地点: 广西南宁市兴宁路红星戏院及市公安局兴宁派出所 位于今南宁市兴宁路红星戏院及市公安局兴宁派出所一带,原在北宋时曾为邕州州署衙门所在地。北宋熙宁八年(公元 10751076 年),为抵抗交趾(越南)李朝 10 万人马入侵,知州苏缄带领全

28、城 5 万军民在邕城奋战,后因外援不至,城被攻破。苏缄以“吾义不死于敌手“的英雄气慨,率全家大小 36 人引火自焚,以身殉国。邕城光复后,宋神宗追赠苏缄为“奉国节度使“ ,溢号“ 忠勇 “。邕城人民敬仰他一家崇高品德在原州署衙门废址建起一座“苏忠勇祠“。以资纪念,相传苏缄爱城隍神,尔后人们又将祠改为“城隍庙“。1920 年在他一家殉难的地方竖立一块刻有“宋苏忠勇公成仁处“的大石碑,并沿着山坡地势,砌筑石壁护墙。邕州知州苏缄殉难遗址于 2002 年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北宋熙宁八年(公元 10751076 年),为抵抗交趾(越南)李朝 10 万人马入侵,知州苏缄带领全城 5 万军民在邕城奋战

29、,后因外援不至,城被攻破。苏缄以“吾义不死于敌手“的英雄气慨,率全家大小 36 人引火自焚,以身殉国。 名称: 两湖会馆 地点: 南宁市解放路 38、40 号 两湖会馆位于市解放路 38、40 号,座东向西南,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因由当时湖南湖北旅邕商人集资兴建而得名。该会馆由前、中、后进组成,均为面阔三间、进深三间的抬梁式硬山顶砖木结构建筑,各进之间以天井相隔,总面阔 15.5 米、总进深 45 米、占地面积 697.5 余平方米。前、中进经后期改建,后进主体构架保存完好,其梁柱构件均体现了典型的清代中期南方建筑特征,其梁柱雕刻图案别具一格。保护好该建筑,对研究清代南宁商务活动尤其是南宁与两

30、湖地区商贸往来、文化交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建筑于2001 年被公布为南宁市文物保护单位。 名称: 梁烈亚故居 地点: 广西南宁市郊江西乡扬美村解放路 35 号 位于市郊江西乡扬美村解放路 35 号,梁烈亚(1892 年 -1982 年),曾用名默然、通天、老烈,梁烈亚是原广西会党首领之一梁植堂的儿子。1907 年梁植堂、黄兴、王和顺、黄明堂曾在此开会布置桂南各地武装起义事宜。1907 年 11 月, 15 岁的梁烈亚父子参加了镇南关起义,镇南关起义失败后,梁烈亚于 1909 年考入南宁府中学。1911 年,梁烈亚在南宁府中学毕业,1913 年任南京讨伐袁世凯总司令部参议,1919 年出任

31、孙中山机要员,广西参议员兼邕宁县知事、广西国民党旅粤办事处主任、北伐军总政治部政治监察、安徽及山东省邮政管理局局长等职,1936 年定居上海,解放后,梁烈亚于 1955 年任上海市控江中学教师、教育工会委员、民革扬浦区委,1962 年任上海市文史馆馆员。故居座北向南,始建于清代中期。1922 年被大火烧毁后重建至今,为抬梁式硬山顶砖木结构,青砖青瓦清水墙,面阔 8.5 米,分四开间,占地面积 131.75 平方米。该故居保存完好,是我市唯一保留的一处辛亥革命纪念旧址。故居于 2001 年被公布为南宁市文物保护单位。 名称: 雷沛鸿故居 地点: 广西南宁市河堤路雷屋 16 号 雷沛鸿故居,位于河堤路雷屋 16 号。雷沛鸿(1887-1967),字宾南,南宁市津头村人,1906 年加入孙中山领导的中国革命同盟会,1911 年参加广州“ 黄花岗“起义,民国成立后,任左江师范及南宁府中学校长,1913 年公费资送赴英国留学,1914 年转美国学习,获哈佛大学文科硕士学位。1921 年学成回国,期后在北伐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四次出任广西教育厅厅长、广西大学校长等职,解放后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主要著作有广西文化研究一得、成人教育论丛、国民基础教育论丛等。雷沛鸿是我国著名教育家,是国民基础教育的倡导者,他对教育事业抱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立下了宏伟的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建筑建材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